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经济

英国经济垫底,股市却强势上涨,富时 100 指数再创新高

作者:吴斌

李英良 编辑

图片来源:新华社

英国经济虽然在G7国家中几乎垫底,但其股市表现却十分强劲,2月20日,英国富时100指数收盘上涨0.12%,报收8014.31点,创下历史新高。

在各国央行大力紧缩政策的背景下,去年全球股市几乎陷入哀悼,MSCI 全球指数去年暴跌 20%。美国三大股指均创下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年度百分比跌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去年下跌 8.78%,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下跌 8.8%。标普 500 指数下跌 19.44%,纳斯达克指数暴跌 33.10%。

相比之下,英国股市去年却逆势上扬,全年上涨近1%,成为以本币计价表现最好的发达市场股市,而自2023年初以来,英国股市也累计上涨逾7%,多次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在G7国家中,英国的经济状况几乎垫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英国今年将遭遇2009年以来首次衰退(不包括新冠疫情时期),并将成为G7成员国中唯一遭遇经济萎缩的国家,预计全年萎缩0.6%。IMF还预测英国经济将在2024年缓慢反弹,增速仅为0.9%,与G7中增速最低的日本和意大利持平。

不断创下新高的英国富时100指数,让人不禁疑惑,英国股市为何与经济“脱节”?未来还能继续上涨吗?繁荣背后又该警惕哪些风险?

价值股大放异彩

英国股市出色表现的背后,价值股熠熠生辉。

从结构上看,富时100指数中能源、大宗商品、必需消费品和医疗保健类公司较多,但缺乏科技股,富时100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分别为壳牌、阿斯利康、联合利华、汇丰、帝亚吉欧、英国石油、英美烟草、嘉能可、力拓、葛兰素史克。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新杰对记者表示,英国股市创历史新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源、大宗商品、必需消费品和医疗保健股的拉动。俄乌冲突直接利好能源和大宗商品公司,英国石油和壳牌均公布创纪录的利润;新冠疫情让市场继续关注医药相关公司,也提振了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医药龙头的股价,这些重磅股带动指数上行。此外,英镑走弱导致英国企业海外收入折算回英镑后利润大幅增加。

在高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对于价值股的偏好,让周期性的英国股市大放异彩,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富时100指数也克服了英国国内经济走向衰退的拖累。

例如,2月20日,资源类股领涨英国股市,涨幅前五的股票分别为:英美资源集团,上涨3.99%,弗雷泽集团,上涨3.18%,力拓集团,上涨2.85%,房地产开发商Persimmon股价上涨2.16%,投资公司Melrose Industries股价上涨2.09%。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股市与经济“脱钩”的现象,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常见。

中国银行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有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与经济走势脱节的不仅仅是英国股市,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压力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全球股市普遍表现良好,股指中,英国富时100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小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股指,全球金融市场存在抢跑效应和过度乐观的迹象。

王有信认为,近期股市走强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由于年初美国通胀指数连续下滑,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今年上半年放缓加息步伐,对全球流动性的影响将较大;二是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1月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英国和欧盟经济下行压力均低于此前预期,2022年四季度英国GDP增速保持正增长且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经济避免陷入衰退也提振了金融市场人气。

英国股市还能进一步走高吗?

英国富时100指数虽然创下历史新高,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未来能否继续创下新高仍不清楚。

积极方面,王新杰表示,英国富时100指数市盈率为13.2倍,低于全球股票的15倍,另外富时100指数股息收益率接近4%,未来一旦美联储货币政策发生变动,英国股市的低估值、高股息收益率、高国际化程度以及英镑走低都将成为优势,使得英国市场对国际资本更具吸引力。

不过,疲弱的经济前景可能成为一个令人不安的因素。王新杰表示,尽管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回落,布伦特原油已从高位大幅回落,但依然高企的能源价格、进口成本的增加(由于汇率疲软)以及抵押贷款和租赁成本的上升(由于央行加息)将进一步侵蚀消费者信心。

