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汇率

多重因素致欧元汇率下跌

新华社法兰克福7月13日电 (国际观察)多重因素致欧元汇率下跌

新华社记者单玮怡 邵莉

近3周来,欧元对美元汇率持续下跌,12日在欧洲外汇交易市场上甚至一度跌至1欧元兑换1美元这一近20年来的最低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多重因素导致欧元对美元汇率下跌,而弱势欧元可能进一步推高欧洲通货膨胀率。

欧洲中央银行数据显示,12日欧元对美元汇率由前一日的1比1.0098降至1比1.0042,自2022年年初以来累计跌幅超过11%。

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弱,主要缘于近期欧洲经济增长放缓。根据欧洲央行最新预测,2022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2.8%,2023年和2024年均将增长2.1%。与3月的预测相比,2022年和2023年的经济增速预期被大幅下调。欧洲央行表示,如果出现能源供应严重中断、价格进一步飙升的情况,预计2022年欧元区经济将仅增长1.3%,2023年将萎缩1.7%。

其次,欧元区通胀持续攀升也是导致欧元汇率下跌的重要原因。欧盟统计局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6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8.6%,再创历史新高。

再次,欧洲央行今年加息幅度远低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这拉大了欧美之间的利率差距。欧元区经济金融周期滞后于美国,因此相对于美元的强势表现,欧元走向趋于弱势。市场对美联储7月底较大幅度加息的预期强化,导致美元汇率走强。

此外,欧洲能源供应危机持续发酵。11日,“北溪-1”管道关闭维护加剧欧洲能源困境,更为欧洲经济蒙上一层阴影。

花旗集团货币分析师易卜拉欣·拉巴里预计,在跌至与美元平价后,欧元将继续下跌。

弱势欧元可能进一步推高欧洲通胀率,加剧欧元区陷入衰退的担忧。受能源价格上涨和欧元贬值影响,欧元区各国进口能源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6月会议纪要显示,由于美元是欧洲进口石油的主要计价货币,欧元对美元持续贬值,对通胀产生直接影响。

在高通胀和经济前景恶化背景下,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面临挑战,过快过猛加息恐将引发欧洲债务危机。欧洲利率的提高在控制通胀的同时,也会抑制经济增长速度,并且会引发欧元区一些成员国出现再融资难的问题。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说,面对前所未有的高通胀,欧盟需要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欧元升值的逻辑和趋势

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预测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2023_欧元兑换人民币近期走势

自2022年9月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经累计上涨了18%。然而,强势欧元降低了欧元区对外出口商品的吸引力,引发欧元区经济决策者的担忧

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预测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2023_欧元兑换人民币近期走势

魏城专栏

文 | 魏城 发自伦敦

编辑 | 郝洲

2023年7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衡量欧元区20国企业活动的HCOB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从6月的49.9降至7月的48.9,跌至八个月来的低点,其制造业PMI跌得更惨:下降到了42.7,是3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PMI被视为衡量整体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建筑业PMI等,综合PMI则综合了各个行业的数据,50为荣枯分水线,低于50表明相关的企业活动在收缩。

2023年7月,欧元区综合PMI的跌幅超过了经济学家们的预期,主要原因是欧元区服务业需求下降,而工厂产出则以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最快的速度下降。

同一天公布的数据表明,欧元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德国和法国——的PMI也双双下跌,跌幅超出经济学家们的普遍预期:德国7月PMI跌至48.3,是今年迄今以来的最低点,其中萎靡不振的制造业PMI仅为38.8,延续了年初至今的下跌态势;法国情况更糟,7月PMI跌至46.6,是32个月来的最低点。

由于这次公布的欧元区和德法两国的PMI数据均低于50,这加剧了人们对欧元区经济将重新陷入衰退的担忧,这次公布的数据也将增加要求欧洲央行在本周之后停止加息的呼声。

欧元长期涨势中的小跌?

