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传染病

房地产行业数据低迷,螺纹钢价格却为何依旧坚挺?

昨天,国内房地产咨询机构克而瑞和中国指数研究院同时公布了今年1-11月房地产价格和销售数据。与钢铁行业密切相关的房地产行业数据依然低迷。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全国100个重点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06%,降幅较10月份扩大0.05个百分点。已连续五个月下跌;二手房价格也连续七个月下跌,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为75个。

房地产销售数据方面,2022年1月至11月,百强房地产企业销售总额672681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2.1%。国内房地产行业的主力还是这样。各地中小房企销售降幅预计将远远超过上述数据。

但房地产数据表现不佳以及钢材市场销售数据持续萎缩并不能阻止螺纹钢和热卷期货价格的上涨。今日螺纹钢、热卷期货价格分别站上3800元、3900元关口。已经回到了10月份下跌之前的位置,而且走势非常强劲。这是冬天钢材市场的一把火吗?

当前钢价在“三预期”支撑下小幅上涨。一是疫情防控进一步优化的预期,二是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的预期,三是国内经济全面复苏的预期。

从机构公布的前期数据来看,钢价逆势走强的情况似乎并不算离谱。 11月中国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较10月上升0.2个百分点。虽然延续了下半年以来的低迷态势,但也透露出企业对未来经济改善的一丝信心。

11月下旬以来,长流程高炉炼钢厂开工率持续下滑,目前已跌破70%;而短流程电炉炼钢厂则因废钢价格上涨而被动限产或停产,开工率接近50%。

在钢材市场供需疲弱的环境下,钢铁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钢材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继11月份焦炭出厂价第一轮上调后,本周第二轮上调正在酝酿。如果能够实施,钢铁生产成本将继续上升。

今日新加坡铁矿石掉期指数上涨近3%,报价逼近105美元,再次创下下半年以来新高。海外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也抱有非常强烈的预期。加之美元指数走弱,11月以来进口铁矿石远期价格涨幅高达40%。

在钢铁生产成本上涨的推动下,钢厂不涨价似乎也无能为力。本周钢厂出厂价或多或少上涨,小幅推高,即使销量下滑也必须维持涨价。

还是一样熟悉的配方,还是一样熟悉的味道。最近的走势让我想起了今年春节后钢材价格的走势。当时,华东、华南地区钢材销量大幅下降,但钢材价格却稳步上涨。进入4月中旬后,有价无市的局面已经无法支撑。随着价格的高位运行,5月份钢材市场回归本色,大幅下跌。

此次5月份钢市是否会再次出现大幅下跌?我不这么认为。首先,目前钢材绝对价格不高。多地螺纹钢价格仍在3750元/吨左右,低于钢厂成本线。其次,钢材供给端压力不大,钢材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第三,疫情防控优化后,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明年春季钢材需求不会差。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最新钢材价格)

2020 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先扬后抑,受疫情影响贬值,未来走势如何?

202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明显的先升后降走势,春节前夕升值幅度一度高达1.5%,此后受新冠疫情影响,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

中信期货研究分析师刘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首先影响了市场情绪,短期内汇率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是正常且在预期之中的。从中长期来看,主导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两条主线——中美贸易协定和资本市场开放并未受到疫情的冲击,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中国人民银行也持续推动完善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得人民币汇率走势在合理均衡水平区间保持稳定。

业内人士:英镑触底反弹 暂时不要想着买入

与英镑不同,人民币对澳元自今年1月2日开始上涨,而人民币对英镑的上涨则始于今年3月初。人民币对澳元的上涨发生在年初该国发生森林火灾的时候。今年以来,人民币对澳元已累计上涨14.15%,幅度接近20%。

