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波动

未来世界石油价格波动趋势分析.docx

内容提要]世界石油价格波动存在着长周期和短周期。世界石油价格主要由石油供需状况决,但也受政治和投机等因素影响。短周期受突发事件影响过大,难以预测新的平稳期几个阶段。现阶段世界石油价格已基本完成上升,将进入高台期,如果没有新的影响供给的事件发生,高台期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关键词]石油供需石油价格现状与走势2001年底以来引起了国际各界的特别关注。是什么因素导致油价的这种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世界石油价格波动的历史回顾和经济分析所示)。每次波动都有自身的特征:1979月的石油价格波动持续时间最长,油价长期处于高位,曾出现39美元/桶的历史最高值月的油价波动主要受海湾战争影响,表现为猛涨迅落;第三次周期的油价波动呈现出上涨期长持续24个月)、下降期短只维持了几个月)的特征2001年开始,世界石油价格出现了新一轮增长。主要受伊拉克战争、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2005年油价突破了70美元/,持续上涨时间已超过30个月,为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1970年以来世界油价波动的长周期性非常显著。第一波:油价从19711973年的每桶56美元出发1973年下半年升入每桶;1974年升至10美元以上1976年又开始上涨到了1979年再度发日的每桶1485美元一直涨到了121980年夏天达到了每桶39美元的高点;随后在198511月前的大部分时间世界石油价格波动的周期性从以往的态势看,世界油价有短期波动和长期波动两种情况。

短期波动具有突发性,油价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在一年内)迅速跳升或暴跌1973年中东战争、1978年伊朗革命、1990年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以及2004年美国攻打伊拉克等致相关的石油产出国产油量大幅下降,造成国际油价在短时间内上涨,影响基本在年度之内。国际油价的另一种变化状态是长期波动1973年底开始的油价上升一直持20世纪70年代末,19791986年间油价长期在高位徘徊,1986年以后油价持续在低位波动,1999以来油价不断上涨,等等,都是长期波动的表现。如果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WTI石油价格波动按照超过3250美元/(因为20世纪70代以来只有10%的月度油价超过3250美元/低于均值1909美元/桶为一次波动周期来划分WTI即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是轻质低硫原油。该种原油在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进行挂牌期货交易,其价格走势可以引导其他低硫轻质原油的价格走势。和本段数据除2005年数字来自CCTV新闻外均来自IMF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yearbook2004实际油价由名义价格按美国的GDP平减指数折算成1996年美元币值。《现代国际关系》2005世界油价的四次波动(WTI)时期最低点最高点波幅上涨期(个月)持续期(个月)11.58(198616.87(199028(199812)3950(198092(199010)3434(200011)1979.1998.12112793190523061124881024200167(200111)7080(2005133333其中最低点、最高点和波幅的单位为美元/里油价维持在30美元以上的高台区1985年底到1986年夏天油价骤然下降个月内从每桶30美元降到了12美元以下,完成了油价从平稳急剧下降进入新的平稳这一过程。

1987其间虽然也有暴涨,但持续时间很短,大部分时间油价都徘徊在每桶1020美元的区间。1999年下半年至今石油价格处于新一轮波动期:1999年下半年进入每20美元以上区间,2000年进入每桶30美元左右区间,2004年连破每桶40美元、50美元大关2005年更是突破了每桶60美元和70美元两个台阶间油价虽然在2001年经历了短暂的回调20美元左右区间),2003年又在30美元区间徘徊了较长时间,但总体趋势是持续上扬、阿拉斯加湾为12。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生产的原油成本每桶为美元、科威特有些油田的生产成本仅为每桶2030美分、而北海油田则高达每桶15美元、美国有些油田甚至达到每桶20。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应由中等生产成本来决。在特定时期内,当中低生产成本的资源开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就必须开采生产成本高的资源即高生产成本的资源也具有了商业价值,进而意味着高生产成本资源的价格决定原油的市场价格同时,全球石油不仅稀少,而且只在一定地区的特定地带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蕴藏。当这一特定地带被垄断时,就产生了垄断地租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夺回石油定价权之前,这种垄断地租未能实现,或者说是以跨国石油公司垄断利润的特殊形式实现的。

