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用户

股票交易一次的成本是多少?怎么算?

我想,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交易都会涉及到成本问题,更别说股票投资这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了。不管你投资股票多少钱,只要有交易,就会有成本。那么你知道股票交易的成本是多少,又是如何计算的吗?废话不多说,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的介绍。

1. 股票交易的费用是多少?

股票交易的成本就是交易费。

买入费用: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佣金+成交金额万分之二过户费(上交所收取,深交所不收取)。

卖出费用:佣金成交金额的千分之0.2至千分之0.3+过户费成交金额的万分之0.2(在上交所收取,在深交所不收取)+印花税成交金额的千分之0.1。

如果股票账户佣金率为0.3%,那么股票交易的手续费就是0.7%,如果股票账户佣金率为0.2%,那么股票交易的手续费只有0.14%。

2、股票成本价如何计算?

1.成本价仅计算采购成本

即用户买入单只股票后,成本价为买入金额加上交易费用(佣金和手续费)除以持股数,持有期间不考虑卖出股票的盈利;

计算公式:成本价=申购金额/持股数

例子:

某用户某日以10元买入某股票1000股,交易手续费为50元,成本价为(1000*10+50)/1000=10.05

若用户第二天卖出部分股票,则剩余股票成本价不变,直接在卖出部分股票上计算利润,不稀释到剩余股票成本价上;

例子:

第二天用户以11元卖出500股该股票,交易手续费25元,套现金额500*11-25=5475,此时盈利直接计入总资产,持股成本价不变,仍为10.05元;

若用户第二天继续买入该股票,则该股票的成本价会按照买入成本进行摊薄;

计算公式:成本价=(第一次申购金额+第二次申购金额)/持股数

例子:

第二天用户以10.50元买入1000股同款股票,交易手续费52元,成本价为{(500*10+25)+(1000*10.5+52)}/1500=10.385,如果第三天用户以11元卖出800股,交易手续费为49元,套现金额为800*11-49=8750,盈利直接计入总资产,剩余700股成本价仍为10.385元。

2.按成本价计算持有期间出售股票的盈亏

即用户买入单只股票时,成本价为买入金额加上交易费用(佣金和手续费)除以持股数,若持有期间卖出该股票有盈利,则需从中扣除买入金额;

计算公式:成本价=(买入金额-盈亏金额)/持股数

阐明:

1.公式中的盈亏金额包含卖出股票的盈亏金额;

2、盈亏金额为负值,即表示亏损。公式中减去负值即表示加上正值。因此,公式中的分子大于采购金额,成本价上升。反之,盈亏金额为正值,公式中的分子小于采购金额,成本价下降。

随着牛市的到来,散户炒股者们,如果你们还觉得不太懂或者还不知道如何寻找好的牛股,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知名度不高,但是使用率和好评率都很高的手机炒股软件,真的在我的炒股生涯中帮了我不少忙,接下来我就从几点来讲讲我为什么偏爱这款炒股软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点:每天两只涨停股,请注意,每天两只涨停股是免费获取的!

第二点:免费在线股票诊断,听听专家怎么说。他们是专业人士,而你还有一份副业。而且股票诊断是免费的,为什么不做呢?

第三点:VIP股池每天推荐一只股票,清晰写明买卖点、持仓、止盈止损点提醒,毫无歧义!

第四点:每日黄金内幕资讯推送,每天早上8点准时推送给您,包括涨停要点、研究报告、精炼资讯,全部免费推送,非常适合没有时间关注行情的朋友!

我的总结:以上就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股票交易成本是多少,如何计算的资料,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疑问,欢迎大家指出!最后,如果你对上面提到的手机炒股软件感兴趣,请点击这里【获取炒股APP】开始下载学习更多炒股知识,开始抓牛股吧!