近期人民币对澳元、英镑的走强也引起了不少外汇投机者的关注,记者注意到,近期微博上英镑的话题风云突变,不少人都在考虑抄底买入英镑、澳元。

中信期货研究研究员尹丹表示,此次火灾对澳洲消费者信心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澳新银行-澳大利亚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4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信心跌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对未来经济形势好转的信心则是1994年以来最悲观。西太平洋银行-墨尔本消费者信心指数自去年9月火灾发生以来一直处于100以下的区间。同时,消费意愿下降,2019年12月,澳大利亚新年假期前的零售额创下近10年来的最低点。最后,澳元近期大幅波动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认为,本已疲软的澳大利亚经济将因火灾对农业和采矿活动的影响而受到进一步打击。他同时表示,从中长期来看,这场大火让本就显露出疲态的澳大利亚经济雪上加霜。由于火灾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重创了澳大利亚农业、畜牧业、旅游业和酿酒业等几大重要支柱产业,很可能导致国内生产总值下滑。高盛估计,澳大利亚山火将使经济增长减少0.3%。而且,这些行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复苏。

对于人民币兑英镑明显升值,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外汇交易员冯媛表示,从消息面来看,英国政府应对疫情蔓延的举措受到市场和英国民众的质疑,也有传言称伦敦可能采取限制出行措施。多种消息因素叠加,加剧了英国国内的恐慌情绪,进而打压了英镑的走势。同时,疫情在欧洲各地的快速蔓延,也让原定于开始的英国与欧盟新一轮贸易协定谈判前景蒙上阴影。如果英国在脱欧后不能顺利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将拖累英国在疫情期间和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对英镑走强进一步不利。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英镑弱势表现是否会持续还难以判断,但至少英镑目前尚无出现转机的基本面因素。虽然短期小时图显示英镑出现严重超卖,但依然建议暂时不要想着抄底,稳妥起见,还是等下周议息会议上英国央行新行长出台措施再选择操作策略为好。

每日经济新闻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加强风险监测,防止过度投机,引导资本规范运作

【大河财立方讯】9月5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中国期货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上表示,要强化风险监测分析和预研预判,继续加强输入性、结构性风险研判,重点对重要农产品、基础能源、战略矿产等相关产品进行全球跟踪分析,加强高频交易等新型交易行为监管,加强期现货联动监管,坚决防止过度投机,引导资金在期货市场规范运作。

要高度重视舆情管理,积极加强与主流媒体、地方政府、现货管理部门的沟通合作,加大对期货市场功能作用、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案例的宣传推介,让有关部门、企业、社会公众认识到期货市场的积极作用。期货行业分析人士、研究专家要发挥更大作用,积极正面发声,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预期。

以下为全文: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升服务能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发展道路——方星海副会长在中国期货业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同事、各位来宾:

早上好家伙!

今天,中国期货业协会召开第六次会员大会,审议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新一届理事会,共商期货行业发展蓝图。我谨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各位行业同仁致以诚挚的问候!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以中国特色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对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想就贯彻落实期货与衍生品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这个主题,谈一些我的理解和体会。

一、我国期货市场取得积极成效

五年来,期货行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重要指示精神,锐意进取、坚持正道、开拓创新,期货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市场结构、市场功能、行业生态发生积极变化,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活力和韧性不断增强,初步走出了一条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的发展道路。

1.市场结构明显改善

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截至2023年8月底,我国累计上市期货期权产品121只,较2018年末的61只增长一倍。在产品结构上,由过去以商品期货产品为主,转变为商品金融与期货期权并举。在产品覆盖上,全面覆盖农业和工业产业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终端产品。特别是依托我国产业链完整特点,探索上市与我国完整工业体系相匹配的PTA、燃料油、塑料等重要产业链中间产品期货产品。上个月,欧洲集装箱航运指数成功上市,填补了我国商品期货领域的一项空白。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期货市场总成交量67.7亿手,成交金额53.49万亿元,分别较2018年增长123%和154%。今年上半年,全市场成交量、持仓量保持明显增长趋势。8月初,我国期货市场总资金突破1.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快速成长的期货市场正逐步适应我国作为全球交易大国和超大规模市场的规模所带来的风险管理需求。

