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经济

新蒜大量上市,价格波动引人关注

文字 | 爱家双城

编辑 | 爱家双城

前言

大蒜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调味品,也是菜市场必不可少的蔬菜,很多家庭都用大蒜来搭配小龙虾、牛肉等美食。

因此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蒜农都特别关心大蒜的价格,现在大蒜上市了,一公斤大蒜多少钱?

2024年小龙虾价格走势_龙虾价格趋势_2022年龙虾走势

1、新蒜大量上市!

现在正是大蒜上市的时候,但是由于前一段时间气温不是特别高,蒜农种植大蒜比较晚,再加上长期阴雨天气,一些蒜苗死亡率增加,这直接导致大蒜上市量大幅减少,也耽误了原本应该上市的大蒜。

但是这段时间的天气突然变得阳光明媚,气温也大幅上升,这样的天气非常有利于大蒜的生长,所以蒜苗在这样的天气下也迅速生长,长出了茂盛的叶片,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应该上市的大蒜大量涌现,也给大蒜的市场供应带来了一定的保障。

不仅如此,现在的大蒜还是新蒜,所以整体的口感和风味都比普通的大蒜要好很多,蒜瓣也更加饱满。这样的大蒜自然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所以一上市就受到了很多商家的追捧。很多商家也来到了大蒜产区,希望能够直接从蒜农手中采购一定数量的大蒜。

2024年小龙虾价格走势_2022年龙虾走势_龙虾价格趋势

2.现在大蒜的价格是多少!

大蒜的价格一直比较低,现在新蒜上市,整体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比如江苏地区大蒜价格大概在1.8-3.5元左右,山东地区大蒜价格也比较低,大概在1.9-3.97元左右。

再说河南省,那里的大蒜价格比较便宜,最低的价格只有1.68元一斤,最贵的价格也有2.91元一斤,当然如果是一些高档的大蒜,价格会更贵。

最后就是云南地区了,那里的大蒜价格一直比较贵,还有独头蒜,而且价格越贵一斤,最贵的时候甚至要6块钱一斤,而且那里的大蒜价格也受气候影响,价格波动比较大。

2024年小龙虾价格走势_2022年龙虾走势_龙虾价格趋势

3、2024年大蒜市场趋势预测!

相信很多人都是特别关注并且非常好奇大蒜市场未来的走势,按照现在的天气情况来看,虽然目前市场上大蒜整体供应量比较大,消费市场的需求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大蒜的价格一直都比较低廉。

相信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各个行业都会慢慢恢复,再加上现在正是大蒜旺季,小龙虾也迎来了旺季,相信市场对大蒜的需求量肯定会增加,对大蒜的价格肯定会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2022年龙虾走势_2024年小龙虾价格走势_龙虾价格趋势

结论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新蒜大量上市时大蒜的价格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不管是哪种蔬菜,不同时间段上市时整体价格都会有所不同,而且价格还会受到天气、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采购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这样才能买到实惠的蔬菜。

另外我们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支持当地的农产品,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买到更新鲜、更优质的农产品,还可以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也是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鼓励。

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与认知战:杠杆原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应用

认知战科集锦:杠杆原理——普通人增值财富的秘密武器

关键词:新优质生产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 认知战争 认知领域 认知战争研究中心 认知战争 认知战争战术 认知战争战略 认知领域运筹学 认知作战 认知控制 战略思维 认知战争 认知领域 认知控制

抽象的:

什么是杠杆?

杠杆,一个经济学的专业术语,如今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杠杆原本的意思是利用借贷进行小额投资,从而获得大额回报,用较少的资金控制更多的资产,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如今,杠杆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成为企业投资、个人成长、财富积累、营销沟通、商业谈判等各领域的利器。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这句古老的智慧揭示了杠杆原理的精髓。然而,要真正发挥杠杆的威力并非易事,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作为支撑。

杠杆原理的四个基石

杠杆作为连接各个要素的桥梁和纽带,是原理得以实施的基础;

支点是杠杆原理的核心,如同平台、通道、力点,为杠杆提供稳定的支撑;

力距的大小决定了杠杆的省力性或耗力性,是判断杠杆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动力是推动杠杆移动的外力,代表我们的投入和努力。没有动力的杠杆,无论它多么巧妙,都是徒劳的。