王有信向记者分析,目前支撑英国股市上涨的第一因素开始发生变化。受1月份美国通胀下行趋势放缓影响,美联储加息预期再度升温,利率峰值或将高于此前预期。受此影响,近期全球股市波动性再度加大,英国股市也面临回调压力。同时,虽然英国经济下行趋势有所放缓,但随着经济基本面和企业利润的逐步恶化,今年面临的下行风险将更加明显。英国股市的下行压力将受到制约。

无独有偶,美国银行最新的基金经理调查也显示,对于欧洲投资者来说,很多利好消息已经反映在股价上,5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几个月欧洲股市将会下跌,央行进一步紧缩政策和企业盈利预期下调是导致股市下跌的最可能原因。

事实上,如果从长期来看,英国股市其实表现平平,富时100指数从1999年互联网时代的高峰至今只上涨了14%,而美国标普500指数同期却上涨了数倍,涨幅不如法国等国股市。

此外,反映英国经济状况的英国股票指数表现也更加符合现实,过去12个月,富时250中型股指数(伦敦证券交易所排名101-350的公司)下跌了约5%,指数中包含的公司中约有一半的销售额来自英国。

金融繁荣背后隐藏的隐忧

英国富时100指数今年屡创新高的“表面繁荣”背后,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近年来,伦敦作为欧洲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逐渐被蚕食。法国曾一度夺下“欧洲总市值最高的股票市场”的称号,荷兰阿姆斯特丹也取代伦敦成为欧洲最活跃的股票交易中心。1998年欧洲经济区协议签署后,许多金融机构将数千亿美元的资产和数以千计的员工转移到欧洲大陆,使得巴黎等城市在与伦敦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王新杰分析,脱欧后英国面临的最直接挑战,是原本与欧盟自由流通的人才、商品和资本受到了“跨境”成本的影响。根据英国央行的数据,脱欧后英国贸易较前期下降了10%-15%。此外,脱欧后劳动力短缺问题扩大,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商品关税提高,进一步推高了通胀;脱欧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搁置了在英国的投资机会,企业利润和增长势头的下降不利于其融资前景;跨境资本流动的减少也导致金融市场交易量下降。

面对困境,英国政府去年12月公布了一揽子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其中包括30多项针对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改革措施,声称将大幅简化程序、刺激增长。这是英国3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改革内容包括放宽企业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规定、取消对股票卖空的限制、降低小额贷款银行的资本要求等。

英国希望通过放松监管,提升脱欧后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面对阿姆斯特丹、巴黎等欧盟成员国城市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伦敦能够保持国际金融中心领先地位。

但事实上,伦敦的地位逐渐下滑却是不争的事实,英国甚至连本国科技产业“皇冠上的明珠”ARM都保不住,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去年就明确表示,纳斯达克会是ARM最适合IPO的地方。

尽管英国富时100指数今年以来已数次创下历史新高,但市场规模和交易量或许是IPO融资更重要的指标,英国市场不仅不如美国和中国,甚至已逐渐落后于一些欧洲城市。

展望未来,王有信分析,从更长期看,脱欧后,英国金融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大,英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受损,部分资金流出英国,欧洲大陆各大国际金融中心陷入恐慌状态,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逐步受到侵蚀。为扭转不利趋势,英国试图推出金融改革、放松金融监管规则,以维护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但这也可能使英国经济和金融稳定面临较大风险。

证监会

本期编辑:刘雪英 实习生:肖楠

英国央行出手了!通胀告别“至暗时刻”

英国或将迎来“不满之冬”

英国央行:英国经济正走向约一个世纪以来最长的衰退

新能源投资:为何 A 股更胜港股一筹?

