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Archive: 2024年2月29日

中国移动被低估上市的新股破发吗?(附股)

按照中国移动57.58元的挂牌价,虽然发行价有点高,中奖后赚钱的概率很大,但赚大钱不太现实。

要知道,中国移动上市以后就是一家大公司了。 一般来说,大公司上市后不会有太大收益。 毕竟市场太大了。 如果真想拉动一只超级大盘股,二级市场资金非常有限,所以上市后涨幅不会很大。 会很大,但是赚钱的可能性很大。

其实大家最关心的并不是中国移动中奖后能赚多少钱。 大家关心的是中国移动会不会破股。 一旦股票破发,赢家将面临损失,赢家将成为吃者。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进行分析。

(1)如果根据中国移动的实际情况分析,中国移动上市被打破的可能性太低。 中国移动的上市价格为57.58元,但发行市盈率仅为12倍。 从市盈率来看,中国移动的市盈率可以支撑这个股价。

中国移动股票发行价57.58元,中签后能赚多少钱-1

A股市场正常市盈率为20倍左右,而中国移动市盈率仅为12倍,仍被低估。 既然中国移动还能支撑到57.58元以及股价,就足以说明上市破发的概率特别高。 低的。

(2)A股市场,随着注册制试点,一些新股出现了破发,让很多投资者对中奖产生了心理阴影。 他们总是担心新股上市后会出现破发。 好处是像中国移动这样的大股上市的时候就会出现破发。

其实我可以告诉大家,担心新股IPO上市是很正常的事情,但A股市场新股定价泡沫程度很高,最终上市甚至还没有IPO。 您还在担心中国移动IPO被低估吗?

最简单的原因是和麦科技股票发行价超过500元,市盈率高达100多倍。 结果,上市后,股价涨到了800多元,获胜者最多能赚到13万多元。 泡沫如此之高的新股,没有一只突破发行,上市后就获得巨额资金炒作。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定价合理,突破的可能性确实较低。

总而言之,中国移动能否打破IPO将由市场决定。 但从中国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如此好的业绩下,IPO破发的概率很低。 只要上市不破,赢家就一定能赚钱。 关键是你能赚多也能赚少,没有人能预测你能赚多少钱。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做好工作。 既然中了中国移动的彩票,我们就可以安心付款了。 如果上市有溢价,我们就会盈利。 如果没有溢价,我们不会损失太多。 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更小; 所以总体来说,中国移动的利益大于风险。 ,你可以尝试一下,耐心等待中国移动上市,答案自然会得到解决。

国债接下来能不能买?这是真的吗?

近日,有用户在后台留言,接下来可以买国债吗?

我的建议,如果你追求收益率的话,不建议,因为未来国债收益率很有可能会下降。

至于下降趋势的原因,我来帮大家分析一下。

一是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

今年以来,受贸易摩擦影响,全球经济逐渐放缓,美国经济增速有所下滑。 美元指数明年下跌的可能性更大。

因为不看好美国经济,大家都会抛售美元,购买黄金等货币。

国债能不能买?现在最好别投,不然你会后悔

如果看上图,美元指数与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指数呈正相关。

如果美元指数下跌,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就会下跌。

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低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个原因是国内后续降息的可能性很大。

全球范围内,美联储今年已经三次降息,欧洲央行也宣布降息并重启QE。 日本央行虽然维持不变,但一直暗示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2019年以来,已有30多家央行降息,全球央行可能再次降息。 进入政策协调期。

国内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相对缓慢,但从央行近期的一系列操作来看,方向已逐渐明朗。

人民银行下调MLF和OMO利率,最新LPR长短期利率均下调5个BP。 这一系列措施是变相降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在美联储预计明年进一步降息的背景下,这将为国内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相当大的空间,预计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国债能不能买?现在最好别投,不然你会后悔

如果你看上图,1年期国债收益率和7天回购利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所谓回购利率,就是央行把钱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用资产作为抵押品。 当商业银行有钱的时候,央行就会回购。 商业银行贷款的利息就是回购利率。 央行降低回购利率。 ,相当于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 商业银行成本降低后,企业贷款利率将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空间。

因此,降低回购利率就相当于降息。

我们刚刚预测明年央行会降息,降息会降低1年期国债利率。 因此,按照这个逻辑,明年国债利率还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第三个原因是通货膨胀的影响有限。

