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阶段

商务谈判磋商阶段策略:如何应用策优势条件下的谈判策略

商务谈判谈判阶段策略总结: 谈判阶段是商务谈判的实质性阶段,是双方较量智慧和实力的阶段。 谈判策略的丰富复杂性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谈判阶段、谈判策略 正文:我认为商务谈判的谈判阶段可以从以下三种情况来讨论和分析如何在具有战略优势的情况下运用谈判策略: (1)不开先例:指没有先例。对谈判局势的把握。 为了坚持和实现优势方提出的交易条件,以没有先例为由拒绝让步,敦促对方提交并接受自己的交易条件,是一种强硬策略。状况。 我想既然我们有优势,对方又需要我们的货,那么他的讨价还价可能是基于一种运气。 如果他无法偿还,也不会影响他最终的决定。 付出代价就是最好的回报。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占据了优势,只要我们巧妙地坚持下去,我们就会获胜。 这时候,采用不开先例的策略,会给客户一种自己并不处于劣势的感觉,因为大家都是以同样的价格购买的,同时,你也可以避免对你的产品和定价无休止的不信任。当前和未来的客户。 无休止的讨价还价。 现实生活中,专卖店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们全国统一价格,没有讨价还价的先例。 根据我的生活经验,我在专卖店买衣服最快。 我只是选择它们,不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讨价还价。 ,因为没有先例。 相反,有的店家一再说我给你的是最优惠的价格,有史以来最低的,赔钱了,可能会信一两次。 然而,当他们后来看到他对别人说同样的话时,他不禁对他的产品和他们的产品产生怀疑。 我不相信言语,总觉得自己亏了钱,应该付出更低的价格。 更何况,我不想再去那家店了,生怕上当受骗。

综上所述,我认为不开先例的策略不仅可以拒绝对方而不伤害双方,而且可以赢得对方的信任并保持长期合作。 可谓一箭三雕。 (2)先苦后甜:是指在谈判中采用苛刻的条件,使对方产生疑虑、沮丧等,从而显着降低对方的期望,然后在谈判中逐步给予优惠或让步。实际谈判中,以使对方心理状态满意并达成策略一致。 让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 我们通常吃糖。 虽然很甜,但大家都觉得马马虎虎。 换个场景,你刚刚喝了一碗又苦又涩的中药,然后我给你一颗糖。 你一定觉得糖很甜,但现实呢? 糖还是糖。 既然我们在谈判中有优势,就不怕一开始的困难吓跑对方。 相反,困难只会让对方降低期望。 这时我们给出原价,因为对方的期望值低,所以他会感到满意。 据央视报道,中国大米质优价廉。 大米价格仅为韩国的1/5,但一直未能进入韩国市场。 为此,中韩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 起初,中国声称要降低价格。 然而,这一策略被证明是错误的。 最终,中国采取先苦后甜的策略,成功拿下韩国大米市场。 (3)价格陷阱:是指谈判一方利用市场价格预期上涨和人们普遍担心的因素,吸引谈判对手对价格问题的注意,导致其忽视谈判对手的利益。就其他重要条款还价。 战略性的。 最近一段时间,严重的雾霾扰乱了我们的生活,口罩行业也疯狂了。 供应超过需求。 大家都担心未来口罩的价格会上涨。 这时候如果稍微抬高价格,把积累的库存卖出去,大家就很容易跌到这个价位。 陷阱。

(四)期限策略:是指在商务谈判中,较强的一方向对方提出的达成协议的期限。 如果超过这个期限,提议者将退出谈判,从而给对方施加压力,要求其尽快做出决定。 一个策略。 目前很多商家都在采取这种策略,包括超市促销、时下流行的双十一、双十二等,很多人往往冲动消费,事后就会后悔,所以聪明的商家一定要抓住商机,不要错过。 。 如果给予优惠时间,大家都会很快做出决定,有利于谈判尽快解决。 (5)东佯西攻:是指在商务谈判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和需要,有意识地将谈判话题引导到不相干的问题上,以佯装嚣张,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以实现我们自己的谈判。 目标。 我大一的时候曾经和同学一起卖过电风扇和插线板。 当时我们公牛牌插排的定价是25元,比同行贵一点。 于是我们就采取了在东方引起轰动、大肆宣传的伎俩。 品牌效应凸显其安全可靠。 最终我们通过这个策略卖出了很多东西并取得了成功。 不利条件下的谈判策略(1)挑衅:是在商务谈判中故意对对方的产品或有关问题挑衅,以降低对方的信心从而做出让步的策略。 我认为使用这一策略的关键是提出正确且适当的问题。 这种策略在买东西时很常见,尤其是买衣服时。 偶尔指出一些小瑕疵可以让价格更优惠,但也要注意分寸,不要对衣服太挑剔。 这不仅会让卖家认为你购买没有诚意,而且要谨慎。 如果你来闹事,就会进一步影响你的形象,让你显得粗心大意。

