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美元贬值

如何应对弱美元:是抛售美元资产,还是对冲美元汇率?

华尔街见闻

高盛称,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现,美元疲软期间各类资产表现差异显著,关键在于推动美元走弱的具体驱动因素。当前美元贬值主要源于投资者减少美国资产配置意愿和美联储鸽派转向,这些因素本身不会对美股美债构成重大风险。高盛建议,面对弱美元,对冲美元汇率风险比直接抛售美元资产更有效。

自2025年初以来,美元已从高点下跌8%,高盛预计这一趋势将延续。在面对美元持续走弱时,高盛认为,对冲美元汇率风险比直接抛售美元资产更为有效。

8月2日,据追风交易台消息,高盛在最新研报中称,自2025年初以来美元兑发达经济体货币已下跌10%,贸易加权基础上跌幅为8%。尽管美元7月初从低点反弹,但预计贬值趋势将重新开始。然而,历史数据显示,美元疲软时期其他资产表现可能截然不同,关键在于推动美元走弱的具体驱动因素。

高盛分析师Dominic Wilson和Vickie Chang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美元持续疲软,分散股票投资、减少美国市场配置具有一定合理性,新兴市场资产可能受益,但对冲美元汇率的策略价值超过简单减持美元资产的价值。

高盛认为,持续的美元结构性贬值更可能源于投资者减少对美国资产边际配置的意愿,以及美联储政策的潜在鸽派转向。这些驱动美元走弱的因素本身不会对美股或美债构成重大风险。

历史经验:美元贬值期间资产表现差异显著

据数据显示,自1980年以来,实际贸易加权美元指数至少出现过7次超过10%的大幅贬值。通过分析这些历史时期的资产表现,高盛发现除外汇市场本身或黄金等密切相关资产外,其他资产的表现模式存在显著差异。

在美元贬值期间,美国股市更多时候是上涨的,但往往以美元计价跑输海外市场,但在发达市场中,这种跑输幅度往往很小,在对冲汇率影响后,美股实际上并未跑输。

在美元贬值期间,美国国债收益率和收益率差既有上升也有下降的情况,显示利率走势与美元走弱并无固定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黄金在所有美元贬值期间均录得上涨,体现了其在大宗商品体系中的货币属性。而石油等其他大宗商品虽然上涨频率更高,但表现一致性相对较差。

宏观驱动因素分析:三大因素主导美元走势

高盛在研报中构建了基于美股、美债和美元三项资产的分析模型,提取出“美国增长”、“美国货币政策”和“非美国/风险溢价”三个因子。

研究发现,虽然市场对美国增长预期的变化在各个美元贬值期间并不一致,所有美元贬值期间都涉及偏鸽派的美联储政策转向以及美国资产风险溢价上升或非美积极因素的组合。

今年以来的多个事件印证了这一分析框架:美国增长担忧、美联储政策预期转鸽、欧洲增长预期上调、美国财政可持续性担忧以及美联储独立性担忧,都从不同角度推动了美元走弱,但对其他资产的影响各不相同。

具体来看:

美国增长担忧往往导致美元和美股同时走弱,并对美债收益率形成下行压力。

美联储政策宽松预期则会削弱美元,同时压低美国收益率并推高美股。

欧洲增长前景改善虽然也会削弱美元,但伴随着美股上涨和美债收益率上升。

投资策略:对冲优于减持

基于历史分析和当前市场状况,高盛提出了明确的投资建议。

高盛认为,投资者持续减少对美国资产边际配置的意愿将导致进一步的结构性美元贬值。基准情形下,美联储政策也可能比预期更加鸽派。这些美元走弱的驱动因素未必对美国股票或债券构成重大风险。

对于股票投资,高盛表示,如果美元持续疲软,确实存在分散投资、减少美国市场配置的合理性,新兴市场资产在基准情形下可能受益。高盛称:

