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汇率

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七大原因

人民币升值啥意思_本轮人民币升值的原因_人民币升值是什么意思比如

近四个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且本周一周二人民币升值再度加速,周二离岸人民币汇率最低触及6.7626,报收6.7790。而离岸人民币本轮最低为5月27日的7.1964。

人民币升值是什么意思比如_本轮人民币升值的原因_人民币升值啥意思

人民币离岸汇率日线图

从技术上看,人民币汇率中期依然存在升值空间,预期会升值至6.3~6.4之间。而人民币再次大幅升值也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到底哪些因素引发了人民币持续升值呢?

一、中国经济稳健恢复

中国的新冠疫情得以有效控制,且新冠疫苗实质上已经研发成功,这为中国经济的稳健恢复创造了大前提条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日前大幅上调中国经济2020年增长预期,增速由1%上调至1.9%,而一些国际机构也纷纷上调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增速普遍上调至2%~3%之间。

8月国内经济运行的积极信号在增多,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至8月货物出口累计增速3个指标实现年内首次转正,1至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也接近转正。

随着国庆长假的即将到来以及年底的临近,国内消费的持续恢复是值得期待的。而国内的出口情况也好于预期,再加上投资力度的加大,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总体情况强于预期,因此人民币近四个月以来明显升值。

二、美欧疫情曲线无法有效收敛

美国疫情始终无法有效控制,欧洲疫情又在二次抬头,这阻碍了美欧经济的有效恢复,疫情曲线无法有效回落,令美欧的娱乐、旅游、酒店、餐饮、航空、邮轮、教育等行业的恢复缓慢,这导致美欧的失业率依然徘徊在高位,经济难以快速提振。虽然7、8两个月美欧的一些经济数据有向好趋势,但是不确定性依然较高。

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实际下降1.6%,美国经济同比实际下降4.4%,欧盟27国同比实际下降8.3%。而进入下半年以后,中国经济恢复情况明显好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大国,因此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被提高。

三、美联储的大水漫灌与美国债务高速增长

稳定经济与债务危机转嫁的双重动机,令美国采用了超级纾困政策,美联储大水漫灌,零利率+超规模印钞令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与美债双轮驱动,皆几何式增长,这令美元信用持续下滑,导致美元大幅贬值。

而我国的货币政策相对于美欧日更为稳健,且债务结构明显优于美欧日,因此美元兑人民币近四个月以来持续贬值。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目前在7.06万亿美元左右,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26.76万亿美元水平,美债的几何增长,再加上企债与家庭债务规模都创出历史新高,这令国际投资者对美元的信用产生了动摇,国际间去美元化现象明显增加,不仅美联储与各国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大幅下降,同时国际资本也在逐渐削减美国投资。

目前美国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超100%,穆迪预期2021年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将达到130%;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230%;英国超100%;法国超100%;印度为80%。而中国为55%左右。

市场预期美国后期还将释放一轮纾困政策,规模在万亿美元左右,因此美元走势疲软,导致非美元货币持续升值,这强化了人民币升值预期。

四、美国自身的不确定性较大

美国现政府的政策摇摆不定,与主要经济体之间不时发生贸易纠纷,同时美国疫情控制不利,社会动荡不安,且大选竞争激烈,这不仅使美国的经商环境变差,导致国际直接投资下降,同时令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而摇摆的对外政策+美元持续贬值,使美国的贸易赤字再度扩张,贸易与财政的双赤字又恶化了美国的债务问题,使美元更加疲软。

五、美国的资产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困扰

在美联储的货币超发的前提下,美国的资产泡沫问题日益严重,当前美股的泡沫化程度比肩互联网泡沫时期,美国的金融泡沫规模远超次贷危机时期水平,这令美国的资产泡沫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了激烈矛盾。

而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与货币超发又加速了美元跨境套利,这在后期会再次制约美国的流动性,会增加美国金融市场与经济的不确定性。若美联储不继续印钞,美国金融市场就会表现为危机,如果继续印钞,美国的资产泡沫与债务问题就会表现为危机,所以美国目前并未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这加剧了国际市场对美元的忧虑。

