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有

外汇体制改革后,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外汇制度改革后,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人民币对美元和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中间价。在此基础上,各外汇指定银行在浮动范围内自行决定。确定挂牌和买卖汇率。接下来请欣赏学拉小编在网上搜集整理的会计汇率精选。

会计汇率的选择

记账汇率,又称即期汇率,是指企业进行外币经济业务时进行会计处理所使用的汇率。该汇率可以是会计时的市场汇率,也可以是会计期间某一天的汇率。例如,采用当月1日的市场汇率作为当期的核算汇率。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由于汇率变动频繁,为了减少核算工作量,多采用当月第一日的汇率作为当日的核算汇率。记账汇率一般采用中间价,也可以采用银行买入价,由企业选择。会计汇率的确定:采用发生日或月初的汇率。企业的会计汇率一旦选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变更会计汇率的,应当在变更当年的财务报表附注或补充资料中说明。

记账汇率资本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记账汇率可以是外币业务发生当日的汇率,也可以是当月1日的汇率。记账汇率一旦选定,注册账户时不可随意更改。在具体应用中,对外币结算的资产、负债及相关收入和费用,可以采用外币业务发生当日的汇率或当月1日的汇率进行核算。对于以外币投资的资本:

1、合同、章程约定汇率的,按照约定汇率入账。

2、合同、章程没有规定汇率的,若记账本位币与记账本位币一致,则可以采用当日汇率进行核算;

币种与记账本位币不一致的,按照第一期首次收到出资时的汇率进行核算。投资资产以外币计价的,按照投资当日或当月1日的汇率折算。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会计人员往往为了方便或已有的习惯而一意孤行,不完全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如果企业内部使用不同的会计汇率,在采购或销售时就会出现错误。不同的采购成本、不同的销售收入等,由此造成的会计处理不一致,会导致会计信息无法比较。当不同的公司采用不同的会计汇率时,公司之间的会计信息也缺乏可比性。

记录汇率的会计实务

汇率变化

汇率始终在变化,导致同一外币金额在不同时点对应不同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两者相互转换就形成汇兑损益。企业日常外币业务发生的汇兑损益原则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筹划的关键是通过选择合适的会计汇率,使计算出的净汇兑损失最大化或使净汇兑收益最小化。尽量减少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汇率是指企业在外币业务发生日记账时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所采用的汇率。根据会计制度,企业可以选择外币业务发生日的市场汇率作为会计汇率,也可以选择外币业务发生时的期初市场汇率作为记账汇率。记账汇率,一般为当月1日的市场汇率。月末(或季末、年末)将各外币账户期末余额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期末余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以相应的会计记账本位币账户期末余额确认汇兑损益。这给我们的税务筹划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以下为外币兑换业务税务筹划方法示例。

例子

例1:某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拥有美元外币账户。公司去银行将5万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该行当天美元买入价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当月1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当天市场汇率为1美元=8.35元人民币。

若企业选择当日市场汇率作为核算汇率,则产生汇兑损失50000×(8.35-8.25)=5000元;若企业选择当月1日汇率作为会计汇率,则产生汇兑收益50000×(8.25-8.2)=2500元。因此,当汇率上升时,选择当日汇率作为该业务的核算汇率更有利,当汇率下降时,选择当日1日汇率更有利。月。

例2:某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拥有美元外币账户。公司去银行兑换人民币5万美元。当天银行美元卖出价为1美元=8.45元。当月1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当天市场汇率为1美元=8.35元人民币。

若企业选择当日汇率作为会计汇率,则产生汇兑损失50000×(8.45-8.35)=5000元;若选择当月1日汇率作为记账汇率,则汇兑损失为5万×(8.45-8.2)1.25亿元。 。因此,当该业务的汇率上涨时,选择当月1日的汇率作为核算汇率比较有利;当汇率下跌时,选择当天的汇率更有利。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不好