然而,考虑到许多美元疲软时期对冲后的美股回报与全球市场相当,对美国股票配置进行外汇对冲的论据比减持美国股票的论据更为有力。

高盛还特别指出,围绕美国财政政策或美联储独立性的更深层结构性风险可能变得更加突出,在推动美元进一步承压的同时,也可能推高收益率曲线并对美股构成一定风险。

这些尾部风险是当前在投资组合中配置美元看跌头寸可能独立有用的关键原因,同时也强化了向非美国资产适度分散投资的必要性。

~~~~~~~~~~~~~~~~~~~~~~~~

谭雅玲:人民币贬值深化在所难免,美联储加息两面性难以预料

*转载网易财经智库原创文章需获得授权。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谭雅玲(中国外汇投资研究所独立经济学家)

60年代快读重点:

1、当前国际外汇市场流动性增加,美国国债融资、我国货币宽松均有风险,人民币贬值的手段既有一定的国际力量制衡我国人民币结算手段的隐含,也有破坏我国经济发展信心和国际影响力的重点,对此我们必须有所准备,不能掉以轻心。据观察,近5个月美元波动幅度为1031点,而人民币波动幅度达到4100点,预计美元贬值空间仍足够,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不可避免。

2、预计美联储6月会议仍难有定论,事物都有两面性,加息有好处,不加息也有坏处,美联储的随机调整难以预测,美联储对美元霸权战略的考量将成为其持续加息的支撑重点。

文本:

随着我国人民币贬值幅度加大,美国国债发行也进入新一轮规模周期,二者相比,利率差距逐渐凸显,短期与长期市场流动性面临不同的时间和周期,如何认识和预测将处于非常重要的阶段。

一方面,人民币贬值是内因还是外因?如果从我国经济数据看,人民币贬值符合现实、具有周期性特征,但背离了市场信心和心理因素。无论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还是从企业利润和形态角度,此时人民币贬值的不利局面都值得警惕。其中,心理不稳定是关乎经济和企业的重要关键因素,这既涉及对未来经济判断的立场,也涉及对预期前景的观察角度。汇率与更为复杂的国内政策和国际环境有关,误判或偏激判断是当前的危害和未来的风险。

但我国市场不健全的现实是,我们自主性有限,特别是在人民币贬值过程中,外部力量对在岸人民币贬值起到了引导甚至推波助澜的作用,离岸引领在岸人民币贬值的时机选择不当,技术性针对性操作偏离我国国情,存在设计策略和竞争逻辑,由于我国经济和企业复苏的难点和结构性赌点难以破解,未来潜在的压力和困境将是经济的重中之重。

人民币贬值虽然对经济来说是一次好机会,但如果超出自身需求和控制,则是隐藏的市场风险。尤其是人民币贬值脱离了美元的逻辑,存在境外势力投机套利的可能,毕竟美国在中美问题上遏制我国的目的性非常明显,此时人民币贬值涉嫌技术性打压遏制我国,股市资金流的干扰和关联性更加清晰可见。

目前,外部对我国经济负面因素的炒作是人民币极度贬值的焦点,我国最新公布的5月贸易数据对人民币基数应是不利的因素,国内贸易下滑与海外相关环境及我国结构性周期有关,但人民币背离美元逻辑或蓄意攻击的策略十分清晰犀利。

我国经济周期和海外结构调整都面临复杂的张力,我国处在国际热钱利用汇率差、利差、时间差等多重效应进行投机的前沿阵地。加之当前国际外汇市场流动性增加,美国国债融资和我国货币宽松都是风险特征。人民币贬值的手段不仅意味着某些国际力量将制衡我国的人民币结算方式,而且重点破坏我国经济发展信心和国际影响力。对此,我们必须有所准备,不能掉以轻心。

观察美元近5个月波动幅度为1031点,而人民币波动幅度达到4100点。无论机制、规模、现状如何,我国人民币的异常化、极端化都是现实,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外部风险不言而喻。预计美元贬值空间仍足够,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美国在发债高峰时期的主观意愿如何?自美国债务上限上调以来,美国财政部TGA账户融资一直是其关键的经济与机制目标和宗旨。根据美国财政部5月再融资会议记录,为补充TGA账户资金和日常赤字支出,今年第二、三季度美债净供给将增加1.46万亿美元。其中,净供给增加的是短期债,而非长期债。根据美国财政部的预测,1.46万亿美债净供给中,短期国债占1.05万亿美元,是补充TGA账户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他中长期国债占4070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净发行量截止时间为9月底,6月份发行量最大,也是国际市场相关性相对压力最大的月份关键事件。美国财政部预计二季度净发行短期债4780亿美元,中长期债2480亿美元。加之4-5月债务上限谈判期间美债发行量未见增加,表明二季度目标需在6月份完成;三季度净发行短期债5740亿美元,中长期债1590亿美元。平均计算三季度月度发行量可能为:短期债1910亿美元,中长期债530亿美元。

