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西班牙

欧洲杯点燃战火,啤酒、彩票概念股值得期待

这个夏天注定属于足球。百年美洲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更高大上、更具观赏性的欧洲杯也即将拉开帷幕。本周六凌晨3点,四年一度的欧洲杯将在法国燃起战火。恰逢端午假期,让我们静待揭幕战的开始,看看东道主法国队的精彩表现。

然而,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不能放过投资机会。

“天作之合”!啤酒、彩票和欧洲杯更好搭配

看欧洲杯当然少不了啤酒和彩票。尽管A股自2000年以来每届欧洲杯都表现疲软,但市场人士认为,今年有MSCI宣布年度决定是否将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等重大事件,预计A股将迎来新的增长点。过去三届欧洲杯的这种趋势不会重演。即便“欧洲杯魔咒”存在,以啤酒股、彩票股为代表的欧洲杯概念股依然有预期。欧洲杯期间选择正确的投资主题是关键。

事实上,除了欧洲杯之外,今年还有很多比赛。 6月3日至6月26日,举办“2016美洲杯帆船赛”; 8月5日至21日,奥运会将举行,国足世界杯12强赛资格赛也将在9月打响,中超、亚冠联赛等精彩刺激。

欧洲杯股票交易逻辑

国泰君安研究显示,尽管面临欧债危机,2012年欧洲杯仍然创造了13.91亿欧元的收入和超过2亿欧元的利润。因此,欧洲杯期间选择正确的投资主题是关键。其中,直接受益于欧洲杯的相关上市公司将最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深耕赛事产业链的相关公司。

今年与欧足联有直接合同关系的中国企业包括中央电视台、海信集团(A股市场对应对象为海信电器)、授权产品供应商杭州富德、电子产品供应商奥拓电子等。其次,全球第三大啤酒制造商嘉士伯也是2016年欧洲杯的赞助商之一。其A股交易对手为重庆啤酒——嘉士伯香港子公司和重庆子公司合计持有重庆啤酒60%的股份。公平。

A股市场方面,近期行情弱势,但欧洲杯概念股却屡次掀起脉动行情。

1、啤酒股低迷有机会

某券商体育产业研究员表示,每年二三季度是啤酒消费旺季,而当消费旺季遇上欧洲杯,碰撞产生的激情火花自然值得投资者关注。期望。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场夏季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中,欧洲杯、世界杯等盛宴对拉动啤酒销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关注啤酒股的另一个原因是,今年酒类股的涨幅,尤其是白酒股的涨幅相当喜人。其中啤酒股相对滞涨。仅凭这一点,啤酒股将在下个月弥补涨幅并领涨的可能性很大。

当前精酿啤酒在国际市场的火爆以及国内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预示着啤酒产品亟待升级的行业趋势。目前,青岛啤酒、雪花啤酒、珠江啤酒等各大啤酒厂也在积极探索精酿啤酒业务。燕京白啤酒、雪花纯啤酒系列、重啤酒土堡等国内啤酒新产品不断努力抢占高端市场,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2、彩票股有望再次随着政策曙光而反弹。

有券商报告指出,预计有四个原因将带动6月份体育彩票销量数倍增长:一是2015年6月、7月国内体育彩票销售基数较低;第二,欧洲杯、美洲杯整体热闹性较强。第三,欧美足球正处于新旧势力交替期,很容易出现冷门比赛。第四,本届欧洲杯和美洲杯的比赛时间更有利于中国观众观赛。

3、间接效益

A股中也有一些板块也间接受益。其中,鸡尾酒概念股是后来居上的热门板块。鸡尾酒行业主要针对年轻人。欧洲杯、世界杯期间,各大酒吧摆满了各种鸡尾酒,而且成本低、利润高。 A股相关概念股包括水井坊、百润股份、古井贡酒、黑牛食品等公司。

