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汇率风险

我国推出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

新华网北京8月20日电(记者王宇、姚均芳)记者2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外汇市场,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央行决定自17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

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是指在约定期限内交换约定数量人民币与外币本金,同时定期交换两种货币利息的交易协议。

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具备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的境内机构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备案后,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按照《通知》规定开展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

央行指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银行间外汇市场已先后推出人民币外汇远期和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的开展,将进一步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品种,满足不同市场参与者的资产管理需要。

中国社科院金融专家彭兴韵认为,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深入,汇率波动逐渐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参与者的交易风险,央行这一措施可给参与者提供较好的风险管理手段。此外,通过这一业务的开展,央行还可增加其流动性管理工具,有利于宏观调控

《通知》规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交易进行日常统计和监控,应将统计信息和有关情况于次月的前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并及时向市场披露有关信息,但不得泄漏非公开信息或误导市场参与者,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实施监督和管理,并对违反本通知规定开展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扰乱市场秩序的机构,进行相应处罚。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涨182个基点出口企业步步承压

1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4665,较前一交易日升值182个基点。 自1月5日以来,人民币汇率已连续多日低于6.5心理关口。 将时间线拉长至近一年,人民币大幅升值已持续半年多,给出口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 2021年人民币汇率将如何变化? 出口企业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汇率担忧加剧

“人民币持续升值,我们面临很大压力。” 广州蒙娜丽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冯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升破6.5,吞噬企业利润。 。

出口企业普遍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 宁波如意有限公司出口销售部副总经理施敏学也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虽然现在出口企业订单量在增加,但利润无法抵消成本增加。 当前航运价格暴涨等问题仍在加剧,原材料价格也在步步上涨。 在上述背景下,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综合成本,实体企业生存困难。

2020年6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持续走高,出口企业逐步承压。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汇率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区间为2020年6月1日最高点7.1315至2020年1月最低点6.4604。 2021年12月6日,219天大幅升值6711个基点。 ,累计升值约10.4%。

“202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斌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人民币升值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有有力支撑; 二是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推进。 第三,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引发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被动升值。 “人民币快速升值,导致很多外贸企业因汇兑损失而利润减少,甚至亏损。企业更加关注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文斌说道。

升值压力未变

“我们正在努力寻找保护营业利润的方法。” 严家龙家居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丽丽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持续升值将直接削弱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已经在考虑加快海外投资建厂的步伐。

冯涛表示,公司增加原材料进口是为了对冲国内原材料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同时,通过与客户协商涨价,降低人民币兑换成本。

新的一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将如何? 温斌判断,从短期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形势总体较为乐观,且随着国际资本持续流入内地资本市场,人民币仍存在升值压力; 中长期来看,美元汇率二季度有望触底反弹,上海外汇管理局将继续采取措施鼓励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这将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总体稳定。 “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双向波动。”

“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不应该押注人民币升值方向,而应该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做好汇率风险管理。” 温斌建议,一方面,企业在跨境贸易中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定价和结算。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人民币远期、期权、掉期等衍生品锁定汇率风险,从而保证企业稳健经营。

1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2020年企业套期保值率为17.1%,较2019年上升2.7个百分点。企业套期保值比例上升表明风险——市场主体中立意识增强。 (吴莉)

人民币结算到底如何操作?利弊何在?

去年5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一路走高。 截至目前,升值幅度已高达8.5%左右,远超预期。 为了规避汇率风险,使用跨境人民币收款已成为不少外贸出口企业考虑的策略。 相关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其中包括大型跨国集团公司、民营企业等。

汇率货币互换风险进行评估_货币互换进行汇率风险_汇率货币互换风险进行分类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提出“开展更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投资便利化试点”。 境内银行依据“业务发展三原则”,凭《跨境人民币结算单据》直接为优质企业办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项目人民币结算等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付款指令”或优质企业提交的收付款指令。 收入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在境内使用。 新规定将于2021年2月4日起实施,也为外贸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优惠。

那么,人民币结算是如何进行的呢? 优缺点都有什么? 以下是相关热点问题的解答。

使用跨境人民币有什么好处?