OPEC夺回石油开采权和定价权之后,石油的垄断地租以新的形态得以实现垄断地租所形成的垄断价格,是由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来决定的,与商品本身的价值无关,石油的稀缺性和垄断性导致了垄断价格成为石油价格的基础,生产成本成为确定石油最低价格的基本依据其次是实际供给能力对价格的影响。供给量变化对油价变化具有决定性影响。战后国际市场上每一次油价上涨几乎都与石油供给出现问题有关减少世界石油市场上石油的供应而引发的。1967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曾使用过减产影响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影响油价波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供需平衡是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因素。在市场中,任何商品的价格实际上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均衡点在价格轴上的投影。因此,在技术条件既定的情况、短期供给能力和对长期供给能力的预期,以及现实需求状况和对未来需求状况的预期等从供给方面看,首先是生产成本对价格的影响生产成本是石油价格的客观基础,任何低于生产成本的生产都不会长期存在。由于油田生成的条件不,勘探、开采、运输等条件也就不同,因此生产费用不同,甚至相差悬殊。据估算,如果中东陆上地区开采原油的生产成本平均指数为,那么波斯湾地区的指数则为neatideas.com/data/index.htm27《现代国际关系》2005禁运等石油武器,但由于当时世界石油市场供应远大于需求、委内瑞拉等国家的增产所弥补,阿拉伯国家因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丧失了很大一部分世界石油市场份额。

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石油没能成为一个有效的政治武器,世界石油的供需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供大于求状况已不存在此时一旦阿拉伯国家减少石油供给,世界其他产油国的增产无论如何都无法维持供需平衡,于是石油消费方开始抢购石油,油价猛涨,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第三是未来供给能力预期所产生的影响。供应量与储量在短期内不发生直接联系,但从长期来看 储量的大小制约着生产能力的提高。较高的储采比 意味着生产能力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持在较低水平时,生产能力上升的空间就受到限制 在金融衍生产品丰富的今天,市场对储量 参数反应非常敏感。这是因为当储采比下降时 应量的扩大受到限制,油价经过一个滞后期就会上 ;当储采比上升时,供应量有了相应的上升空间 油价就会逐渐出现下降趋势。人们在市场中已经能 够通过炒作远期金融衍生工具 ,把这些问题反映到 当前 。当然 ,由于人们并不能准确预期技术发展的 速度 ,无法准确预计是否会有影响储量和储采比参 数的突发性变化产生 ,所以对长期供给的预期并不 一定准确 ,但这一因素足以影响油价 从需求方面看,影响石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两 个方面 。一是现实需求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现实市 场中的均衡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均衡决定的 ,石油 现实需求量的变化对油价同样具有决定性作用 界经济的发展导致对油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这 种需求的增加并不是线性的 。

由于 20 世纪 80 年代 初国际油价非常高 ,许多国家和企业开始想方设法 节约用油 ,并积极寻找替代能源 。从全球来讲 ,石油 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从 1973 47%降到了 1987 年的不到 38 绝对使用量在1978 年曾突破 30 亿吨 1983年却下降到 26 亿吨 10多年中 ,世界石油需求量的增长率 28 几乎为零 。因此 ,除了海湾战争前后一个短时期外 世界石油价格一直在每桶20 美元以内 。东亚金融 危机时期 1998年的石油价格 甚至出现了低于 10 美元/ 桶的情况 任何需求的增加都可能被放大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深度分析】回顾2017年影响油价大幅波动的那些事

导语

2017年原油市场主要围绕减产展开。原油价格呈现明显的“V形”走势,上、下半年行情正好相反。同时2017年原油市场动荡不安。中东局势、美国飓风多次助推油价剧烈波动。

虽然2017年已经过去,但2017年的油市却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回忆。OPEC减产、美国页岩油激增、中东地缘局势加剧、美国飓风灾害等等,这一系列事件都在左右着油价的波动。可以说自2014年油价暴跌之后,整个2017年油价是回温的一年。我们就来看一下影响2017年油价大幅波动的几起事件。

国际油价波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_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_最能影响世界油价波动的组织是