欧元汇率应声下跌。7月24日欧元区和德法两国PMI数据公布后,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下跌了0.6%,跌至1欧元兑换1.106美元。

不过,尽管有人预测欧元兑美元汇率可能在今后几天会连续下跌,但相对于近来较长一段时间的走势,这很有可能只是长期涨势中的一段小跌。

不久前,欧元兑美元的汇率还处于近一年来的高位,而名义欧元有效汇率指数甚至处于自1999年欧元问世以来“最强势的水平”。

一国的名义有效汇率,等于该国货币与所有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

2022年9月,所有的汇市交易员都亲身见证了欧元兑美元跌破1比1平价关口的历史性一幕,这是20年来首度出现的情况。但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一年,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居然上涨了18%!

此外,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目前也接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2022年9月26日,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1欧元换6.88元人民币,但到了2023年7月早些时候,欧元兑人民币甚至冲破了标志性的1:8关口,即使是现在,1欧元也接近8元人民币,升幅为16%。

欧元兑英镑和日元的汇率也都在今年内大幅走高。

强势欧元自然引发了欧元区经济决策者的担忧,因为这降低了欧元区对外出口商品的吸引力,在中国、日本等其他全球贸易大国的货币纷纷贬值的背景之下,尤其如此。

那么,欧元汇率为什么会这么强呢?

暂且不谈欧元兑其他主要货币,仅谈欧元兑美元。

在欧元兑美元汇率攀升的背后,是市场对于美欧两大央行货币政策博弈的预期。为抗击通胀,自2022年开始,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开始加息。不过,相比之下,由于欧洲央行开启加息的时点晚于美联储,而且加息强度也不及美联储,所以,在2022年大部分时间里,欧元相对于美元一直处于下跌态势之中,而且一度跌破平价。

不过,自美联储在2022年底开始放缓加息后,欧元开始走强。在2023年6月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后,美元走弱,而欧元则获得了更强的上行动力。

7月1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3%,创两年多来最小的同比涨幅,6月美国核心CPI同比上涨4.8%,创下2021年10月以来的最低纪录。

数据公布后,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指数跌至15个月低点,因为这些数据增强了各方对于美联储可能很快结束货币政策收紧行动、不会让世界最大的经济体陷入衰退的预期。

汇丰分析师后来在发给客户的一份简报中表示:“全球增长/通胀组合进一步好转和美国软着陆的迹象,为接下来的美元弱势埋下了种子。”

未来欧元能否继续走强?

至于未来欧元是否还能相较于美元继续走强,则需要继续观察欧洲央行与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的相对变化。

从7月24日到7月28日的这一个星期,被称为“超级央行周”,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将在这一周轮番登场,公布各自的最新利率决定:美联储将在7月26日决定是否加息,欧洲央行将在一天后做决定,而日本央行的利率决定则会在7月28日公布。

如今,各界人士都在密切注视着这几大央行本周的决定。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称,预计美联储将加息25个基点,并认为美联储历史上最强劲的紧缩周期之一有机会在本周的议息会议后结束。

7月24日公布的欧元区和德法两国PMI数据,也让许多经济学家更加关注欧洲央行7月27日的利率决定。

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欧洲央行持续的加息行动开始对消费者造成了影响,并削弱了服务业。

而最新的PMI数据表明,制造业受到的影响更大。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保罗·格里尼亚尼指出,在欧元区,“所有的行业都普遍疲软,但制造业的表现尤其不佳。”

格里尼亚尼说:“7月24日公布的数据证实,欧元区宏观经济状况继续恶化,并从制造业蔓延到其他行业。我们曾经预计,今年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将放缓,但7月24日公布的数据表明,欧元区三季度GDP小幅收缩的风险正在增加。”

在最新的一项调查中,所有受访的经济学家都表示,欧洲央行将在7月27日加息 25个基点。此外,这项调查中略占多数的经济学家预计,9 月欧洲央行将会再次加息。

研究集团万神殿宏观经济学(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经济学家克劳斯·维斯特森表示,如果欧洲央行在本周之后暂停加息,PMI调查将是“鸽派的福音”,但他又补充说,二季度欧元区工资的“大幅”增长,仍有可能促使欧洲央行在9月再次加息。

美元通常受益于美国利率的上升,但在全球经济衰退时期,当投资者纷纷寻求美国资产作为避风港时,美元往往也会走高。

202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元曾经上下来回波动:2月,美元因为一连串令人震惊的通胀数据而走强,3月和4月,美元又随着美国几家地区银行的倒闭而下跌。