温馨提示: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友好分享,判断依据个人。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的账号。写得辛苦,点赞是尊重,评论是美德。

莱特币Litecoin第三次区块奖励减半前夕倒计时提示

8月2日晚23:00,莱特币(LTC)在区块高度2,520,000处完成第三次区块奖励减半,目前每个区块奖励为6.25 LTC。

通常情况下,减半事件会引发市场关注和讨论,通常伴随着加密货币价格上涨的叙述。

然而,一直自诩为“比特金、莱特银”的莱特币四年减半的叙事,并没有引起加密市场用户的太多关注。 加密社区中与莱特币相关的讨论也很少,只有少数与减半前倒计时提示相关的消息。

莱特币作为古代POW代币的代表,其减半后的代币价格表现将决定用户对其的关注度。 减半前后,代币LTC在二级市场也表现平平。 据Coingecko称,过去14天内跌幅为5%。 减半当天价格波动不大。 一如既往的小幅波动,下跌了4.4%,现价86.3美元。

然而就在减半前几天,莱特币创始人李查理和弟弟宣布,将联合推出500张“莱特币减半白银纪念实体卡”,每张卡由50克白银制成。 含6.25LTC,暂定价1000美元,预计收入至少50万美元。 这一行为也遭到了用户的嘲讽:莱特币似乎已经没什么用了,创始人兄弟只能利用热点卖卡赚钱。

当创始人在减半期间卖卡的时候,作为用户,他其实更关心减半能否让沉寂已久的莱特币复活? 能否对其生态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减半前夕无人关注莱特币,减半后二级市场冷清。

此次减半是莱特币自2011年推出以来历史上的第三次减半。不过从加密市场的反应来看,略显冷清,其代币LTC也在二级市场下跌。

莱特币减半的设计参考了比特币。 根据其协议中定义的减半时间表,减半周期每 840,000 个区块发生一次(大约每四年一次)。 每次减半意味着矿工只能获得减半前一半的奖励。

截至2023年8月3日,莱特币减半事件已完成3次。 第一次是在2015年,当时区块奖励从最初的每块50LTC减少到25LTC; 第二次是在2019年,区块奖励从每块25LTC减半至12.5LTC; 第三次是今年8月。 这次是 3 日,区块奖励从每个区块 12.5LTC 降至 6.5LTC。

莱特币涨幅_莱特币涨跌_莱特币可能涨到1万吗

以此类推,莱特币的第四次减半将发生在 2027 年左右,届时区块奖励将从 6.5LTC 减少至 3.125LTC。

LTC代币发行总量为8400万枚,目前流通量约为7350万枚。 大约 87% 的莱特币正在流通。 目前市值约为63.4亿美元,在加密资产中排名第12位。

莱特币涨跌_莱特币可能涨到1万吗_莱特币涨幅

每四年发生一次的减半叙事往往被加密市场视为利好消息,尤其是比特币的减半,往往意味着将伴随着牛市。 因为减半或减产通常是为了避免代币通胀问题,并通过控制供给使价格更有利于物价上涨。 因此,每当减半发生时,都会引起加密市场的关注和讨论。

减半发生在采用POW机制的Token中,对其网络和矿工相关方(如矿池、矿机厂商)影响最大,因为减半意味着挖矿奖励数量减少、难度增加、挖矿难度增加等。采矿成本大幅增加。 增加,这会对网络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收入减少后,部分矿工将离开市场或转而开采其他主流代币,网络的安全性将受到考验。

人们通常认为减半会导致价格上涨。 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减半后矿工奖励减少相当于成本增加,理论上会带动代币价格上涨; 其次,从供应角度来看,减半会打破产出的动态平衡,导致代币供应速度下降。 如果需求保持不变或增加,那么供应的减少将导致需求大于供应,这可能会引发代币价格的上涨。

不过,减半后币价上涨并非必然。 加密货币的价格是宏观环境和整体市场情绪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例如,今年6月23日完成减产的DASH代币价格在减产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直在30美元左右波动。

此次莱特币减半前后,加密社区相关的讨论和消息非常少。 甚至有用户在社区询问“明天LTC会减半吗?”,不少用户回复“没人关心了,人们也不再关心POW古币了”。

此外,对于莱特币减半,大多数用户都认为是“做空”。 对此,加密玩家林提到:“2021年牛市期间,莱特币基金会官方推特转发了沃尔玛支持LTC支付的虚假消息,然后将其删除,但这引起了市场非常大的波动,因此我当时就明白,原来主流币只能靠消息来控制市场,不再有共识来主导市场。 长期来看,LTC减半并不值得关注。 ”