经济活动中存在多种类型的杠杆

经营杠杆通过扩大产销来降低单位成本,实现利润增长;

联盟杠杆,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创造价值、扩大影响力;

信用杠杆,利用信用资产参与市场融资和运营,撬动更多社会资源;

品牌杠杆,通过借力机遇、杠杆作用,推动品牌资产螺旋式上升。

财务杠杆利用金融工具来筹集资金,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但杠杆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活动中,加杠杆还是去杠杆,需要准确把握经济周期、产品周期、政策周期,顺势而为。过度使用杠杆,特别是金融杠杆,可能会产生反噬效应。因此,在运用杠杆原理时,必须全面系统地思考,确保四大要素齐全,谨慎把握杠杆的力度和方向。

创业与打工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运用了杠杆原理。现代人可分为运用杠杆的人与不运用杠杆的人。其中,人力杠杆通过雇佣他人获取价值差额,扩大规模;货币杠杆通过资金运用,提升决策影响力,实现资产倍增;媒介杠杆通过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资产,如书籍、媒体、代码,放大个人或组织的影响力。

在人生商业模型中,能力、效率、杠杆是三大核心要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我们的人生价值和成就,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能力,优化效率,善于运用杠杆原理,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_杠杆经济学_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

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_杠杆经济学

杠杆经济学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_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

杠杆经济学_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

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_杠杆经济学

杠杆经济学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_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

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

金融杠杆:是财富增值的利器还是风险的导火索?

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2000多年前,杠杆被形容为撬动地球的工具,如今,它却成为金融业放大收益和风险的工具。这个工具很难说是好是坏,它有可能迅速增加财富,也有可能让一个家庭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因为它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使用这个工具的人如何操作。

疯狂杠杆

在2014年末A股暴涨的那段时间,金融杠杆让一部分人率先实现了创富神话,这些人的成功经验让更多的人开始使用这个并不算神奇的工具,也让市场疯狂起来。从当时的交易量可以看出,杠杆资金让市场越来越活跃,也让市场涨得太快了。所以在股市出现后期被很多人认为是“千金难买牛回头”“正常回调”的走势后,那些大杠杆瞬间崩盘,然后连锁反应发生,紧接着就是接连的千股跌停。在股灾1.0结束后,一部分人以为回调结束了,股市继续上涨,于是又开始使用杠杆,但随后却不断陷入千股跌停、被强制平仓的悲剧。

杠杆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杠杆投资的各种产品,如果这类产品和项目没有很好的风控措施,产品本身就会出现波动,杠杆在这里的作用就是放大这种波动,如果产品和项目运行稳定,能够产生不错的收益,杠杆在这里可以让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

假设有人利用5到10倍杠杆,大赚一笔。如果投资者自有资产30万元,10倍杠杆就是300万元。这就意味着投资者用30万元资产作为抵押,借入300万元进行投资。如果投资收益20%,投资者可以获得60万元的利润,相对于自有资产,就是200%。当然,如果亏损达到20%,投资者的自有资产将全部亏损,杠杆就是30万元。

有人可能会想,既然如此,何不利用杠杆去投资银行理财等固定收益产品呢?以场外融资为例,一些私募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在基金到期后需要连同收益一起返还给投资者。这类机构为了募集资金,需要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因此,这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必须高于银行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因此,场外融资收取的手续费相当高,月利率往往达到2%,也就是年利率24%。这年头,你连6%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找不到。

在上证指数近期两次“七连涨”的背景下,一些人又开始想着在股市赚点快钱,“场外融资”四个字近期被频繁提及,这些资金又纷纷涌入股市。

警惕高杠杆风险再度抬头

为什么提到场外融资?因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门槛要求在50万元以上,开户时间一般在6个月以上,大部分股民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些有融资需求但被证券公司拒绝的股民,可以满足场外融资极低的门槛。很少有人关心融资公司的资金从哪里来,有的公司会用自有资金作为客户资金,这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资金是通过第三方机构向客户募集的。这种募集资金多被包装成高息理财产品,卖给固定人群,游走在监管红线之外。