7月1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意外大幅下降的通胀数据后,高盛的分析师表示,近期的美元汇率变动很可能是更大幅度下跌的开端。该行当时在给客户的邮件中如此写道:“美元还有进一步的下行空间,我们认为,美元当前的跌势在短期内可能会延续。”

相应地,如果欧洲央行在7月27日的会议上继续强调通胀压力以及以加息抗击通胀的决心,那么,欧元兑美元的汇率还有可能会进一步上扬;如果欧洲央行在各方的压力之下加息,然后决定未来将暂缓加息,那么,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则可能有所下挫。

最近对汇市分析师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多数分析师预测,到今年9月,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将回落至1.10,但到今年底仍将重新升至1.12关口。

欧美经济如今正进入一个新的周期,欧元兑美元汇率的起伏升降,可能就要看哪个经济体在此轮通胀中软着陆,避免经济衰退;如果两个经济体都陷入了经济衰退,那就要看哪个经济体经济衰退的幅度小,速度慢,哪个经济体能够较快地走出经济衰退。

2023年人民币汇率展望

摘要

2022年人民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明显加大,走势呈现“稳—贬—稳”的格局,全年对美元贬值约8.6%,CFETS指数贬值约3.8%。

展望2023年,中国与全球在经济周期上将继续呈现错位走势。中国经济将以“修复性复苏”为主基调,而全球经济则将以“通胀降温下的浅衰退”为主基调,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保持基本平衡格局,经常账户压力与金融账户改善并存,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预计2023年人民币汇率整体将呈现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的走势。一季度人民币汇率或双向波动明显,并在关键点位继续拉锯;二季度随着我国内需复苏和美联储加息临近尾声,汇率或在波动中有所升值;三季度季节性压力或使汇率面临回调;四季度美国衰退风险加大,汇率有望重回温和升值趋势。

一、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

2022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 度明显加大,走势呈现“稳—贬—稳”的格局。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年 初 的6.37附近,贬值至12月下旬的6.97附近,累计贬值约8.6%,为近年来最大年度跌幅。 同时期美元指数上涨约8.7%,略大于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表明强势美元是人民币贬值的重要因素。

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2023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预测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分析

同时期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日元分别贬值2.8%、升值2.7%和6.2%,人民币CFETS指数由上年末的102.47,下降至12月下旬的98.54,累计贬值3.8%。

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2023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预测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分析

回顾2022年全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年初至3月上旬

第一阶段为年初至3月上旬,人民币汇率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美元强、人民币更强”的走势逻辑。在同期美元指数升值3.3%的情况下,人民币依然对美元升值0.9%,CFETS指数更是上涨了4.2%。

此阶段,一方面奥密克戎疫情引发全球确诊病例高峰,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引爆全球避险情绪,中国由于疫情防控成效显著以及远离地缘政治危机中心,使人民币获得了一定避险属性。

(二)第二阶段:3月中旬至11月初

第二阶段为3月中旬至11月初,人民币汇率出现近年来较为少见的两波急贬。同时期美元指数由98附近狂升至112,升幅达13.9%,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6.31一路贬至7.32附近,贬值幅度达13.8%,人民币CFETS指数也贬值了6.5%。

其中,4月至5月的第一波急贬源自三大因素:一是上海疫情引发市场对中国经济及资本流动的看空情绪;二是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三是前期人民币过度强势积累了较强的补贬需要。5月至8月,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态度转向鸽派以及上海解封,人民币汇率回归平稳。

但8月中旬至11月初,人民币开启第二波急贬,同样源自三大因素,一是美国通胀连超预期,美联储表现强势鹰派,加息进程提速并开始缩表;二是中美关系出现波折,出现了包括美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和美国限制我芯片产业发展等事件;三是中国疫情出现反复。

为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央行在该阶段多次采用汇率预期引导工具,包括两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和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

(三)第三阶段:11月初至12月下旬

第三阶段为11月初至12月下旬,人民币汇率对美元转强,对一篮子货币也逐步企稳。同时期美元指数回落6.3%,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4.7%,但CFETS指数小幅下跌1.3%。此阶段,美国通胀开始回落,衰退风险加大,美联储态度转鸽引发美元回调。同时,我国防疫政策“20条”出台,各地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包括房地产融资在内的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陆续推出,显著增强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二、2023年人民币汇率展望