交易者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上半年,机构投资者占全市场交易量的46.3%,较2018年同期上升25.6个百分点。今年6月末,全市场机构投资者持仓和客户权益占比分别为70.3%和70.9%,较2018年末上升20.6个百分点和15.9个百分点。其中,产业客户参与度稳步提升,6月末产业客户持仓占比提升至31.5%,A股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参与率由2013年的6.5%提升至22.9%。

2. 市场有效运作

服务实体经济作用进一步凸显。期货市场直接对接实物现货市场,与实体企业当期及未来生产经营息息相关,期货市场一点也不“虚拟”,其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比其他金融业态更加紧密。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面临多重压力。压力之下,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功能更加凸显。根据最新的期货产品功能评估,目前期货市场期现价相关度超过90%的品种有40个,铜、玉米、棉花、黄豆一号等品种期现价相关度超过95%。 2021年至今,期货风险管理公司通过期货和现货业务累计服务实体企业8.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5.7万家,上市公司7524家。面对国际原油“负油价”、伦镍暴涨等极端市场行情,我国期货市场成功应对输入性风险。在风险防控方面,这两件事彰显了我国期货市场制度安排的独特优势。期货市场各类客户的价格信号、成交持仓比、买卖走势等信息成为宏观和行业管理部门研判经济形势、监测金融和产业风险的重要参考,有效助力实现经济、产业和宏观调控目标。自2020年5月起,中央电视台定期播报期货市场交易数据,成为疫情防控期和经济恢复期促进稳定预期和信心的重要数据。 近年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不断加强对期货功能的宣传报道。

服务保供给、稳价格总目标。2021年以来,面对铁矿石、玉米、大豆、生猪、棉花等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证监会密切关注相关品种运行情况,提前评估风险,依法依规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期货市场平稳运行,有效控制了风险,保持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活力。在本轮生猪周期中,生猪期货帮助生猪养殖企业在市场价格波动中合理安排产能、合理安排营销计划,从而稳定了市场供给。

“保险+期货”有效服务中小农户。立足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发挥期货专业优势,助力管理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五年来,期货行业共开展“保险+期货”项目5253个,保现货总值1334.6亿元,覆盖全国31个省1220个县(市),惠及农户530多万,农业合作社3006家,家庭农场1433家,农业企业2325家,实现赔付42.5亿元,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了期货的力量。

(三)行业发展生态不断完善

期货公司是连接期货市场各主体的核心中介机构,是期货市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随着期货市场结构的优化和功能的强化,期货公司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服务模式不断丰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奠定了由交易通道服务向期货功能服务、由被动风险管理向主动风险管理转型升级的基础。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底,我国期货公司总资产近1.7万亿元,净资产1841.7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401.6亿元,分别比2018年增长230.6%、67.3%和53.4%。2022年,前20家期货公司净资产、净利润分别占行业的52.1%和88.9%。分类评价中,A类以上优质公司54家,占比超过36%,比2018年上升11个百分点。一线公司规模扩大,一批龙头公司脱颖而出。

服务能力和专业能力逐步提升。目前,多层次期货中介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期货经纪、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为主导的业务模式初步建立,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期货特色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模式。2021年至今,期货公司通过仓单服务业务累计为实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434.7亿元,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通过期现结合的基差交易业务累计实现购销额1.3万亿元,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锁定利润,增强供应链安全性和韧性。通过持权交易业务累计实现现货购销额138.44亿元,通过场外衍生品业务累计增加名义本金5.2万亿元对冲风险,帮助企业降成本、管库存、增利润。

期货公司双向开放稳步推进,我国期货公司已设立19家境外子公司,其中18家设在香港,1家设在新加坡。同时,批准2家外商独资期货公司,期货行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跨境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四)依法治国取得突破性进展

《期货及衍生品法》的颁布实施,填补了《基本法》20多年来在该领域的空白,从法律层面解决了期货市场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明确了市场价值取向、发展方向和根本路径,为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期货及衍生品法》,按照“成熟一批、及时修改一批”的原则,有序开展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完善工作,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基础制度日臻完善。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市场运行质量、配套制度和规则、交易者结构、价格影响力、机构服务能力等都有待提升。

