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猪

《瞭望大湾区》:国办: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_各国利率市场化进程_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案例答案

国办: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督促21家全国性银行完善内部考核、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为设备更新改造等配足融资。

农业农村部:生猪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后期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基础

对于近期全国生猪和猪肉价格出现上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表示,短期上涨主要是季节性和阶段性的,这两天在回落,现在生猪产能非常充足,能繁母猪存栏、生猪存栏和新出生仔猪量都是连续5个月增长,后期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基础。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部署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联合检查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检查工作方案》的要求,10月24日,四部门召开联合检查行动动员部署培训会。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出席会议并作动员部署。会议要求,检查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查工作、查政策、查问题、查整改”的要求,把联合检查工作抓准、抓深、抓实,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昨日启航

10月26日和31日,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255名队员分两批搭乘“雪龙2”船、“雪龙”船从上海出发,共同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预计2023年4月上旬返回国内。第39次南极考察将围绕南大洋重点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大气成分、水体环境、沉积环境、生态系统等相关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在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沿线进行冰雪环境监测、天文观测。利用“雪鹰601”固定翼飞机,开展伊丽莎白公主地等区域的冰下地形探测。对南极中山站、长城站进行越冬人员轮换及物资补给。

忽如一夜秋风来,玉米价格大涨8.5分钱,2023年8月10日玉米行情

在这个多变的市场中,玉米价格如同跌宕起伏的股票,每天都在不断波动。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源自于玉米市场的狂欢,一个风起云涌的场景。

不久前,吉林梅花味精打破了今年玉米市场以来的价格记录,一夜之间,从1.275元/斤的收购价格直接涨到1.36元/斤,而通辽梅花更是再接再厉,大涨了5.5分钱,收购价格涨到了1.375元/斤,折合2750元/吨。这是东北玉米市场的一场巨大飙升,仿佛一股暴风雨席卷而来,让人不禁惊叹。

近十年玉米价格走势图_玉米近十年的价格走势_玉米历史走势

面对这种涨价的势头,山东深加工企业不甘示弱,纷纷将收购价格提高至1.5元/斤以上,各家企业竞相响应,如恒仁工贸、山东米能、山东东平祥瑞、山东七星柠檬等,都纷纷加入这场价格争夺战。而潍坊英轩更是距离玉米大关仅差10元钱,将收购价推至3100元/吨。这一波玉米价格的涨幅之大,让人不禁怀疑,玉米价格是否能够突破年前的高点。

玉米近十年的价格走势_玉米历史走势_近十年玉米价格走势图

然而,这场市场波动的表象之下,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复杂因素。首先,东北港口虽然一片热闹,但实际上是一片无价也无市的状态。报出来的高价收不到玉米,报出来的高价也卖不动玉米,一切都是虚幻的繁华,背后只是一场赚吆喝的闹剧。

其次,东北地区每天都在拍卖玉米,成交价格也非常高,但人们却没有留意成交的量级。市场关注的焦点只看到了高价格,而忽略了背后的成交情况。这就像是自欺欺人,市场有需求,储备库需要高价利润变现,双方一拍即合,外面的人只看到了热闹,却不了解其中的真相。

玉米近十年的价格走势_玉米历史走势_近十年玉米价格走势图

再者,深加工企业的开机率有所下降,他们现在都是按需备货,饲料端也选择小麦和杂粮替代玉米。养殖玉米的需求增加,主要原因是生猪行情好转,养殖户的需求有所增加。这导致了养殖粮贸易商的积极采购,他们为了饲养1~2个月后的变现而采购,这一需求的增加让市场进一步升温,养殖户也陷入了买卖之间的困境。

玉米历史走势_近十年玉米价格走势图_玉米近十年的价格走势

八月和九月通常是炒作的高峰期,也是农作物最后的炒作机会。一切都取决于天气,它是农作物的救命稻草。市场和资本也像疯狂的赌徒一样,不停地炒作,不涨就是跌,但基本上都是在涨的趋势下。天气变化会让市场情绪剧烈波动,市场需要炒作来吸引眼球,引发情绪,吸引资金,进行囤积居奇。因此,炒作成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势在必行,而且越炒越热闹。

近十年玉米价格走势图_玉米历史走势_玉米近十年的价格走势

华北地区的贸易商手中已经没有一粒玉米,而养殖玉米需求的好转只是建立在粮商手中没有粮的基础上才凸显出来的。市场表面上是供需关系,但情绪变化足以让行情彻底逆转,现在的需求情况与以往不同,情绪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总结而言,玉米市场的涨价风潮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包括供需关系、市场情绪、天气因素等。无论如何,这一轮玉米价格的波动已经让市场变得异常火热,而未来的走势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对于种植者和贸易商来说,把握市场的机会和风险至关重要。在这个多变的玉米市场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价格仍将继续波动,而每一次波动都将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格局。

玉米历史走势_近十年玉米价格走势图_玉米近十年的价格走势

国家发改委:生猪价格退出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这是否表明新一轮猪周期将开启价格上升周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专家对是否开启猪价上升周期意见并不一致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预案》,将猪粮比价、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作为预警指标,并对预警区间进行了明确划设。

过度下跌情形预警分级中明确,要重点引导养殖户平稳有序减栏,避免恐慌性集中出栏。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在5%~10%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布一级预警。

本次国家发改委明确,生猪价格退出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这是否意味着新一轮猪周期将开启上升周期?