(一)经济基本面:外部衰退风险增加,中国经济修复性复苏

2023年,中国与全球在经济周期上将继续呈现错位走势。中国经济将以“修复性复苏”为主基调,而全球经济则将以“通胀降温下的浅衰退”为主基调,这种周期错位整体将有利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甚至偏强势。

1. 全球:通胀降温下的浅衰退

从全球来看,2023年将呈现以经济减速、通胀降温为主要特征的“浅衰退”模式。IMF在10月的展望报告中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由先前预测的2.9%下调至2.7%,OECD则预计2023年经济增速将增长2.2%,低于2022年的3.1%。

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2023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分析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预测

随着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国经济在一些领域出现了明显降温,虽然整体尚未进入衰退,但长短期国债收益率持续倒挂等多项指标已显示中期衰退风险大增。 纽约联储预计2023年四季度出现衰退的概率接近40%,从过去的经验看已相当高。

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分析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预测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2023

欧洲经济同样面临减速风险,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仍将从供给面冲击实体经济,高通胀带来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持续期或长于美国,金融市场条件收紧也将导致阶段性的流动性冲击,预计2023年欧洲多国都将面临陷入衰退的可能。

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2023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分析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预测

日本经济有望艰难度过高输入通胀、贸易条件恶化和日元持续贬值的三重外部严重失衡期,但经济内生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在2022年三季度经济意外收缩后,2023年有望实现微弱增长。

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预测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2023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分析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有望保持温和增长,强美元与流动性紧缩的压力将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下半年随着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转向,新兴市场流动性压力将整体减弱,但不同类型的国家仍将出现分化,风险主要集中在能源粮食对外依赖度高和财政贸易双赤字的国家。

2. 中国:修复性复苏

2023年中国经济将开启“修复性复苏”模式,复苏的主要动能来自于抑制经济增长因素的消除。

一是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将提振消费与投资信心,经济内生动力逐步恢复。随着防疫政策全面回归“乙类乙管”,2023年开春后疫情有望回落,服务业与消费将于二季度逐步复苏,企业投资信心增强。

二是房地产逐步由风险暴露期转向风险收敛期,融资改善与信心恢复将成为主要特征,行业逐步转向健康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地产对整体经济开始由负面冲击转为中性。

三是外部需求转弱,出口增速恐将保持下行,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2021和2022年的“以外补内”转变为2023年的“以内补外”,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反弹力度。

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2023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预测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分析

四是通胀将保持温和,一方面内需复苏将促使核心通胀均值回归和中枢上移,另一方面输入型通胀压力减轻,则将有利于限制通胀涨幅。

整体看,2023年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修复和温和通胀,将有利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二)国际收支面:经常账户承压,金融账户改善

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保持基本平衡格局,经常账户压力与金融账户改善并存,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1. 国内外经济周期错位,将导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下降

一是货物贸易顺差规模将见顶回落。2020年以来我国出口占全球比重达到历史高点,源于疫情冲击下全球对我国生产能力的依赖加大。2023年全球经济减速必然拖累外需回落,海外产能恢复对我国出口形成替代效应,出口将面临下行压力。

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分析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2023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预测

二是服务贸易逆差难以继续缩小。 疫情期间我国居民出国旅行求学、海外购物均受到严重影响,全球海运能力下滑则一度提升了我国国际运输服务的份额,这些都是近年来服务贸易逆差缩小的原因。 2023年我国打开国门后,以上因素将会削弱,服务贸易逆差可能由近两年来的持续缩小转为扩大。

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分析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预测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2023

三是国际收入保持稳定。疫情以来我国海外劳务和投资净收入均有所下降,2023年全球流动性与金融条件收紧有望转向,有利于海外资产收益回升,我国重新开放后劳务收入也有望增加。不过,我国经济复苏后对外投资收益支付也将上升,国际收入项的正负面因素大体平衡。