因此美联储6月会议不加息是否可行是一个问题,毕竟6月美债发行利率以及未来国债收益率回报都会涉及到美债发行效果。同时作为美国财政部的左右手,美联储隔夜逆回购以及银行准备金都会是美联储和财政部的重要助手和参数。加之外汇市场伴随着美国中小银行货币资金的增加,这或许是美元中短期贬值有更大发挥和操作空间的时机。

美元贬值的概率预计与我的预期一致。其中,美国投行高盛表示:美元被高估18%将是一个参考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对于人民币,这是美元发挥威力的钳形攻势目标。美元多重组合的战略运用,是多管齐下的策略和方向,其中去美元化和人民币结算方式是首要的平衡点和阶段重点。这也是美债发行的必要陪衬和推进方式设计和路径规划。美元的利己主义是美元的常态和个性,长远的规划布局是美元的高端和经验,做好充分准备的标杆是美元的优势和特权。

预计美联储6月会议仍难有定论,事物都有两面性:加息有好处,不加息也有坏处,美联储的随机调整难以预测,美联储对美元霸权战略的考量将成为其持续加息的支撑重点。

网易财经智库出品(微信公众号:wyyjj163)

网易财经智库是网易新闻倾力打造的专业财经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有多媒体矩阵,依托数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投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美元加息创 20 年新高,23 种非美货币兑美元贬值,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众所周知,美元是美国向全球发行的商品和“游戏货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无论美国是否参与,全球约40%的交易都是以美元进行的。

因此其他国家的玩家只有使用自己国家的货币或商品购买(兑换)“美元游戏币”才有资格参与地球上的商业游戏。

不同的国家购买美元的能力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汇率,或者说汇率上。

2022年以来,美联储鹰派气势如虹,连续五次加息,三次加息均达75个基点,为1981年以来最大规模密集加息,美元指数也因此创下20年来新高。

所有这些因素使得美元成为一种极其昂贵的商品。

世界银行对今年前七个月外汇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27种主要非美元货币中,有23种对美元贬值。

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有三类:

1、需要购买美元来换取重要物资;

2.借入美元外债,需偿还本金和利息;

3.需要美元来筹集资金或吸引投资。

一年前,价值100美元的食品仅需1562.5埃及镑、41666尼日利亚奈拉;一年后,仅考虑“美元价格上涨”因素,就要花费1953.22埃及镑、43478尼日利亚奈拉。

这是发生在埃及、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的故事。

非洲严重依赖外部粮食,俄乌冲突导致粮食短缺,美元升值,尼日利亚8月食品通胀率达23.12%,许多尼日利亚人现在要把收入的85%花在食物上,收入不足的人则只能挨饿。

一年前,偿还 100 美元的债务或利息需要 9,901 阿根廷比索、17,241.4 巴基斯坦卢比和 9,090 孟加拉国塔卡;一年后,则需要 14,684.91 阿根廷比索、22,895.56 巴基斯坦卢比和 10,126.26 孟加拉国塔卡。

这是发生在阿根廷、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故事。

9月南亚爆发洪灾,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经济雪上加霜,货币加速贬值,美元储备缩水,目前两国已向IMF寻求援助,若情况进一步恶化,5月破产的斯里兰卡将成为前车之鉴。