六、中欧合作深化与全球去美元化

中国与欧盟当前正在进一步加强合作,9月14日中国与欧盟签订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8年谈判终成正果。同时,中欧还宣布了三项重大决定,即建立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和中欧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伙伴、中欧数字合作伙伴,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的目标。

中欧双边加强合作有利于欧元与人民币的内外生环境的强化,中欧共同推动全球化进程,这对于欧元加强国际货币地位与人民币国际化都是有利的,利于人民币与欧元的稳定。

反观美国的单边主义日益严重,长臂管辖令国际间分外忌惮,这令越来越多的国家想绕过美元的国际支付体系,而石油美元体系的维护成本也越来越高,国际原油定价权的激烈竞争也令石油美元呈日落之势,再加上华尔街利用美联储的超级QE大规模向国际间疯狂转嫁债务危机,因此全球去美元化现象日渐突出。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储备与支付占比都在逐步提高,再加上全球货币的数字化进程,预计美元的国际支付与结算体系会被逐渐突破,美元的前景也更为艰难,这会助推非美元货币的走强,令人民币更坚挺。

七、中国的金融开放与国际资本的套利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健恢复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开放,全球第一大的中国市场也更具活力,再加上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维持着一定的利差关系,且一些风险资产估值优于美欧,所以一些国际资本鉴于投资、投机、避险等多层因素,持续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投资或对赌人民币升值,这加速了人民币的升值过程。

八、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风险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会给中国出口带来压力,而国际资本的持续流入,也会给中国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这不仅会令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增加难度,也令我国外汇管理的风险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张我国的系统性风险,由于当前是发达经济体向全球转嫁债务危机的重要时期,因此国内应高度重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问题。(本文系馨月说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于头条号馨月说财经)

人民币汇率反弹 后市有望稳中有升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中国证券报》12日刊发文章《人民币汇率反弹 后市有望稳中有升》。文章称,近日,人民币汇率走势有所反弹。Wind数据显示,7月11日盘中,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收复7.20元关口。截至16时30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上涨逾300基点、200基点。

专家表示,在多空因素交织的背景下,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可能承压。下半年,我国经济基本面趋稳是人民币汇率维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人民币汇率或将稳中有升。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学分析_人民币汇率改革研究_人民币汇率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资料图,新华社发)

(小标题)释放稳汇率信号

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反弹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7月以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0.4%,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0.53%。

人民币汇率走势反弹,在中间价也有体现。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7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886元,较前值调升40个基点。7月7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连续三个交易日调升,累计调升168个基点。

在岸和离岸市场上人民币汇率也有不错表现。截至7月11日16时30分,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2046元,较前收盘价涨246基点,盘中最高报7.1949元。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6时30分收盘价报7.1985元,较前收盘价涨346基点,盘中最高报7.1934元。

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反弹,中金公司外汇专家李刘阳分析,一方面,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带动美元指数走低;另一方面,各家银行纷纷调降美元存款利率,释放稳汇率信号。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7月以来美元指数跌1.38%。截至7月11日16时30分,美元指数报101.74。

(小标题)下半年将逐步企稳

展望7月人民币汇率走势,李刘阳表示,这一方面取决于稳汇率政策能否有效纠偏市场顺周期性,另一方面取决于稳经济政策的出台能否扭转当前市场预期。他认为,随着稳汇率政策逐步加码,顺周期和单边行为或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有利于汇率边际企稳。经济预期一旦扭转,将带动汇率快速回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汇率的核心在于基本面。若市场对经济的预期转暖,将带来直接投资账户和证券投资账户的修复。此外,如果随着美国经济逐步承压、美联储紧缩预期放缓,美元指数走弱,人民银行应对外汇大幅波动的政策工具储备丰富,人民币汇率有望逐步企稳甚至重回升值通道。

展望下半年汇率走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在多空因素交织背景下,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可能承压,四季度有望逐步企稳。

“美联储仍有加息可能,或推高美元指数;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或导致中美利差倒挂加剧,增加资本账户的资金流出压力。”连平说,下半年我国经济基本面趋稳是人民币汇率维持基本稳定的基础;国际收支整体将呈一定规模顺差,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有助于增加国际市场人民币需求。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年底美元指数或开始下跌,中国宏观政策加码带动经济复苏预期向好,有望促使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完)

人民币汇率逼近6.2区间,为何创出近四年新高值?