2. 中美利差倒挂程度缩小,金融项下国际收支有望好转

一是直接投资顺差有望增加。2022年受疫情封控影响,我国直接投资顺差规模有所下降,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修复性复苏和市场对中国经济信心提升,我国直接投资顺差有望重回扩大趋势。

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分析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预测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2023

二是中美利差倒挂将延续2022年四季度以来的收窄趋势。 预计美联储大概率在2023年二季度停止加息,且四季度有可能反转为降息,衰退预期下美债长短收益率倒挂,长期收益率已较前期回落。 相比之下,随着宽信用下信贷需求恢复,我国利率水平有望由低点小幅回升,中美利差倒挂的修复将促进债券投资逆差好转。 同时,中国资本市场估值仍存优势,有望沿着盈利修复与风险偏好回升逻辑演绎,近期部分海外投行接连表示在中期看多我国资本市场,有望带来股权投资净流入增多。

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分析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2023_欧元兑换人民币走势预测

(三)2023年汇率走势研判

综合经济基本面与国际收支面考虑,预计2023年人民币汇率整体将呈现双向波动、温和回升、逐步趋近长期合理区间的走势。

人民币汇率均值大概率将回到7以下区间。2022年人民币贬值至7上方持续两个半月,为多项短期利空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美元指数罕见强势,达到了近20年高点;另一方面,国内疫情反复,地产风险显现,实体经济疲弱,市场超预期悲观。客观而言,这些超预期利空因素的同时叠加,绝非常态。从历史看,人民币汇率破7属于双向波动的尾部区域而非中枢,回归7以下的长期均衡区间是应有之义。

分季度看,一季度人民币汇率或双向波动明显,并在关键点位继续拉锯。一方面美国通胀仍可能反复,美联储的最后几次加息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不排除重回鹰派而抬升美元,美债收益率也存在继续上升可能。而我国疫情防控逐步放松,最优政策平衡点仍需探索,冬季天寒与春运扩散等因素或导致确诊高峰,影响内需复苏。

二季度人民币汇率或在波动中有所升值,美国加息临近尾声,我国疫情高峰下降,内需不断复苏,在2022年低基数下GDP增速也有望达到年内高点。

三季度人民币汇率或面临上市公司购汇分红、企业海外采购备产、国门放开居民出国旅游留学高峰来临等多重压力,叠加前期美国停止加息利好兑现,汇率可能存在回调压力。

四季度人民币有望重回温和升值趋势,美国经济或显实质性衰退,美联储有望进入降息周期,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仍保持复苏动力,将成为支持汇率升值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应对汇率风险

尽管我们对2023年人民币汇率走势进行了大致推演,但不可否认汇率变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俄乌冲突演进、中东局势和中美关系变化等多种难以预判的外生因素往往引发汇率预期和走势的突变。 需要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之心,不在汇率上进行选边和投机。

涉外企业应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可选择合适的外汇产品开展汇率避险。金融机构则需要进一步丰富代客外汇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加强自身外汇敞口管理,做好汇率风险预案。

本文源自金融界

人民币破7!美元压低人民币汇率,中国大抛美债,谁笑到最后?

昨天晚上,离岸汇率市场上,人民币突然间又出现了一波大幅度的贬值,而且这一次终于突破了7.0,最低时达到了7.0171。

人民币汇率大跌影响_汇率跌是人民币贬值吗_汇率下跌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

对比美元指数的上涨幅度,昨天人民币的跌幅显得稍微大一些,而且昨天正好是央行正式按照降低之后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执行的日期,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还出现大跌,颇为奇怪。

目前,美元兑人民币的离岸汇率为7.0056,远远低于在岸的汇率。

是不是有海外机构恶意做空人民币,做空中国资产呢?

01

这一个星期到目前为止,美元指数由108.62涨到了目前的109.77,涨幅0.69%。

但是相同在这一个星期里,美元兑人民币却从开始时的6.9355跌到目前的7.0056,跌幅达到了1.04%。

仅就这一个星期而言,人民币的跌幅明显超过了美元指数的涨幅,或者说超过了其他几个非美货币的跌幅。

此前一段时间日元的跌幅比较大,但是这一个星期只下跌了0.45%;欧元再次跌破了1.0,但是这个星期的跌幅也只是0.55%;只有英镑的跌幅跟人民币差不多,这一个星期英镑下跌了1.15%。

这几天人民币跌幅的速度加快,而且离岸的下跌速度远大于在岸的下跌速度,这说明在海外市场上有不少的资金抛售人民币,甚至有可能做空人民币。

为什么会这样呢?