减半当天,LTC在二级市场出现短线下跌,盘中跌幅达4.4%,现价86.3美元。 这似乎进一步验证了用户对其减半的悲观预测。

方正推出“半价纪念银卡”

在莱特币社区用户关注减半行情的同时,莱特币创始人Charlie Lee和弟弟Bobby Lee联合推出了由99.9%纯银制成的实物收藏卡。 “减半纪念银卡”用于纪念莱特币减半四年。 预计每件售价为 1,000 美元。

7月27日,李查理和弟弟在莱特币减半直播中宣布,与Ballet联手制作500张由99.9%纯银制成的白银实物收藏卡,以纪念莱特币三周年。银。 次减半。

Bobby Lee 是 Ballet 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该公司是一家冷存储加密货币专用卡(类似于超市礼品卡)的制造商。

据介绍,每张银卡均由50克99.9%纯银(又称“999纯银”)制成。 每张卡仅银币价值 40 美元。 此外,该卡还将预充6.25 LTC。 代币价值约为 555 美元,这意味着该卡本身目前估计价值约为 595 美元。 预计价格在 1,000 美元左右,买家预计会有溢价。 此外,查理·李表示,出售的所有收益将捐赠给莱特币基金会,以促进区块链的采用和发展。

Bobby Lee表示,这些收藏品大约有信用卡大小,并有双层二维码贴纸,顶层显示莱特币存款地址,隐藏的底层显示加密私钥(EPK)。 刮开二维码下方的第二部分即可获取用于解密私钥的密码。

Charlie Lee解释说,这是一张银卡,所以即使莱特币跌到零,它仍然值50克白银的价格。 此外,他还表示,这些银卡中的一部分也可能会被拍卖,比如前20张、21张等,其余的会以固定价格出售。 细节尚未确定。

目前,莱特币减半纪念银卡尚未推出,但据悉将在8月份减半后的某个时间发售。

莱特币两位创始人联合推出的“减半纪念银卡”的发行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借助莱特币减半事件,Ballet加密货币礼品卡网站不仅获得了用户关注,还至少赚了50万美元。 这一举动被用户戏称为。 莱特币的两位创始人兄弟可以说是币圈最聪明的人。 他们利用热门推广项目轻松筹集到了50万美元。

减半或许无法解决莱特币生态发展困境

事实上,除了减半叙事带来的短期价格影响外,用户更关心的是莱特币的长期生态发展。

如今,POW老大哥比特币的生态发展自2023年Ordinal协议诞生以来,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也让人们看到了比特币除了保值之外,其他应用的可能性。 也让人们面临接下来的减持。 一半的矿工认为除了区块奖励之外还有链上费用收入的可能性。

自然,莱特币作为比特币的代表分叉,也对生态发展寄予厚望。

今年5月BRC20热潮期间,莱特币社区推出了BRC20标准分叉版本LTC20,支持用户在莱特币上雕刻NFT、文本等内容。

在BRC20创富效应的推动下,LTC20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进入莱特币生态系统。 数据显示,5月9日,莱特币链上日交易笔数突破57万笔,活跃莱特币钱包地址突破81万个。

莱特币可能涨到1万吗_莱特币涨跌_莱特币涨幅

然而,随着BRC20的热度降温,LTC20在进入主流市场之前就陷入了停滞。

据莱特币铭文交易市场Litescribe统计,8月3日LTC20相关资产总市值为2791万美元,交易量仅为12.65LTC。

莱特币涨跌_莱特币可能涨到1万吗_莱特币涨幅

不少用户原本希望在8月份莱特币减半叙事的支撑下,市场资金和流向集中在莱特币上,从而促进莱特币生态的发展。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莱特币生态中的LTC20项目大多是对比特币生态的模仿,并且比其他项目炒作得更多。 莱特币减半叙事赋能生态发展的预期,在目前的发展中还没有看到。 这对于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老矿币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如果继续单纯依靠炒币价格,不像以前那样解决其生态困境,莱特币注定会被市场淘汰,逐渐消失在加密历史的长河中。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监管带来挑战

