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近年来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不断上涨,很多投资者都赚了很多钱。 然而,比特币自诞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 争议的一个主要焦点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比特币从事贩毒、走私、洗钱等非法活动,这给监管带来了挑战。
2017年9月4日,我国多个相关监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要求暂停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代表的交易。 通证发行,并要求“任何所谓通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币、通证、‘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通证或‘虚拟货币’。 “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随后,9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风险的提示》 》表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虚拟货币”在一些互联网平台上密集交易,利益相关者数量逐渐扩大,由此带来的金融和社会风险不容忽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表明交易平台和比特币被用于非法活动。”
不仅在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数字货币的监管都是各国政府的重要命题。 例如,2017年和201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因担心缺乏有效监管而连续两次拒绝以数字货币为交易标的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设立申请。 这只基金的规模达到了10亿美元。 这表明,虽然数字货币可能带来更快的交易流程,但数字货币很可能被用于非法交易活动、洗钱、逃避资本管制,甚至资助恐怖活动,监管机构对此非常担心。 毫无疑问,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提供了一种数字化、匿名的支付方式,极大地便利了黑市交易活动和其他非法交易。 FBI 最近捣毁了一个名为 Silk Road 的黑市网站,该网站涉及超过 400 万美元的比特币交易。
监管机构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是,有多少数字货币交易涉及非法交易? 这个问题可能直接关系到监管机构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以及数字货币的未来命运。 如果非法交易不是数字货币交易的主流,那么监管机构可能会更加关注“主要矛盾”,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对待数字货币; 然而,如果使用数字货币交易的绝大多数用户都是不法分子,那么可以想象,监管机构对数字货币进行打击的可能性更大。
那么,手中可能持有 2 个比特币的你一定想知道,比特币迄今为止促成的近 2 万亿美元的交易额中,走私、贩毒、色情、甚至谋杀的背后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这个比例是10%还是90%? 近日,来自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和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里加校区)的三位学者以比特币为例,研究了数字货币非法交易的规模和比例。 他们从学术角度出发,利用比特币公链对2009年至2017年4月的完整历史数据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分类验证,得出的结论是,就用户数量而言,大约有25%的比特币用户(用户)涉及非法交易; 从交易笔数来看,约44%的交易笔数(Transaction count)与非法交易有关; 从交易规模来看,20%的交易量(Transaction count)与非法活动相关。
这样的比例数字可能看起来有点抽象。 让我们用更形象的方式来表达吧。 以2017年4月为例,根据这三位学者的估计,有2400万比特币用户使用比特币的主要目的是支付非法活动。 这些用户每年进行约3600万笔交易,交易价值约720亿美元。 您如何理解这些数字的大小? 提交给白宫国家药物管制政策办公室(ONDCP)的一份报告估计,2010年美国吸毒者在非法药物上的花费约为1000亿美元。2013年,欧洲的这一数字约为240亿欧元。 这一对比表明,比特币交易中用于支付非法活动的交易规模与美国和欧洲的非法毒品交易规模大致在同一数量级。
鉴于比特币已经在市场流通了近十年,从纵向来看,比特币交易中非法交易的比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位学者发现,自2015年以来,与非法活动相关的比特币交易比例有所下降。这种下降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第一,“主流”交易的兴起和对比特币投资兴趣的增加。 尽管相对比例在下降,但比特币交易中非法交易的绝对量却在持续增加。 这表明合法交易绝对量的增加导致非法活动相对比例的下降。 其次,其他数字货币的使用增加。 其他数字货币(如达世币、门罗币、ZCash)隐蔽性更强,可以更严密地隐藏用户的交易行为。 因此,在政府严格监管比特币后,部分用户可能会转向其他数字货币作为支付工具。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性、毒品和比特币:有多少非法活动是通过加密货币资助的?” 还是一篇工作论文,在国际顶级金融期刊《金融研究评论》举办的Fintech大会上发表,继续阅读。 三位学者使用了从2009年1月第一条链开始的比特币公链上的所有历史公开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交易ID、发送方和接收方地址、时间戳、区块ID、交易费用、交易金额等信息。 三位学者利用交易地址信息和Union-Find算法将不同的交易地址归属于某个比特币用户,从而实现了从交易级数据到用户级数据的转变。 读者可能会问,这是否违背了我们常说的比特币的匿名性? 事实上,所有将交易地址归因于交易用户的算法都无法达到100%的准确性。 本文使用的并查算法是所有此类算法中最准确的。
作者利用FBI认定的非法比特币用户(此类用户约占所有用户的6%),并利用网络聚类分析来识别经常与他们有关联的其他用户,并将这些用户视为非法用户。 非法用户占所有比特币用户的25%。 从交易特征来看,与合法用户相比,非法用户的交易行为具有以下显着差异:交易次数较多、频率较高、实际交易金额较小、持有比特币价值较小、交易对手较多且集中度较高,它持续时间更长。 为了逃避监管,不法用户还会利用虚假交易来“淡化”其非法交易的力度。 另一个有趣的特点是,与合法交易者相比,非法交易者进行交易前后“比特币”一词的谷歌搜索指数较低(表明关注度较低)。 换句话说,“比特币”的谷歌搜索指数可能代表了合法用户对比特币的关注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交易行为,有相当一部分确实与非法交易有关。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各国政府对数字货币进行了严格监管。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 例如,2017年11月,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PwC)香港办事处宣布,将接受客户以比特币换取咨询服务。 此外,包括肯德基加拿大和微软在内的公司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作为区块链的重要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付方式的变革。
**本文改编自“性、毒品和比特币:有多少非法活动通过加密货币融资?”,2018 年 RFS 金融科技会议论文。 作者:蒋景林,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