+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经济

战争时金融和经济状况的理论分析:上风国货币汇价会升值?

文|周宪

今天我尝试用一​​些基本的金融经济理论来谈谈战争时期的金融经济状况,这也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话题。当然,为了应对现实,我会用这些理论来验证俄罗斯目前的状况。

第一种理论是,在战争中,占上风的一方的货币会升值。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常识,比如心理效应,比如人口、生产力和资源的增加,但有一种众所周知的理论却很少被提及:

“占上风”意味着获得新的土地,这意味着更多的人会使用占上风国家的货币,从而导致该国的汇率上升。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马克汇率上升的一个例子,尽管战争花费了大量资金。

另一方面,当战争不顺利的时候,货币就会从沦陷区“回流”,因为一旦沦陷,该地的货币就不能再流通,只能运回当地使用。这就好比国民党在战争失败的时候,法币和金元券就不断从解放区“回流”,所以无论财政政策多么健全,也承受不住。

毋庸置疑,货币的价值与一切资产一样,是由未来的“预期”决定的,因此,当战争中有一方处于劣势时,其货币汇率就会遭遇惨败。

用上述理论来解释俄罗斯卢布为何如此强势:除了资源价格上涨、普京要求用卢布购买俄罗斯资源外,俄罗斯新增了1000万人口,仅凭这一点土地和人口对卢布的新增需求,就是上涨的巨大动力。

第二种理论是:第一产业是资源,第二产业是生产,第三产业是服务。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的相对价格就越低,反之,第三产业的相对价格就越高。

这就是我常说的一句话: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大家都会炒作最牛、最值钱的股票,但当牛市进入第三阶段时,人们往往会炒作最垃圾、最没有价值的股票,甚至是非同质化代币(NFT)和艺术品,它们的涨幅比垃圾股还要快。

所以当世界经济繁荣的时候,金融经济跑得最快。1992年华尔街大亨们搞垮英镑,1997年制造金融危机,都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最快的时候。但是当战争爆发,中美脱钩,全球生产链重组的时候,谁拥有资源谁就受益更多。这就好比房价下跌的时候,农田是最能保值的土地。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图片及资料来自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出处。

澳元暴跌至 4.5,未来走势究竟如何?加息放缓、人民币横盘、美元上涨三大原因解析

澳元暴跌至4.5

没想到仅仅一个周末,澳元兑人民币就下跌如此之快,跌至近4.5。

上周澳洲联储的声明给澳元造成了巨大的贬值压力,美国新非农就业数据再次超出市场预期,令美元飙升。

综合以上信息,澳元接下来将会走向何方?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澳元暴跌?

自上周澳联储宣布放缓加息步伐以来,澳元一度上涨,随后下跌。

此次澳元下跌,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原因:澳联储加息步伐放缓、人民币横盘整理以及美元上涨,我们来一一探讨一下。

第一是澳联储加息步伐放缓,这个问题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详细阐述过。

澳洲联储在这轮加息中几乎是发达国家中第一个放缓加息步伐的央行,澳洲联储表现出了非常鸽派的态度,澳元面临的下行压力当然非常大。

其次,由于正值国庆假期,人民币外汇市场休市,导致澳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实际上是澳元对美元的变化。

最后,美元大幅升值。

10月7日,美国公布9月非农就业数据,新增就业岗位26.3万个,超过市场预期的25万个,美国9月失业率也进一步下降至3.5%。

我们再次强调,美联储目前只考虑两个数据点:通胀和失业率。通胀越高、失业率越低,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除了关注通胀,我们还需要特别关注失业率。

因此市场进一步预期美联储11月将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再次稳坐全球最鹰派央行宝座,美元指数进一步走高。

这才是真正引发澳元贬值的主要原因。

那么,随着中国国庆假期结束,澳元汇率将会如何变化?