此外,家电、电视传媒企业也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拥有转播权的电视或网络媒体在活动期间的收视率将大幅增加。本届欧洲杯的所有媒体版权均归央视所有,其间接控股的华视传媒是相关概念股。预计欧洲杯也将间接带动家电销售。家电卖场通常会在杯赛开始前举办大促销活动。

券商研报聚焦欧洲杯,不推荐个股,改变冠军预测

近两周的17份证券研报中,有3份渤海证券表示,欧洲杯这一赛事主题短期内将利好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国内互联网彩票的日益普及值得持续关注注意力。不过,渤海证券在研报中并未直接推荐个股。与渤海证券一样,同样看好网络彩票的还有两家券商:光大证券和元大证券(香港)。

除了互联网彩票相关公司外,另一个引起券商高度关注的话题就是欧洲杯的赞助商。安信证券、招商证券、中投证券和广发证券都在近期的研报中推荐了海信电器,因为海信已经成为本届欧洲杯的顶级赞助商,也将成为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的欧洲预选赛。全球赞助商。

招商证券表示,中国英利集团通过体育营销,在品牌国际化运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2010年南非世界杯、2014年巴西世界杯)。海信电器成为欧洲杯创办56年来首个中国顶级品牌。赞助商也可能受益。安信证券还表示,海信电器在ULED等高清显示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体育赛事营销有望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带来收入的增长。

国泰君安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国泰君安欧洲杯战略展望: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德劳诺杯谁将夺冠?》指出,探索历史规律后发现,六大因素对于球队夺冠至关重要。影响重大:球队排名世界前10;球队总身价排名世界前10;团队平均年龄在26岁至27岁之间;它有一个精神领袖;其国家联赛位列欧洲前六,并且有主场优势。

国泰君安表示,评分将根据历届冠军和前四名的世界排名、身家、年龄构成、主场优势分析。为了进行模型验证,根据分组和淘汰赛时间表进行了 10,000 次模拟,假设每场比赛呈正态分布且独立。最终得出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德国有望进入半决赛的结论。投资者对这份另类研究报告持有不同看法。一些投资者对其点赞,称赞其利用大数据来预测未知事物。不过,也有反对者表示,这是一个噱头,并建议券商研究人员集中精力撰写研究报告。

现在,欧洲杯扫盲从这里开始

1. 为什么有24支队伍参赛?

2016年欧洲杯已是第15届,将于北京时间6月11日至7月11日在法国9个城市的12个体育场举行。揭幕战将于6月11日凌晨3点开始,东道主法国队对阵罗马尼亚队。

本届欧洲杯是法国继1998年世界杯之后主办的又一重大足球赛事。这也是参赛球队从16支扩大到24支以来的首届欧洲杯,共分为6个小组,每组前2名、成绩最好的第3名晋级淘汰赛。

2.哪些球队最有希望夺冠?

从主流博彩公司提供的获胜赔率来看,东道主法国(4.00比1)是本届赛事的最大夺冠热门。虽然高卢雄鸡在最近的比赛中因为内讧而变成了病鸡,但在铁腕主帅德尚的重塑下,他以全健康的状态复活了,而且凭借主场优势,绝对有实力冲击欧冠。顶部。

第二热门是“大赛强队”德国(5.00比1)。球队的世冠阵容结构依然完整,大部分主力仍处于巅峰期。

第三热门是上届欧洲杯冠军西班牙(1 输 6.00)。 “斗牛士”团队以老带新。在完成新老球队更替的同时,他们希望捍卫卫冕冠军的尊严。

3、足球大牌明星很多,个个身价不菲。

本届欧洲杯,巨星云集。身价超过5000万欧元的人有13人,依次为:C罗、贝尔、莱万多夫斯基、穆勒、博格巴、格列兹曼、阿扎尔。 、德布劳内、莫德里奇、克罗斯、布斯克茨、科克、厄齐尔。

4.冠军能赚多少钱?