对于境外贸易商来说,使用跨境人民币收款最直接、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可以规避汇率风险。 在当前人民币升值普遍预期的环境下,通过跨境人民币进行风险对冲就显得更加重要。

使用跨境人民币的另一个好处是,跨境人民币可以节省汇兑成本和贸易融资费用,从而降低财务成本。

例如,与印尼、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做生意时,如果以美元报价,单笔交易3.5%的汇差是少不了的,因为这些国家央行公布的汇率这些国家,海关公布的汇率和私人汇率是不同的。 不同的。 这时,您可以使用跨境人民币出口报关来避免这种损失。

当然,目前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全球贸易以美元定价和结算的习惯短期内仍难以改变。 因此,我国贸易伙伴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和支付货币还需要很长时间。

哪些国家可以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

目前,人民币是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我国本外币跨境收支的三分之一以上。 从全球来看,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和官方外汇储备货币。

货币互换进行汇率风险_汇率货币互换风险进行评估_汇率货币互换风险进行分类

2008年以来,我国已与越南、老挝、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9个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并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23个周边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结算协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和土耳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据央行2020年8月报告显示,人民币已与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元、泰铢等9个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实现直接交易包括柬埔寨瑞尔在内的3个国家的货币。 区域交易。

目前,外商反映,主动提出以人民币支付的买家中,主要来自俄罗斯、伊朗等美元外汇较少或受到美国制裁的国家或地区,以及东盟国家。或亚洲,如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和日本。 在周边国家,越来越多的欧洲客户愿意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

据《日本经济新闻》去年8月25日发表的《加入中国结算系统的国家增多》报道称,加入中国跨境支付系统的金融机构逐渐增多。 在中国经济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截至去年7月底,已有97个国家和地区的984家金融机构加入中国跨境支付体系。

中国于2015年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旨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便参与该系统的金融机构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支付和汇款。 在CIPS系统的951家间接参与者中,从地区来看,包括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在内的亚洲金融机构数量最多,达到731家,占全部参与者的70%以上。 欧洲124家金融机构和非洲37家金融机构已加入。 不过,北美和南美仅有41家金融机构加入,数量很少。

客户要求我以人民币报价,我该如何报价?

客户主动用人民币报价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客户在中国有代理商,所以他用EXW报价。 他给代理商美元,代理商给供应商人民币; 其次,由于人民币不断国际化,在一些与我国开展货币互换的国家,客户确实拥有可以用于进口的跨境人民币,以避免汇率风险。

关于第一种情况的EXW报价,最大的问题是供应商可能没有退税。

EXW是EXworks的缩写,即“出厂价”。 出厂后的成本及货物安全与供应商无关。 不包括出厂后的拖车、港货、保险、报关、海运等一系列流程。 由于操作形式与内贸基本相同,买家一般要求EXW报价人民币价格。 这类买家通常在中国有自己的代理人,帮助他完成后续流程。 因此,根据EXW条款,如果报关不是以供应商的名义而是由客户的代理人进行的,那么供应商将无法获得退税。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出厂后与供应商无关的EXW有时会因为退税因素而比供应商报出的FOB价格还要贵。 这时候供应商在报价前一定要计算清楚,如果不退税的话是否还有足够的利润。

有一种情况您可以收到退税,即以 EXW USD 报价。 买家将美元汇至供应商账户,然后供应商仍报关出口并退税,但出厂后产生的任何费用均由买家承担。 然而,没有多少进口商会选择这种方法,因为他们会找很多麻烦。

另外请注意,由于EXW是出厂价,所以必须在出厂时收取余款,因为提单是直接放给收货人的。

如果进口商用人民币付款,可以退税吗?

可以撤退。 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已扩大至全国。 根据国税函[2010]303号规定,出口企业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货物申报退(免)税时,所需书面资料和程序与其他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企业完全相同。外币,电子数据申报除外。 它们是有区别的。

此外,如果押金以美元收取,余款以人民币收取,也可以退税。 但需要注意的是,进口商通过其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以人民币支付,无法退税,因为这相当于国内贸易。

声明: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汇率风险

出自 MBA智库百科()

该条目对应的页面分类是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Currency Risk)

目录

[编辑]

什么是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或外汇暴露,是指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当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债权)与负债(或债务),由于汇率的波动而引起其价值涨跌的可能性。

对外币资产或负债所有者来说,外汇风险可能产生两个不确定的结果:遭受损失(loss)和获得收益(gain)。风险的承担者包括政府、企业、银行、个人及其他部门,他们面临的是汇率波动的风险。