(经济观察)人民汇率逼近6.2区间,为何创出近四年新高值?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夏宾)进入2022年后,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在6.3至6.4的区间内震荡运行,而近日却走出了一波明显的涨势,24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更是逼近了6.2区间。

本轮人民币升值的原因_人民币升值啥意思_人民币升值是什么意思比如

人民币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jpg

外汇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4日18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为6.3209,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为6.3199,两者在当天的最高值已分别触及6.3095和6.3016,均创下自2018年4月份以来的近四年新高值。

为何人民币汇率近期如此强势?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指出,近期随着俄乌冲突加剧,国际外汇市场波动有所加大,人民币资产兼具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受到避险资金青睐。人民币汇率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背景下逆势走高,从2月14日的6.36附近升至当前的6.33下方,延续强势表现。

“最近两年人民币资产的避险和投资属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疫情反复、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等特殊时点,表现较为明显。”王有鑫称,境外资本对人民币股权和债权等资产配置规模不断增加,瑞信、高盛、汇丰等国际机构不断唱多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在国际储备和跨境支付中的使用份额不断增加,国际资本对人民币认可度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2月21日,A股市场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216亿元(人民币,下同),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末,1021家境外法人机构合计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07万亿元,同比增长17%。

中金公司研究部外汇组表示,考虑到1月份中美利差一路走低,以及乌克兰局势紧张并未扰动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步伐,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原因可能在于境外资金对中国资产的流入。

兴业研究宏观团队认为,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修复高估的进程被避险情绪打断。在避险情绪未退之前,人民币资产的“避风港”属性将支持汇率继续保持强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望冲击6.30大关。然而,这也将导致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从而使得人民币汇率的中期压力增加。

今年全年人民币走势会如何?在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看来,人民币汇率全年或保持相对强势,不具备持续贬值基础。

他直言,2022年,疫情“退潮”年,美元指数表现或总体偏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面临的外部压力不大。汇率走势,反映经济体之间经济相对强弱变化。伴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非美经济体修复弹性更大,相对而言,美元指数或已于年初见顶。“大家普遍关注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具备贬值的外部基础。”

赵伟分析,今年上半年贸易顺差支持、下半年中美货币政策收敛,或导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强势。综合考虑全球疫情影响的节奏、中国出口竞争优势的维持,或致中国出口韧性至少上半年继续维持;下半年,考虑中美基本面的变化趋势,两国货币政策或由分化转向收敛,对汇率形成支撑。(完)

钟正生:人民币升值能对抗“输入性通胀”么?

作者:张璐/钟正生(钟正生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_人民币汇率改革包括哪些方面_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背景下,通过人民币升值以帮助对抗输入性通胀的呼声渐高。5月23日,央行官网发布《刘国强副行长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答记者问》,强调“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然而,市场仍然对于人民币升值对抗通胀抱有颇多期待,尤其是在近期美元重回弱势、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突破年初低点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关于人民币升值对抗输入性通胀,有以下几个需要明晰的问题:

1、 美元指数有“平衡器”的机制。一方面,美元走弱是本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推手之一;另一方面,美元走弱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的关键。因此,在美元走弱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人民币汇率升值同时发生,本身就有一个内在的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的机制。

2、 人民币升值对PPI的影响估测。1)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重要性提升,2008年次贷危机后影响中国工业品通胀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往往同向变动。2)本次PPI蹿升是输入性与内生性因素的叠加,PPI同比上窜的压力更大。3)人民币汇率升值起到了较为显著地抑制通胀的作用。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人民币大幅升值,截至今年4月大约压低PPI同比2.4个百分点(4月PPI同比为6.8%),预计5-7月人民币汇率对PPI的压低作用或将超过3个百分点。