与2008年欧洲杯(总计1.84亿欧元)和2012年欧洲杯(总计1.96亿欧元)的总奖金相比,2016年欧洲杯的奖金大幅增加,24支参赛球队各队将分享3.01亿欧元的奖金。每支球队至少可以获得800万欧元的“入场费”,冠军球队理论上最高可以获得27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的奖金。

5、只有一名外籍球员参加中超联赛

共有552名球员参加了本届欧洲杯。其中年龄最大的是匈牙利门将基拉利,已经40多岁了。爱尔兰门将吉文也已经40岁了,但他比基拉利小了19天。

其中最年轻的是英格兰新星前锋拉什福德,他还不到19岁。利物浦和尤文图斯都有12名球员参加欧洲杯,是参赛球员最多的俱乐部。

北京国安外援伊尔马兹是本届欧洲杯唯一来自中超的球员。他将身披土耳其队的17号球衣。

6、德国队身价最贵,身家40亿

根据德国足球数据网站“转会市场”的评估,德国队的总身价已达到4.21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0亿元),在欧洲杯24支参赛球队中排名第一。位居第二的是西班牙队,总价为4.1813亿英镑。排名第三的球队是欧洲新贵比利时队,总身价为3.4568亿英镑。

7. 70年代老兵的最后一战

每场重大比赛,都会有老将告别,这个夏天也会有悲伤。本次比赛很可能是以下著名球员最后一次参加欧洲杯。请珍惜他们在球场上的每一秒:罗西基(36岁)、罗比基恩(36岁)、伊涅斯塔(32岁)、鲁尼(31岁)、施魏因斯泰格(32岁)、波多尔斯基(31岁)老)、伊布(34岁)、布冯(38岁)、卡瓦略(38岁)。此外,本次比赛只有14名70年代出生的球员参加,四年后的欧洲杯上几乎看不到1970年代出生的球员。

8、曼联双星阵容来了

本届欧洲杯将有不少1995年以后出生的青年才俊首次亮相比赛,这些后起之秀也备受球迷期待。

法国前锋马夏尔是足坛历史上身价最高的20岁以下球员,被誉为“下一个亨利”。加盟曼联的第一个赛季,他打进17球并有8次助攻,成为球队的最佳射手。法国另一位年轻前锋科曼也非常出色,身价已经达到了1600万欧元。

除了曼联“当红球员”、英格兰本届欧洲杯最年轻球员拉什福德之外,来自热刺的20岁中场阿里也有望大放异彩。他是上赛季英超最佳新人,并入围赛季最佳球员。阵容。

德国队还有一位年轻球员值得关注,那就是沙尔克04中场萨内,但他在国家队不会获得太多机会。

9. 荷兰队32年来首次缺席。

最失望的是荷兰球迷,因为荷兰队这次没有拿到欧洲杯的门票。这是橙衣军团32年来首次无缘欧洲杯。除了荷兰球星无法出战欧洲杯之外,还有不少球星因为伤病或者天赋过剩而未能参加。不得不说,颇为可惜。

10.缺席欧洲杯身价最高的11名球员

著名网站《转会市场》列出了无缘法国欧洲杯身价最高的11名球员。皇马和曼联共有6人入选。在这套阵容中,身价最高的球员是皇马球星本泽马。伊斯科、马塔和迭戈·科斯塔这三位西班牙人是因为战术选择而被主教练放弃的球员。科斯塔身价4500万欧元,伊斯科身价4000万欧元,马塔身价4500万欧元。还有3400万欧元。

罗伊斯、维拉蒂、卡瓦哈尔、卢克肖、孔帕尼、瓦拉内和门将佩林均不幸因伤缺席本届欧洲杯。如果状态好的话,这些人肯定会入选国家队名单。根据该网站列出的名单和身价,这支11人阵容的总身价接近4亿欧元!

门将:佩兰(意大利,热那亚,1750万);

后卫:卢克·肖(英格兰,曼联,2100万),孔帕尼(比利时,曼城,3000万),瓦拉内(法国,皇马,3000万),卡瓦哈尔(西班牙,皇马,2500万);

中场:维拉蒂(意大利,巴黎,4000万),马塔(西班牙,曼联,3400万),伊斯科(西班牙,皇马,4000万),罗伊斯(德国,多特蒙德,4500万)

青年失业率上升,受伤的究竟是谁?