二、深刻领悟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的本质内涵

证监会党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努力把资本市场的一般规律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从我国期货市场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实践,已经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推出了中国特色期货产品。立足农业大国国情,上市红枣、苹果、花生等特色品种,更好服务三农。立足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上市PTA等中间产品和不锈钢等终端产品期货,助力增强产业链韧性。二是构建了中国特色期货监管体系。 证监会建立了由证监会、派出机构、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监测、期货业协会组成的“五位一体”协同监管机制。证监会以期货部为主体发挥指挥中心作用,派出机构发挥机构端一线监管作用,期货交易所发挥市场端一线监管作用,中国期货监测发挥数据中心和监测平台作用,期货业协会发挥自律监管作用。机制成立以来,运行平稳,各方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阻断市场风险蔓延。三是形成了中国特色风险控制体系。 按照严控风险的监管理念,建立健全期货市场风险控制和市场监管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了与国际惯例基本接轨、适应国情和市场状况的风险控制和监管体系,包括:严格准入,实行统一实名制开户制度和一账一码穿透式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市场操纵,建立了独立的全市场监测监视系统;防范中介机构风险,建立了以净资本监控和分类监管为核心的期货公司风险监管体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建立了保证金保证金监控制度和期货投资者保护基金。四是创新中国特色商业模式。创新并稳步拓展“保险+期货”模式,通过期货市场分散农产品市场风险,在众多参与主体之间分担风险,为构建农业补贴、农产品期货、农业保险联动机制作出有益探索。 推动期货与现货市场融合深化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通过设立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创新开展仓单服务、基差交易、权证交易、场外衍生品等风险管理业务,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实践充分证明,立足国情和市场状况设计的相关体制机制是行之有效的。期货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三大功能不断强化,在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和价格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要认真总结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对期货市场规律和实践的认识,坚持自信自立、坚守诚信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我国期货市场诞生于实体经济需要,成长于实体经济发展。我们要更好发挥期货市场作用,抓住大力培育产业客户这个关键,进一步丰富贴近实体经济的期货及衍生品,切实增强期货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期货在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中小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第二,要坚持体现市场一般规律与国情、市场实际有机结合。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所谓“现代”,是指期货市场的客观规律和成熟市场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趋势,包括完善的基础制度、监管体系、法律保障、开放环境,以及合理的市场结构、稳定的市场预期等。但在把握和追赶这一“现代”潮流中,不能有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而要注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点和政策走向。我国期货市场诞生不过30余年,但在“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方面,已经作出许多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发展经验。我们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借鉴国际最佳实践,扎实推进期货市场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三是要坚守风险底线。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牢牢把握防范重大风险这条生命线,这已被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期货市场既是管理风险的场所,也是风险的聚集地。期货交易机制的特点决定了期货领域风险防控的标准和要求必须高于其他金融领域。过去我们在市场监管上走了弯路,付出了成本和代价。目前,我国期货市场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得益于我们不断完善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框架。我们要倍加珍惜市场发展成果,坚持“硬制度”和“软文化”双管齐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期货与衍生品法》,不断完善配套监管规则,弘扬先进行业文化,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是要坚持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大局。我国期货市场除了发挥基础性经济功能外,还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政策的重任,这也是期货市场政治性、民本性的集中体现。保供给、稳价格,是增进民生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现实需要。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强化期货市场服务供给、稳价格的功能,特别是服务重要基础产品供给安全。

三、开创期货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正处于疫后恢复发展时期。服务稳增长大局、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我国现代化建设,对期货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期货行业根本大法《期货及衍生品法》,严格遵纪守法、依法治市,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积极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接下来,我谈一下关于推动期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突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服务稳定增长总目标

一是市场要稳。以市场稳定保障市场平稳运行、促进功能完善。加强风险监测分析和预研预判,继续加强输入性、结构性风险研判,重点对重要农产品、基础能源、战略矿产等相关产品进行全球跟踪分析。加强高频交易等新型交易行为监管,加强期货现货联动监管,坚决防止过度投机,引导资金在期货市场规范运作。