因此场外融资的风险不仅仅是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可预知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这种非标准化业务本身的不可靠性。无论是在股市还是楼市,未来非法场外融资业务的发展空间都会越来越窄。2015年6月以后的股灾让大量投资者蒙受了巨额损失。如果2016年的房价不继续快速上涨,投资者通过杠杆炒房几乎赚不到多少钱,而且还要承担大量的手续费。

对于监管者来说,杠杆基金必须合法合规,且在零风险可控范围内,适度的杠杆操作可以让金融发展保持在相对稳定的上行通道中。随着制度的规范化、要求的严格化,只有符合条件、对市场有充分了解、风险意识强的投资者才能获得资金配置,市场表现才能相对稳定。监管者应该鼓励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参与投资,但绝不会欢迎不法资金入市炒作。但严查场外资金配置必然是一个长期工程,市场制度不完善、投资者风险意识不强等因素必然会让场外资金继续滋生。

更重要的是,每项政策都有应对之策。即便监管部门对杠杆基金监管趋严,也不排除未来互联网金融等各种渠道中会出现新的、隐蔽的、难以监管的融资方式。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都要警惕股市风险。杠杆虽然赚钱很容易,但亏钱的速度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违法违规的杠杆基金必须严厉打击,合理、风险可控、听话的杠杆基金则需要“小心呵护”。毕竟,健康有效的资本市场离不开杠杆基金的合理运用。

如今,证金公司大幅下调再融资利率后,不少券商纷纷下调融资利率,希望以低利率吸引客户,希望通过降低投资者的杠杆成本,获得更多“客户”。这一幕,感觉似曾相识。2014年下半年,券商杠杆率不是撼动了地球,而是撼动了A股,还引发了场外融资的疯狂。如今,这就像是一个信号,让市场不得不思考。

据清晖智库统计,相较于场内保证金客户对加杠杆更为谨慎,场外融资更为活跃。市场上不少私募融资公司纷纷重启系列宣传活动,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开始重启存量融资,杠杆率高达5至10倍。

杠杆设置需与经济环境相匹配

杠杆工具的设置需要与相应的经济背景相一致,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股市,只会通过高杠杆效应让泡沫越来越大。在我国GDP增速不足7%的背景下,通过券商、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释放少量杠杆资金,降低杠杆资金用于实体经济和产业的比例,可以带动适度的资金推动产业发展;如果大量释放杠杆资金、比例过高,必将导致大部分资金“寻找快钱”,让经济发展成为空中楼阁,泡沫随时可能破灭。

如果市场没有杠杆,经济可能不会有那么多泡沫,但也很可能不会有比较高速的发展,比如企业融资会更加困难,会面临更多的资金问题,这样宏观经济发展就会极其缓慢。当然,如果没有金融杠杆,金融业发生大规模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也会极低。

这也说明,金融杠杆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对好市场有利,对坏市场不利。宏观经济发展不是赌博,如果政府为了追求经济高增长,不断用杠杆、加杠杆,那么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埋下一颗威力难以预测的炸弹。

比如说4万亿就是一个很大的杠杆,虽然没有4万亿,我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可能还没有到现在这个地步,但是正是因为4万亿,才使得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产能过剩。今天,很多产能过剩、杠杆率高的企业和行业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如何清理库存、如何重组,都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但此时去杠杆,又会对经济造成新的冲击,金融体系也会承压。从A股的情况可以理解,去杠杆之后,断崖式下跌形成连锁反应,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在前期稳定高杠杆的同时,引导新型融资、融资模式介入,稀释杠杆作用,逐步去杠杆,才能在去杠杆过程中,让经济少受冲击。

A股场内融资去杠杆最激烈的一段时间似乎已经慢慢过去,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难以获利,于是会主动选择降杠杆。但去杠杆并没有理想的程度,全球股市暴跌,A股也难以不受影响,当前市场处于大幅波动、下行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注入多少利好预期,都无法瞬间扭转。长期来看,这些预期将为未来的牛市奠定底部,让市场在经历大起大落后,慢慢冷静下来。

事实上,无论是股市、其他商品市场,还是宏观经济,都需要通过各种手段限制杠杆工具的“发行人”,同时将杠杆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杠杆率过大,稍有波动就容易被杠杆放大,引发系统性风险;杠杆率过小,杠杆工具就发挥不了撬动发展的作用。■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一书看懂经济新常态》作者)