继续贬值

从今日开盘情况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保持强势。

这证明了我们一直的观点: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是稳定的,而澳元是波动的。

在美元走强的市场环境下,人民币相对于澳元更有可能成为强势货币。

影响澳元汇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铁矿石价格则失去支撑。随着各国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世界经济很可能陷入大规模衰退。经济衰退意味着铁矿石需求的下降。

虽然美国失业率在下降,但美国工资也在下降,彭博社的数据显示,美国上市公司营收已经出现衰退的早期迹象。

当前通胀主要受能源价格推动,而非铁矿石,因此随着实体经济陷入衰退,铁矿石价格对澳元的支撑作用将减弱,未来澳元走势主要受澳大利亚货币政策影响。

回到货币政策上,澳联储放缓加息的主要目的是挽救家庭财务,澳联储不希望房贷还款激增影响消费,甚至引发信贷危机。

但这种通过货币政策宽松来支持金融体系和经济的政策并不是免费的,其代价是澳元大幅贬值和大量资本外流。

结论

综上所述,澳元兑美元、人民币贬值是必然的。

中美澳三国货币定位保持不变,中美两国货币相对稳定,澳元属于商品货币,随着经济衰退担忧加剧,澳元正在失去铁矿石价格的支撑,货币政策成为影响澳元汇率的最重要因素。

美联储未来将密切关注通胀和失业问题,依托美元霸权成为全球最鹰派的央行。澳洲联储将重点关注国内市场,加息立场软化。但澳元贬值和资本外流将成为此类政策不可避免的代价。

因此,在澳联储或美联储改变态度之前,澳元走弱是难以避免的。

澳元持续走强的背后原因,澳元兑人民币接近 5 高位,未来走势如何?

介绍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周的《澳洲金融首席说》,我是博曼澳洲金融首席投资官魏瑞浩。

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虽然随着央行不断加息,澳大利亚经济前景受到质疑,但今年以来澳元汇率却持续走高,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尤其是澳元兑人民币已经逼近5%的高位。

澳元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强势?如果你想兑换货币,是否应该等待澳元下跌?还是澳元未来只会走高?

今天我们来简单说一下近期澳元的走势以及走强的原因。

澳元持续走强的原因

澳元过去一段时间为何持续走强?

我在过去的节目中多次讲过,澳元汇率的核心是兑美元的汇率。

短期来看,澳元兑美元汇率走势或将更多取决于未来美联储及澳联储的加息节奏,具有不确定性;长期来看,其实是澳洲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对比,以及各自的经济前景。

其实美联储的加息步伐非常激进,过去一年多以来美联储不断加息,加息速度和力度都超过了很多国家,尤其是澳大利亚,所以美元一直在走强,今年五六月份以后,美国通胀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反观澳大利亚,澳联储前期对加息的犹豫,以及整个过程中与相关方沟通不畅,直接导致澳大利亚目前的CPI,也就是通胀数据,有高于美国的迹象。

因此市场对未来澳联储继续加息的预期甚至高于对美联储继续加息的预期,进而利差预期导致澳元在5月底至6月底呈现强势走势。

但我们也看到,澳元/美元走势近期有所缓和。

这主要是因为澳联储最新的内部文件显示,澳联储内部对于是否继续加息尚未达成完全共识。

相比之下,澳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则更为强劲,这其实和中国整体经济状况与澳大利亚的明显差异有直接关系。

中国降息,澳大利亚加息,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处于高通胀和加息的环境下,中国目前的通胀水平却很低,有经济学家甚至警告中国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

与此同时,为应对低通胀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近期推出一系列刺激政策,包括中国开始进入降息周期的信号。

一边是人民币降息,一边是澳元加息。

中短期内,中国货币政策大概率会继续放松,而澳元加息步伐或仍未结束,这一对比直接导致澳元兑人民币走强。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先不说短期内澳元兑美元是否能够进一步走强,但至少澳元兑人民币是有可能继续走强的,因为两国的通胀和货币政策恰恰相反。

当然,一国的货币,或者说汇率走势,不仅受到短期货币政策和市场预期的影响,也受到长期经济现实和经济发展前景的影响。

虽然澳联储连续加息打击了当地消费者和商业信心,但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贸易出口产品——矿产品仍然比较繁荣。包括铁矿石和锂矿石在内的大量矿产品价格虽然已从最高水平回落,但澳大利亚大量矿业公司仍然拥有巨额利润。