这个故事对于阿根廷和墨西哥来说尤其熟悉,上世纪 80 年代石油危机期间,美国和现在一样加息,当时墨西哥几乎耗尽了所有外汇储备,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本息,最终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拉美债务危机。

南亚大陆也许有兴趣重塑历史。

此外,高利率之下,无论其他国家如何跟进加息,美元都“想家了”。

彭博汇编的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迄今,外国投资者已净抛售137亿美元的韩国股票;2022年3月至7月,新兴市场股票连续五个月出现国际资本净流出。流出总额超过300亿美元。

另一方面,美国人购买的产品比以前更便宜了:

一年前,一罐12磅重的英国茶的价格为16.08美元,但现在却要12.94美元;一盒50欧元的比利时巧克力的价格也从58美元涨到了48.40美元。

这对缓解美国的通货膨胀有直接的影响——东西变得更便宜了,但其他地方的东西却变得更贵了。

例如,由于日元贬值,麦当劳最近提高了日本巨无霸的价格。

与其他主要货币相比,仅从贬值的幅度来看,中国的症状并不严重。

近一年来(2021年9月27日—2022年9月27日),美元指数上涨21.94%,欧元兑美元贬值17.73%,英镑贬值21.50%,日元贬值23.31%,人民币贬值8.52%。

相对好并不意味着事情不坏。

9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的心理关口。而仅仅13天后的9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跌破7.2关口,为2008年2月以来首次。

中国出口商开始不再那么急于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

麦格理银行的报告写道,今年1月至8月,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就是我们用美元换取的商品)只有36%折算成人民币,​​而去年同期这一比例为57%。

本来这些钱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冲人民币贬值的风险。

对此,央行采取了诸多措施。

最新的一条是,9月26日在岸市场开市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上调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0提高至20%。

此举将提高交易员通过远期或期权购买外汇的成本,抑制交易层面看跌人民币的冲动。

尽管如此,美元波动颠覆地球村,并非新鲜事。在众多“前辈”的带领下,防范这头老灰犀牛的工具箱里满是方案,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甚至为此做出了选择。

那么,具体的权衡是什么,这些权衡的目的是什么?

美元异常上涨,我们该如何应对?

现在就让大头来讲讲吧。

我们可以用“蒙代尔三角”的基本原理来讨论贬值这个话题,美元和人民币之间就存在这样一个“蒙代尔三角”。

答:货币政策独立性

B:货币自由兑换

C:汇率稳定

这是一个不可能三角,ABC只能满足其中两个,一个国家可以选择自己的经济治理模式,选择其中两个就决定了其货币体系的边界条件。

显然,中国选择了A、C,并对自由兑换施加了一定的限制。

理论上我们可以转到AB模式,放弃基本固定汇率,走向自由兑换,但是我觉得中国还没有准备好,条件还不成熟。

过快的贬值会对经济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因此目前总的原则是尽可能保持汇率的稳定。

那么我们有没有能力控制汇率波动呢?那就是要堵住自由兑换的漏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在岸市场,由于过去外汇储备充裕,并未被100%堵住,对进口结售汇、出口结算、个人旅游等管理相对宽松。

现在面临严峻的贬值压力,更严厉的紧缩政策可以稳定汇率,比如降低5万美元的额度,严格贸易审查,只有实实在在的贸易才能获得外汇。

2、离岸市场规模不大,不足2万亿元,其汇率波动被戏称为“没什么危害,但很侮辱”。

一方面,离岸人民币与外汇交易的前提是有人民币可用,另一方面,央行可以轻松控制离岸人民币贷款利率,意味着可以控制投资者和投机者的人民币来源,因此他们没有弹药抛售人民币。

所以,如果真要干预离岸人民币市场,我们有办法,但也要付出代价,如果能做到,当然可以做到。

另外,美元升值是全球现象,从英镑到欧元到日元,各主要货币相对美元都在贬值,比人民币贬值还要厉害,所以趁着这个势头,适当贬值是可以的。