价格谈判策略一次性_谈判的价格策略_谈判策略的重要性

(2)以柔克刚:是指在谈判或谈判中出现危机情况时,以软的方式迎合对方的强硬态度,避免正面冲突,以达到胜利的目的的策略。对方坚持不让步。 生活中不难发现,当你礼貌热情地对待别人时,别人也会给予适当的优待。 谈判双方也是人,也是有情感的动物。 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人伦之国,情绪会给谈判增添很多色彩,促进谈判。 成功完成。 (3)迷惑:是一种防御策略。 指出在谈判形势对己方不利时,装糊涂,以此为掩护,麻痹对方斗志,从而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 比如我卖风扇、拖拉条的时候,有人直接问我进货价是多少。 这时,我假装迷惑,说我没有购买过货物,我也不确定,欺骗了对手。 (4)耗竭策略:是指通过马拉松式的谈判,逐渐消耗对方的精力、耗尽对方的精力,以扭转自己在谈判中的不利地位和被动局面。 当对手疲惫不堪、头晕目眩时,他会以守攻的方式对对方进行反击,并以以理服人的态度,提出自己的观点,敦促对方接受自己的条件,这是一种策略。 现实中的疲劳策略我不太了解,但酒桌文化与此类似。 在酒桌上谈判时,喝酒会让人分不清,清醒的一方会占上风。 我想既然大家​​几乎都是在酒桌上谈判,那它一定有它的优点。 (5)有限权力:是指在商务谈判中,当弱方的谈判者被要求向对方做出某些过高的让步时,他声称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权力有限,无权向对方做出让步。 这种让步是一种无法改变既定事实,使对方放弃自己坚持的条件的策略。

现在很多商家都在采用这种策略。 每次我想还价,他们总是说他们不是老板,没有权利定价。 事实上,有时他们是老板。 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又不会得罪客户。 将所有责任托付给上级或一个不存在的人是非常聪明的做法。 均势条件下的谈判策略(1)投石问路:谈判过程中,谈判者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假设条件,并利用对方的反应和答案来思考和探知对方的意图,抓住对方的意图。达成交易的有利机会。 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谈判中,如果我们想赢,就必须了解对手。 提出问题是最好的策略,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对方的情况来应对谈判。 (2)红脸白脸技巧:在商务谈判过程中,谈判者想与你合作,但又不想与有不好预感的对方打交道。 两人分别饰演“红脸”和“白脸”。 “面子”的作用是诱导谈判对手妥协的策略。 “白脸”是谈判态度坚决、不肯让步、谈判余地不大的强硬派。 “红脸”是一个温和的人,在谈判中态度温和。 他用“白脸”作为压制对方的武器。 他积极与“白脸”合作,尽力拉动双方合作,从而达成对自己有利的协议。 我认为,红白面孔和谐的时候,谈判更容易进行。 现实生活中不也有各种各样的支持吗? 太强或太强硬都不适合谈判,使用这种策略会让对手更加迷惑。 处理商务谈判僵局的策略 最后,我们不得不面对谈判陷入僵局的可能性。

在邓小平同志和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回归问题上,双方都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排斥对方的立场和观点。 与此同时,中国强烈要求香港主权,但英国并没有屈服。同时,两国之间可能存在文化和语言差异。 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对此,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些打破僵局的策略,我认为是非常好的。 回避分歧、转移话题 从一开始,双方就在领导权问题上不肯让步。 英方担心香港回归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变得更糟,所以邓小平回避了这个话题,谈到了主权问题。 尊重客观性,关注利益。 谈判之所以陷入僵局,是因为英国人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只是希望香港保持不变或更好。 此时的邓小平尊重客观性,考虑大局,在重大问题上不愿妥协。 ,而不是一味追求谈判胜利。 选择多种方案取代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方案,改变了“山水双面无出路”的局面,变成了“一村暗花明花”的良好局面”。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从而在谈判中占据了主动。 互相尊重并做出有效的让步。 我认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最好的让步。 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中国的宽容。 正面交锋,有理有据。 在主权问题上,邓小平据理力争,从不屈服。正是邓小平的果断和原则,才使得香港顺利回归。 在谈判中,我们决不能在原则问题上让步,否则注定失败。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正确运用策略可以让商务谈判顺利进行。 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充分发挥策略的有效性。参考资料:巴巴博士的《商务谈判策略》文档《商务谈判全书》教材