二是功能要完善。重点要通过“三个优化”实现“一个完善”,即:优化产品规则,坚持贴近实体经济和产业需求的基本原则,真正形成与实体产业相适应的产品标的、合约规则、交割机制等。优化交易者结构,丰富期货市场参与主体,特别是加大产业客户培育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核算等配套规则,强化国有企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上中下游企业广泛参与。优化市场运行,完善市场监管,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确保市场在数量合理增长和质量有效提升之间保持合理平衡。通过“三个优化”,进一步丰富期货价格体系和展示维度,提高价格信息质量,促进期货价格广泛应用,增强价格影响力。

三是舆情要稳定。树立社会公众对期货市场的正确认识,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早些年期货行业的风险事件给社会公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对期货市场的负面评论仍时有出现。要充分重视舆情管理,积极加强与主流媒体、地方政府、现货管理部门的沟通合作,加大对期货市场功能作用、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案例的宣传推介,让有关部门、企业、社会公众认识到期货市场的积极作用。期货行业分析师、研究专家要发挥更大作用,积极正面发声,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预期。

(二)突出专业能力,加快建设高素质期货经营机构和行业队伍

期货经营机构的发展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期货市场的质量和效率。目前,我国期货公司数量不少,总数超过150家,但整体实力与国内外金融业相比还比较弱,服务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期货与衍生品法》的颁布实施,为期货公司拓宽了业务空间。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新发展、新作为。

一是找准定位。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满足交易者特别是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持续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着力提升以定价能力和交易能力为核心的竞争能力,为各类主体提供优质的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服务。

二是要强化专业化。专业化是金融服务机构生存之本。期货公司要坚持和强化在期货及衍生品领域的专业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价格问题解决、综合金融服务等专业解决方案,树立价格风险管理者、市场流动性提供者、居民财富管理者的专业形象,以交易者利益为导向,完善完整服务链条,努力实现服务能力与盈利水平同步提升。

三是强化服务。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是连接实体经济、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的重要载体。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行业机构积累了丰富的服务产业客户的经验,这是其他金融中介机构所不具备的,也是广大产业企业急需的。希望行业机构能够适应当前新形势新要求,牢牢把握自身优势和长处,主动对标风险管理公司的标准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细化主业,深化专业化,树立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期货行业优质标杆企业。

第四,我们必须坚持底线,而风险控制能力一直是对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期货公司必须进行创新和发展,并遵守风险的底线,并且我们必须在整个过程中遵守稳定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守稳定的发展。精神指导和文化指导,强调员工培训,专业资格考试和高级管理资格评估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重量,并有意识地维护和提高行业的声誉。

(iii)强调汉语特征并将行业治理体系提升到新的水平

首先,我们必须改善产品和服务系统。

其次,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基本系统。

第三,我们必须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在非法和不规则的活动上,坚决遏制浮躁和投机性氛围的增长,并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期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期货行业协会遵守“自律,服务和传播”的功能定位,并积极地在促进标准化,有序和创新的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质量的发展。 其次,有必要积极发挥补充,平衡和预防,升级和改善业务运营风险监控和在线机构的在线检查系统,促进从业者团队的建设以及行业文化的建设,加强行业客户的服务和培养未来行业。监管管理,并促进期货行业的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新进展。

尊敬的同事,同事和客人:上周在中国国际服务的讲话中,XI Jinping呼吁“放松服务行业的市场,从而促进服务跨境贸易的过程……稳步扩大机构的开放式,这是贸易行业。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的领导,彻底研究和实施该党第20大国会的精神,抓住机遇,基于时代和国家状况,遵循趋势,采取主动性,积极地促进期货市场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为现代期货市场的建设提供更多的贡献!

最后,我希望会议取得巨大的成功!