美国原油库存高企压力

时间节点2月末至3月末。OPEC自2017年1月执行减产之后,效果比较良好,缓解了供应端带来的压力,油价受此提振缓慢上涨。然而随着美国EIA数据连续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增加,高企不下,市场质疑OPEC减产效果,令油价大幅下挫,从55美元/桶一度跌破50美元/桶。

减产执行率高敌不过页岩油增产趋势

面对美国库存高企的压力,沙特牵头的OPEC组织不断释放利好言论,通过高减产执行力度来挽回局势,甚至扬言要延长减产协议,受此提振油价再度回升。然而好景不长,美国活跃钻井数连续十三周增加,页岩油增产或将重启,引发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油价承压回落。

OPEC第一次延长减产

时间节点5月份。可以说此次OPEC延长减产协议几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OPEC还没有敲定决议时,市场上已经传出延长减产的相关信息,甚至在OPEC第二次会议之前(5月25日),各机构就会议结果纷纷猜想预测。油价低位不断震荡上涨,从45美元/桶涨至51美元/桶。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会议如期达成市场预期。但因为此前市场对这一预期早已消化完毕,致使会议结果当天油价暴跌。由于多头乐观情绪被浇灭,市场普遍失去对OPEC减产的信心,油价一度震荡下滑,跌至全年最低42.05美元/桶。

俄罗斯会议提振油市

俄罗斯会议结果好于市场预期,减产协议将出口纳入监管体系,并且沙特将减少8月份产量和出口更是给予多头信心。油价受此提振涨至2月内新高,重新迈上50美元/桶。

美国飓风成为油市转折之一

时间节点8月末至9月末。夏季用油高峰接近尾声,飓风“哈维”致使大量炼厂关闭,原油需求再度疲软,加速了油价的下行脚步,后伊尔马等多起飓风连续冲击美国南部海岸。但飓风过后,炼厂从飓风中逐步恢复产能,原油需求得以释放,油价开始逐步回暖。

地缘风险助燃油市

如果说美国飓风是油市的转折,那么地缘风险将是将油价推高的直接助力。今年地缘事件可谓是接连不断,首先6月份卡塔尔断交事件,作为OPEC成员国之一,其与沙特的断交可谓是受到市场极大关注,市场担忧减产协议或将有变。其次,美国制裁委内瑞拉以及或将重启对伊朗的制裁,作为中东两个原油产量靠前的国家,一旦被制裁,原油输出将会受限。再次,伊拉克库区独立公投,与伊拉克政府武装斗争,使得伊拉克北部原油供应缩减。最后,沙特内忧外患,一方面内部“反腐”,另一方面与伊朗局势逐渐升级。这一系列的地缘事件不断发酵,直接将油价推至了当时全年新高56美元/桶。

OPEC延长减产至2018年底

当传出OPEC携手俄罗斯欲再次延长减产以及各方的大力支持后,市场情绪再度被点燃,使得油价一度迈过59美元/桶高位。可以说此次会议奠定了油价的高位震荡局势。

以上便是2017年油市比较重要事件,总体而言,2017年原油市场最大的利好莫过于减产协议的长期持续,并且推动全球原油市场供需关系实现再平衡,甚至出现阶段性供应缺口,由此一来原油库存得以自高位逐步下滑。原油市场供需关系改善,对2017年国际油价提供有力支撑。另外,一系列的地缘风险的加剧,也是推动油价迈向高位的强力助手。

展望2018年,若2018年全球原油市场供需关系有望出现实质性的改善。对于油价重心而言,有望较2017年继续提升。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盘中失守7.1关口 专家:人民币不存在较大贬值空间

证券日报消息,自5月17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跌破“7”关口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持续承压。5月30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失守“7.1”关口。截至记者发稿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1”附近波动,最低触及7.1095。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呈弱势,盘中最低报7.0995,接近“7.1”关口。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5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818,较前一日调贬243个基点。5月份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调贬了1764个基点。

对此,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此前市场对美联储6月份停止加息、年内转向降息的预期出现波动,以及受美国债务上限临近推高避险需求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持续走高。比价效应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随之下行,这符合正常市场波动规律。