当然,中国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幅度远不及日本,也不及欧元区和英国,主要原因是欧元、英镑和日元兑美元的贬值幅度显著超过了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幅度。同时,由于日本的通胀率在主要经济体中是最低的,目前通胀率不到2.5%,名义货币贬值和相对低的物价水平共同导致了日本贸易实际有效汇率出现了接近14%的大幅度下降。

其次,人民币兑美元金融汇率的贬值无助于出口,但对短期资本跨境流动有影响。今年以来,在人民币贬值及贬值预期的作用下,中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外流。依据WIND提供的数据,截至9月1日,今年以来,外资持有A股流通股的持股比例从去年底的4.04%下降至3.78%,持股市值下降了约4831亿元人民币。依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提供的数据,相比去年12月份,今年7月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规模下降了4225亿元人民币。截至7月底,中国外汇储备3.104万亿美元,相比去年底减少了约1461亿美元。

再次,容易形成进一步贬值的预期。依据海关提供的数据,在去年出口增速超过20%的高增长基础上,今年1-7月以人民币和美元分别计价的中国出口增速也高达14.7%和14.6%。1-7月份商品贸易顺差达到了惊人的4830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61.6%。而且从结汇售汇情况看,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1-7月份累计结售汇顺差5393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值为结售汇顺差843亿美元。但从4月份以来,人民币贬值及贬值的预期导致了远期结售汇签约额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逆差,4-7月份出现了204.1亿美元的逆差,是今年1-7月份远期结售汇签约额逆差的近1.9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容易形成进一步贬值的预期,从而可能扭曲企业所需要的正常结汇售汇行为,进一步形成贬值压力。

最后,加重中国进口通胀的风险。中国是大量进口初级产品的经济体,中间品占进口的比例在60%以上。在地缘政治冲突激化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高通胀下的强美元并未压制住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及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了中国进口价格的较大幅度上涨,如果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将导致进口成本持续攀升。按照中国海关提供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全国进口商品贸易同比指数来看(上年同期为100),7月份农、林、牧、渔业价格指数112.0,采矿业价格指数118.5(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指数153.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指数158.2),制造业价格指数114.6。中国进口通胀的风险已经显现。如果国内总需求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的进口通胀的潜在风险应该会比较快速地体现出来。

今日人民币兑换英镑率_英镑换人民币汇率今日_英镑兑换率人民币最新

人民币不破“7”,怎么理解?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越来越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并不意味着可以任由金融市场出现脱离经济基本面的“超调”。美元的持续走强,除了利差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带来的避险情绪。从美债收益率和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来看,美元本身应该不具备如此的强势。美国白宫8月23日预测2022-2023年美国经济增速只有1.4%和1.8%,美联储6月份预测2022-2023年美国经济增速均为1.7%,“蓝筹共识”6月份预测2022-2023年美国经济增速只有1.4%和1.6%。白宫8月23日预测2022-2023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7%和3.2%,CBO今年5月份的预测分别是2.4%和2.9%,“蓝筹共识”的预测分别是2.8%和3.2%。依据美国财政部网站提供的数据,今年6月中旬10年期的美债收益率曾经接近3.5%,9月1日10年期的美债收益率为3.2%,自8月中旬以来基本是上升的。8月份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隐含的长期通胀预期基本稳定在2.5%左右,而经济增速预期在下降,从通胀预期与实际利率的视角来看,美债收益率应该不具备大幅度上涨的基础。

那么,在美国经济增速大幅度下调的预期下,支撑强势美元的主要是利差和地缘政治动荡带来的避险情绪。8月份美国经济失业率从7月份的3.5%上涨至3.7%,失业率还处于低水平。按照鲍威尔的说法,美联储在9月份大概率还要异常大幅度加息,中美政策利差会进一步缩小,这还会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但地缘政治动荡带来美元走强所导致的人民币贬值,已经超出了经济基本面决定的汇率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持续贬值几乎是一无所获。

有如此大规模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如果因为非经济因素导致了破“7”不好。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逆周期调节因子等政策工具该用就用。在这个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时期,相对稳定的汇率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稳定以及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都具有明确的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