这从澳大利亚的经常账户和贸易账户中可以看出。

澳大利亚贸易顺差刺激澳元升值

事实上,澳大利亚的经常账户自疫情之前就已逐渐转为正值,过去三年几乎一直保持正值,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的产品和服务出口相对于进口确实为国家赚了钱。

但这部分资金需要用澳元结算,这就意味着需要购买更多的澳元。贸易也是一样,因为贸易也是经常账户的一部分,而且更多的是实物贸易,这个数字也在上升。

近两年澳大利亚基本成为贸易顺差国家,这在澳大利亚历史上并不多见,产品出口带来的持续收入以及国内产品出口带来的澳元需求增加,将在很大程度上在中期内继续支撑澳元整体汇率。

从中长期来看,当前澳元汇率并不处于高位,过去多年澳元兑美元汇率均能维持在0.7以上,多次突破0.8,历史上甚至出现过澳元比美元更贵的时期。

从经济现实看,澳大利亚长期以来贸易出口一直在持续赚取外汇,而澳大利亚的服务出口甚至还没有完全开放。

我们知道,留学、旅游的旺季还没有到来,疫情过后,赴澳国际旅游人数有所增加,但还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这些角度看,澳元的需求会更多。

储蓄创造资本:从打猎到投资借贷的智慧转变

很久以前,人类靠狩猎为生,整天挨饿,捕获的猎物全部吃光(全部消耗,没有积蓄)。

一个聪明人为了避免饿死,暂时放弃了打猎。他一边饿着肚子,一边绞尽脑汁发明了一些打猎工具,大大提高了打猎的效率。他不仅可以吃饱,而且每天还能剩下一些猎物(积蓄)。从此,他不用每天出去打猎了,有时间做其他事情了。

其他人知道了,纷纷来找他。有的来借工具,有的来借猎物吃,还有的来避难。于是,这个聪明人,一方面制造一些打猎的工具出租,收取猎物作为租金(这是投资);另一方面,他把攒下来的猎物借出去,收取利息(这是借贷)。同时,他雇佣了前来避难的人(创造了就业)。储蓄创造了资本,资本扩大了生产,这个聪明人就成了一个不用自己打猎的资本家(敢于打破现状、敢于冒险的人,创造了对大家都有用的东西,然后得到了回报)。

随着狩猎效率的全面提高,捕获的猎物增多,人们不再需要每天出去打猎,因此每日的食物摄入量也增加了(生产力的提高增加了供给,从而带动了消费)。

后来,人们发明了衣服、马车,还有更先进的狩猎武器,有些人学会了按摩、烹饪、治病等,许多职业被创造出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休闲娱乐活动也应运而生,多元化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生活变好了,人口迅速增长。但是大森林里,各种鸟儿都飞来飞去。一些想不劳而获的人,就成了强盗、小偷、土匪。同时,人们之间的交往滋生了各种矛盾。为了解决强盗、小偷、土匪的威胁和内部矛盾,人们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机构来负责,那就是政府机构。政府需要财政支持才能运转,里面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得到报酬,所以人们需要交钱作为税收。于是,一个国家诞生了,我们就叫它“先进国家”吧。

随着商品越来越丰富,物物交换变得越来越不方便,为了方便商品交换,政府综合民意,选定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即货币)。

在货币供应量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商品价格越来越低。此时人们更倾向于储蓄,因为他们知道将来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储蓄增加,就有更多资本可用于借贷和投资,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最终提高整体消费水平(因此,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是鼓励消费)。

当人们积累了太多的黄金时,他们觉得把黄金放在家里不安全,他们想把黄金借出去以产生更多的黄金,但又害怕被骗。

还有一个聪明人看到大家的黄金太多了,有一天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他想,如果能用一点利息(存款利息)把别人的黄金吸引过来,保证其安全,然后再借给有信用的商人收取利息,那岂不是无中生有,赚大钱?于是他向政府申请成立一家银行。

银行的诞生,促使人们延迟消费,增加储蓄,同时为一些好的投资项目提供了资金,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改善了生活水平。