国债能不能买?现在最好别投,不然你会后悔

你看,这是一张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CPI关系的图表。 存在正相关关系。

当CPI上升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会相应上升。

前段时间CPI上涨较快,但原因比较单一。 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了本轮通胀。 10月份,CPI同比上涨3.8%。 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01.3%,影响CPI涨幅约2.43个百分点,占CPI的比重较大。 同比增幅近三分之二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和非洲猪瘟影响。 目前猪肉价格有所回落。

11月15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8.13元/公斤,比14日下降0.9%。

11月份第一周,生猪价格小幅下降1.4%,猪肉价格环比明显回落,小幅上涨0.2%。

第二周,生猪、猪肉价格明显下跌,分别下跌5.6%和3.4%。 预计CPI将在2020年初达到峰值,然后回落。

从这三个角度来看,明年国债收益率将继续下降。 如果从收益率和安全性角度来说追求收益率是前提的话,仍然不建议购买国债。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性课题

p34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节价正式一体化,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p38-1994 年 1 月 1 日是中国国务院决定改革现行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第一天,在北京贵友大厦外汇兑换处,外汇牌价表上显示100美元买价为人民币867.83元。

1994年1月1日,是中国国务院决定改革现行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汇率统一的第一天。 在北京贵友大厦外汇兑换处,外汇价目表显示,100美元的购买价格为867.83元人民币。

汇率——国家之间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历来是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甚至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正因为如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于中国经济本身和中国外汇都具有极其特殊的战略作用。 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重大的决定。 汇率是一国宏观经济的核心经济变量,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开放程度和信心的集中体现。 因此,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始终是深化改革的关键问题。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被认为经历了三次重大跨越式改革,其中1994年和2005年的两次汇改最为引人注目。

第一次重大变化发生在1994年。此前,中国外汇市场形成了“双轨价格体系”——调整价格和官方汇率并存。 原因是改革开放初期,外汇是稀缺资源。 为了鼓励出口创汇,中央政府允许出口企业拥有一定的外汇储备并进入调节市场。 交易以高于“官方价格”的“市场汇率”结算,让企业赚取更多利润。 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市场化改革方向。 在此背景下,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协调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其核心实际上是“汇率统一” ”并建立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 此次汇改建立了全国统一规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此后,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剥离、提高资本充足率、实施股份制改革。 同时,“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格局已经形成,金融监管能力得到提升。 这些为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2005年,中国居民和企业结汇净额达到2800亿美元,人民币开始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改变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汇率调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篮子货币”; 2006年1月4日,央行在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和询价交易制度,改变中间价定价方式。

p39-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自 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自2005年7月21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行长肖毅摄)中国经济周刊摄影师)

2005年的汇率改革意义重大。 一是汇改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接近“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二是对我国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挑战、推动我国经济更加开放、增强综合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找到了重要支撑,提升了人民币国际地位,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工具。

第三次改革是2015年的“8·11”汇改,优化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和基准地位。 此外,2013年后央行逐步宣布退出外汇市场日常干预。 外界普遍认为,本次币改是人民币走向自由浮动汇率的有益尝试。

正是这样的改革,人民币于2015年11月底被批准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中的第三大篮子货币,并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截至2017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大致相当于日元、英镑。 同期,人民币全球贸易结算份额达到1.79%,人民币计价的直接投资、国际信贷、国际债券和票据等国际金融交易综合占比达到6.51%。 %,创历史新高。

当然,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更多的是作为本币的功能,要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货币地位,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际贸易的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 管涛)

经历过的关涛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波三折”

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作为两种货币的交换价格,是宏观经济中的核心经济变量。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改革开放40年来,三大金融1994年、2005年和2015年的汇率改革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轮汇改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出台了哪些措施? 改革开放40年,汇率改革有哪些成功经验? 取得了哪些成果? 关涛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

1994年实行统一汇率,建立现行人民币汇率安排。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单一汇率制度。 1981年至1984年实行官方汇率与内部结汇价平行的双轨汇率制度。 1985年至1993年实行官方汇率和结汇价调整。 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当时的汇率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开放的需要。 1994年,国务院启动了一项较为重要的外汇改革。