新能源。

不过港股的新能源股并不多,除了远道而来的小鹏、理想,名气不大,就只有比亚迪、赣锋锂业,相比A股,他们抠门儿大得多。

说到龙头,锂电池方面A股有宁德时代、比亚迪,还有一长串产业链上的个股,覆盖了所有上中下游;光伏方面A股也有隆基、通威、中环,还有一长串产业链上的个股;电动汽车、风电、水电等方面,A股也有一大批。

国家大力推进“碳中和”战略,再加上A股市场本身的单边市场和相对封闭的特点,在投资新能源方面,无疑比港股要好。A股作为一直被诟病的市场,现在多少有些自豪感。

更重要的是,在吸引新能源企业上市方面,港股的优势似乎没有那么明显。过去说互联网公司喜欢海外上市,是因为股权结构复杂,国内互联网发展初期,大多依靠风险投资,国内风险投资并不发达,外资成为主力。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为股东创造利益,A股对此类股权结构的上市要求严格,上市地点的选择当然要看别人。

但新能源作为一个产业,在A股上市相对容易,支持政策多,也能享受到更高的估值,总之就是容易从市场上捞钱。再加上这些实体企业在创业期不需要过多依赖外资,在选择上市地点时自然可以自己做主。

可以说,在把握未来产业方向方面,A股领先于港股。

港股的优势一直是中西文化的结合。事实上,大多数脱胎于英美体系的资本市场都取得了成功,港股也不例外。灵活的机制和全球资金流动让港股成为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第三大金融市场,并常常扮演着中西金融桥梁的角色。

但股市从来都是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连接点,投资者要想拿到钱,必须要有好的企业标的。如果新能源企业不愿意在港股上市,那么港股在这波新能源行业浪潮中,靠什么取胜,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不知道港交所管理层有没有答案。

3 未来在哪里?

至于港股的未来在哪儿,我其实也没有答案,虽然在大国博弈下,港股依然是中概股回归的最大归宿,但问题是,中概股大多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而互联网热潮已成为过去。

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百度等大公司已经纷纷回归,其余公司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力都无法与大公司相比,几乎都坐享了中概股回归的红利。

但从英美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来看,他们能够屹立数百年,至今仍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足见其功力深厚。其实任何市场都会有起有落,只有能够跟上变化步伐,与时俱进的市场,才是市场繁荣之地。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进化的能力。

在这方面,纳斯达克是一个样本,其实港股也可以作为一个样板。

2018年4月,港交所正式启动25年来最具颠覆性的两项上市改革,一是允许不平等投票权结构的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二是允许没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

后面的情况大家还是很熟悉的,香港河畔聚集了大批互联网、生物制药公司,港股成为继美股之后两大科技领域最集中的上市地,并夺得当年全球IPO头把交椅,IPO募资额最高的10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是新经济公司。

但回到现在,上一波互联网、生物医药的巅峰时刻已经过去,目前逐渐进入饱和期,再靠它们去撬动增量市场已经不太现实。

4 结论

香港历史悠久,从英国在远东的贸易中心,到中西方交流的唯一窗口,改革开放后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成为大陆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不同于一般人印象中香港主要是商品进出口和流行文化,香港的资金流比人员和物流更重要。

1993年是香港资本市场的重要分水岭一年。

首家内地企业青岛啤酒在港交所上市,标志着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中国企业与海外资本“联姻”的开始。港股市场也从一个以本土扩张为主的市场,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方资本沟通的桥梁。如今,内地企业市值占港股比重已超过一半,成为绝对主力,这也体现出香港资本市场在国家发展乃至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

港股背靠辽阔的内地,只要深度结合国家发展,就能享受国家发展的红利,只需认清形势,摆正位置,发挥自身优势,与内地股市形成差异化竞争。

涨多了就跌,跌多了就涨。如果从单纯的估值指标来看,目前港股的大幅下跌已经够深够低了,所以明年港股反弹还是值得期待的。不过,港股如果想重回之前的高点,还需要更多的动能。

我们只能期盼香港股市再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在确定行业未来的方向方面,与时俱进,重新开始进化,做得更多。

本文来自格龙汇

美元指数周线五连涨,欧元英镑走势波动加剧

汇通财经APP讯:美元指数周初小幅震荡,周三美联储决议令其波动逾百点。周四,因市场预期5月降息幅度更大,美元指数受创,一度跌至103关口。不过周五,受强劲非农数据提振,美元指数大幅反弹,成功扭转周线走势,盘中涨幅突破近百点,最高触及104.047,创7周新高,实现连续第五周上涨。