3、 但人民币升值令外向型企业承压。从A股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的“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来看,每当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时,对上市企业现金流的影响都会显著扩大。去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整个2020年汇率变动对企业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影响,已经小幅超过了2017年人民币大幅升值期间。若人民币为应对输入性通胀而进一步升值,则出口企业将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方面,海外疫苗接种逐渐普及之后,外需可能见顶回落,出口订单对价格的敏感性会逐渐增强。另一方面,目前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不单单是输入性问题,还有全球缺芯片、国内碳中和目标下抑制产能等供给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与人民币汇率升值压缩企业盈利,会对企业形成两头夹击。

综上,2020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已经起到可观的抵抗输入性通胀的作用。但本轮中国大宗商品涨价不能单纯定义为输入性,国内政策因素和部分核心原材料供应不足也起到了关键影响。且去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已令出口企业承压,在海外需求可能见顶并趋于回落的情况下,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将加重部分出口企业(尤其下游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压力。应对本轮通胀压力还需多措并举,以缓和国内大宗商品供应紧张问题为着眼点。至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还是交给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决定为好,不必也不宜对其赋予更多的“念想”。

——

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背景下,通过人民币升值以对抗“输入性通胀”的呼声渐高。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4月在莫干山会议上表示,央行最终要放弃汇率目标,人民币在中长期内将持续对美元升值。这引起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遐想。5月21日,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研究部主任吕进中在《中国金融》撰文表示,建议增强汇率弹性,人民币适当升值,抵御输入性效应。

在此背景下,5月23日央行官网发布《刘国强副行长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答记者问》,强调“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这一回应或意味着央行不会通过干预汇率来应对当前的通胀压力。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时,也特别提到“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然而,市场仍然对于人民币升值对抗通胀抱有颇多期待,尤其是在近期美元重回弱势、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突破年初低点的情况下。本文截稿之际(5月25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升破6.40,创下2018年6月15日以来新高,更是助长了这一期待。

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_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学分析_人民币汇率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我们认为,关于人民币升值对抗输入性通胀,有以下几个需要明晰的问题:

美元指数有“平衡器”的机制

一方面,美元走弱是本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推手之一。因原油、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大多是以美元计价的。截至5月21日,美元指数相比去年同期贬值9.4%,而以美元计价的CRB现货指数(综合)同比上涨47%、RJ/CRB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3.9%,可见美元走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助推。

另一方面,美元走弱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的关键。以2020年6月1日为起点,到2021年5月21日,美元指数累计下跌7.9%,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累计下跌9.8%。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更大,内含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之后中美经贸关系边际缓和的因素。2018年中美经贸冲突之后,中美博弈局势成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关键因素。2020年5月18日,美方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2020年5月29日,美方宣布取消香港特殊地位;2020年7月9日,美方将四名中国涉疆官员列入财产制裁。中美冲突升温,使得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来说“超贬”。2020年8月25日,中美领导人通话继续推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之后,中美博弈局势趋于缓和。以2018年1月2日为基期,计算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指数和美元指数之间的差值,可见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与美元指数基本匹配,已经回到了2020年初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时的状况。从而,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在更大程度上是美元指数走弱的映射。

综上,在美元走弱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人民币汇率升值同时发生,本身就有一个内在的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的机制。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学分析_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_人民币汇率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人民币升值对PPI的影响估测

我们的估算方法是:1、以RJ/CRB商品价格指数作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参考指标。CRB指数最初农产品权重较大,为能更正确地反映商品价格趋势,CRB指数历经多次调整后,能源价格走势愈来愈重要。2005年,路透集团Jefferies Financial Products进行合作,第十次调整CRB指数,并更名为RJ/CRB指数。2、将RJ/CRB指数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相乘,得到人民币计价的RJ/CRB指数,再将其同比增速分解为RJ/CRB(美元计价)的贡献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贡献。经过这一步即可看到美元的“自平衡”机制,即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人民币汇率的贡献往往呈反向变动,压低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3、用领先2个月的人民币计价的RJ/CRB指数同比对中国PPI同比做最小二乘估计,得到大宗商品波动对国内工业品价格指数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人民币计价的RJ/CRB指数同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带动中国PPI同比上升0.18个百分点。回归结果的调整R²为62.7%,回归系数和截距项均通过1%的P值检验,统计结果较好。4、利用回归方程和人民币计价的RJ/CRB指数同比贡献的拆解,可将对中国PPI同比的贡献分解为三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贡献(作为输入性通胀的代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贡献、残差项(代表非输入性通胀,也即国内通胀因素)。