1993年大学毕业后,管涛被分配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 一年后,他赶上了1994年初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他有幸成为汇改的第一线见证人,“亲眼目睹了新旧之间的巨大差异”。 如何实现系统的平滑集成。”

“1994年的汇率改革很多都是体制机制的创新。”管涛说:一是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市场汇率双轨制一体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安排。市场供求机制的实施,奠定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基本框架的建立。 二是取消留汇、结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 同时,中资企业还面临经常性的对外收购和强制结汇。 但对于中资企业,进口优惠待遇以及一些与进出口相关的辅助费用,如运费、保费、佣金等,允许直接在银行柜台购买,即经常账户有条件可赎回。 三是建立了全国统一规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即现在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体系。 以上海为主中心,全国18个城市作为分中心和电子网络,形成银行间外汇市场,是现行外汇管理体系的重要枢纽和平台。

关涛介绍,1994年汇改的主要宏观背景是邓小平南方讲话后,中国经济迎来了比较好的势头。 1993年,外贸进出口出现较大逆差,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强的贬值压力。 尽管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汇率基本稳定在5.80左右,但外汇市场汇率已从1992年的6元多跌至78元。 7月中旬,国家首次直接入市出售外汇储备,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稳定汇率,初步将汇率稳定在8.70元左右。 贬值预期强烈,不少人认为8.70难以为继,人民币将继续贬值。 但事实上,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实行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这在1994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人民币汇率企稳并小幅升值,从年初的8.7升至8.49。 与此同时,外汇储备增加一倍多,从上年末的212亿增加到516亿。

关涛介绍,1994年的汇率统一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 合并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仅没有像当时市场大多数人预期的那样继续大幅贬值,反而稳步上升,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加。

他认为,1994年的汇改非常有效。 当时,国务院给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任务是:一是稳定汇率,二是增加储备。 汇改一年后,不仅汇率稳步上升,外汇储备也翻倍,完全实现了这一目标。 “外贸形势的好转确实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宏观调控实现的。”管涛说。

意想不到的“7·21”汇改

2005年,我国实施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另一项重要改革,即“7·21”汇改。

2005年7月21日晚,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意味着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盯住美元的临时政策已经结束,人民币汇率回归到1994年汇率统一后建立的有管理的浮动安排。

为何用了10年才迎来第二次改革? 关涛回忆说,1997年的东南亚货币危机逐渐演变成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初,时任总理朱镕基代表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 199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8.2的水平,这意味着实际上是暂时盯住美元,在很窄的区间内波动。 这个水平一直持续到2001年。2001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二是9.11恐怖袭击。 在此情况下,美联储大幅降息,美元由强转弱,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渐面临升值压力。

管涛回忆,其实早在2001年,就研究过进一步改革汇率制度的可能性。 当时,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下半年经济工作计划中,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真正有管理的浮动。 但由于2001年9月11日事件,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 随后又发生了伊拉克战争、非典疫情等,国家面临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改革一再拖延。

2005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的汇率改革自1994年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正在制定这项工作的方案。” 该计划的时机和时机可能会令人惊讶。”

“这就像一个问候,也就是说,改革方案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只是在寻找合适的时机来启动它。” 管涛分析,2001年的改革由于种种原因被推迟,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其中之一就是2003年启动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当时国家创造性地利用国家外汇储备向大型商业银行注资。重组银行资产,根据实际资本损失核销不良资产剥离处置,注入外汇储备,推动境内外发行上市。 “这次改革极大改善了金融体系的健康状况,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夯实了金融基础。” 他说。

“所以我认为改革没有最好时机,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关涛说,“有条件就实行(改革),没有条件就先做其他事,为下一步做准备。” 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

“7·21”汇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汇率调控方式。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浮动。 二是首次汇率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一次性升值2%。 三是中心价和每日浮动幅度的确定。 中国人民银行在每个工作日收盘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及其他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交易的参考价。下一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的中间价。

“‘7·21’汇改可以说是非常出乎意料的。” 管涛回忆,在我国的外汇管理中,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汇率政策,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汇率管理,所以他并不知道改革政策很快就会出台。 “当时我受邀到外汇管理局湖北分局进行培训。7月21日晚上,飞机一落地,当地同事就告诉我,人民币兑人民币升值了2%。”美元,我不信,以为是道听途说,结果那天晚上新闻联播正式播出了。