2023年6月,中国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上升至21.3%,达到了统计局公布该数据以来的最高数值。

对国内大部分读者来说,青年失业率,是一个近年来才出现的统计口径。

在短短的五年之前,当人们谈论失业率时,说的还都是“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反映的是在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的失业人员总数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关系并不大。

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开始系统进行劳动力月度抽样,之后开始发布“调查失业率”。利用入户的方式,每个月统计人员都对约34万户家庭进行月度劳动力调查,直接汇总结果算出各项失业率,这也是我国在失业的计算口径上首次与国际接轨。

从2018年1月到现在,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波动如下图所示:一般稳定在5%左右,在2020年的2月达到了6.2%,在2022年4月达到6.1%,这两个月份正是疫情影响范围最大的时期。

中国失业率折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

从上图能看到,从2022年4月之后,中国的调查失业率趋势总体波动向下的,目前连续3个月维持在5.1%,达到了近一年半以来的低点。

青年失业率则呈现另一种特征,从下图可以看到,中国的16-24岁人口失业率(下文统称“青年失业率”)在2018年劳动力月度调查刚刚开始时就达到11%,并在随后几年波动上升,在2023年6月达到了21.3%的最高水平。

中国失业率折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

全国总体的调查失业率在近一年来稳中有降,但青年失业率却不断攀升,两者的差异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数据错误,甚至是数据造假;有人认为是短期宏观因素冲击,也有人认为存在更长期的结构问题。

无论哪种说法,我们都需要对这个指标进行更细致地分析。

▍国际比较:多高的青年失业率才算“很高”

虽然青年失业率在我国还算一个新指标,但却早已出现在各类“国外水深火热”的新闻中了。从百度搜索2013年到2017年的新闻,可以看到这样一系列结果,分析各国的青年失业率为何如此之高。

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_中国失业率折线图

而在这些新闻中可以看到,韩国青年失业率虽然创新高,但也只有10.7%左右,而澳大利亚的青年失业率一度达到过27.1%;部分欧盟国家的青年失业率则非常之高,希腊和西班牙甚至达到过50%以上。可见这个指标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也相当大。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从1980年到2022年间各国每年的青年失业率:

中国失业率折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

从上图不难发现,在许多经济增长并不慢的国家或地区,青年失业率也常常会突破10%、甚至20%。在南非、希腊、西班牙等地区,青年失业率长期位居30%以上。

在上图的43个国家,从1980年到2022年的43个年度,一共记录了1454次年度青年失业率数据,其中1104次达到10%以上,占所有数据点的75.9%;有449次达到20%以上,占所有数据点的30.9%。

考虑到青年失业率与学生是否在校紧密关联,因此有较强的周期性,月度数据会包括更多信息。下图21个有青年失业率月度数据的国家,在过去的40年一共记录有8600次数据,达到10%以上的次数有6595次,占所有数据点的76.7%;达到20%以上的有2674次,占所有数据点的31.1%。

中国失业率走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_中国失业率折线图

下图记录了每一个有月度数据的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最大值。中国青年失业率的历史最高点为21.3%,从低到高位于第七位,有14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最大值高于中国。

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_中国失业率折线图

从国际比较来看,青年失业率达到10%以上可以说是稀松平常,达到20%以上也绝非罕见。中国的数值虽然近来上升较快,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处在较低的三分之一区间。因此,看到青年失业率的数值较高,而担心宏观经济“崩盘”,这种心态大可不必。

但这是否意味着面对当前上升的青年失业率,什么都不用做呢?并不是。

可以看到,加勒比地区的国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青年失业率都经历过40%以上的高值,虽然在之后也逐渐回落,但很难再度下降到20%以下。因此,我们仍需要警醒,防止短期经济波动的冲击变成长期的问题,对于青年失业率问题,仍需要更深入的探究其原因。

▍青年失业率上升:受伤的是谁?