人民币汇率改革包括哪些方面_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_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我们的估测结果显示:1、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重要性提升,2008年次贷危机后影响中国工业品通胀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往往同向变动。2、本轮PPI蹿升是输入性与内生性因素的叠加,PPI同比上窜的压力更大。上一次中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是在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拉动显著强于国内因素;而2016-2017年的通胀主要是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衍生影响。3、人民币汇率升值起到了较为显著地抑制通胀的作用。2011年输入性通胀过程中,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对PPI同比的压低作用仅在1.2个百分点左右。2017年到2018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最高压低PPI同比在2.8个百分点。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人民币大幅升值,截至今年4月约压低PPI同比2.4个百分点(4月PPI同比为6.8%)。按照RJ/CRB指数领先PPI 2个月、数据截至5月21日计算,5-7月人民币汇率对PPI的压低作用或将超过3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_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学分析_人民币汇率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但人民币升值令外向型企业承压

尽管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能够增强其抑制PPI上行的作用,但也是一把“双刃剑”,会对中国出口企业形成双面夹击。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削弱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特别是对于本轮受外需拉动较弱的下游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就意味着盈利能力的相应压缩。从A股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的“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来看,每当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时,对上市公司现金流的影响都会显著扩大。2020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后,整个2020年汇率变动对企业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影响,已经小幅超过了2017年人民币大幅升值期间。分行业来看,受人民币汇率升值冲击更大的行业有油气行业、家具制造、有色金属、水上运输、文教工美用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塑料橡胶、运输仓储、纺织业、电器机械等。

若人民币为应对输入性通胀而进一步升值,出口企业将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方面,海外疫苗接种逐渐普及后,外需可能见顶回落,出口订单对价格的敏感性会逐渐增强;另一方面,目前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不单单是输入性问题,还有全球缺芯片、国内碳中和目标下限产等供给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与汇率升值压缩企业盈利,会对企业形成两头夹击。

人民币汇率改革包括哪些方面_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学分析_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学分析_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_人民币汇率改革包括哪些方面

人民币汇率改革包括哪些方面_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学分析_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

综上,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事实上已经起到了可观的抵抗“输入性通胀”的作用。我们估算,截至今年4月,人民币升值大约压低中国PPI同比2.4个百分点(4月PPI同比为6.8%),5-7月或将压低超过3个百分点。但本轮中国工业品价格蹿升不能单纯定义为输入性通胀,国内政策因素和部分核心原材料供应不足也起到了重要影响。而且,去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已令出口企业承压,在海外需求可能见顶并趋于回落的情况下,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将加重部分出口企业(尤其下游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压力。因此,应对本轮通胀压力还需多措并举,以缓和国内大宗商品供应紧张问题为着眼点。至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还是交给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决定为好,不必也不宜对其赋予更多的“念想”。

别再以为人民币升值和你无关!一文读懂人民币升值背后三大因素

升值人民币不是好事么_人民币升值持币好吗_本轮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人民币升值持币好吗_本轮人民币升值的原因_升值人民币不是好事么

延续8月底以来的强劲升势,人民币9月前六个交易日内最大涨幅超过2.5%。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双双突破6.47,无论是连涨时间还是升值空间都创下两年来新高。离岸人民币日内也连破6.48、6.47、6.46、6.45四大关口,升至6.4488。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更是升破6.44关口,日内涨近600点,10天内暴涨2100点。这涨势,整的空头直接怀疑人生!好在,人民币空头并不多了。