关涛告诉记者,随着“7·21”汇改,外汇管理进一步丰富了外汇市场衍生品,放开了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推出了外汇期权等衍生工具。 同时,建立了全国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体系,交易模式进一步完善。

他认为,本次币改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宣传和与市场的沟通。 汇改方案出台后,外汇局及时通知主要外国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汇率改革的原则是主动、渐进、可控。主动是指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而不是迫于外部压力。渐进是指我们的汇率改革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而不是迫于外部压力。”正在逐步推进汇率市场化,宏观经济标准的制定,不是一步到位的改革,也不是彻底的改革,可控性是指改革过程中要考虑我国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 ” 关涛说道。

他介绍,“7·21”汇改后,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相对银行间市场中间价的每日浮动幅度逐步扩大。 2007年5月21日扩大至正负0.5%,2012年4月16日扩大至正负0.5%。 2014年3月17日扩大至1%,2014年3月17日进一步扩大至2%。

“8·11”汇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又迈出一步

1994年汇率统一后,我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增强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既定方向。 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又迈出关键一步。

关涛介绍,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此次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提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 自2015年8月11日起,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市前,做市商参照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服务。考虑当天外汇供求情况以及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变化。 报价。 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强调要增加参考一篮子货币,更好保持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2015年的“8·11”汇改,加上近期国内股市变化的影响,导致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本集中外流。 这次,中国选择了有管理的浮动,坚持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并与国际市场美元的波动反向波动。

管涛直言,“8·11”汇改后,汇率形势较之前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 正如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言,人民币贬值其实在1994年之前是常事。​​长期以来,国内外民众已经习惯了人民币汇率只能升值的事实。涨不跌,市场对人民币贬值还没有心理准备。”

“事实上,在制度转型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透明度。” 关涛直言,由于大家对新机制了解不多,所以造成了一定的误解。 由此,“8·11”汇改引发了预期中的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贬值恶性循环。 “8·11”汇改消息公布后,由于缺乏与市场的及时沟通,大量错误、恶意信息被传播。 有舆论认为,人民币贬值是竞争性贬值,将发动货币战争。 中国经济会失败,就用贬值来救经济。 因此,在市场沟通和预期管理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8·11”汇改后,为解决有管理浮动的透明度问题,2016年初披露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即中间价=前一日汇率)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改善了央行汇率政策与市场的沟通。 2017年5月,定价中间价公式中引入逆周期因素。 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反映国内经济基本面变化。

管涛直言,从1994年至今,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的形势有好有坏。 有时改革继续推进,有时改革节奏暂时调整。 20年来,央行进退自如,树立了良好的市场信誉。

“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改革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回顾40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管涛感叹:“如果没有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就不会有今天的新兴强势货币地位。 虽然过去人民币升值一直伴随着一些部门的反对。 但我们看到,尽管1994年通胀压力强劲,但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 正是因为升值,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仍是一场未完成的游戏,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谢伟采访报道)

来填坑了,抱歉时间依然有限,只能简单说说

我来这里是为了填补空白。 抱歉,时间有限,所以只能简单说一下。

我之前在专栏中已经多次暗示和表述过​​这一点,聪明的朋友都猜到我在说什么了。 其实专栏里的文章顺序本身就是讲这两天发生的事情。

外汇市场非常非常复杂,涉及外贸、利率、地缘政治、国际战略、各地物质水平、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率等等。

如果你想要包罗万象的分析,我不忍心写长文。 今天我只讲一方面。 我们帮央行算一笔账,看看管理外汇的工作好不好。

美元不是我们央行印的,而是别人印的,所以我们获得美元有三种方式。 一是我们把东西卖给别人。 如果我们卖给别人的东西比我们从别人那里买的东西多,我们的外汇就会增加。 这就是所谓的对外贸易顺差。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别人不买你的东西,而是别人投资。 外国人口袋里揣着大量美元来开公司、建工厂。 这也将增加美元数量。 当然,所谓的投资和投机是很难区分的。 如果有人说他们想投资,你不能强迫他们从事职业。 他们可能只是来找你赚取高利率。 第三种是我们投资美元获得的利润。