当然,我们不可能像欧元、英镑、日元一样出现贬值,因为他们在“蒙代尔三角”中选择了AB,他们的经济体系已经适应了AB的边界条件,而我们却没有这种边界条件的内部应对机制。

从长远看,中国经济最终要彻底放开货币的自由兑换,但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必须先稳定汇率。

接下来我们需要冷静观察,我认为政策层面允许汇率过度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这波贬值速度太快,外汇市场交易员出现做空人民币或者卖出人民币止损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剧人民币贬值,再加上人民币贬值和其他风险资产存在着微妙的联系,会引发资本外逃。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仅出现贬值,相对欧元、英镑、日元等汇率较为稳定,甚至略有升值,因此整体对冲作用有限。

从应对来看:目前央行正在进行预期管理,比如警告市场不要单边押注人民币贬值;而且央行上调远期售汇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至20%,这将使得远期做空人民币、做多美元的成本上升。

总体来看,这些举措的效果有限。

我最近观察了一下,过去我们有一个比较绝对的观念,就是要保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当汇率出现较大的波动的时候,政策制定者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现在看来决策层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战略定力,人民币贬值虽然严重,但全球形势更加严峻,中国风险很大,全球风险更大。

这样我们就有一定的政策空间,节省了政策资源,另外我们以一篮子指数作为稳定汇率的目标,而不是单纯地干预美元。

但我相信决策者会进行底线管理,比如当离岸人民币汇率突破7.3的时候,可能会动用外汇储备进行干预。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将在7.2至7.3之间波动。

另外,此次人民币汇率贬值,除了美元强势升值外,也体现了人们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悲观、谨慎预期,因此发展经济是当务之急。

再说美国,它的手段把盟友都杀光了,导致全球金融体系崩溃,这种特殊状态不会持续太久。

各国都在坚持,等待美国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崩溃(美国房贷利率已突破7%),甚至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这样美联储的加息节奏就会由鹰派转为鸽派。

所以未来汇率走势还是要关注美国的情况,包括美国通胀的走势,以及接下来的非农数据,如果情况乐观,美元指数出现调整,那么其他国家的汇率也会有所缓和。

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企业有利,增加了出口竞争力,如果出口企业此时能收到外汇,那当然是最好的时机。

但问题是汇率波动太大。对于出口企业来说:

▶▷第一,这段时间的订单量没有之前多,意味着收到的外汇量在减少;

▶▷二是海外形势复杂,逾期付款现象频发。

这两点结合起来,出口企业就很容易收不到那么多的外汇,眼睁睁地看着人民币贬值,心里就产生不稳定。

最奇怪的是,美元指数一直维持在113-114,而一般到月底,人民币就会大幅升值,这种快速贬值,很不正常。

异常的是,中国当前基本面以及出口企业订单量与贬值趋势不一致,背后还有热钱的炒作。

从技术面看,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还会继续贬值,可能贬值至7.3-7.4,但由于当前市场情况比较极端、不正常,所以我们的判断需要特别谨慎。

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元指数已经到达高位,美联储继续加息会有风险,美元指数继续走高会刺激债务规模扩大,这对于赤字高企的美国来说不利。

此外,美元持续升值也将打乱美国主导的贸易结算体系的周期,同时美国跨国公司的风险和利润也将受到抑制。

那么,美国会愚蠢到继续允许美元升值吗?

我认为,我们在警惕人民币贬值的时候,也要警惕美元开始贬值,人民币会不会升值过快,极端贬值是不可持续的,而会不会出现极端升值,同样是难以预测的,需要警惕。