深度解析宏观金融杠杆的概念界定及其相关指标

杠杆经济学_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

文|春天快来了

编辑 | 温志远

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_杠杆经济学

相关概念定义

1.宏观金融杠杆概念界定

经济学中最早出现的杠杆是企业的财务杠杆。

这是由于流程中存在固定成本造成的。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某些财务指标的微小变化可能引起其他相关财务指标发生较大变化的能力,可以用来衡量经营企业的偿债能力及其债务风险。

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_杠杆经济学

财务杠杆的含义与财务杠杆相似,也是衡量负债程度的指标。

微观经济的财务杠杆,一般用计算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或负债与自有资本的比率等指标来衡量。

例如,可以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与股东权益的比率来衡量金融杠杆的高低,而从宏观角度看,宏观金融杠杆应该用整个经济体的负债程度来衡量。

2. 宏观金融杠杆波动率概念界定

通常,在金融市场中提到波动性时,都是与资产价格相关的,通过计算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我们可以简单衡量持有该资产的风险水平。

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_杠杆经济学

一般来说,随着资产价格波动性的增加,持有该资产的最终回报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加。

3.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各种形式的创新,既包括新技术的研发,也包括现有技术的应用创新。

熊彼特曾指出,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技术创新是对原有生产函数的创造和改进,它不仅可以改变成本函数,还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函数、新的生产路径,从而达到增强竞争力的目的。

杠杆经济学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_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

有的学者认为,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所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如果没有参与市场活动,就不能称为创新。

此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延伸了其商业内涵,技术创新通过更新原有的技术,产生更多的新产品,赋予其更高的商业价值。

根据现有文献,技术创新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从研发投入的角度考虑,用研发投入强度来衡量技术创新,微观上用企业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或总资产的比率来表示。

从宏观角度看,整个经济的研发投入强度是用研发经费/GDP来衡量的。

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

衡量技术创新的第二个常用指标是考虑创新产出,以专利申请数量或专利授权数量来衡量。

除以上两种方法外,在研究微观企业时,也经常用研发支出的存在来衡量技术创新水平,因为整个经济体的研发创新是整个经济体中微观个体研发创新的集聚。

因此,单纯以研发支出的存在来衡量一个宏观经济的技术创新水平是困难的。

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_杠杆经济学

理论分析

1. 宏观金融杠杆波动与技术创新

宏观经济的技术创新行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企业等营利性微观经济体为实现自身发展和利润目标而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

杠杆经济学_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

另一方面,也有政府等非营利性微观经济主体,为了社会发展、提高国民福利水平而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

但二者并不能截然分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往往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资助的技术创新活动也可以在企业层面开展。

因此,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总和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整个经济的技术创新水平。

企业资金和政府资金都能够有效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政策层面的资助还能带动其他微观经济体投入创新活动。

但不同资金投入方式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从企业角度看,宏观金融杠杆的波动会对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产生三方面的影响。

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_杠杆经济学

一是宏观金融杠杆的波动性加大,导致银行等信贷机构信贷供给不稳定。企业的研发活动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银行信贷供给不稳定,导致企业融资来源不稳定。

在探究银行信贷、信贷紧缩与企业研发的关系时认为,企业研发需要持续稳定的融资支持,而缺乏稳定的外部融资来源是中国企业创新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不同企业对信贷紧缩的反应也不同,受影响较严重的企业可能会暂停研发。

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_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

由此可见,若财务杠杆波动性加大,信贷收紧,企业可能会选择减少研发支出,以维持日常经营的稳定。

第二个方面是宏观金融杠杆过大波动,会导致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放缓,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

这又会降低公司的当期利润,从而导致公司内部可用于创新活动的资金减少,进而抑制创新活动。

第三方面是宏观金融杠杆过度波动会导致经济增长下滑。当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时,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造成企业可用作抵押的资产价格下降,进而影响其在银行等信贷机构的融资活动,减少企业可获得的外部融资,从而抑制创新活动。

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

因此,从盈利企业自发行为的角度看,理论上宏观财务杠杆的波动性加大会通过信用渠道传导至企业层面,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现金流。