那么,简单来说,我们获得外汇有三种途径,一是贸易顺差,一是别人的投资投机,三是我们用美元投资赚钱。

我们想象一下,一位美国朋友怀着理想和1000万美元以1:8的价格来到生机勃勃的中国,换来了8000万元人民币,在中国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中国经济发展很快,10%的增速就足够了。 五年后,这位勤劳勇敢的外国友人的余额已达1.2亿元。 我这个时候一看,嗯? 是1:6。 我家乡的父母催促我结婚。 我换的美元钱变成了2000万美元。 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 我明明只放了一堆去央行的绿票,为什么回来的时候却变成了两堆呢? 中国央行不可能凭空拉出绿票。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外汇储备很高。 有朋友曾经提出,我们是公有制国家,国家财产是全体中国公民的……超过3万亿美元的储备……怎么样? 我们每人几千块钱怎么样? 让我们携手出国,玩得开心!

这种思想错误地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中国的财产,可以随意使用。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我的朋友外国人把钱投资了,换成了人民币。 他随时都可能离开。 他必须保留美元储备,以便随时赎回。 他做生意已经一年了,正准备换美元回国过圣诞节。 我很抱歉。 你啊,美元都花在我们身上了,浪费了! 你可以想象外国人朋友的表情。

这就像开一家银行,人们把钱存到你那里,哈哈哈哈! 现在有了钱,我们就出去致富吧,要不就跟大家分享吧。 能用这样脑子的人一定是小偷。

因此,对于大量的美元储备,我们还是要选择美国国债等投资产品。 为什么? 因为流动性好,如果外国人的朋友想汇美元回国,可以立即兑现。 虽然利息不高,但是安全,不用担心违约。 相当于美元加利息。 这几乎是别无选择,而且并不是因为当局愚蠢。

因此,要平衡外汇储备中的这些美元并不容易。 对外贸易顺差赚取的外汇和他人投资的外汇可以用于少量投资。 这比外国人朋友有积极的效果,赚更多的钱,拿回更多的外汇。 好的。

我们暂时不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外部资本流入对利率、通胀的影响,以及本地市场的影响。 我们只关注中国人民银行不可再生的美元数量。

这里的另一种投资类型是套利者。 大中华的实际利率如此之高,刚性赎回信托可以达到11%到12%的收益率,而美元正走向零利率的不归点,一去不复返。 你是一个正常人,你该怎么办? 当然,我想办法借美元来中国赚利息。

如果有人说真话就安全吗? 简要讨论瑞士央行风暴。 ——天上不会掉馅饼——知乎专栏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意味着一个经济体最多只能拥有以下两项:货币自主权、汇率稳定和资本管制。 我的看法是,实行资本管制、要求货币自治和汇率稳定是不可取的,因为货币不眠夜,会有办法应对利差。

大佬玩的“铁汇套利”游戏,大家都猜结果——天上不会掉馅饼 – 知乎专栏

当这群人进来开始吃利息的时候,也就是大量绿票被打入他们账户的时候。 当然,刚在中国投资的朋友一般不会因为回家结婚就耗尽所有资产,但是投机的朋友就不同了。 美元贷款人是要还的,到时候肯定要干净利落的回去。

让我们再想想这三个角色。 投机套利者纯粹是绿色选票的提取者,而不是贡献者。 因为他们拿走的钱总是比投入的多。

贸易公司的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海外需求,他们是绿色选票的贡献者。

外国人投资中国的情况是,如果中国经济增长高,他们想汇回资产,那么他们就是退出者; 如果他们决定进行额外投资并且不汇出美元,那么他们就是贡献者。 出资还是退出取决于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和汇率走势的预期。

因为要做好赎回的准备,所以中国的美元储备不能进行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 他们只能进行一些低回报、低风险的投资。 这是对外汇储备的正贡献,而且速度比较小。

美元不再自行复制,又回到了加减的节奏。

我们的外贸公司起早贪黑,速度要和外国伦的朋友们竞争。

所以你可以简单的思考一下。 国外友人吃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BUFF,高速积累央行外汇支付承诺。 外贸企业面临全球市场需求疲软的环境,全球市场经济增速远慢于中国。

其次,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决心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朋友1:8进来,1:6出去,你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赚钱,而外贸公司却越来越难受。

什么是外汇中间价_外汇中间价是什么意思啊_外汇中间价是什么

上图中黄线是美元指数,另一条线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

剧情一开始还算正常,后来就变成了硬抗。 这种硬抗让奸商和套利者将央行履行义务的承诺不断积累并迅速提升(人民币升值率×中国经济增速或中国实际利率),削弱了外贸顺差部门创汇能力。

抛开动荡和复杂因素不谈,对于无法印制的美元,中国央行被要求越来越快地兑现美元承诺,创造美元的速度变得越来越不利。 最终会发生什么?