Wind数据显示,5月17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后,在5月18日至5月29日约走贬1.15%,同期,美元指数约升值1.37%。在此期间,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非美货币对美元汇率分别走贬约1.22%、2.01%、1.10%。

“此外,同期CFETS等三大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保持基本稳定,这也意味着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并未出现单独快速贬值走势。”冯琳表示。

展望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人民币不存在较大贬值空间。

人民币汇率大跌影响_汇率跌人民币会怎么样_汇率跌是人民币贬值吗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翁梓驰认为,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落地,二季度末人民币汇率有望进入稳定区间。

在冯琳看来,短期内,人民币“破7”态势或将持续一段时间,伴随美联储本轮加息过程进入收官阶段,加之美国银行业危机影响,美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后期美元指数持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在今年海外经济下行,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前景下,人民币不存在较大贬值空间。

“下半年伴随国内经济修复过程持续,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同比有可能出现2.0%左右的小幅升值,也就是从去年底的6.95,小幅升至6.8左右。”冯琳预计。

对于外贸企业如何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的问题,翁梓驰表示,外贸企业可以选择利己货币结算、提前或延期结售汇、选择汇率保值产品等来应对。

“人民币汇率走弱,会给出口企业带来一定价格优势,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海外竞争力。”冯琳表示,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需要一个传导期,短期内影响较为有限;同时,人民币汇率走弱也会相应增加进口企业成本,不过这也要在一段时间后才会体现出来。

冯琳建议,外贸企业宜坚守“风险中性”原则,切忌单边押注。在应对汇率波动风险时,外贸企业也可适当提高套保比例,压缩外汇风险敞口。

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分析.doc

毕业论文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分析金融1103学生姓名:****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加深,我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个票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这些波动不仅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还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说,探究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是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分析,全文共分五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交代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介绍了股票价格和股票市场理论,并探究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沿革和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特征分析。第三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从经济和非经济的角度看,介绍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三个方面的因素;从市场参与主体角度介绍了上市公司行为活动、投资者行为活动和政府行为活动对股市价格的影响。第四章,对策与建议。针对上一章中影响股市价格变动的因素,提出了稳定股市价格的对策和建议。第五章,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文章研究的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因素Abstractheprocessopeningup,withapiddevelopmentmarketvolaepresentedtockasseuctuaonlyaffechesmoothrunningheeconomy,sodirecnvestoraffecactorockmarketprcechangeviewactorputforwardpreventvemeasurescularheimpactactorcevoltockmarketourcountryvechapterhemaincontentChapteroneroduction.Introducesesearchbackground,purposemaincontentsecondchapteroverviewtockprockmarketheanalysockmarketdevelopmenttockmarketprcevolardchapteranalysactoraffecheprtockmarketheperspecnoneconomicactorhreeaspectmicroeconomy,macroeconomytockmarketheperspectmarketparngCorporahegovernmentbehaviornvestortockmarketprfourthchaptercountermeasureschapteractorockprcevolatockprputforwardhecountermeasureschapterconclusionpapersummaresearchconclusion,hefutureesearchdirecprospected.Keywords:Stockmarketuctuaactor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分析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由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向社会发行了普通股票50万元。

上海市证券交易所在1990年正式挂牌营业,从此我国的股票交易市场经营序幕正式拉开。随着改革开放更加深入经济发展秩序更加完善,在这个时期我国的股票市场在坎坷中发展完善。到2014月截止,大陆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了2500家,市场价值之和已经超过24万亿元,账户的有效金额13543万家,成交的股份达到了183多,成交数额超过1700亿人民币。在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方面,不同的学者、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从微观上看,股票价格的变动主要受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盈利状况和公司管理水平等影响;从宏观角度来看,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受宏观政策和经济状况的影响。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企业的微观因素也是受到影响,因此通过宏观的角度对股票市场价格和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一、股票价格理论综述(一)股票价格(1)股票价格涵义股票价格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狭义上讲股票的价格就是股票在股票市场上的实际交易价格;广义上的股票价格是指股票的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两类,股票的发行价格是指公司在筹集资金时向公众发行股票的实际价格,股票的发行一般采用溢价的形式,通常发行价格要高于股票的面值。