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近年来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不断上涨,很多投资者都赚了很多钱。 然而,比特币自诞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 争议的一个主要焦点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比特币从事贩毒、走私、洗钱等非法活动,这给监管带来了挑战。

支持数字货币交易_中国可以进行数字货币交易吗_数字货币交易受我国法律保护吗

2017年9月4日,我国多个相关监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要求暂停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代表的交易。 通证发行,并要求“任何所谓通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币、通证、‘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通证或‘虚拟货币’。 “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随后,9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风险的提示》 》表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虚拟货币”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密集交易,利益相关者数量逐渐扩大,由此带来的金融和社会风险不容忽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表明交易平台和比特币被用于非法活动。”

不仅在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数字货币的监管都是各国政府的重要命题。 例如,2017年和201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因担心缺乏有效监管而连续两次拒绝以数字货币为交易标的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设立申请。 这只基金的规模达到了10亿美元。 这表明,虽然数字货币可能带来更快的交易流程,但数字货币很可能被用于非法交易活动、洗钱、逃避资本管制,甚至资助恐怖活动,监管机构对此非常担心。 毫无疑问,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提供了一种数字化、匿名的支付方式,极大地便利了黑市交易活动和其他非法交易。 FBI 最近捣毁了一个名为 Silk Road 的黑市网站,该网站涉及超过 400 万美元的比特币交易。

监管机构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是,有多少数字货币交易涉及非法交易? 这个问题可能直接关系到监管机构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以及数字货币的未来命运。 如果非法交易不是数字货币交易的主流,那么监管机构可能会更加关注“主要矛盾”,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对待数字货币; 然而,如果使用数字货币交易的绝大多数用户都是不法分子,那么可以想象,监管机构对数字货币进行打击的可能性更大。

那么,手中可能持有 2 个比特币的你一定想知道,比特币迄今为止促成的近 2 万亿美元的交易额中,走私、贩毒、色情、甚至谋杀的背后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这个比例是10%还是90%? 近日,来自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和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里加校区)的三位学者以比特币为例,研究了数字货币非法交易的规模和比例。 他们从学术角度出发,利用比特币公链对2009年至2017年4月的完整历史数据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分类验证,得出的结论是,就用户数量而言,大约有25%的比特币用户(用户)涉及非法交易; 从交易笔数来看,约44%的交易笔数(Transaction count)与非法交易有关; 从交易规模来看,20%的交易量(Transaction count)与非法活动相关。

中国可以进行数字货币交易吗_支持数字货币交易_数字货币交易受我国法律保护吗

这样的比例数字可能看起来有点抽象。 让我们用更形象的方式来表达吧。 以2017年4月为例,根据这三位学者的估计,有2400万比特币用户使用比特币的主要目的是支付非法活动。 这些用户每年进行约3600万笔交易,交易价值约720亿美元。 您如何理解这些数字的大小? 提交给白宫国家药物管制政策办公室(ONDCP)的一份报告估计,2010年美国吸毒者在非法药物上的花费约为1000亿美元。2013年,欧洲的这一数字约为240亿欧元。 这一对比表明,比特币交易中用于支付非法活动的交易规模与美国和欧洲的非法毒品交易规模大致在同一数量级。