很多人说,中国外汇储备庞大,足以应对各种金融冲击。 问题不在于总量,而在于相对速度。 我们的总金额大,意味着我们需要支付的金额也大。 能不能履行,不在于你的总量有多大,而在于你要履行的承诺的增长速度是否快于你创造的速度。

再来看外汇储备。 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非常可观,而且一直在单调上升,让我们总是为美元贬值而头疼,这让我们的外汇储备贬值。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盈利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自己赚到钱了(

关于股市最简单的逻辑——天上的馅饼不会掉下来——知乎专栏

)。 当我们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时候,我们总觉得对于外汇金融的安全更加安心。

但外汇储备实际赚到的有多少,支付压力加大的初期有多少?

看似是进账,实则是埋伏未来的支付压力,熟悉的节奏。 (

什么是铁汇套利? ——天上不会掉馅饼——知乎专栏

我再次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单调上升,而且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快于世界其他国家。 在全球需求疲软和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外资在华利润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效应,使得这些行业的央行支付义务远快于中国外贸部门的创汇能力。人民币。

此外,通过铜融资、钢铁贸易等变相流入中国的资金量,吞噬了中国实际的高利率,数额巨大。 这几年在福建特别受欢迎。 这些都是外汇储备真正的耗血效应。 拿出来的美元比带进来的美元多,否则就不是套利。 但由于该方法是在地下进行的,所以具体数量很难估计。

因此,对于一个玩家来说,我们看到的是现金流的源源不断的流入。 如果我们不计算随时可能出现的付款承诺,我们只是看到资金流入。

什么是外汇中间价_外汇中间价是什么_外汇中间价是什么意思啊

上图显示了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情况。 除了偶尔因次贷危机等一些事件造成下跌外,其余时间均呈现净流入趋势。 直到最近才出现持续负增长。

但承诺增长迅速,套利者手段狠毒,账面净流入混乱不堪,让人担心外汇储备过多!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只看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净流入,而不考虑盈利投资产生的更大赎回,就像铁汇庞氏骗局中的高管看到自己公司的账户不断净流入一样。都是一样的,这让人有安全感。

让大家惊讶的是这两天突然暴涨,然后各个财经网站和评论员纷纷出来发起热烈的技术(ma)技术(hou)讨论(pao)。

外汇中间价是什么意思啊_外汇中间价是什么_什么是外汇中间价

看起来这件事来得很突然,而且是突然袭击。

理顺的时候,外汇储备要用来随时赎回,而国内有兴趣赚钱、套利的外资所产生的赎回需求增速并不逊色于外资增速。没有央行赎回压力的兑换(外贸顺差+中投公司收入)。

所以,并不是突然袭击或者什么让人惊掉下巴的事情。 只是当期望发生变化时,为履行承诺而积累的承诺慢慢开始需要接受。 就这样。

因此,罗斯柴尔德家族或华尔街各大投行不存在做空中国或图谋反对五星级国旗的阴谋。 又是一个无聊的算术。

外汇中间价是什么意思啊_什么是外汇中间价_外汇中间价是什么

去年盈余正常。 由于全球需求疲软,没有以前那么光明也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在于外汇管制。

下图展示了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的关系:

外汇中间价是什么意思啊_什么是外汇中间价_外汇中间价是什么

仔细看,在外汇储备增速还可以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是正常的。 当2014年增速开始出现负增长时,人民币汇率贬值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从2015年3月开始,外汇增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令人担忧的局面(但这也是巨大承兑压力的必然结果)。 之后,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接近于0,且该线已开始变平,试图用行政手段对抗市场规则。

凡是违背规则的人,最终都会受到规则的羞辱。 中国人迷信政府的万能,不再想抱怨。

我建议你用一个月的钱买美元。 我个人很后悔。 我并不是后悔自己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而是后悔这个建议本身。