物美价廉的商品逐渐吸引了其他地区的人前来贸易,大家用自己多余而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缺少而又不擅长生产的东西,大家都从中获益。

与此同时,政府的职能逐渐扩大,地位逐渐上升,民众需要缴纳的税收越来越多,并开始厌恶纳税。

有个人想登上权力的顶峰,就承诺,如果他当选为最高领导人,他将带领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会增加税收。果然,他当选了。

为了兑现诺言,政府几年来一直缺钱,于是他想到发行纸币来代替黄金的等价物,并承诺纸币可以兑换黄金,并要求大家把黄金兑换成纸币。由于纸币便于携带,所以大家都接受了。

尝到甜头之后,增发钞票的势头再也挡不住,结果物价开始大幅上涨,通货膨胀来了。

人们发现银行里的存款贬值了,于是开始减少储蓄,增加消费,可供投资的资金减少,投资的实际收益率也下降,企业开始裁员削减成本,经济社会陷入动荡。

(当经济衰退时,人们会选择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减少需求,导致物价下降。当物价回落到合理水平时,消费和投资水平就会回升,经济就会逐步复苏。如果通过发行更多货币来人为抑制物价下跌,则会阻碍经济的正常复苏。)

但所幸,“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将其发行的纸币列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

一个相对落后的大国为了参与国际贸易,用黄金兑换大量“发达国家”发行的货币,再从“发达国家”购买大量先进的生产工具,把剩余没有用完的货币存入“发达国家”的银行。

“发达国家”们很高兴,他们从落后国家那里得到了大量黄金,使他们的纸币价值上升,落后国家的需求促进了他们的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存入的资金增加了他们的储蓄水平,通货膨胀的问题逐渐消失。

“发达国家”为了节省生产成本,把一些脏活累活外包给落后国家,落后国家利用购买的先进工具,不断扩大生产,创造就业机会,再加上极其勤劳的国民,国内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逐步提升,并通过出口赚取大量发达国家发行的货币,用于与各国的贸易需要。

“发达国家”无需生产就能获得商品,无需储蓄就能放贷,这样的免费食物不可能永远吃下去。

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及原因分析:1953 年后的阶段划分与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研究195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周期的波动,将中国经济周期划分为3个阶段、11个周期,并按照时间顺序分析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处于上行状态,主要表现为:高位波动、波段扩大、振幅缩小,经济运行由短缺转向过剩的拐点。进而提出波动的原因包括制度、供求、产业结构、价格、对外贸易等。[关键词] 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分析;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 F120.2[文献标识码] [文章号] 1004-2768(2015) 03-005-03经济周期的出现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种周期性现象,它所代表的交流变化是指经济收缩与经济扩张之间的相互更替。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具有周期性,所以叫经济增长率波动。研究经济波动的主要目的是研究GDP增长率。对于经济周期的检验和量化,主要有四种方法:成分法、移动平均法、速度法和对数差值法,这也是经济学界人士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后三种方法对测算数据进行研究。经济周期概览基于我们1953年至2011年的经济波动数据。

(一)经济周期理论与模型速度法主要描述经济波动的特征,计量法研究经济发展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本文主要以经济增长率为例。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可以分为内生和外生两种解释,其中外生学派最典型的观点是卢卡斯移动均匀法,该方法是针对经济增长过程几年内均匀移动而提出的随机货币要素冲击。弗里德曼提出了货币存量动态方法,该方法用来描述经济周期的变化,这种方法消除了很多无规律变化带来的冲击。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创新可以带来要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与速度法相比,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随机波动带来的差异。总体上,外生学派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是外部的,移动时间越长,引起的冲击越多,检验时间越长,引起的冲击越少,并不是来自于市场本身。 但效果越准确,有优点的地方就一定有缺点。与外生学派相比,内生学派认为,该方法的缺点在于测试数据不是当前数据,时间来源于其自身的不足。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马克思提出的观点:生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滞后,研究数据结果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生产过剩是由于社会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更严重的是,当移动年限过长时,会导致研究矛盾。