而欧元则呈现相反走势,周初欧元在1.0850附近震荡,周三开始波动加剧,连续三天震荡100点左右。周四欧元强势反弹逾50点,但周五的非农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了局面,欧元一度暴跌逾80点,收于1.0786,连续第三周收跌。英镑本周走势与欧元类似,周初小幅波动,周四大幅反弹至1.2750附近,但周五遭遇大幅抛售,失守1.27关口,收于1.2630,周跌幅0.57%。

美元/日元本周初以来震荡下行,自148上方一路走低,周四美元/日元一度跌至145.89,周五在美元指数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美元/日元突破148关口,最高触及148.58,日内波动逾200点,周内小幅上涨0.11%。

非农就业报告引发外汇市场动荡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3月降息可能性较低,市场已转向预期5月大幅降息,但周五强劲的非农数据令这一预期变得不切实际。

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5.3万,远超预期的18.5万,甚至超出所有分析师预测。同时,12月就业人数由原先的21.6万上修至33.3万。失业率连续第三个月维持在3.7%,低于预期的3.8%,失业人数稳定在610万人。

1月平均小时工资同比增长达4.5%,为2022年3月以来最高,高于预期的4.1%。12月工资增速从4.1%上修至4.3%,环比增速达0.6%,是预期0.3%的两倍。1月非农就业人员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减少0.2小时至34.1小时,全年减少0.5小时,跌至新冠疫情最严重时期的最低水平。

非农数据公布后,市场反应强烈:美元指数周五全线上涨,创七周新高;现货黄金下跌逾1%;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周五一度下跌逾180点,随后反转上涨逾200点,收涨逾100点,与标普500指数一同创下新高。纳指表现相对强劲,Meta和亚马逊领涨。美国2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在非农数据公布后进一步倒挂,创近一个月来最大倒挂幅度。

伦敦BRI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Dan Boardman-Weston认为,非农就业报告挑战了美联储的降息观点,让市场重新调整了5月降息预期,报告继续显示美国经济处于极其强劲的地位。

班诺克本全球外汇首席市场策略师Marc Chandler指出,非农数据好于预期,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降低了3月降息的可能性,并降低了今年年内降息幅度的预期。

尽管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周三表示,3 月份降息的可能性较小,但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美元近期走弱。由于对美国地区银行财务状况的新担忧,美国国债受到避险需求的推动。不过,随着美国地区银行股从两天的抛售中恢复过来,这些担忧在周五有所缓解,有助于提高收益率。

美元和美国国债收益率近期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反映了1月份美元走强和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后的重新定位。Monex Europe和Monex Canada外汇分析主管Simon Harvey表示,1月份美国就业报告实际上消除了美联储3月份降息的可能性,甚至使人们对5月份降息的预期产生怀疑,这提振了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本周早些时候的数据显示,第四季度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加元可能出现回调走低。

周三公布的初步国内数据显示,加拿大经济第四季度环比增长年率为 1.2%。

加拿大主要出口产品之一石油价格下跌 2% 至每桶 72.35 美元。

货币波动的影响:汇率对经济和个人的作用

货币波动是浮动汇率的自然结果,浮动汇率是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常态。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汇率,包括一国的经济表现、通胀前景、利率差异、资本流动等。货币的汇率通常由基础经济的实力决定。因此,货币的价值可能会时时刻刻波动。

文/瓜哥家

瓜哥的要点:

许多人不关注汇率,因为他们很少需要汇率。一般人日常生活中都使用本国货币。只有在偶尔进行交易时,例如出国旅行、进口付款或海外汇款时,汇率才会成为关注的焦点。

国际旅行者可能希望本国货币坚挺,因为这样出国旅行更便宜。但其弊端是,从长远来看,强势货币可能会严重拖累经济,因为整个行业将失去竞争力,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将流失。瓜葛加认为,虽然有些人可能更喜欢强势货币,但弱势货币可以带来更多经济利益。