从国际外汇市场外汇买卖的角度看,买卖盈亏未能抵消的那部分,就面临着汇率波动的风险。人们通常把这部分承受外汇风险的外币金额称为“受险部分”或“外汇敞口”(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其包括直接受险部分(direct exposure)和间接受险部分(indirect exposure)。前者指经济实体和个人参与以外币计价结算的国际经济交易而产生的外汇风险,其金额是确定的;后者是指因汇率变动经济状况变化及经济结构变化的间接影响,使那些不使用外汇的部门和个人也承担风险,其金额是不确定的。

在当代金融活动中,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外汇风险的波及范围越来越大,几乎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编辑]

外汇风险的分类

根据外汇风险的作用对象和表现形式,目前学术界一般把外汇风险分为三类: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1.交易风险(transaction risk)

交易风险也称交易结算风险,是指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一种流量风险。

交易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交易中,从合同的签订到货款结算的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产生的风险。

(2)在以外币计价的国际信贷中,债权债务未清偿之前存在的风险。

(3)外汇银行在外汇买卖中持有外汇头寸的多头或空头,也会因汇率变动而遭受风险。

2.折算风险(translation risk)

折算风险又称会计风险(accounting risk),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因汇率变动而引起海外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它是一种存量风险。

同一般的企业相比,跨国公司的海外分公司或子公司所面临的折算风险更为复杂。一方面,当它们以东道国的货币入账和编制会计报表时,需要将所使用的外币转换成东道国的货币,面临折算风险;另一方面,当它们向总公司或母公司上报会计报表时,又要将东道国的货币折算成总公司或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同样面临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主要有三类表现方式:存量折算风险、固定资产折算风险和长期债务折算风险。风险的大小与折算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历史上西方各国曾先后出现过四种折算方法。

(1)流动/非流动折算法。该方法将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的资产负债划分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负债。根据该方法,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按编表时的现行汇率折算,面临折算风险;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则按原始汇率折算,无折算风险。

(2)货币/非货币折算法。该方法将海外分支机构的资产负债划分为货币性资产负债和非货币性资产负债。其中,所有金融资产和负债均为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现行汇率来折算,面临折算风险,只有真实资产属于非货币资产负债,按照原始汇率来折算,没有折算风险。

(3)时态法。该方法为货币/非货币折算法的变形,只是对真实资产作了更真实的处理:如果真实资产以现行市场价格表示,则按现行汇率计算,面临折算风险;如果真实资产按原始成本表示,则按原始汇率折算,没有折算风险。当全部真实资产均按原始成本表示时,时态法与货币/非货币法完全一致。

(4)现行汇率法。该方法将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的全部资产和全部负债均按现行汇率来折算,这样一来,海外分支机构的所有资产负债项目,都将面临折算风险。目前,该方法已成为美国公认的会计习惯做法,并逐渐为西方其他各国所采纳。

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economic risk)又称经营风险(operatingrisk),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波动引起公司或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的收益或现金流量变化的一种潜在风险。在这里,收益是指税后利润,现金流量(cash flow)指收益加上折旧。经济风险可包括真实资产风险、金融资产风险和营业收入风险三方面,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汇率变动对生产成本、销售价格以及产销数量的影响程度。例如,一国货币贬值可能使得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下降从而刺激出口,也可能使得使用的进口原材料的本币成本提高而减少供给,此外,汇率变动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可能无法马上体现,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企业收益变化幅度的大小。

与交易风险不同,经济风险侧重于企业的全局,从企业的整体预测将来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现金流量变化。因此,经济风险来源不是会计程序,而是经济分析。经济风险的避免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预测能力的高低。预测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企业在生产、销售和融资等方面的战略决策。此外,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的影响是一次性的,而经济风险的影响是长期的,它不仅影响企业在国内的经济行为与效益,而且直接影响企业在海外的经营效果和投资收益。因此,经济风险一般被认为是三种外汇风险中最重要的。但是由于经济风险跨度较长,对其测量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要准确计量企业的经济风险存在很大的难度,所以企业的经营者通常更重视对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的管理。