对此,农信数智·行情宝生猪分析师张雨晴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虽然价格短时间有所反弹,但目前产能去化依旧比较缓慢。“如果未来能繁母猪继续增长,明年猪价依然不容乐观,那么也就意味着或将拉长下行周期的时间。”

不过,在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养猪协会理事兼秘书长助理潘国成看来,这一轮价格上涨应该是新一轮猪周期的开始。他通过微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一轮猪价正在酝酿,这个月接近过半,很难有再往下的迹象(因为猪少了)。”

问及目前养殖户的状态,潘国成表示,目前养殖散户的情况还是不算好,主要是价格长期低迷的亏损影响,“熬得很辛苦”。在他看来,大的规模化养殖场情况也不会好太多,养殖行业不是短时间就能缓过来,要确保10元/斤以上的猪价正常运行一年以上,才能让行业缓一下气。

张雨晴表示,目前部分养殖户惜售情绪一直存在,受上半年亏损影响,养殖户情绪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现在很多养殖户越涨越不卖,炒作出“缺猪”的假象。据行情宝调研,部分已经清栏的养殖户近期也有补栏仔猪的意向及实际动作了,“这主要是由于近期猪价上涨,养殖户认为盈利时代将要开启,下半年需求利好增多,更看好年底猪价。”

下半年生猪均价有望站在成本线之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农业农村部8月14日数据显示,据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8月份第二周(采集日为8月9日)所有监测品种价格全部上涨。

其中,生猪产品价格方面,全国仔猪平均价格32.88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2.2%,同比下跌26.4%。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7.14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4.9%,同比下跌20.4%。全国30个监测省份生猪价格全部上涨。

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运行走势图

生猪价格波动周期_生猪价格的波动规律_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

猪肉价格近半个月以来出现一波明显的上涨 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

张雨晴认为,从农业农村部数据来看,猪价环比上涨,总体来说,还是由于短期内市场情绪和看涨预期拉动了猪价上行。一方面是养殖端压栏惜售情绪浓厚;另一方面南方多省大猪猪源稀缺,肥标差持续拉大,同时也带动二次育肥进场,短时抢占市场标猪猪源。此外,近期的降雨天气也对生猪调运造成一定的影响。

她进一步解释说,二次育肥其实是短时的投机行为,部分二次育肥的养殖户如果看涨未来1-2月的行情,就会采购小体重猪源。“像前一段时间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很多二次育肥养殖户压在手里面养大猪的时间缩短了。我们观察到前期有一些二次育肥养殖户可能在十天或者半个月左右就出栏了。”不过她也提到,上半年很多投机的二次育肥都判断错了,也就是上半年二次育肥并没有实现盈利。

潘国成则表示,近期猪价上涨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收储的影响,数据显示前几个月收了700万吨的猪肉,这对提振猪价还是很有帮助的。此外,养殖户看到前期猪价这么低,就加大了二次育肥的力度。

对于后市的猪价走势,潘国成认为“还是比较看好”。“不管怎样,经济规律是不会变的,都亏了,都减了,都熬不住了,养猪的春天肯定就会来。”

张雨晴则认为,今年上半年猪价偏低,养殖户亏损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目前餐饮需求较去年同期有所恢复,但今年供应量整体仍较充足,供需错配情况依旧存在。“从下半年市场预期来看,无论是生猪出栏量还是消费情况,都比上半年有所好转,下半年生猪均价有望站在成本线之上,小幅波动,但是不会出现去年四季度的高度。”

每日经济新闻

预计下半年猪肉供需总体平衡 猪价将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生猪价格的波动规律_生猪价格波动周期_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8月14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2.70元/公斤,比7月31日的20.81元/公斤上涨9.08%。“近期,全国生猪价格开始触底,最近一段时间猪价快速反弹,生猪行情逐渐向好。”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记者说。

受生猪供给量持续处于高位而消费逐渐季节性下降影响,今年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7月第2周下跌至全年最低14.19元/公斤,同比下跌36.9%,较年初累计跌17.9%。7月中下旬供需形势逐渐好转,7月第4周开始快速反弹,8月第2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7.14元/公斤,环比上涨4.9%,4周累计上涨20.8%。