外汇市场上当地货币的价值是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货币水平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你的抵押贷款利率、你的投资组合的回报、你当地超市的食品杂货价格,甚至你的工作前景。

货币水平通过以下方式直接影响经济:

商品交易

这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一般来说,货币贬值会使进口商品更加昂贵,而出口则因为海外消费者购买的价格更低而得到促进。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国家的贸易逆差或贸易顺差可能由货币贬值或强势造成。

例如,假设您是中国出口商,您以每件 650 元人民币的价格向国外买家出口商品。汇率为 1 美元 = 6.50 元人民币。因此,您的国外买家的成本为每件 100 美元。如果汇率升至 1 美元 = 7 元人民币,您的国外买家的成本为 100 美元,但您的成本为 700 元人民币。

人民币疲软可让您的出口业务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相反,人民币走强会降低出口竞争力,降低进口成本,从而导致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最终导致人民币在自我调节机制中走弱。但在此之前,人民币过强可能会损害依赖出口的行业。

经济增长

一个经济体的GDP的基本公式是:

在:

从这个等式可以清楚地看出,净出口额越高,一个国家的GDP就越高。如前所述,净出口与当地货币的强弱呈负相关。

资金流

外资往往流向政府强大、经济活跃、货币稳定的国家。一个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货币来吸引外资,否则货币贬值带来的汇率损失前景可能会让外资望而却步。这也是瓜哥一家最近一直在说,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股市或房价都会大幅上涨。如果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经济将迎来爆发。

资本流动有两种类型:外商直接投资(FDI),即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市场入股现有企业或建设新设施;外商证券投资,即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市场买卖和交易证券。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资金来源。最近我听到很多人说人民币升值和外资流入是输入性通胀,这是错误的谬论。

各国政府通常更倾向于外国直接投资,而不是海外证券投资基金,因为后者是热钱,在经济困难时期可以迅速撤离该国。任何负面事件都可能引发资本外逃,比如货币贬值或中美争端。

通货膨胀

货币贬值会造成实际进口国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当地货币突然贬值20%会导致进口成本增加25%,因为贬值20%意味着需要上涨25%才能回到原来的价格点。

利率

如前所述,汇率是大多数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的关键考虑因素。2012年9月,加拿大央行行长表示,该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考虑到加元的持续走强,加元走强是加拿大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异常宽松”的原因之一。

强势本币会拖累经济,其效果与紧缩货币政策(即提高利率)相同。当国内货币政策已经紧缩时,这一问题可能会加剧。

货币的全球影响:示例

外汇市场是全球交易最活跃的市场,每天的交易量超过 5 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全球股票市场。尽管交易量巨大,但货币通常不会成为头条新闻。然而,有时货币波动剧烈,其影响波及全球。以下是几个例子:

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

货币赤字造成损害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始于 1997 年夏天泰铢贬值。泰铢遭到强烈的投机性冲击,迫使泰国银行放弃与美元挂钩,实行浮动汇率,随后导致泰铢贬值。货币危机蔓延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邻国,导致这些国家经济严重萎缩,破产率飙升,股市暴跌。

中国的人民币被低估

1995 年至 2005 年间,中国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 1 美元兑 8.2 元左右,让这个出口大国从其贸易伙伴所说的人为压低和低估的货币中获得了动力。2005 年,中国回应了美国和其他国家日益增长的抱怨。它允许人民币稳步升值,到 2013 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 1 美元兑 8.2 元升至 6 元左右。

2008 年至 2013 年日元波动情况

2008 年至 2013 年间,日元是波动性最大的货币之一。由于日本的利率接近于零,交易员倾向于使用日元进行套利交易,即以接近于零的利率借入日元,然后投资于收益更高的海外资产。但随着 2008 年全球信贷紧缩加剧,惊慌失措的投资者纷纷购买日元以偿还日元贷款,日元开始大幅升值。

结果,截至2009年1月的五个月里,日元兑美元升值了25%以上。随后在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出了一项货币和财政刺激计划(绰号“安倍经济学”),导致日元在当年前五个月暴跌了16%。

欧元恐慌(2010-12)

由于担心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负债累累的国家将被迫脱离欧盟,欧元兑美元汇率从 2009 年 12 月的 1.51 跌至 2010 年 6 月的 1.19 左右,跌幅达 20%。欧元在第二年恢复强势,但这只是暂时的。对欧盟解体的担忧再度升温,导致欧元在 2011 年 5 月至 2012 年 7 月期间暴跌 19%。

投资者如何获益?