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8月份单月升值近2%,而今年至今,才8个月已经升值近5%。这幅度已经相当惊人,2007年和2008年年度升值幅度才分别为6.41%和6.60%。一些人惊呼,人民币涨势已经失控,其实相对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人民币对欧元、澳元等货币却是在持续贬值。人民币对欧元、澳元等货币却是在持续贬值。人民币对欧元贬值幅度今年已经达到了7.47%。一升一贬之中,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CFETS指数,仍然保持着强烈的稳定性。

对于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不少专家认为,在人民币汇率迅速走强形势下,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较为一致,企业和个人结汇需求旺盛,一定程度上通过自我加强式的循环效应助推了人民币汇率急升。

短短几个月时间,人民币走势剧情上演大逆转,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中长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为人民币汇率逐步走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第二,美元走弱,人民币补涨。第三,政策组合收效,人民币贬值预期逆转。

普通人哪些方面受益?

1、出国旅游。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人的钱包“鼓”起来了。今年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620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5.1%,旅行逆差高达7666.2亿元,可见普通居民正在享受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便利。

2、 海外留学。对海外留学生而言,人民币升值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他们可以花更少的钱办同样的事。

3、境外购物。人民币升值后,等额的人民币相较以前将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无论海淘还是代购,在国外购物比以前会便宜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大涨之后,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态度悄然转向,从一贯的“稳汇率”转向“抑升值”,汇率可能已经触及“政策顶”。不过,考虑到市场“羊群效应”,短期看资本仍有回流的惯性,实际有效汇率走高对出口的负面影响也将继续。借助升值契机,央行外汇市场政策开始“正常化”,长期看有利于吸引海外资金进场,中长期利好债市。央行对汇率的态度短时间内从“支撑”转向“抑制”,除了基于平滑波动,防止大起大落的考虑外,也有来自基本面的考虑。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提到,近期人民币升值的一个“新特征”是从“局部升值”到“全面升值”。换句话说,近期不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也快速拉升。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决定资本流动,而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决定贸易条件。对政策层来说,人民币“对美元强”,对“一篮子货币弱”显然是最希望看到的情况,但近期的“双强”格局显然已经逐渐滑出政策“合意区间”。考虑到近两个月出口已经开始显现出“降温”迹象,出口本身受到国内不少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压力(部分工业品价格已经高于国际市场水平,出口回流效应明显),汇率反向调控的必要性在增加。

招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谢亚轩表示,当人民币汇率升破6.6、6.7等整数关键点位时,短期往往会带来更多的美元供给,其来源可能是企业的“存量结汇”力量,从而造成外汇市场供求情况取代美元指数成为短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

富国银行(Wells Fargo)分析师指出,美元今年表现疲软,因美联储的贸易加权美元主要货币指数今年迄今已下跌6.8%。而过去两年美联储和其他央行之间的分歧已经转变为一个趋同的故事。他们认为,美元中期内仍将继续保持疲软。

兴业证券认为,现在来看美元指数这一轮下跌可能没有完全走完。短期内美元可能还会走弱,因为接下来美元走势可能受到基本面、通胀、货币政策、风险等因素的影响。而人民币可能还会继续升值。

分析人士认为,就中国经济运行而言,5月底至6月初,恰恰是对一季度6.9%增速能否延续到二季度争论最大的时候,加之前期还有金融领域的“去杠杆”政策加码;8月份则是在一次对前期经济增速能否延续的争论,最典型代表就是“新周期之辩”,另外就是7月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于“金融安全”的战略确认和强化。

外部经济而言,首先是对特朗普振兴美国经济预期的不断落空,其次就是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可能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的担忧,加之美联储人事动荡不断,还有就是一些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

综合内外各因素,一个猜测是:本轮人民币的强势更多源自于市场情绪不确定加剧后的避险需求。如果这个猜测成立,后市人民币汇率如果不能获得政策层面或者实际经济运行层面的支撑,8月以来的强势很可能是强弩之末,但是否重回贬值,确切说不知道,因为近期美国那边“神经性”因素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