看完上面的图,一定会有很多读者会说:“21.3%这个数字一定有水分!我看身边情况绝不止20%!”

在各种网络平台,我们确实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文字或图片,向公众述说着这样一个情况:每一届应届本科毕业生都在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但总体失业率却呈现稳中有降,这种认知上的矛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失业率数据,对不同的失业群体进行分拆。

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_中国失业率折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

先看年龄,上图呈现了16-24岁人口失业率和25-59岁失业率的变化。可以看到,在青年失业率屡创新高时,25-59岁人口的失业率在2023年6月仅为4.1%,达到了该口径出现以来的最低值。

中国失业率折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

再看学历,上表呈现了四类学历人口从2023年2月到6月的失业率变化。不难发现,初中以下学历、高中学历的失业率,在近几个月出现了明显下降。大专学历的失业率也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唯一保持失业率上升趋势的,正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

很遗憾,我们并不能获取青年人口中分学历失业率的具体情况。但综合上述两张图的特征,不难做出这样一种推断:总体失业率的下降,和青年失业率的上升,两者同时存在可能并不矛盾,而是反映了宏观经济波动的背景下,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经济波动中,似乎在就业市场上主要受伤的都是高学历的青年人。

为了进一步支持上面这个推断,我们试图从招聘数据中找到答案。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数据团拥有从2015年到现在绝大部分招聘网站的招聘广告数据。每一条招聘广告,常常会包含经验要求和学历要求。

在2023年7月的招聘广告中,排除教育、经验没有明确需求的招聘,我们使用的招聘数据一共包含大约500万个岗位的招聘,他们的教育-经验要求分布如下:

中国失业率折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招聘数量最多的教育-经验组合,是1-3年经验的大专学历劳动者,其次是有3-5年经验的本科学历劳动者,以及1-3年经验的本科学历劳动者,和3-5年经验的大专学历劳动者。合并起来看,对经验在1-5年的大专或本科学历劳动者的需求,占据了所有招聘岗位的66%左右。

那么16-24岁的高学历青年人口,在上述的表格中处在什么位置呢?我们用红框突出了这样的人群,包括没有经验或者是仅有1年以下经验的本科或硕士学历的劳动者。这部分岗位,占全社会当月总招聘的3.96%,不到4%。

接近4%的比例,是高还是低?我们需要从历史数据中观察,寻找参照。下表列出了2021年7月时的情况:

中国失业率折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

可以看到,2021年7月时,红色方框内的招聘,占总招聘的5.6%。对年轻高学历人口的招聘占所有招聘的比例,从2021年7月到2023年7月减少了29%。

当我们将数据进一步向前推至2018年7月时,下表出现了更明显的变化。

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_中国失业率折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

在2018年7月,方框内的比例高达8.2%。对年轻高学历人口的招聘占所有招聘的比例,从2018年7月到2021年7月减少了32%。

从占总招聘的8.2%,下降到不到总招聘的4%,对年轻、高学历但是没有经验的劳动力的需求不断下降。那么,对哪些人群的需求增加了?

年轻、高学历,但有经验的人口。

学历需求为大专的招聘,在总招聘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39.22%下降至2023年的38.47%,看似只减少了0.75%,没有多大变化。

但在经验结构上,无需经验或者只需要1年以下经验的比例却减少了4.96%,要求3-5年经验或者5-7年经验的招聘占比却逆势上升了4.66%。

学历需求为本科的招聘,在总招聘中的比例从2018年的35.5%上升至2023年的50.79%,有15.29%的上升,但是无需经验或者只需要1年以下经验的招聘比例却逆势下降了4.62%,只有需要经验的岗位的比例在快速上升。

下图列出了学历需求为本科的岗位中,各类不同经验需求的岗位比例。可以看到,越是需要经验更多的岗位,需求比例也上升越快。没有经验的岗位需求下降了72%,十年以上经验的岗位需求上升了211%。