企业将减少技术创新活动以维持日常运营资金需求。

虽然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总和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整个经济的技术创新水平。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然存在着政府主导的非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政府可以通过组织科研项目等方式直接参与技术创新。

还可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直接向企业提供研发资金等方式,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

从政府角度看,科技创新是发展的首要动力,从宏观经济的长期发展看,政府希望加大科技创新活动,推动产业升级。

面对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可能对技术创新产生的负面影响,政府一方面会通过加大政府主导的技术创新,增加整个经济的创新活动。

另一方面,当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税收补贴、资金支持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活动。

从政府角度看,加大研发投入对于整个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在面对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加剧的情况下,政府仍然倾向于加大科技创新活动。

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_杠杆经济学_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

综合以上分析,当宏观金融杠杆波动性加大时,整个经济体研发支出的变动方向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分析探究宏观金融杠杆波动性加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2.市场化对宏观金融杠杆波动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影响

从理论分析角度看,整个经济的技术创新活动既涉及企业,也涉及政府作为投入主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企业层面,宏观金融杠杆波动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倾向于减少技术创新活动。但在政府层面,从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来看,面对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加剧的影响,仍然希望加大研发投入,引领产业升级。

经济学中的杠杆是什么_杠杆经济学_杠杆经济学中是谁提出的

因此,当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加大时,在双方不同影响下,将对整个宏观经济的技术创新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研究。

一般而言,市场化程度越高的经济体,微型企业的研发活动越自发。

由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拥有更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更高的开放程度,当宏观金融杠杆的波动性加大时,企业自发减少技术创新的效果可能大于政府主导增加研发支出的效果。

对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市场尚未充分发育,金融市场的服务功能还未能充分释放,技术创新更多地依赖政府主导,缺乏企业自主权。

因此,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在面对宏观金融杠杆波动性上升时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反应不同,而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体中,宏观金融杠杆波动性上升对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会更大。

美债市场需求旺盛,收益率吸引投资者抢购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从散户投资者到金融高管再到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每个人都被一个独特的机会所吸引:锁定5%的收益率,并保护自己免受美国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

由于现金和类似现金工具的利率达到 20 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且收益率超过基准国债或股票,货币市场基金已膨胀至创纪录水平。但对流动性强、高收益工具的需求在国债市场最为明显,仅在过去三个月,投资者就抢购了超过 1 万亿美元的新债券

Jefferies LLC 高级经济学家 Thomas Simons 表示:“这些收益率很有吸引力,因此交易商长期持有短期国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散户投资者花了很长时间才开始关注短期国债,机构投资者也有同样的动机。”

需求如此强劲,以至于一级交易商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券金额在 7 月份创下 1,160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后,上个月暴跌至约 450 亿美元。这也推高了美国国债价格,推动短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与投资者用来衡量美联储加息路径的隔夜指数掉期之间的利差在 2020 年以来首次攀升至正值后回落至零。

收益率收窄的趋势促使一些不必只购买美国国债的货币市场基金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因为它们在等待市场准入改善以及经济和美联储政策路径更加明朗。

随着美国央行官员在 9 月 19 日至 20 日政策会议前进入沉默期,周三的月度通胀报告将受到密切关注,以了解还需要多少加息来控制物价上涨。尽管本月加息的预期不高,但掉期交易员预计 11 月加息四分之一个百分点的可能性约为 50%。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导致美联储大幅降息并将利率维持在零水平近十年之前,类似现金的金融工具一直被视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投资。现在,在新冠疫情期间又一轮接近零的利率之后,美联储的历史性加息使得美国国债等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相对于银行的收益率再次成为值得投资多余资金的地方。以下是蜂拥购买美国国债的买家的“名人录”指南。

散户投资者

今年年初后不久,基准美国国债收益率自 2008 年以来首次突破 5%。这一认识促使散户投资者清空他们的 TreasuryDirect 账户,开始购买短期证券,而不是将现金放在银行账户中赚取很少或没有利息。

需求激增反映在政府每周的拍卖中,非竞争性竞标者往往是规模较小的投资者,他们希望被动接受收益率,而没有竞争性竞标的风险。8月中旬,非竞争性竞标者以5.29%的收益率购买了28.98亿美元的六个月期国库券,这是自2001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数字比美联储在2022年3月开始加息之前高出约五倍。