鉴于比特币已经在市场流通了近十年,从纵向来看,比特币交易中非法交易的比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位学者发现,自2015年以来,与非法活动相关的比特币交易比例有所下降。这种下降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第一,“主流”交易的兴起和对比特币投资兴趣的增加。 尽管相对比例在下降,但比特币交易中非法交易的绝对量却在持续增加。 这表明合法交易绝对量的增加导致非法活动相对比例的下降。 其次,其他数字货币的使用增加。 其他数字货币(如达世币、门罗币、ZCash)隐蔽性更强,可以更严密地隐藏用户的交易行为。 因此,在政府严格监管比特币后,部分用户可能会转向其他数字货币作为支付工具。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性、毒品和比特币:有多少非法活动是通过加密货币资助的?” 还是一篇工作论文,在国际顶级金融期刊《金融研究评论》举办的Fintech大会上发表,继续阅读。 三位学者使用了从2009年1月第一条链开始的比特币公链上的所有历史公开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交易ID、发送方和接收方地址、时间戳、区块ID、交易费用、交易金额等信息。 三位学者利用交易地址信息和Union-Find算法将不同的交易地址归属于某个比特币用户,从而实现了从交易级数据到用户级数据的转变。 读者可能会问,这是否违背了我们常说的比特币的匿名性? 事实上,所有将交易地址归因于交易用户的算法都无法达到100%的准确性。 本文使用的并查算法是所有此类算法中最准确的。

数字货币交易受我国法律保护吗_支持数字货币交易_中国可以进行数字货币交易吗

作者利用FBI认定的非法比特币用户(此类用户约占所有用户的6%),并利用网络聚类分析来识别经常与他们有关联的其他用户,并将这些用户视为非法用户。 非法用户占所有比特币用户的25%。 从交易特征来看,与合法用户相比,非法用户的交易行为具有以下显着差异:交易次数较多、频率较高、实际交易金额较小、持有比特币价值较小、交易对手较多且集中度较高,它持续时间更长。 为了逃避监管,不法用户还会利用虚假交易来“淡化”其非法交易的力度。 另一个有趣的特点是,与合法交易者相比,非法交易者进行交易前后“比特币”一词的谷歌搜索指数较低(表明关注度较低)。 换句话说,“比特币”的谷歌搜索指数可能代表了合法用户对比特币的关注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交易行为,有相当一部分确实与非法交易有关。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各国政府对数字货币进行了严格监管。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 例如,2017年11月,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PwC)香港办事处宣布,将接受客户以比特币换取咨询服务。 此外,包括肯德基加拿大和微软在内的公司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作为区块链的重要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付方式的变革。

**本文改编自“性、毒品和比特币:有多少非法活动通过加密货币融资?”,2018 年 RFS 金融科技会议论文。 作者:蒋景林,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生

用户感知产品价值的基础是极低的理解成本

产品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生,需求和用户之间的桥梁是触发,产品经理需要在短时间内让用户感知到产品是怎么用的,能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本文作者围绕用户理解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满足需求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

需求这个词对于产品人来说,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很多人会觉得用户需求是用户在某一情境下触及到痛点了,对解决这个痛点的方案有了迫切的需要。

当我们去深挖“痛点”这个词,我们会发现“痛点”之所以称之为痛点,是因为用户遇到令人痛苦的事情,这里边其实是带有一种负面情绪的。所谓“爽点”,是指用户遇到令人开心、爽快的点,同样也是带有情绪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

举个例子,共享单车还未出现的时候,地铁口离家1公里,大白天天气很热,只能走过去,内心是很痛苦的。当你知道可以骑共享单车,起码不用顶着大太阳走路,你内心是愉悦的,情绪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所以,在本质上,与其说是产品解决了用户的痛点,更不如说是产品为用户提供了积极的情绪价值。那积极的情绪价值怎么传递到用户的内心,靠的是触发。

二、需求与用户之间的桥梁是触发

触发价格是什么_什么是触发价格机制_触发价格是什么意思

在《上瘾模型》这本书里,对触发的定义是促使你完成某些行为的诱因。有了触发,你才有可能完成某些行为,所以是存在先触发后行动这样一个关系的。

那在我的理解里,刺激等同于触发,我认为用刺激更能表达出这一含义。

刺激又分为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简单来说,内部刺激就是内心驱动,内心想去做。而外部刺激可以叫做外界因素刺激,是相对内部刺激来说,外部刺激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天气也是一种外部刺激,今天太阳很大,自我感知到很晒,从而诱发你去打开伞的行为。