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_中国失业率折线图

从2018年到2023年,所有岗位的平均经验需求,从2.42年上升至3.41年,几乎上升了整整一年。给学历很高但没有经验的年轻人留下的位置,越来越少了。

到这里,我们发现了总体失业率和青年失业率背离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原因:市场仍然需要劳动力,对高学历劳动力的需求也还在增加,但越来越看重工作经验,对没有经验的高学历青年劳动力需求反而在下降。

▍结构性问题:学历信号的减弱

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加勒比各国在内的不少国家,都曾经历过20%以上的青年失业率,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之后,各国普遍都得出了下面这个结论——解决青年失业,关键在于如何让年轻人获得第一份稳定的工作而获取经验。

如果一个年轻人能够找到第一份工作,那么他之后的失业率就会骤降;但若是这个年轻人迟迟无法找到第一份工作,只能通过非正式就业(零工、兼职)来维持生计,就会无法积累正式工作的经验,同时出现学历的贬值,无法与更年轻的人竞争,从而距离正规劳动力市场越来越远。

这种现象,被加勒比各国的学者们解释为“无经验的陷阱”,即一旦你无法获得经验,就会越来越缺少找到工作而必备的工作经验。

聪明的读者想必已经发现,这里有一个悖论:“社会新鲜人”们想要更好就业,第一份可以积累经验的稳定工作是关键。可是企业又越来越不需要没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中国失业率折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让年轻人“放平心态放低身价”之类的谆谆教诲,对青年失业率问题的缓解并没什么价值。

我们要研究的是一个动态,“无经验的陷阱”始终是存在的,但为什么这个陷阱正在变大?

这些年来,企业为什么越来越倾向于有经验的劳动力,为无经验的高学历年轻人留下的位置却越来越少?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项回归,用每一份工作的教育需求和经验需求,去解释这份工作的工资,回归式如下:

中国失业率折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

我们使用从2015年到2023年每一年的招聘数据进行以上回归,记录每一年的两个系数,即教育和经验的回报率。分别表示每多受到一年教育/多获得一年工作经验时,工资能够增长的幅度,如下图所示:

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_中国失业率折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2015年到2023年,教育的回报率始终在下降。在2015年时,招聘广告的教育需求每增加一年,该职位提供的工资上升超过8%。到2018-2021年,每增加一年教育需求,工资上升的幅度下降到5%。这个上升的速度到2022、2023年再进一步下降至2%-3%。

与此同时,经验的回报率却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时,招聘广告每要求多一年工作经验,会提供5%左右的工资上升。这个数字在2019年后上升至8%到9%左右。

如果将招聘广告提供的工资理解为劳动力市场上的一个均衡价格,图上的两条线代表的正是教育和经验分别对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起到的作用。

教育回报率下降,开始低于经验的回报率,说明企业与其选择一名学历很高但是没有经验的劳动者,宁愿选择学历相对低一些,但是经验更丰富的劳动者。

一句话——企业不再依赖学历选择人才了。

这种现象,可以将其称之为“学历信号的消失”。

高等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能够起到两种作用,一种是培训作用,使得你的劳动技能更高,工作能力更强,干活儿干得更麻利,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收入;另一种是信号作用,企业在不清楚求职者真实能力的情况下,通过教育水平(学历or文凭)去筛选求职者,毕竟能从千军万马中考上更好学校,获得更高的学历的人,大概率都不简单。

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动和高校扩招,学历的信号作用正在减弱。下图我们画出了从2003年到2022年的高考录取率,每一个点代表的是当年的高考录取人数除以18年前的出生人数,比如图中的最高点2021年,代表的就是2021年的高考招生人数997万,除以2003年的出生人口数1373万(按照2020年人口普查的分年龄人口回溯),等于72.6%。

中国失业率折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_中国失业率走势图2020

2003年出生的人口,有72.6%将能够获得高等教育,而这个比例在十多年前还不足20%——1985年出生,2003年高考的人们,当年的高等教育录取率只有19.5%。