朱增勇认为,猪价快速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大猪上半年已经基本出清、近来强降雨扰动,以及消费季节性回暖。从供给端来看,7月份是传统生猪出栏淡季,大猪上半年已经基本出清,猪价反弹后部分养殖户对后市乐观,开始压栏放慢出栏速度,部分地区出现二次育肥现象。此外,近期我国北方强降雨对生猪调运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南方主销区猪价涨幅较大。从销售端看,随着高温天气逐渐结束,天气转凉带动了消费季节性回暖。

“上半年猪肉价格低迷,不完全是需求不畅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上周,北京新发地日均上市白条猪1782.86头,比去年同期1360.14头增加31.08%。他告诉记者,立秋之前,猪肉价格震荡上行,立秋过后快速回落,呈冲高回落走势。此前,部分机构认为,猪肉价格低迷是需求疲软造成的,但是从新发地市场看,目前销量明显超过去年同期,说明需求并不弱。立秋过后,消费降温,猪肉价格也缺少了支撑,不排除还会向下有所调整。

“预计下半年我国猪肉供需总体平衡,生猪价格整体走势可能呈现季节性回升。”朱增勇说。

从猪肉供给来看,下半年生猪出栏量仍高于上年同期。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296万头,同比增长0.5%;生猪存栏43517万头,同比增长1.5%。从猪肉进口和库存来看,上半年累计进口猪肉93.71万吨,同比增长16.5%;受上半年鲜转冻大量增加影响,今年上半年猪肉冻品库容率逐渐上涨,处于近几年高位。八九月份是冻品出库高峰期,有利于保障猪肉供给。综合来看,下半年全国猪肉供给仍然较充足。再看消费需求,天气逐渐转凉,秋季学校开学以及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有望提振消费需求。四季度腌腊消费需求将会明显好于上年同期,为猪价提供有力支撑。因此,三季度开始供过于求的局面将会缓解,但由于去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温和增长,猪肉供给基本面并没有改变,供给和消费需求均会季节性增加,下半年生猪和猪肉价格可能总体呈现季节性上涨的特征,猪价将在合理范围内波动运行。朱增勇建议养殖户顺时出栏,及时锁定利润,避免因二次育肥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记者 黄俊毅)

农业农村部:新一轮“猪周期”价格波动幅度在减小

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3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其中提到,7月份第2周,生猪出栏价格为每公斤14.2元,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200元。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时间超过一些人的预期,经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阶段性供大于求。目前生猪生产仍在惯性增长,消费增长乏力,短期内生猪价格缺乏大幅回升的基础。

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_生猪价格的波动规律_生猪价格波动周期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裕,市场价格弱势运行。生猪产能仍处于高位。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4296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4.8%。上半年猪肉产量3032万吨、同比增长3.2%。生猪阶段性供大于求,价格低位运行,7月第2周生猪出栏价每公斤14.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6.8%。牛羊肉鲜奶禽蛋量稳价跌。上半年,牛肉、羊肉、牛奶、禽蛋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5.1%、7.5%、2.9%,供给相对宽松,价格整体下行。国内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价格稳定。蔬菜供应充足。目前,蔬菜在田面积约1.1亿亩,同比增加100多万亩。受姜、蒜等个别品种拉动,价格略有上涨。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进一步介绍,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低位震荡,1—6月份生猪平均价格15.1元,略高于去年同期。7月份第2周,生猪出栏价格为每公斤14.2元,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200元。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时间超过一些人的预期,经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阶段性供大于求。生产方面,今年以来生猪产能充裕,产量明显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生猪出栏3.8亿头,同比增长2.6%,猪肉产量3032万吨,同比增长3.2%,市场供应处于近年来的高位。消费方面,春节后猪肉消费处于淡季,消费量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价格支撑乏力。

陈光华表示,近日,正组织专家、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会商,综合研判下半年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目前生猪生产仍在惯性增长,消费增长乏力,短期内生猪价格缺乏大幅回升的基础。从能繁母猪的情况看,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96万头,比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高4.8%,仍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从新生仔猪的情况看,今年1—6月份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9.1%,未来6个月内这些仔猪将陆续长大出栏,预示着生猪供应将继续增加。从中大猪的情况看,6月份全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5.9%,环比略降0.4%,这些猪将在未来2个月内陆续长大出栏,预示着7、8月份生猪供应也将稳定增加。陈光华指出,随着秋冬季节消费旺季的到来,价格有望逐步回升,养殖收益将有所改善。而为了熨平“猪周期”,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开展生猪产能调控,稳住了能繁母猪存栏量,也推动了产业素质提升,夯实了生猪保供稳价的基础。2022年3月开始的新一轮“猪周期”,母猪存栏量总体稳定,始终未低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产能没有出现以往动辄就超过10%甚至20%的变动。但是产能信息更加透明,市场容易形成一致性预期,“同频共振”放大短期波动,导致短期急涨急跌频现,养殖盈亏转换更加频繁。总的来看,新一轮的“猪周期”中,价格波动幅度在减小,波动的频率在加快。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