企业财务主管

当利率接近于零时,企业会将更多现金存入银行,因为几乎没有其他选择。一旦美联储开始大幅加息,企业就会将这些现金(通常被视为非经营性存款,因为它们倾向于寻求更高的收益)转移到货币基金,货币基金会比金融机构更快地将加息的影响转嫁给投资者。

现在看来,企业财务主管一直在直接从财政部购买短期国债,以锁定更高的收益率。摩根大通指出,截至第二季度,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占标普 500 非金融公司总现金投资组合的比例从 2022 年同期的 58% 上升至 62%。Teresa Ho 等策略师在一份周报中写道,这略低于 2020 年初的 63%,但这次没有发生危机。

此外,摩根大通表示,苹果、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和微软三大公司的现金投资组合显示,以现金等价物收购的商业票据和短期美国政府债券“大幅增加”,而长期证券持有量则相应下降。

美元高收益债投资组合_美债收益率美元关系_美元收益债的投资逻辑

“财务专业人士希望获得比以前多一点的收益,”企业财务主管行业组织美国金融专业人士协会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财务服务和支付总监汤姆·亨特 (Tom Hunt) 表示。“如果你是一家拥有大量现金的大型公司,他们的投资部门就会积极进入市场并进行收购。”

资产管理公司

资产管理公司大举购买美国国债的理由有很多。对于一些人来说,比如管理着 540 亿美元资产的 Brandywine Global 投资组合经理约翰·麦克莱恩 (John McClain),风险资产(从投资级债券和高收益债券到股票)的估值都太高了。

“你必须要有耐心,现在正是将多余现金投入美国国债的好机会,”麦克莱恩说。“标普 500 指数的收益率低于美国国债的情况并不常见。有很多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明你现在应该投资美国国债。”

麦克莱恩表示,为了让投资组合经理重新转向风险资产,信贷利差相对于债券收益率需要扩大,标准普尔 500 指数需要下跌 10%。他还认为,如果股价下跌 20%,买入该股票将变得更具吸引力。

在固定收益方面,由于惠誉评级下调美国债务评级、美国经济的韧性以及债券销售过剩,人们对美国赤字扩大的担忧加剧,对美国收益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的长期押注最近已化为泡影。这迫使固定收益投资者转向极短端。

管理着 420 亿美元资产的 Glenmede 投资策略和研究主管 Jason Pride 表示,该公司在固定收益方面持有过多股份,并且持有大量现金,投资期限较短,因为“如果你持有现金,你将获得相当不错的收益,而且上涨或下跌空间都很小”,他说。

“这是一个奇怪的情况,因为现金方面有非常有利的上行/下行空间,”他表示,并补充道,“曲线之外也存在更正常或略微不利的情况。”

货币基金

尽管投资者纷纷购买短期国债,但今年仍有超过 8,800 亿美元流入货币市场行业,使总流入资金达到 5.62 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因为在美联储紧缩政策方向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者将资金投入收益更高、流动性更强的工具。

联邦赫尔墨斯公司全球流动性市场首席投资官黛比·坎宁安(Debbie Cunningham)在6月份的一场货币基金研讨会上表示,由于投资者仍有更多现金流入该领域,特别是一旦市场开始消化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预期,货币基金的总规模到今年年底可能超过6万亿美元。

这对于政府继续大规模发行短期债券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后备资金来源。德雷福斯现金投资策略公司首席投资官约翰·托宾表示,目前来看,没有购买短期国债的资金都在场外观望。

这些资金选择留在美联储和隔夜融资市场,直到收益率明显高于逆回购工具的发行利率(目前为 5.30%),或者美联储有更多指令。不过,托宾乐观地认为,随着美国政府在 2023 年发行最后一批美国国债(华尔街估计为 6000 亿美元),美国国债将开始贬值,因为其他投资者已经结束对美国国债的购买,因此“距离它再次出现还有时间。”

托宾表示:“我们迫切希望延长期限,为可能的降息做好准备,但代价不能太高。业内人士大多拒绝以这样的价格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