原本希望通过学历来判断应聘者能力的企业,会发现他们的办法越来越不灵了,之前能够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能力前20%的指标,目前只能说明这个人是否属于前70%。

所有能力迥异的劳动者完全混杂在了一起,企业要从中找到一个高能力的人才,也就只能通过其他指标——包括高于岗位要求的学历、更名牌的学校等等,又或者更加简单直接一些,看是否有工作经验。

在这个充满摩擦的劳动力市场上,每个劳动者能够发送的信号是有限的,而企业能够接受到的信号也是有限的。如果劳动者发送的信号不够强,无法让企业辨别出来,那么他就必须提高自己发送信号的能量,直到被听到为止。

要么是延迟走出教育体系的时间,在本科毕业后为自己武装上硕士学位甚至是博士学位,然后只是为了找一份本不需要研究生学历的工作。

要么是早早地在大学一年级暑假就进入实习,以此来积累经验,让自己能够在毕业时从占本届人口70%的高等教育毕业生群体中脱颖而出。

对于前一种选择,考研热潮正是其体现,与之相伴的是一些传统认知中并不需要研究生的职位,出现了名校研究生扎堆申请的情况。而对于后一种选择,不少企业也发现,一些以往没有人想要做的枯燥工作,现在竟然成了实习同学眼中的香饽饽。

上面这两种情况,在当下的媒体中,常常会简单以“卷”来形容。可我们必须理解背后的无奈:

当学历逐渐失去了信号作用的时候,年轻的高学历劳动者,如果不“卷”,便会在劳动力市场上逐渐失去他们的位置——这批人中的大多数当然最终还是能够找到工作的,但是正在被抛下的人们不断增加,这正是青年失业率逐年增高所反映的现实。

▍结语:最好的应对时机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青年失业率快速上升,但总失业率却稳中有降。结合招聘数据可以发现,受伤的主要是这样一群人——高学历、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青年人。与其将青年失业率的高企归因为单纯的短期宏观经济波动,我们更关注背后的“学历信号减弱”问题。

在长期人口变化和教育供给增加的共同作用下,高等教育在人口中的覆盖率快速扩张,学历的信号作用在近年来逐渐消失,使得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下降。

一方面是高学历没经验的青年人失业,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人想要增强自己的发送的信号,选择了“卷”,卷考研、卷证书、卷实习。而企业则仍然无法从刚毕业的青年人这里接收到足够区分能力的信号,因此选择了更保守的招聘策略,他们放弃了学历信号,优先考察工作经验。

在双方的博弈下,“无经验的陷阱”被扩大了,没有卷出头的年轻人们,越来越可能落入其中,难以脱身。

要应对青年失业率快速提高的现象,短期内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答案。因为相比于短期经济波动,青年失业的问题更可能来自长期和结构性的各类因素,最好的应对时机或许是在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

往者不可追,那么我们必须在当下做出足够的对策,来应对今年已经积累下来,明年规模可能更大的青年失业人群。例如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与企业的匹配率;或是对雇佣校招年轻人的企业进行各类税负减免甚至补贴等等。

一旦被市场抛下这批高学历青年劳动者在进入社会的头几年总是无法找到正式工作,那么未来回到正式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就将进一步降低,经验的回报被在正式就业市场找到工作的幸运儿们不断拉高,学历的信号作用则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降低,“光有教育没用,得有经验才能有生产力”将成为不断自我实现自我增强的论断,“无经验的陷阱”会进一步扩大。

从前文的图中可以看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加勒比诸国,青年失业率一度高企后,就再难回到较低的水平。短期的问题不能妥善应对,就将转化为长期的顽症,成为刺激经济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未来,比起短期的经济波动,更需要我们重视与规避。

最后,加上星辰大海本人的一句话评价:经验升值,学历贬值,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成为祭品。

英国脱欧致西班牙金融市场受创 股市开盘暴跌20%

1466991198306617.jpg

海外网6月27日电 据西班牙《欧华报》消息,月23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进行了全民公投,在6月24日早上10点的选票结果显示,51.9%选民支持脱欧;48.1%选择留欧。英国脱离欧盟的大局已定,不会有其他意外。

