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分析和预测.pdf

2023-08-16 17:01

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汇率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宏观变量,对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愈加突出,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跨国公司的兴起,以及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等,以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和重组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瓦依赖,国际问的经济交往进一步增加,对汇率走势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汇率问题已成为各国专家们密切关注的特点。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对汇率问题都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但仍然避免不了会融危机的发生。1992年欧洲会融风暴迫使英镑和意大利罩拉迅速狂跌,从而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1994年底至l995年初,墨西哥爆发了由货币贬值引发的金融风暴,48小时比索完全崩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从1997年7月2同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开始,连续发生了4次遍及东南哑各国的金融危机,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元、港元、台币和韩元等都均受到严重冲击;1998年俄罗斯会融危机,把俄罗斯的经济推向了深渊;999年后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又相继爆发了会融危机或货币危机,使这些国家经济、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汇率大幅贬值。

而当前正在经历的这场始于2006下半年的美国次级债危机,随着美国房地产泡沫的进一步破裂已经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全部覆灭,投行神话戛然向.止让lu=人瞠目,在这次金融风暴中,西方国家汇率发生了激烈的波动,致使许多企、l匕的生产经营处于困境甚至出现倒闭,从而使得许多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全球经济f在遭遇一场大“感冒”。中困作为持续稳定发展中的大国,在这次会融危机中也未能独善其身。在全球会融风暴的背景下,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两个层面都受到了影响。中国正在面临出口减速、物价上涨的多重压力;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在今年遭遇严峻考验,A股市场指数大幅F挫。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包括一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环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顺逆差情况、金融自由化程度(或者说会融丌放度)、一国汇率制度和汇率决定机制的选择等等。经济结构要协调、均衡,汇率制度要灵活,金融改革要积极而且稳健,这些都是危机后留下的经验。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对汇率的合理性及其走势作出『F确的评估和预测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汇率本身的复杂性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使得有关汇率走势的争论绵延不断。

现有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收支况、汇率日标区理论、货币主义汇率理论、国际借贷理论、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等。上述的汇率决定理论都是根据西方经济、社会环境提出的,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其中,大多数汇率理论都是汇率的短期波动为着眼点的,而购买力平价学说则是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中长期汇率理论,它认为两国的货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所决定的。本文将运用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着重分析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各种宏观经济因素。1.2国内外研究现状改革开放以后,众多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及其走势进行了一些研在对我国汇率水平合理性的研究方面,易纲、范敏(1997)估算1995年中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约为4.2人民币l美元,估计值比名义汇率(1荚元=8.35人民币)高出约50%…;俞乔(1997)将人民币实际汇率定义为将外国商品的外币价格换算改为本币价格后与围内价格之比,他认为自1993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等}要困际货币的实际汇率被高估30%左右心1;香港中文大学的ChouandShih(1998)利用购买力平价计算过人民币均衡汇率,其研究成果结论是:1978--1989年间除1986年外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汇率都足被高估,1990一l994问除1993年外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汇率都是被低估1。

张志超(2001)利用1954—1997年的年度数据建立了一个行为均衡实际汇率(BEER)模型。作者发现改革丌放以自i『,即1977年以前的大部分年份人民币都是高估的。1978年以后实际汇率}f4绕行为均衡实际汇率波动。发生高估的年份主要是在1982—1983年、1985年和1996年,但高估的程度不大。1978—1997年的20年间,有12年人民币是低估的,而在余下的8年中有4年实际汇率极其接近均衡汇率,而汇率制度的改革使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这种贬值足以克服掉在改革以前实际汇率高估的程度…。卜永祥运用Devarajan.Lewis.Robinson的三商品一般均衡模型,得出结论: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前,中国均衡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比真实的实际有效汇率水平高。加上其对官方外汇储备年增量不超过出口收入l0%的假设,人民币汇率低估的范围在5%到12%之间哺】。张晓朴于1999年用基本均衡理论(FEER)对人民币基本均衡汇率进行了测算,其结论是:“l997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基本吻合,人民币价值并不存在明碌高估9902003年张晓朴再次运用FEER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测算认为:“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是合理的,即使存在低估。

幅度也一定不大"丌放后至亚洲金融危机前.实际汇率基本处于低估状态:……。亚洲危机期fnJ,由于中国政府峰持人民币名义汇率不贬值的政策,使得实际汇率出现较严重的高估,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利于中国的外贸出口,1997年和l998年实际汇率高估分别达18.13%和18.15%。1999年高估状况得到缓解,达15.12%:到2000年实际汇率高估状况得到根本性缓解,仅为8.18%。’’[7FEER法的突出代表Williamso和他的研究伙伴们在2003年采用FEER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其结论是:“人民币显然处在被低估状态,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因素考虑,中国都可以从货币升值中得到好处。……,人民币需升值20—25%,……,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有好处”哺1。张斌(2003)运用简约一般均衡下单方程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做出测算,同样张斌将人民币均衡汇率定义为:“国内产品市场和外部收支『司时达到均衡的汇率水平”,其结论如下:(1)人民币均衡汇率指数在中长期内面临升值趋势,从l994年到2001年,人民币均衡汇率指数累计升值20.6%,平均每年升值2.6%。(2)1994年到1995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低于均衡汇率指数,人民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低估。