参考

1.美元走强。这对美国有利,但对世界不利,《纽约时报》。

2. 麦格理称,中国 1 万亿美元的贸易繁荣不会阻止人民币贬值,彭博社

3.《全球加息背景下哪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遭遇债务危机?》,《新财富》杂志,作者:罗志恒、方堃

本文作者 | 何峰月刊 | 李孟青 | 责任编辑 | 沈旭伟

香港回归已经25年了,为何依旧是使用人民币?

香港回归中国已有25年了。 为什么仍然使用港币而不是人民币? 在此期间,内地与香港的贸易不断增长。 进行贸易时,使用港币或美元。 甚至有一些香港商人不愿意接受人民币。 那么为什么香港不使用人民币呢? 香港流通的货币之所以仍然是港币,与港币的起源有很大关系。 清朝末年,英国人太欺负人了,直接把我国的香港据为己有。 他们占领香港之后,直接改变了香港主权的性质,也改变了香港使用的货币,因为在此之前,香港使用的货币其实和内地是一模一样的,主要是铜币和营养物质,但在殖民时期发生了变化。 当时香港流通的货币直接变成了英镑。 后来,很多人在香港做生意时开始使用英镑。 然而,随着香港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这导致各种货币开始出现,包括美元或俄罗斯货币。 然而,当时最受欢迎的是墨西哥银元。 当英国人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也意识到,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的话,肯定会影响到他们的统治地位。 为了防止自己的地位被其他国家动摇,英国此时开始研究其他货币。 这种货币主要是香港使用的,即港币。

英镑可以存在国内卡吗_在香港消费可以用英镑吗_英镑可以还信用卡吗

英国希望研究这些货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竞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香港的贸易稳定。 现在来看,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快27年了,但是香港的主流货币其实还是港币,因为港币在香港流通很长时间了,而且很多人习惯使用港币。 如果港元突然兑换成人民币,​​实际上会给香港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也有人思考问题,为什么内地人去香港旅游需要兑换港币?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香港顺利出行。 现在来看,香港已经成为很多游客的购物天堂。 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不能在香港使用,因为香港是自由港。 不仅人民币可以使用,在其他国家也很流行。 主流货币也可以在香港流通,但香港最常用的货币是港币。 这意味着香港法律不允许商店拒绝港币。 就像内地法律一样,他们把人民币放在第一位,这也意味着如果有人带着人民币在香港买东西,一些商户可以拒绝接受人民币。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非常不方便,所以很多人都去香港旅游。 有时,他们会兑换港元。 另外,与汇率也有一定的关系。 受国际形势影响,很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币汇率实际上是在不断变化的,而港元实际上是以美元本位制的。 按挂钩计算,这意味着 7.8 港元。

英镑可以存在国内卡吗_在香港消费可以用英镑吗_英镑可以还信用卡吗

一美元兑换的概率永远不会改变,除非美元贬值。 如果美元贬值,那么它肯定会贬值,但人民币和美元不同。 只要汇率下降,那么这个时候收人民币的商家就会亏本,所以这个时候商家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不收人民币,除非他们用美元,因为如果他们接受人民币,就会导致自己钱的损失。 事情会受到汇率的影响,经常需要调整。 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这时候肯定有人也想问,如果香港作为我国的自由贸易港,用其他国家的货币在这里购物会怎么样呢? ? 如果以欧洲货币为例,比如俄罗斯卢布、英镑等,直接在香港使用这些货币其实是相当困难的。 大多数商家都不愿意接受。 是的,因为当前国际局势非常动荡,特别是在欧洲,冲突频繁,这导致了这些国家的货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他们的汇率忽高忽低地波动。 