“后疫情时代”延续双向波动——202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

内容提要

2020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国际收支稳中向好、美元指数持续走弱、中美关系边际缓和。多重利好因素交织、共振,促成了一轮较大幅度的人民升值行情。该文对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及特点进行了回顾,并结合了上述主要支撑因素的演变情况,尝试对202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进行预测与展望。

一、市场回顾

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浮动,先贬后升,振幅超过6500点。全年升幅在主要货币中居于前列,领涨新兴市场,仅落后于欧元、瑞郎、澳元等发达国家货币。具体走势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1阶段(1月上旬),季节性升值期。贸易协议签订叠加年初结汇高峰,人民币稳步升至6.86附近。

第2阶段(1月下旬-5月),震荡贬值期。年初的短暂升势被疫情暴发和随后的美元流动性危机打断,人民币震荡走弱至7.10一线。5月后,中美摩擦升级,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探,触及7.18的年内低点。

第3阶段(6月-11月上旬),升值期。6-8月,美元下跌,人民币被动走强,波动中枢升至7元强侧。但受制于紧张的中美关系,升值幅度落后于其他非美货币。8月下旬,中美确定继续执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核心风险因素出清、补涨动能集中释放下,人民币汇率快速走强并升穿200周均线,升值趋势进一步确立。国庆假期后,汇率加速升值,一举收复6.70关口。11月初,美国大选结果明朗,人民币两日内升值近千点,一度突破6.55。在此期间,人民币对美元及对一篮子汇率均快速走强,CFETS汇率指数逼近96关口。

第4阶段(11月中旬后),盘整期。急升过后,市场供求出现自发均衡,企业购汇明显增多。同时,随着政策面预期引导加强,顺周期行为收敛。在美指跌至90大关的情况下,人民币仍维持盘整,企稳于6.55附近双向波动。

二、市场特点

202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呈现以下五方面特点:

(一)多主线切换主导人民币汇率走势

消息面、基本面、供求面和政策面等四大主线轮流切换,主导汇率走势,具体看:

上半年,以疫情暴发、美元流动性危机及中美关系恶化等为代表的消息面冲击左右了人民币汇率走势。尽管境内结售汇市场呈现大幅顺差,人民币汇率仍承压走弱。三季度后,消息面影响力淡出,人民币汇率与国内经济基本面、国际收支状况的关联逐步回归。我国复工复产进度领先全球,出口增速屡超预期;同时,货币政策保持定力,对美利差优势显著,境外主体加大配置人民币资产。国际收支向好,成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坚实基础。11月中旬后,供需情况和政策信号开始主导人民币汇率波动。随着市价接近6.50关口,市场关注点转向企业岁末结汇带来的供求面影响及近期监管信号背后的政策意图。

(二)美元趋势性走弱是支撑人民币升值的关键因素

与2019年相比,美元走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力回归。3月下旬以来,三大因素推动美元指数持续走弱,自高点跌超12%:一是货币政策宽松。为应对疫情,美联储紧急降息至零、推出无上限量化宽松,并于8月末调整货币政策框架,暗示提高通胀容忍度、较长时间维持低利率环境。二是避险情绪回落。疫情暴发后,美元的避险货币地位凸显,其强弱和风险情绪起落呈明显镜像关系。下半年,随着疫情逐步受控、疫苗研发进展顺利、美国大选等风险事件出清,美元的避险买盘逐步消退。三是欧元重估。本轮美元的下跌,与欧洲复兴基金的设立密不可分。欧洲复兴基金被视为欧元区向一体化财政联盟迈进的关键一步,其提出和达成的过程均伴随着欧元的大幅升值,打压了美元指数。

(三)风险情绪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增强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海外资金加速配置中国资产,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影响上升。2020年1-11月,从银行代客收付款结构看,证券投资项下代客收付款占比达23.3%,较上年同期的9.8%大幅增长;从代客结售汇上看,证券投资项下结汇比例已接近10%,影响力显著增强。证券投资项下跨境资本具有短期性、投机性、顺周期性等特点,其占比的提升将加大人民币汇率与市场风险情绪的联动,强化汇率的资产价格属性,增加汇率短期内较均衡水平出现超调的可能性。

(四)汇率弹性加大,境内外价差收敛

美元兑人民汇率走势分析_美元兑人名币汇率_美元人民币汇率分析

2020年,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增强,全年波动率达4.57%,逐步接近国际主要货币。截至12月23日,人民币汇率振幅(含夜盘时段)超过200点的交易日达129个,其中超过300点的48个,波动幅度显著超过2019年。