欧盟各国政府领导人一脸沉重的发表了讲话。英国脱离欧盟,对欧盟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对于西班牙的伤害,具体来说有多深重? 金融证券市场最先遭到重创。6月23日是西班牙的San Juan,一把把篝火并没有驱散笼罩在金融业上的担忧疑云,一觉醒来,英国还是决绝的脱欧了。西班牙IBEX35主要股票暴跌,而且是史无前例的暴跌。

Ibex35今早全盘下挫15.9%,跌至7472点。Bankia24日开盘就暴跌26%, Banco Santander暴跌24%,Banco Popular 暴跌20.6%,CaixaBank开盘暴跌20%,Mapfre开盘暴跌18%。Telefónica最近一直在英国寻求业务拓展,今早开盘暴跌13%, 同样在英国有业务的Ferrovial暴跌11%。 在汇市,英镑跌6%,与欧元汇价为8.2,与美元汇价为1.364. 欧洲央行有备案紧急措施,所以,英镑跌,欧元是避险货币,欧元会有小幅上涨。具体涨跌,要看欧央行今天的表态。

对于西班牙来说,英国脱欧的影响远不止在股市汇市上。西班牙金融业的融资成本也将飙高。西班牙为了填补政府公债和各类私债造成的资金黑洞,每年要从市场中借贷4千亿欧元的资金,如果融资成本升高,西班牙政府每天需要偿还的利息,将不止一亿欧元。 英国是西班牙跨国企业的重要投资目的国,西班牙企业Abertis、Acciona、Ferrovial、ACS 、 OHL、Iberdrola、Telefonica,Banco Santander在英国都有比重非常大的投资。英国脱离欧盟,投资环境将彻底改变,双边协议也将重新签署,投资成本势必比原来要高出许多。这些在英国有大比例投资的企业,新一年的财税报表将会非常难看。

英国是西班牙国际游客的主要输出国,英国脱欧后,来欧盟旅游必定没有那么方便,这将影响到来西班牙旅游的英国游客数量,这无疑将重创西班牙旅游业。2015年来西班牙旅游的英国游客增长了4.5%,总数为1567万。

西班牙有40万常居西班牙的英国人,这些英国人在西班牙购置房产,从2013年到2015年12月,购置房产数量增长了45%。2015年,英国人在西班牙房产的投资占所有外国人总投资的22%。英国人喜欢在西班牙沿海城市买房,在Murcia,由外国人买走的房屋中,54%由英国人持有,在瓦伦西亚这一比例是23%,在Beleares 占22%。从1993年到2014年,在西班牙直接的外资投资总额中,英国资本占外资总投资额的21%,十年的投资总额达到630亿欧元。2009年到2014年,英国资本在安达卢西亚一个地区就投资了3.82亿欧元。

每年,西班牙免费的医疗系统,要给来西班牙蹭医疗福利的英国人支出5500万欧元。西班牙的免费医疗只针对欧盟国家,现在英国脱欧了,西班牙要重新鉴定。

英国脱欧就像当年雷曼兄弟公司突然倒闭一样,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新一轮的连锁反应。从2007年次贷危机至今,欧洲国家都还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英国脱欧将让本已岌岌可危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西班牙副首相Soraya在电视讲话中称:两个月前,欧盟就已经在商量,万一英国公投结果是脱离欧盟,欧洲央行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稳定市场。欧洲央行称:欧盟已经准备好了PLAN B,将使经济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英国脱欧是“极端民族主义”的胜利,这刺激了欧洲诸国内极左和分裂主张政党。之前爱尔兰公投,就已经是对欧洲国家统一的挑衅,虽然最终公投失败,但却刺激了欧洲的分裂政党。比如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势力,还有Podemos这类极左政党。极左政党已经祸害了英国,26号就到西班牙了,希望西班牙不会再出一个跳梁小丑。(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