虽然交易风险、折算风险与经济风险都是由于未预期的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或个人外汇资产或负债在价值上的变动,但它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1)从损益结果的计量上看,交易风险可以从会计程序中体现,使用一个明确的具体数字表示,可以从单笔独立的交易、也可以从子公司或母公司经营的角度来测量其损益结果,具有客观性和静态性的特点。而经济风险的测量需要经济分析,从企业整体经济上预测、规划和分析,设计企业财务、生产、价格、市场等各方面,因而带有一定的动态性和主观性。

(2)从测量时间来看,交易风险与折算风险的损益结果,只突出了企业过去已经发生交易在某一时间点的外汇风险的受险程度;而经济风险则要测量将来某一时间段出现的外汇风险。不同的时间段的汇率波动,对各期的现金流量、经济风险受险程度以及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动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编辑]

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

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一方面经常要使用外币进行收付,因而会发生外币与本币(或两种外币)之间的实际兑换。由于从交易的达成到账款的实际收付以及借贷本息的最后偿付均有一段期限,兑换时如果汇率在这一期限内发生不利于企业的变化,则企业将单位外币兑换成本币(或两种外币间兑换)的收入就会减少,或以本币兑换单位外币的成本就会增加,于是产生了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本币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共同指标,因此即使企业的外币收付不与本币或另一外币发生实际兑换,也需要在账面上将外币折算成本币,以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汇率发生波动,单位外币折算成本币的账面余额也会发生变化,于是产生了折算风险。

由此可见,外汇风险包含三个要素:本币、外币和时间。只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结算,且存在时间间隔,就会产生外汇风险。一般来说,未清偿的外币债权债务余额越大,间隔时间越长,外汇风险就越大。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汇率的波动更频繁及剧烈,又没有波动幅度的限制,因此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比在固定汇率下更经常、更明显、更难以预测。由于外汇风险由本外币和时间构成,且缺一不可,因此防范外汇风险的基本思路有二:一是防范由外币因素引起的风险,其方法或不以外币计价结算,彻底清除外汇风险;或使用同一外币表示的流量相反的资金数额相等;或通过选择计价结算的外币种类,以消除或减少外汇风险。二是防范时间因素引起的外汇风险,其方法或把将来外币与另一货币之间的兑换提前到现在进行,彻底清除外汇风险;或根据对汇率走势的预测,适当调整将来外币首付的时间,以减少外汇风险。

[编辑]

外汇风险的特征

外汇风险具有或然性、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三大特性。外汇风险的或然性是指外汇风险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不具有必然性;外汇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外汇风险给持有外汇或有外汇需求的经济实体带来的可能是损失也可能是盈利,它取决于在汇率变动时经济实体是债权地位还是债务地位;外汇风险的相对性是指外汇风险给一方带来的是损失,给另一方带来的必然是盈利。

[编辑]

汇率风险及其主要表现

1973年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体系崩溃,特别是1976年牙买加协议正式承认浮动汇率制合法性以来,控制在一定波动范围的固定汇率制随之解体。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美元、日元、马克、英镑等主要货币之间的比价时刻都处在剧烈的上下起浮变动之中,至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决算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事先难以掌握,从而产生了汇率风险。我国也处在一个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中,汇率风险仍然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企业的经济收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我国对外资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由于国际分工的存在,国与国之间贸易和金融往来便成为必然,并且成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外汇汇率的波动,会给从事国际贸易者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称之为汇率风险它表现在两个方面:贸易性汇率风险和金融性汇率风险。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一般是用外汇或国际货币来计价。目前大约70%的国家用美元来计价。但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今天,由于汇率的频繁波动,生产者和经营者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就难以估算费用和盈利。由此产生的风险称之为贸易性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贷的都是外汇,如果借贷的外汇汇率上升,借款人就会遭受巨大损失,汇率的剧烈变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业,外汇汇率的波动还直接影响一国外汇储备价值的增减,从而给各国央行在管理上带来巨大风险和国难。此种汇率风险称为金融性汇率风险。

[编辑]

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

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如果货币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第二,利率。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对汇率波动起决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

第三,通货膨胀。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通货膨胀影呐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会引发出口商品竟争力减弱、进口商品增加,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这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本币贬值;

第四,政治局势。一国及国际间的政治局势的变化,都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

[编辑]

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1.完全避险战略。完全避险战略即企业对外汇风险采取严格防范措施,不允许存在外汇风险暴露,或对业务中发生的一切外汇敞口头寸进行完全套期保值,以避免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