1995年到1998年中期,这个期问内的人民币出现了高估。1999年以后,人民币有效汇率由高估再次转向低估,尤其是2002年以后低估趋势更明显。(3)人民币实际汇率在2003年上半年低估了6%一10%一1。近年来,由于我国国际收支连续多年持续出现双顺差的局面,众多学者也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作出了预测和分析:夏建英(2006)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各方面影响因素,预测在我国现行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稳中有升,升值预期约在7.75元兑1美元附近0。。王元龙(2007)在回顾了2006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础上,综合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对2007 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作出展望:汇率浮动空间将会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在双 向波动中小幅升值…。丁志杰(2008)回顾了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根据 历史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分析汇率的未来趋势,探讨了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对经 济结构调整的作用,对我们多角度认识人民币升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 1.3论文的结构与创新点 本文旨在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做出预测和分析,具体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章:人民币汇率历史走势分析:主要回顾人民币名义汇率、实际汇率 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历史走势,并对其走势作出分析; 第三章:基于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分析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首先简要介 绍了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及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概 念,并结合国际比较项目组织公布的相关数据运用动态购买力平价理沦对人民 币汇率长期汇率走势作出预测和分析,从而得出人民币长期汇率升值的结沦; 第四章: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影响分析:首先回顾荚元、欧元 和同元三种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并分析其在国际化进程中对其瓤_率的 影响,并对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 响作出分析; 第五章: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其它因素分析:主要从我国的因际收支角度出 发,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的现状及其对形成的 原因,并分析由此所形成的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的影响。

本文最主要的创新点是: 1.对图际比较项目组(ICP)公布的历史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计算出 以1993年和以2005年为基准年份测算的世界各国相对价格水平,然后进行对 比分析。 2.利用ICP公缸的数据,用双曲线函数做回归分析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 3.通过网顾荚元、欧元和同元的国际化的进程及其对汇率走势的影响,从 而分析得出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对人民币长期汇率走势的几点启示。 第二章人民币汇率历史走势分析汇率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经济变量,其自身的走势影响着其他一系 列经济变量的变动,反过来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动又影响着汇率的走势。对人民 币汇率走势进行研究,具有学术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为了科学预测未来人民币 汇率的走势,我们首先分别对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实际汇率以及实际有效汇率 的历史走势进行简要的回顾与分析。 2.1名义汇率走势 图2.1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1949—2008)注:图中汇率数据均为年平均价,直接标价法。 资料米源:中【日人【屯银行网站:www.pbc.gov.cn。 如图2.1中所示,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由1949年1美元兑2.3人民币到 如今的“6时代",经历了先升后贬再升的几个起伏阶段。

根据人民币汇率走势 的不同,我们将分七个阶段来回顾分析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历史走势。 第一阶段:1949.1952年,汇率起伏较大阶段 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特点是:人民币对外币汇率变化与国内外物价变化 紧密结合,变动比较频繁。对应于不同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人民币汇率 政策侧重点有所区别。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 (1)l949.1950年3月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前,人民币大幅度贬值。 由于当时全国刚刚解放,外汇严重短缺,国内物价波动很大,为恢复和发 展经济,扶植出口,积累外汇资金,根据“繁荣经济、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劳资两利”的经济政策,我国确定了人民币汇率的方针是“推动出口,积累汇 源,保证进口,奖励侨汇"。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通货膨胀极 为严重,解放战争仍在进行中,财政经济不平衡,物价不断上涨;国外物价由 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物价稳中趋降,因此人民币币值下跌,用人民币表示 的外币价格不断上升。 950年后人民币汇率政策转为“鼓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以出口商品国内外价格的比价和侨汇购买力平价,逐步调升人民币汇率。1950年3 月,人民政府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一方而国民经济逐步 恢复,国内会融物价同趋稳定。

另一方面,美国的物价因朝鲜战争而上升。为 避免物价上升造成外汇贬值,加快进口,人民币汇率政策目标调整为“见出口 兼顾”,随着物价的变动而上调人民币汇率。 第二阶段:l953.1 972年,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这一期间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除对个别外币外,人民币汇价基本保持不 变,在名义上是即’住英镑的。 这一时期,我国进入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物 价受到幽家控制,并且长期保持稳定。外汇管理方面则实行“集中管理,统一 经营”的政策,外贸部门采取“进出核算、以进贴出”的办法,即对对外贸易 实行内部结算。由于我围困营公司经营的进出口业务都按照国家计划执行,人 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不再起调节作用,而主要作为内部核算和编制计划以及 非贸易外汇兑换结算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