汇率跌是人民币贬值吗_汇率下跌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_人民币汇率大跌影响

02

估计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欧美持续加息,但人民币一直未加息,甚至实际上正在执行降息。

8月份我们的lpr进一步下调,其中5年以上的lpr调低了15个基点。接着下来,昨天多家银行发布通告,对存款利率下调10~15个基点。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美国的利差进一步的被压缩,自然会影响人民币的汇率。

第二,则在于今年以来人民币的跌幅相对其他非美货币明显较小,所以有一些海外资金在下注人民币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补跌。

但不管怎么样,即使人民币跌破了7.0,也在我们此前的预测之内。

而进一步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却非常的小。

人民币汇率大跌影响_汇率跌是人民币贬值吗_汇率下跌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

03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贬值的持续性不会太大。

目前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考虑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和支付,尤其是在大宗商品市场上,这种趋势更明显,这将有力的支撑人民币的地位。

俄罗斯不断的推动使用人民币结算,并且在莫斯科交易所上人民币的交易额不断的提升,一度超过了美元和欧元,目前莫斯科交易所已经成为离岸人民币的第三大交易场所。

而中国显然早已经意识到了美元这一危险倾向,为了避免人民币被美元绑架,中国一直在持续的去美元化。

最明显的举动就是,过去在我们的外汇储备中有巨额的美元资产,其中包括价值1.3万亿美元的美债。

但最近这些年,我们持续的大量的抛售美债,最新的数据表明目前的持仓量已经减少到9,60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过去这段时间我们已经至少卖出的美债高达3,500亿美元。

看来,美元目前对人民币的打压,更象拳头落到了棉花上。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盘中失守7.1关口 专家:人民币不存在较大贬值空间

证券日报消息,自5月17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跌破“7”关口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持续承压。5月30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失守“7.1”关口。截至记者发稿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1”附近波动,最低触及7.1095。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呈弱势,盘中最低报7.0995,接近“7.1”关口。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5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818,较前一日调贬243个基点。5月份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调贬了1764个基点。

对此,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此前市场对美联储6月份停止加息、年内转向降息的预期出现波动,以及受美国债务上限临近推高避险需求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持续走高。比价效应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随之下行,这符合正常市场波动规律。

Wind数据显示,5月17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后,在5月18日至5月29日约走贬1.15%,同期,美元指数约升值1.37%。在此期间,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非美货币对美元汇率分别走贬约1.22%、2.01%、1.10%。

“此外,同期CFETS等三大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保持基本稳定,这也意味着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并未出现单独快速贬值走势。”冯琳表示。

展望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人民币不存在较大贬值空间。

人民币汇率大跌影响_汇率跌人民币会怎么样_汇率跌是人民币贬值吗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翁梓驰认为,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落地,二季度末人民币汇率有望进入稳定区间。

在冯琳看来,短期内,人民币“破7”态势或将持续一段时间,伴随美联储本轮加息过程进入收官阶段,加之美国银行业危机影响,美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后期美元指数持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在今年海外经济下行,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前景下,人民币不存在较大贬值空间。

“下半年伴随国内经济修复过程持续,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同比有可能出现2.0%左右的小幅升值,也就是从去年底的6.95,小幅升至6.8左右。”冯琳预计。

对于外贸企业如何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的问题,翁梓驰表示,外贸企业可以选择利己货币结算、提前或延期结售汇、选择汇率保值产品等来应对。

“人民币汇率走弱,会给出口企业带来一定价格优势,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海外竞争力。”冯琳表示,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需要一个传导期,短期内影响较为有限;同时,人民币汇率走弱也会相应增加进口企业成本,不过这也要在一段时间后才会体现出来。

冯琳建议,外贸企业宜坚守“风险中性”原则,切忌单边押注。在应对汇率波动风险时,外贸企业也可适当提高套保比例,压缩外汇风险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