境内外市场方面,人民币汇率在岸、离岸年平均价差65点,较上年小幅收敛。10月至今,离岸汇价相对于在岸基本全面处于倒挂状态(即离岸人民币汇率强于在岸),倒挂程度有所加深,反映境外资金对人民币汇率仍有较强的升值预期。

(五)监管政策引导人民币汇率围绕合理均衡水平双向波动

10月后,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顺周期行为抬头。央行、外汇局果断出手,加强预期引导,从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等角度多管齐下,释放了一系列稳定市场供求、抑制单边预期,引导资本双向流动的政策信号。确保了外汇市场的有序运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三、走势展望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风景独好”、中美利差高企、国际收支顺差扩大、美元持续走弱、中美关系缓和。多重利好交织、共振,促成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升值行情。展望2021年,这些支撑因素中部分将得到延续,有些则面临退坡甚至逆转。具体来看:

(一)美国进入复苏“快车道”,中国经济相对优势收窄

随着2021年疫苗的广泛接种,美国经济受到库存周期重启、服务行业回暖等因素拉动,加速修复的路径较为明确。中国经济延续稳健复苏,下半年起可能将逐渐面临货币、财政支持政策退出,外贸拉动效果逐渐减弱等考验。综合来看,2021年中外基本面差距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可能逐渐趋于中性甚至利空。

(二)美元指数继续偏弱运行的可能性较高

展望2021年,美元将继续面临几方面压制因素:一是疫苗推广后全球经济共振复苏的环境总体不利于美元走强。二是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目前看,民主党大概率无法掌控两院,财政刺激规模或相对温和,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难度进一步上升。三是通胀预期升温,美欧实际利差收窄。美欧实际利差与欧元、美元指数走势有较强的相关性。相比于欧元区,美国的财政救助力度更大,巨量的转移支付在疫情期间保证了居民购买力不受冲击,也为美国经济酝酿了更高的再通胀风险。实际收益率水平或被进一步压低,也是利空美元的因素之一。四是技术指标偏弱。在跌破100月均线后,美元指数技术面进一步转弱。下一步预计将测试88的关键支撑位,若跌破,双顶形态形成恐意味着中长期下行空间的进一步打开。

尽管美元中长期偏弱的可能性较大,但其跌势不会一蹴而就:一方面,疫苗落地后,美国经济的修复动能可能强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另一方面,近期全球第二轮疫情愈演愈烈,英国“变异毒株”的出现为抗疫前景蒙上阴影,避险情绪重新抬升将支撑美元反弹。另外,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近日非商业性美元净空头持仓已达2008年以来新高。美元空头头寸拥挤,一旦出现轧空,可能会引起较大幅度的反弹行情。

(三)经常项目高顺差难以长期维持

2020年二、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 GDP比重分别达3.1%、2.4%,显著高于2016年以来的平均水平(1.1%)。综合多方因素,2021年经常项目顺差水平将回落,对汇率的支撑作用随之减弱:

一是出口增速或呈“前高后低”。疫情以来,海外主要国家消费端所受冲击不大,疫情影响主要体现在供给侧。国际市场的供需缺口被我国补足,是出口高增长的深层原因。预计2021年海外经济复苏初期,需求旺盛而供给相对乏力的局面仍将维持,“强出口”的支撑因素会阶段性延续;但随着欧美生产链修复,供需缺口收窄,一季度后出口增速可能面临放缓压力。供求矛盾缓解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竞争力的冲击也将显现。

二是加大对美采购可能缩小贸易顺差。2020年,我国对美购买承诺的完成情况低于计划。9月后,自美进口明显提速,增速连续3个月维持在20%以上,大幅领先其他贸易伙伴。随着供需、物流、能源价格等多方条件的恢复,预计2021年对美采购的落实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三是服务贸易逆差扩大。按照当前预期,发达经济体有望在2021年三季度前密集完成疫苗接种,届时,留学、出境游等需求很可能出现补偿性恢复,服务贸易项收支压力将重现。

(四)中美关系对人民币汇率的扰动将相对淡化

近三年来,中美从贸易摩擦演变到如今的多领域争端,市场参与者已对美战略遏制中国、通过“祸水东引”转移国内矛盾的长期意图形成稳定共识,并不会因拜登当选而对两国关系回暖抱有过多幻想。在这样的基准预期下,若拜登上任后能够采取相对温和可测的对华方针(如取消或降低关税等),对人民币汇率是额外利好;若其延续特朗普政府相对鹰派的做法,对人民币汇率的负面扰动也会较过去几年边际减弱。

综上,预计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对一篮子汇率指数的波动中枢都将上移。其中,季节性结汇较多、出口高景气度延续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在一季度仍会维持“易升难贬”格局,有望触及年内高点,随后将回归双向波动,波动区间预计为6.3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