以下是一些从汇率变化中获益的技巧:

海外投资

认为美元正在走弱的国内投资者应该投资强劲的海外市场,因为外汇收益将提高您的回报。以 2000 年至 2010 年的加拿大标准普尔/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为例。在此期间,标准普尔 500 指数几乎持平,但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以加元计算的回报率约为 72%。对于用美元购买加拿大股票的美国投资者来说,由于加元大幅升值,美元回报率约为 137%,即每年 9%。

投资国内跨国公司

中国有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其大部分收入和收益来自国外。美元贬值会提高跨国公司的收益,而当美元贬值时,美元贬值应该会转化为股价上涨。

不要借入廉价外币

诚然,这并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因为今年海外利率一直处于历史低位。然而,在某个时候,利率会再次上升。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那些试图以较低利率借入外币的投资者应该记住那些在 2008 年不得不争先恐后地偿还借入日元的人。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如果外币容易升值,而你不了解或无法对冲汇率风险,那么永远不要借入外币。

对冲货币风险

不利的汇率变动可能会对您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当您有大量外汇敞口时。但有很多方法可以对冲货币风险,例如货币期货、货币远期、货币期权和交易所交易基金。

结论:汇率波动会对国内经济乃至全球产生广泛影响。当人民币升值时,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国内证券市场来利用这一优势。由于汇率波动可能是外汇敞口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最好通过多种可用的对冲工具来对冲这种风险。

2023 年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分析与预测

听新闻

国外期货走势图

汇通金融APP动态——

近日,某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在京举办“2023年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会上,研究中心共发布8份研究报告,其中《2023年国际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详细分析了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走势。

据了解,该系列报告由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魏一鸣教授课题组制作,内容以上年度国内外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形势变化为基础,选取特定主题进行针对性研究。自2011年起,北京理工大学已连续13年发布该系列报告。

2023年国际原油中心价位回落,短期不确定性较大

《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及趋势预测》报告作者赵录涛教授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将更加两极化,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呈现韧性,经济衰退的悲观预期将更多体现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原油需求上;OPEC+维持减产计划,美国原油增产能力有限,俄罗斯石油出口受限,原油市场供给相对克制;美元指数下跌,净多头反弹,俄乌冲突主导的风险溢价将放大油价波动幅度,加大原油市场的波动风险。综上所述,2023年国际原油市场供需紧张,地缘政治因素持续扰动,短期不确定性较大。 预计布伦特均价分别为82-92美元/桶和77-87美元/桶。

另一份报告《2022经济指数研究》从宏观角度总结了中国能源经济的现状。报告作者唐宝俊教授表示,2022年中国能源经济将稳步复苏,呈现与宏观经济相似的周期,但波动幅度较小,是抵御冲击的“缓冲区”。2023年宏观经济和能源经济趋势向好,预计将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短期来看,光伏发电行业和风力发电行业具有行业质量高、股票指数高等综合优势,可以作为优先投资标的。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等待亚洲需求回暖

不过,也有一些人对今年原油价格的走势持有不同看法。

不久前,全球最大石油对冲基金安杜兰资本“掌门人”、被誉为“原油交易之神”的皮埃尔·安杜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亚洲经济体重新开放,今年的国际原油价格很有可能突破2022年每桶140美元的高位。

皮埃尔因杜兰在采访中进一步表示,即便2023年宏观经济背景疲软,但石油需求仍可能推动价格今年上涨4%左右,即增幅超过400万桶/日。

本文经采联社授权转载自汇通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