触发价格是什么_触发价格是什么意思_什么是触发价格机制

因此,这两者的关系是通过外部刺激,使用户内心产生渴望,从而诱发后续的行动。

所以在产品层面,我们围绕产品本身所做的一些文案,应用消息推送、新手引导、等等,这其实就是一种外部刺激,利用这种刺激,使用户内心有了积极的情绪价值或者说产生了情感共鸣,愉悦的心情会诱导用户产生行为。

因此,外部刺激就变得极其重要了,它是联结用户与需求的桥梁,如果缺少外部刺激或者外部刺激的设计不合理,这就会让用户没有带来情绪价值,也就没有使用的欲望,用户就很难有所行动了。

三、怎么提高外部刺激的效率? 1. 降低理解成本

什么是触发价格机制_触发价格是什么意思_触发价格是什么

用户注意力越来越有限,也越来越没有耐心,打开一个应用后如果几秒钟没有感知到APP怎么用?没有产生“心动”的感觉,意味着这次刺激就不成功,用户就极有可能离开,更谈何后续用户的行动。

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短时间内让用户感知到产品是怎么用的,能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而用户感知产品的价值的基础是理解,是对产品的认知。用户的理解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我们是没办法要求用户提高理解能力或者让用户的理解能力达到一定高度才来使用我们的产品。因此,我们唯一能做的是降低用户理解成本,比如,简练有力的文字,图文并茂的形式等等。

这里举一个图文并茂的反面教材, 很多人做产品新手引导可能会喜欢用炫酷的插图,配合上一些文案,以为这样能够帮助用户降低理解成本。但是这里会有一个弊端,太精美的插画会吸引用户的目光,用户都忽略感知产品价值,起到一个反效果。不是说图片不能用,而是我们要清楚图片的价值,是辅助用户理解,更好理解文案的意思,所以不能喧宾夺主,重点不是好看,是看一眼就明白意思。

2. 适当地利用人们常见的认知偏误

前面也提到满足用户需求其实就是满足用户的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积极的情绪-负面的情绪,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让用户产生情绪的起伏,情绪的起伏其实是源于用户心理状态的变化,那么我们可以适当地利用一些用户心理上的认知偏误来带动用户产生情绪变化,从而让用户产生下一步行为的 冲动。

1)巧用损失厌恶

心理学上对“损失厌恶”的定义是,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比如,你花了大价钱买门票去看一场球赛,看之前是满心期待的(情绪高涨),但是你边看边发现,球员状态不佳,比赛很沉闷,内心就会感觉到不值,但是因为已经花钱了,所以感觉现在走是更亏了。

在产品层面,使用这一认知偏误比较多的是“花小猪”和“拼多多”,他们利用这一心理为自己产品起到拉新和留存的作用。

以上面这个花小猪为例,本身花小猪这一平台就是一个滴滴推出的面向低端市场的打车应用,用户价格敏感度高。

对于这部分价格敏感度高的用户,“5折优惠券”是会很受诱惑的,若没拿到就会觉得“自己吃亏了”,同时界面显示“95%的进度条”和“1名新人助力即可获得券”,任务描述清晰易懂配合上进度条,会让用户觉得“这一任务实现难度不难,这张券很容易拿到”(降低了拿券的门槛),因此用户会更愿意更有动力去邀请新用户助力,达到拉新的目的。

同时返券也会让老用户下一次在平台上继续用车,起到提升留存和单量的作用。现在用户拉新成本愈来愈高,拉新越来越难,但最高10元优惠券能同时带来新用户和老用户留存的提升、单量的提升,其实是物超所值的。

2)框架效应

心理学上对“框架效应”定义是指,用户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描述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和决策。

这一效应在电商和外卖领域会用的比较多,比如,本来一个商品原价就是卖180元,但显示的价格是230元,但你可以领取50元的优惠券,本质上付出的金钱是一样的,但是因为领取了50元,内心感觉是赚到了,用户的获得感和惊喜感是更高的,即为用户带来了更高的情绪价值。

所谓“框架效应”,其实是我们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表述能带给用户更大的获得感和更积极向上的情绪。

部分内容引用至《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