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格主要受到公司的经营现状、股票发行量、发行规模、公司业绩和股票当前的市场价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股票的市场价格是公司在发行股票以后,股票在二级市场进行流通时相应的成交价格。这个价格是由买卖双方的供需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股票市场上短时间内的供需平衡的结果。股市的市场价格的特点是反应了股票交易双方的均衡结果。在每一个交易日内,股票的市场价格都会不断发生变化,在这里收盘价具有重要意义。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指的是在一定的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股票价格波动的现象和变化的过程。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和波动范围可以表示一般,有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PT的收益和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收盘指数表示表示。从t(2)股票价格变动文献综述国外研究方面:英国著名的统计学家Knedal在他1953年发表的著作《经济时间序列分析》中对相关系列进行细致分析,研究认为这些序列像是随机的漫步,下一周的价格就是之前的价格再加上一个随机数Osborne(1959)通过建立模型认为股票价格的变动和常见的布朗运动,股票价格变化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存在变化规律和确定性。Samuelosn(1965)通过论证,认为如果市场上没有交易成本,将来的市场价格就会远离市场价格,他们通过对随机游走理论的分析研究,比较完整的揭示了EMH期望模型的有戏基本原则。

obsorne(1959)认为价格如果是随机变动的话,价格的变化就会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征,价格变化会形成稳定的均值和相应的方差。通过对上述的阶段性文章的分析和整理,认为EMH理论主要分为几个发展阶段:1970前的层次的划分以及EMH的形成;70年代到90年代,EMH的发展阶段;90国内研究方面:俞乔(1994)利用了误差项的相关检验的方法对沪深两地股票市场的综合股指变化做出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个市场的行情都不是弱式效率,两个地区都是无效市场。吴世农(2013)通过对沪深两市20多种股票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认为股票的价格具有随机游走的特性。宋颂兴(1995)研究了39种股票的收益周期,结果显示股票价格变化具有随机特征,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股票市场已经达到弱势效率。在他之后,杨朝军(2008)通过游程检验和序列相关检验对沪指进行分析研究[10]。范龙振(2008)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深指还有以及沪指的价格波动做了分析[11]。李凯(2010) 利用序列相关性检验对过 去的十年间沪深两地股票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得出沪深两地的股票市场具有弱 式有效性 [12] 。戴洁(2012) 利用阻力、移动平均和支撑位建立了三类技术操作, 通过在股票市场实际运用得出这三类策略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外汇市场回顾与展望

内容提要

2023年上半年,在国内经济复苏、美元指数波动、中美利差倒挂等因素综合影响下,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宽幅震荡,较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外汇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展望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有望呈现总体双边弹性波动、阶段性升值走强的态势。

2023年以来,多空交织的市场环境使得人民币外汇市场波动性明显增加,交易主题频繁切换。其中,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宽幅震荡,较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走势稳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水平保持双向波动态势,外汇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本文在梳理回顾上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础上,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尝试展望下半年市场走势。

一、上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升值→震荡→贬值”三个阶段,总体上延续了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宽幅波动走势。

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为例:第一阶段人民币汇率以单边升值为主,时间大致从年初到2月上旬,国内经济探底复苏,USD/CNY来到6.70附近,较年初升值超过3%,这也是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最高点。第二阶段人民币汇率保持双边震荡,时间大致从2月中下旬到5月中旬,USD/CNY在6.70~6.98区间波动。第三阶段人民币汇率走势转弱,时间大致从5月中下旬到6月底,USD/CNY在5月18日盘中触及7.00,随后人民币汇率加速调整,直至6月26日突破7.20,年内振幅达到7.63%。

二、人民币汇率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内经济复苏

国内经济正由“恢复性增长”向“内生性增长”转型。正如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去年年末国家卫健委调整疫情管制政策以及今年早于以往的春节假期等因素,促使国内出现了如海外疫情管控放开初期时一样的报复性消费,春节假期内出行旅游、餐饮服务、观影人次等数据均逼近历史高位。一季度国内经济数据总体超过预期,经济增速达到4.5%,支持年初人民币汇率稳中走强。