对于这种中国股市的手续费、税收、融资利息等已经超过所有上市公司利润,而且这个游戏还加了高杠杆炸药的负和游戏,建议大家都出来6月初,然后建议不要把所有资产都换成人民币资产,换成美元。 此举遭到广泛批评,其中不少来自业内专业人士。

这让我很困惑。 我的建议是大家不要把所有资产都配置成人民币资产,分散风险,拿点美元资产。 怎么可以理解为叫大家炒美元呢? 你神经质吗? 我从来没有建议你卖掉所有东西然后破产来换取美元。

所有的建议都是基于大势给大家参考,但是我发出配置美元的建议后股市的反弹让很多人抱怨我让他们错过了一波“行情”……真是的哭笑不得!

打傻游戏,我劝你不要参加,但你却怪我没有带领你在打傻游戏中进行精准的带操作! 如果你指望有人指导你在每天的波动中赚取50倍的利润,出门右转QQ喊单群,我就不为你服务了。

也有一些朋友按照我的建议兑换了美元,然后第二天又兑换回人民币再次进入股市。 真是太可爱了。

我不欠任何人任何东西。 你赚钱了,却不给我钱。 如果你错过了任何乐队,那你就怪我吧。 我为什么要? (摊开双手)

以后我不会再做任何资产配置建议,也不要问我以后买什么、卖什么、什么时候退出、什么时候进入。 我再也不会被这个愚弄了。

面对不断下跌的国债究竟还要不要购买?

最新消息是,储蓄债目前正处于持续下跌的时期。 国债年收益率近期下降了0.15%。 这样的下跌相当于买1万张国债一年损失15块钱。 看上去钱不是很多。 但如果大量购买国债,这样的损失也会让人觉得不容小觑。 因此,一些人开始犹豫购买国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国债,看看新发行的国债是否值得购买。

现在可以买国债吗_国债可以买东西吗_国债券可以买吗

国债的独特优势

过去,国债由于收益率高、发行量小,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事实上,国债之所以收益率高,是因为国债有非常独特的优势。 这种独特的优势就是国债比银行存款有更高的收益,比股票、债券更稳定、更安全。 这种独特的优势,也让很多人在面对股票、债券、国债时,毫不犹豫地选择购买国债。 再加上国债发行量极小,购买起来就更加困难。 不过,随着近期国债收益率的下滑,很多想要购买国债的人也陷入了犹豫不决的境地。 那么,面对国债下降,我们是否还应该购买国债呢?

现在可以买国债吗_国债可以买东西吗_国债券可以买吗

您想购买政府债券吗?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债的现状。 那么,是否值得购买收益率下降的政府债券呢? 事实上,如果你想知道国债是否值得购买。 我们不仅要考虑国债,还要关注与国债相比的其他产品。 因为不同的产品和政府债券进行比较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与银行储蓄相比,即使国债下跌,仍处于高收益状态。 但与国债和股票相比,国债的下跌足以让很多购买国债的人不再购买国债,甚至抛售自己的国债。

现在可以买国债吗_国债可以买东西吗_国债券可以买吗

尽管如此,目前国债仍处于下降趋势。 然而,我们很难预测未来国家债务是否会增加以及何时会增加。 因此,想要买卖国债的朋友可以暂时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买卖国债。 因为国债一旦被买卖,就很难再进行交易。 因此,大家在交易国债时,一定要深思熟虑,让每一步棋都如下棋一样无悔。 此外,国债期限较长,有的甚至达到十年。 所以,大家在考虑是否购买国债的时候,一定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基于以上两部分的分析,我个人觉得是否继续购买国债不仅与国债状况密切相关,而且与个人性格特征也有很大关系。 有些人追求稳定,所以国债很适合他们。 但有些人喜欢冒险,因此可能会选择股票、债券等回报率高于国债的产品。

国债可以买东西吗_现在可以买国债吗_国债券可以买吗

因此,是否选择购买国债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且复杂。 这也是很多人在面临国债收益率下降后,对于购买国债仍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 对此,我建议,在购买国债之前,可以对国债与同期其他股票、债券进行多方位的比较研究。 在考虑是否购买国债之前先进行研究。 也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有所收获,能够帮助大家做出决定。 我真诚地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出是否购买国债的决定,而不会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