为了避免自己手中的货物和金钱受到汇率变化的影响,所以他们不愿意持有一些货币,除非将这些货币换成美元或者港币。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如果他们把美元用在香港的话,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毕竟港元和美元是直接挂钩的。 如果两种货币挂钩,也意味着无论上涨还是下跌,都没有太大区别。 只要美元上涨,港元也会上涨。 如果美元下跌,港元自然也会下跌,所以如果你用美元在香港花钱,大多数香港商店都不会拒绝,因为这对香港商家来说是最安全的方式。

英镑可以存在国内卡吗_在香港消费可以用英镑吗_英镑可以还信用卡吗

谭雅玲:人民币贬值周期排除异常5年概率偏大

人民币再次贬值_2021年人民币为什么贬值_2024年以来人民币贬值的原因

*转载网易金融智库原创文章需授权。 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谭雅玲(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独立经济学家)

谭雅玲:以硅谷银行炒作美联储加息短视了风险核心

60年代要点速读:

1、预计2024年人民币贬值之年概率较高,但不排除人民币升值之年的可能性。 这是因为2024年初以来人民币贬值的极端性干扰并严重影响了对年度周期的判断立场和对汇率水平的考量。

2、今年人民币汇率区间可能在6.6-7.6元之间。 由于美国大选和我国“十四五”规划结束,市场值得特别关注。 两国经济焦点的反比性和竞争力将是人民币的短板。 面临的实际问题。

文本:

今年人民币市场变量最大的不同在于7元部分贬值之间的迂回时间太长,这使得判断全年市场和整个周期的影响非常困难。 人民币走势预期、阶段节奏和区间波动进一步加大。 不确定性是可能的,尤其是人民币贬值风险,主要受到离岸外部力量的压制。 这和我国经济竞争力受到压制,是人民币贬值不可避免甚至加深的特殊阶段和周期性惯性。

第一种可能:长期格局是否存在阶段性调整? 回顾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的长周期,可以明显看出,目前人民币正处于一个具有规律性特征的贬值周期。

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2017年至2021年的中美贸易竞争期和疫情特殊时期。 关键是市场要打破人民币贬值周期。 因此,当前人民币贬值周期推理的混乱在于长期判断的特殊时期难以梳理和分离,也是混乱的焦点。

如果在岸人民币贬值周期排除2017年至2021年的异常五年期,则人民币贬值周期从2014年开始,目前已是第六年贬值。 但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自2023年5月18日以来,人民币已连续九个月在7元以上。这使得今年人民币周期和阶段7元水平的预测成为焦点和最大难点。

毕竟,今年1月2日在岸人民币开盘价为7.1096元,1月1日离岸人民币开盘价为7.1233元,这是年底人民币最终市场走势的挑战和评估中不可预测的关键点。今年的。 其中,人民币周期因素的干扰主要是外部因素造成的。 预期前景伴随着外部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或调整。 预计2024年人民币市场可能仍以贬值为主,年内人民币走势可能围绕7.15元左右。 与年初人民币贬值相比,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参数。 这一水平也符合国内外汇率竞争的基本点。 它尤其是主要以外部美元计价的全球经济排名的关键参数。 今年也是中美竞争打压我国经济的关键一年。 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预计2024年人民币贬值之年概率较高,但不排除人民币升值之年的可能性。 这是因为2024年初以来人民币贬值的极端性干扰并严重影响了对年度周期的判断立场和对汇率水平的考量。

第二种可能:中期节奏存在极度贬值的空间。 参考过去四年(2020-2023年)人民币的中期节奏,预计今年人民币极端贬值将进一步超过去年的水平,预计人民币极端贬值将进一步超过去年的水平。人民币将有可能升至7.4-7.5元。