4—5月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是近期人民币汇率偏弱运行的主要内因。二季度以来公布的经济金融数据显示复苏斜率有所放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重回荣枯线下方,融资数据与货币数据均边际走弱,“强预期、弱现实”影响市场情绪。从通胀数据来看,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仅上涨0.2%,环比下降0.2%,环比变动连续4个月为负,显示前期经济恢复性增长放缓后居民消费有所减弱,有效需求不足的隐忧开始显现。从就业情况来看,去年3月全国各地开始落地防疫动态清零政策,失业率在去年4月达到了疫情以来的高点6.1%,之后随着管控以及隔离政策放开逐步下移;但是今年5月居民失业率仍然录得5.2%,明显高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4.9%,就业市场复苏放缓直接导致了居民消费需求恢复放缓。从房地产市场来看,今年一季度国内新房销售面积迎来一波反弹,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但是4月中下旬以后,新房销售面积出现明显回落,表明在以往复苏周期对提振经济贡献较大的房地产行业目前仍然处于弱复苏阶段。6月伊始,央行分别下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但在“房住不炒”大背景下,目前地产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我国本轮经济复苏周期与海外存在错位,一定程度影响了上半年制造业、外贸出口等经济表现。今年1-4月我国外贸出口在存量积压订单等因素支持下保持增长态势,但是新订单数下降暗示了今年外需可能较为疲软。随着时间推移,欧美各国经济衰退风险日益凸显,韩国、越南等出口导向经济体的外贸数据均连续数月走低,海外需求下滑、出口普遍承压成为大趋势。同时,在美国吸引制造业回流、欧美对华“去风险化”等地缘政治因素扰动下,部分产业链也在向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例如近年来美国实施“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等政策推动美墨贸易额迅速增长,试图取代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海关数据显示,我国5月货物贸易出口规模按美元计同比下降7.5%,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二)美元指数波动

人民币对港币汇率走势预测_人民币汇率港币走势图_港币兑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

2022年上半年美元指数总体呈现在100~106区间的箱体震荡行情,并未延续去年11月以来的下跌趋势,基本面相对优势、加息预期反复、市场避险情绪等因素共振对美元指数产生支撑,亦给人民币汇率走势带来扰动。目前,以就业数据为代表的美国经济仍然表现出一定韧性,今年2月公布的美国年内首次非农数据大幅超过市场预期,直至5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仍达到33.9万人,偏紧的劳动力供给支持工资与消费增长。同时,美国股市在人工智能等热点题材的推动下屡创新高,截至6月底,标普500指数较年初上涨12.74%,纳斯达克指数较年初上涨27.41%。总体来看,高利率环境下的美国经济暂未出现先前设想的“硬着陆”情景,并且优于已经陷入“技术性衰退”(连续两个季度GDP负增长)的德国和欧元区经济。美国对非美经济体基本面的相对优势,在支持美元指数稳中走强的同时,亦压制了市场对于美联储的降息预期。鲍威尔在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上的立场整体偏鹰,再次重申不考虑年内降息,将继续执行缩表计划,点阵图显示2023年美联储还将加息50个基点,利率终点水平进一步抬升至5.50%~5.75%。此外,今年海外风险事件增加,欧美银行业危机陆续发酵,美国两党债务上限谈判进一步增强市场避险情绪,频发的黑天鹅事件影响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亦拖累人民币汇率走势。

(三)中美利差倒挂

中美利率产生倒挂的主因是两国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错位。为应对持续高企的通胀压力,美联储于2021年开启了空前激进的货币紧缩周期,美债收益率也随之大幅飙升。2022年4月11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倒挂。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复苏进程中,而美国经济已经从过热转向衰退,两国经济周期相差约一年半左右时间,美联储当前货币政策目标更多是防“胀”,而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目标更多是稳“增”。中美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背离导致两国利率走势相反,由此导致中美利差持续倒挂。

境内人民币存款与美元存款息差扩大。今年部分商业银行1年期大额美元存款利率一度超过5%,同时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保持高息,使得部分市场主体在境内和境外更倾向于持有美元资产,结汇意愿下降、购汇需求上升;并且恰逢居民出境旅游以及上市公司海外分红购汇旺季,当前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实际需求较弱。外汇局数据显示,5月银行结售汇顺差环比下降22亿美元至33亿美元,1—5月银行累计结售汇逆差65亿美元。在此背景下,5月18日召开的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强美元存款业务等自律管理,6月国内主要银行调降美元存款利率,有助于减轻中美利差倒挂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压力。