采取完全避险的战略能有效防范外汇风险,但是其实现的客观条件也是很苛刻的。

2.消极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消极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即指企业对外汇风险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采取任何措施管理。当汇率变动趋向有利时就获得风险报酬;当汇率变动趋向不利时就承担风险损失。

3.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是指企业积极地预测汇率走势,根据预测对不同的涉险项目采取不同的措施,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以达到既能避免外汇风险造成的损失,又能在预测正确下获得风险报酬的管理战略。

[编辑]

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

(一)汇率预测

(二)选择货币与加列合同条款

1.币种选择法:尽量选择本币计价结算;进口时尽量选用软币计价结算,出口时尽量选用硬币计价结算;选用多种货币计价结算。

2.货币保值法:硬币保值、“一篮子”货币保值。

3.价格调整法:加价保值与压价保值。

4.提前或推迟结算法:根据预测计价结算货币汇率的变动趋势,将合同中的结算日期提前或推迟,以减少外汇风险或得到汇价变动收益的方法。

5.收付货币平衡法。

6.参加汇率风险保险。

(三)金融交易:进出口商可以利用国际金融市场,针对进出口其业务所面临的具体外汇风险,进行外汇买卖或其他金融活动,以达到防范外汇风险的目的。常用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远期外汇交易法,掉期交易法,外汇期货交易法,外汇期权交易法,借款与投资法,货币互换法。

[编辑]

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措施

银行界人士表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关键是要选择合理的避险工具和产品。其中包括与交易对手通过协议方式直接锁定汇率风险,或者选用银行的衍生避险工具如远期结售汇及人民币掉期业务,使用贸易融资、衍生交易、定期存款等产品,乃至银行根据重点客户的需求度身定做个性化的理财避险方案。

[编辑]

日本企业采取的应对外汇风险措施

(一)短期措施

1、外汇期货交易

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直接促使美国推出外汇期货。在日本,通过外汇期货交易来回避金融风险已经为大部分企业所采用。据日本经产省统计,约有44%的日本企业会选择采取外汇期货交易来规避风险。

2、扩大日元结算

外汇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外交易使用外币时,如果使用本国货币来结算,则可以避免外汇风险。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企业采用日元结算的交易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进口方面,日元结算率已由1986年的10%上升到2004年的25%。

3、外汇资产平衡

上世纪80年中期,日本许多跨国企业开始在欧洲等地设立金融运营公司,通过对冲和债权、债务调整等,从公司全局考虑,对外汇资产进行管理和平衡。但这种措施仅限于跨国企业,对中小企业则难以适用。日本也只有4%的企业采取这种措施。

4、反向交易平衡

日元升值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因此,日本既有出口又有进口业务的大公司,主要是综合商社,采取了减少出口,扩大进口的措施来规避日元升值带来的风险,维持公司的盈利。但这种方法适用企业也较少,只有约4%。

5、价格转嫁

将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成本增长部分,转嫁到出口商品价格上,由海外进口商承担部分风险。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方法存在较大难度。

(二)中长期措施

短期的金融措施并不能完全回避外汇风险,因此必须从中长期的产品结构调整入手。日本企业正是采取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等措施,才真正克服了日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1、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别化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例如,日本电视机就经历了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平面电视、数码电视等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汽车也实现了由大众车向高级车、混合动力车的转变。二是要通过技术革新、增加廉价零部件进口、减少能耗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

2、加快海外转移,强化海外生产体制,扩大多边贸易

充分利用日元升值带来的优势,建立全球化生产体制,同时提高当地零部件采购比例,培育当地协作企业,扩大多边贸易。这样既可以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又能够确立全球化的内部分工体系,还可以带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日本汽车业在这方面有出色表现。从80年代开始,丰田等日本汽车企业开始在美国本土进行生产,既解决了日美两国贸易摩擦问题,同时又扩大了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到1995年日本汽车企业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已占到了美国市场份额的20.7%,而在1985年这个数字仅为2.0%。

[编辑]

参考文献

↑ 杜玉兰.国际金融[M].科学出版社,2010.09.

来自”https://wiki.mbalib.com/wiki/%E6%B1%87%E7%8E%87%E9%A3%8E%E9%99%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