凯恩斯提出,消费和投资的缺乏就是经济数据的缺乏,考虑到各种因素,本文采用经济本身的时间段,移动周期为三年,主要测试对象为GDP增长率。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的波动,并不是一种不正确的计算方法如下:朱=严北华L(查代表历史数据,通过总结分析,他们认为这种波动主要是由于消费、投资和出口活动波动所致。对于这种波动,国家采用对数差分法,其目标量是产出水平的一阶差分值,用这个差分值来描述经济周期的变化。对于GDP增长率,我国情况与国外无异,也存在波动,每次波动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计算公式为:ALnY,=LnyI-LnyI。其中,L矩[收稿日期]2014-1l-03[作者简介]王珍,女,河北省兴台市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与中国经济周期发展; 王芳(1976-),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高新技术产业经济与产业优化、创新经济。万方数据GDP增长率,K,y分别为t、t-1时刻的GDP值。本文采用“波谷-波谷”划分法,从1953年到2011年,经济学家定义的主要集中类型为:五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率波动呈现了12个周期。尤格尔周期指固定资产投资引起的周期,周期为10年。但我们发现最后一个周期还没有结束,所以我们剔除了最基钦周期,主要是存货变动引起的周期,该周期是由建筑业的周期性引起的,周期为20年,而康德拉季耶夫对中国经济周期的划分,周期长度是由技术创新引起的,周期也是最长的,50年。

经济周期发展初期,其典型特征主要分布在波峰与波谷之间,以及波动幅度大小。本文主要采用波谷间长度的划分方法。二、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分析(一)经济数据与经济周期划分为了得到195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我们首先找出历年GDP增​​长率数据,按照上述三种方法计算GDP增长率。这里所说的11个周期均为短周期,长度大约为36.80-8.671985年/3.4715[耵119198685年零四个月,也就是所谓的“基钦周期”。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可以将这11个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1953年至1976年、1909年至1993年、1964年至1996年的五个周期为初始阶段,1990年至1991年,中国实行的是比较简单的计划经济体制;此后八年的三个周期为中间阶段,1992年至1993年、1992年至1994年、1995年至1996年、1997年至1998年、1998年至1999年。这个阶段,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国家经济体制也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制改革带来了经济的重大变化。

迄今的最后三个周期(1991—1997—1930)是中国经济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中国已进入深化改革开放时期,也是中国经济较前一个阶段增长最快的阶段。(二)经济周期特征分析502004108.70|?3.139ll802006l二687.6014】6代以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主要是:峰谷相差较大;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呈正相关;周期变化很快,周期时间很短,波动以涨跌为主。sM733201192046在那之前的五次经济周期,从历史上看,主要靠政府投资,通俗地说,经济结构比较简单。 为了更加直观,将三种方法得到的数据与过度依赖政府投资产生的波动曲线分别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趋势是一致的,可以选取GDP对应的同步性。由于政府投资的特点是比较多变的,所以以收益率增长率作为划分经济周期的最原始数据,结果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也比较强,变化性较大。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于这一决议,中国经济发展正式走上了发展的道路,随之而来的经济周期波动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波动幅度大大缩小,GDP与投资增长的正相关关系逐渐消失,峰值的平均值下降,谷值上升,峰值下降,但周期的年份没有变化。

3、1991年至1999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从以上数据和图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在1991年以后的八年中,出现了连续的下滑,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深深影响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状态。总体来看,在整个周期中,呈现的状态是均衡的,其特征如图2所示,扩张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比较特殊。首先,由于中国在这一阶段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价格机制改革优化,使得经济运行的抗下滑能力大大增强。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第三产业的兴起,意味着第三产业的经济波动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整体经济周期的剧烈波动。 1991年至1999年期间,中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各行各业都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方式和过程产生影响,世界经济与中国的交流不断升华,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其中中国影响力大大增强。

一样;一般意义上,对于重工业来说,关联效应最为重要4.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与展望。2000年至今,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至于轻工业、农业以及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则恰恰相反。由此可见,经济放缓的拐点尚未确定,但中国目前的经济是反转的,具有前向关联效应,因此要提前发展。经济过度依赖大规模出口和政府宏观调控,因此中国3.价格机制的变化。在原有的经济体制下,数量短缺是建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