三、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

展望后市,人民币汇率走势有望在合理区间保持双向弹性波动。就人民币对美元而言,前期市场悲观情绪集中释放以及中美经济基本面的此消彼长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在下半年实现阶段性升值走强。

(一)经济内生性增长动能不断积聚

在全球经济普遍承压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有结构性亮点,基本面恢复向好的趋势不变。从外需来看,经过十年发展,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日益紧密,今年1—5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5.78万亿元,增长13.2%。其中,出口3.44万亿元,增长21.6%;进口2.34亿元,增长2.7%。从制造业来看,我国汽车出口持续快速增长,1—5月我国汽车企业出口175.8万辆。其中,乘用车出口146.7万辆,同比增长96.6%;商用车出口29.1万辆,同比增长30.9%;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量,同比增长1.6倍。从服务业来看,5月财新服务业PMI为57.1,连续第五个月高于荣枯线并处于近年来的高位,其中服务业价格创下15个月最高涨幅,表明服务业仍然处于景气区间。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2.74亿人次,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端午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从金融市场来看,5月底以来铁矿石、螺纹钢等黑色系商品期货价格开启连续反弹,并且近期人民币外汇期权波动率(尤其是风险逆转期权)并未如以往人民币汇率贬值周期中出现大幅上行,境内外人民币即期汇率价差亦未显著走阔。总体上,市场正在期待更多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以及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风物长宜放眼量,下半年市场情绪和人民币汇率均有望回暖。

(二)美元指数进一步上行空间有限

随着美国经济逐步承压以及美联储紧缩周期接近尾声,下半年美元指数较难持续走强,相关外溢影响将逐步减弱。经济数据方面,美国6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46.3,不及预期水平并创六个月新低,制造业萎缩程度加深。服务业PMI初值54.1,略好于预期水平,但是创两个月新低,服务业增长进一步放缓。综合PMI初值53,不及预期并创三个月新低,重燃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始终火热的美国劳动力市场也出现降温迹象,5月平均时薪环比增速放慢至0.3%,低于前值0.5%;5月失业率较前值上升0.3个百分点至3.7%,为2022年10月以来新高,表明劳动力市场情况正在发生边际变化。关于通胀形势,得益于能源价格大幅回落,美国5月CPI同比下跌至4.0%,自2022年6月创出40年来峰值9.1%后连续11个月下降;但是核心通胀同比5.3%的增速依旧过高,短期内抗通胀仍然是美联储的政策主线。不过,在美国整体通胀持续下行的背景下,美联储在下半年将更多兼顾应对经济衰退以及金融业风险,加息料会更为谨慎,可能最早在四季度向市场沟通货币政策转向的条件,届时美元指数有望跌破上半年的震荡区间迎来趋势性下行。

(三)中美利差对汇率影响逐渐钝化

今年国内资本流出速度明显放缓。随着中美利差自2021年以来逐步收窄乃至倒挂,境外投资者在2022年2月开始减持人民币债券,同时境外投资者持有的沪深股票资产也明显减少。不过我国资本外流趋势在今年有所好转,1—5月沪深港通和债券通北上资金合计净流出323亿元,同比下降90.7%;其中5月债券通北上资金方向出现逆转,境外机构增持194亿元。同时,5月银行代客涉外证券投资收付逆差9亿美元,环比下降83%,为2022年2月持续净流出以来最低水平。

从欧元历史来看,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德美利差开始倒挂,并在短期内对欧元汇率产生一定冲击影响。但是后续EUR/USD走势与德美利差并无太大的直接关联,欧元汇率没有一边倒地贬值,而是形成了新的动态平衡,在不同时期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类似的情况或将重现在人民币上,去年中美利差首次倒挂后资本短期内大幅流出的情况难以再现,即使中美利差倒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成为常态,对于人民币汇率贬值方向的影响亦会进一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