Editor: Liu Anqi | Proofreader: Li Jinyu | Reviewer: Li Zhen | Supervisor: Wan Junwei

西方感恩节外围股市集体崩了,全球股市陷入恐慌,新变种病毒引发担忧

今天是西方感恩节,但外围股市却集体暴跌。日内港股、日股跌幅达2.5%,欧股午后跌幅超3%,美股期货也跌2%,油价更是暴跌6%!这种债市、股市、大宗商品全线下跌,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相比之下,A股跌幅不足1%,可以说韧性十足!

全球股市陷入恐慌,因为南非出现了一种新的病毒变种,传染性比德尔塔更强。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发现十几例病例,包括香港的一例,全球有多少病例还不清楚……!正是对新毒株的恐惧,让各国的市场都心惊胆战。

道峰疑惑,没有特效药,市场怎么就这么害怕一个变异病毒?而且这个病毒一周前就出来了,德尔塔病毒之前也很严重,不过后来就消失了,美国已经开放民航,他们有控制药物,加上特效药……疫情被控制只是时间问题,没必要恐慌!

说白了,这只是机构做空的借口。欧美股市都在高位,美股每到感恩节、圣诞节就下跌,这已经成为习惯了!就像每个月月底,A股都会经历一波下跌,月初又会反弹,现在熟悉的一幕又要出现了。

另一方面,若新型变种病毒在全球蔓延,或将延缓美联储加息步伐,有机构预测美联储首次加息时间将从明年6月推迟至9月,第二次加息时间则将推迟至2023年,这其实对中长期美股是利好。

感恩节期间股市动荡,周末外界有些难过,有人担心A股会不会跟着走?影响应该不会很大。又是疫情失控,不过国内的情况控制得不错,这波零星疫情也快结束了!下周A股独立走势的可能性很大,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2022年即将到来,疫情管控还要继续吗?一天要出示好几次健康码,真的受不了!希望疫情快点过去,不要再发生那么多意外。

今天盘中爆出一条重磅消息,市场传出微信、支付宝个人支付码不得用于商业支付,但有媒体称,央行新规并未完全禁止支付码商业使用,这只是一个误区。

此消息一传出,直接引发数字货币话题,齐天科技、信发20CM、楚天龙、御银股份、海联金汇等股均出现涨停板,而元宇宙短暂关停后,数字货币更是被资金盯上,半小时暴涨近10%,涨势之猛烈令人惊叹!

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都震惊了,以为明年3月1日之后,去菜市场买菜、去餐厅吃饭、打车都不能扫二维码支付了!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道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道,就是开店不能用个人二维码收费,需要自己去申请商业二维码并绑定营业执照,通过“特约商户支付条码”渠道收款。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用微信和支付宝买东西没什么区别,但重大的变化是支付端。用“特约商户”的名义来限制,一是可以更好地将商业活动纳入监管,避免偷税漏税,避免洗钱;二是央行数字货币即将问世,如此费力,肯定是希望普通百姓广泛使用,而不是只当个花瓶!

所以,为了防止“资金无序扩张”,规范支付方式是必须的,毕竟财务在自己手里,才能安心。从用户角度看,目前通过支付宝、微信提现的手续费是0.1%,1万元就是10块钱,虽然不多,但还是很划算的……如果数字人民币统一接入,或许和纸币线下交易一样,提现也不会被反复抢走!

今天早上北京加速法定数字货币试点,这个政策很快就发酵了。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普及最近比较快,相关上市公司也受到资金的追捧!但今天已经疯了,现在追的性价比不高,慢慢来吧。

今天1500家上涨,近3000家下跌,很多人又亏钱了。现在看外围市场更让人不安,不过周末大家玩得开心就好。生活不只是股市,该玩的时候就玩得开心。

其实,这两年疫情的涨跌很正常,A股市场也展现出了韧性,只要3550点不破,这轮反弹就没有结束;如果突破3629点,跨年行情可期,下周见分晓!

距离2021年结束只剩一个月时间,今年很难定义,是牛市还是熊市?A股正面看是宋小宝,侧面看是王宝强,背面看有点像吴彦祖,到底是谁?只有你的账号能告诉你答案。

澳元持续走强的背后原因,澳元兑人民币接近 5 高位,未来走势如何?