根据目前人民币市场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比较大,尤其是离岸极端贬值策略可能是人民币年内深化贬值的重要引导。 相比时间概念,7-8月人民币贬值深化或许值得关注,该时间段在往年的9月规则之前。 这可能与美元在美国财政周期的升值复苏齐头并进,因为美国大选年也将改变美元走势的节奏和阶段性调整。 美元贬值诉求和升值抑制的时机是7-8月小幅上升的概率。

2022-2023年美元极端升值将在9月左右,今年美元极端升值可能会提前至7-8月。 毕竟美国经济周期、美股牛市周期以及利率周期走势都是美元升值的敏感点。 因此,人民币伴随美元升值的极端贬值逻辑是可以预见的。 人民币的节奏和美元的逻辑仍然是市场的主导趋势,反相关的正常状态是基本规律。

今年人民币的基本节奏是贬值、升值、贬值、极度贬值、双边波动、弱贬值六个波动阶段。 在此期间,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力度将成为人民币贬值的参数和关键刺激因素。 这与近两年人民币升值、贬值、升值三个区间相比,形成了更加复杂多变的局面。 人民币中期节奏是回旋、绕道与配合、随机发挥还是见机行事的三重组合的重要参考。

笔者从当前时间角度对人民币中期节奏进行预测。 未来市场表现的跟进和修复将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和后续考虑。 当前对人民币的预期不能固化或僵化。

第三种可能:短期市场行情和区间震荡将再次加剧。 可见,当前短期市场充满被动约束。 离岸人民币大幅贬值是主要指标和应对重点。 然而,中国央行对在岸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参数受到严重干扰。 竞争性汇率是短期人民币市场的无奈之举,也是不得已的手段。 。 特别是中美之间的货币利差越来越大。 市场情绪和投机、资本投资转型、货币定向汇率竞争等都不利于人民币的真实表达。 反之,会对我国经济信心和国际市场心理产生较大影响,汇率出现波动。 增加、加速和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外部环境和情绪利用我国股市、两会、降息等不对称因素操纵人民币市场,值得警惕。 另外,回顾近几年人民币的波动幅度,去年人民币的波动幅度只有不到6500点,有点反常。 与2022年人民币10200点的幅度相比,差距较大。 这或许是今年人民币波动加剧的参考点,其中美元因素和离岸指引是核心要素。

预计美元指数全年将在97点至108点之间波动,区间为1100点。 人民币升值幅度必然随美元相应加大。 与2022年美元指数相比,114-94点和2000点的幅度是人民币区间在10000点左右波动的关键参考值。 人民币市场区间为6.3元至7.32元。 因此,预计今年美元的涨跌将与美联储加息和降息有关。 相反,人民币主力降息,必然会让人民币被动受控,放大波动。 市场投机和国际竞争将扩大基准货币贬值幅度,加大幅度。 投机策略和竞争优先事项。

预计今年人民币汇率区间区间将在6.6元至7.6元之间。 市场应特别关注美国大选以及我国“十四五”规划的结束。 两国经济焦点的反比性和竞争力将是人民币目前无法面对的缺点。 实际问题。 毕竟,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汇市场未开放以及资本市场加速开放等政策使得外部环境变得复杂,刺激人民币波动风险加大。 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和波动将是2024年最重要的风险。与正处于关键时刻的中美贸易竞争不断加深相比,利用人民币贬值打压我国经济实力和信用底线将是我国必须面对的最重要的关键时期。

以上是我对目前形势的评估。 未来,人民币走势跟踪、评估修订和随机调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时期。 理性、科学、专业的认知预期将至关重要。 以上评论仅限于时间、水平和比较论证。 它们不代表趋势结论或阶段水平。 人民币的复杂形势从未如此复杂,需要高度警惕。

网易金融智库出品(微信公众号:wyyjj163)

网易财经智库是网易新闻创办的专业财经智库。 它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数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和解读,打造高效、有态度的前沿金融智库。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人民币再次贬值_2021年人民币为什么贬值_2024年以来人民币贬值的原因

2024年以来人民币贬值的原因_人民币再次贬值_2021年人民币为什么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