介绍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周的《澳洲金融首席说》,我是博曼澳洲金融首席投资官魏瑞浩。

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虽然随着央行不断加息,澳大利亚经济前景受到质疑,但今年以来澳元汇率却持续走高,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尤其是澳元兑人民币已经逼近5%的高位。

澳元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强势?如果你想兑换货币,是否应该等待澳元下跌?还是澳元未来只会走高?

今天我们来简单说一下近期澳元的走势以及走强的原因。

澳元持续走强的原因

澳元过去一段时间为何持续走强?

我在过去的节目中多次讲过,澳元汇率的核心是兑美元的汇率。

短期来看,澳元兑美元汇率走势或将更多取决于未来美联储及澳联储的加息节奏,具有不确定性;长期来看,其实是澳洲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对比,以及各自的经济前景。

其实美联储的加息步伐非常激进,过去一年多以来美联储不断加息,加息速度和力度都超过了很多国家,尤其是澳大利亚,所以美元一直在走强,今年五六月份以后,美国通胀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反观澳大利亚,澳联储前期对加息的犹豫,以及整个过程中与相关方沟通不畅,直接导致澳大利亚目前的CPI,也就是通胀数据,有高于美国的迹象。

因此市场对未来澳联储继续加息的预期甚至高于对美联储继续加息的预期,进而利差预期导致澳元在5月底至6月底呈现强势走势。

但我们也看到,澳元/美元走势近期有所缓和。

这主要是因为澳联储最新的内部文件显示,澳联储内部对于是否继续加息尚未达成完全共识。

相比之下,澳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则更为强劲,这其实和中国整体经济状况与澳大利亚的明显差异有直接关系。

中国降息,澳大利亚加息,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处于高通胀和加息的环境下,中国目前的通胀水平却很低,有经济学家甚至警告中国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

与此同时,为应对低通胀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近期推出一系列刺激政策,包括中国开始进入降息周期的信号。

一边是人民币降息,一边是澳元加息。

中短期内,中国货币政策大概率会继续放松,而澳元加息步伐或仍未结束,这一对比直接导致澳元兑人民币走强。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先不说短期内澳元兑美元是否能够进一步走强,但至少澳元兑人民币是有可能继续走强的,因为两国的通胀和货币政策恰恰相反。

当然,一国的货币,或者说汇率走势,不仅受到短期货币政策和市场预期的影响,也受到长期经济现实和经济发展前景的影响。

虽然澳联储连续加息打击了当地消费者和商业信心,但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贸易出口产品——矿产品仍然比较繁荣。包括铁矿石和锂矿石在内的大量矿产品价格虽然已从最高水平回落,但澳大利亚大量矿业公司仍然拥有巨额利润。

这从澳大利亚的经常账户和贸易账户中可以看出。

澳大利亚贸易顺差刺激澳元升值

事实上,澳大利亚的经常账户自疫情之前就已逐渐转为正值,过去三年几乎一直保持正值,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的产品和服务出口相对于进口确实为国家赚了钱。

但这部分资金需要用澳元结算,这就意味着需要购买更多的澳元。贸易也是一样,因为贸易也是经常账户的一部分,而且更多的是实物贸易,这个数字也在上升。

近两年澳大利亚基本成为贸易顺差国家,这在澳大利亚历史上并不多见,产品出口带来的持续收入以及国内产品出口带来的澳元需求增加,将在很大程度上在中期内继续支撑澳元整体汇率。

从中长期来看,当前澳元汇率并不处于高位,过去多年澳元兑美元汇率均能维持在0.7以上,多次突破0.8,历史上甚至出现过澳元比美元更贵的时期。

从经济现实看,澳大利亚长期以来贸易出口一直在持续赚取外汇,而澳大利亚的服务出口甚至还没有完全开放。

我们知道,留学、旅游的旺季还没有到来,疫情过后,赴澳国际旅游人数有所增加,但还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这些角度看,澳元的需求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