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畜牧业

国家发改委:生猪价格退出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这是否表明新一轮猪周期将开启价格上升周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专家对是否开启猪价上升周期意见并不一致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预案》,将猪粮比价、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作为预警指标,并对预警区间进行了明确划设。

过度下跌情形预警分级中明确,要重点引导养殖户平稳有序减栏,避免恐慌性集中出栏。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在5%~10%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布一级预警。

本次国家发改委明确,生猪价格退出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这是否意味着新一轮猪周期将开启上升周期?

对此,农信数智·行情宝生猪分析师张雨晴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虽然价格短时间有所反弹,但目前产能去化依旧比较缓慢。“如果未来能繁母猪继续增长,明年猪价依然不容乐观,那么也就意味着或将拉长下行周期的时间。”

不过,在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养猪协会理事兼秘书长助理潘国成看来,这一轮价格上涨应该是新一轮猪周期的开始。他通过微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一轮猪价正在酝酿,这个月接近过半,很难有再往下的迹象(因为猪少了)。”

问及目前养殖户的状态,潘国成表示,目前养殖散户的情况还是不算好,主要是价格长期低迷的亏损影响,“熬得很辛苦”。在他看来,大的规模化养殖场情况也不会好太多,养殖行业不是短时间就能缓过来,要确保10元/斤以上的猪价正常运行一年以上,才能让行业缓一下气。

张雨晴表示,目前部分养殖户惜售情绪一直存在,受上半年亏损影响,养殖户情绪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现在很多养殖户越涨越不卖,炒作出“缺猪”的假象。据行情宝调研,部分已经清栏的养殖户近期也有补栏仔猪的意向及实际动作了,“这主要是由于近期猪价上涨,养殖户认为盈利时代将要开启,下半年需求利好增多,更看好年底猪价。”

下半年生猪均价有望站在成本线之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农业农村部8月14日数据显示,据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8月份第二周(采集日为8月9日)所有监测品种价格全部上涨。

其中,生猪产品价格方面,全国仔猪平均价格32.88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2.2%,同比下跌26.4%。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7.14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4.9%,同比下跌20.4%。全国30个监测省份生猪价格全部上涨。

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运行走势图

生猪价格波动周期_生猪价格的波动规律_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

猪肉价格近半个月以来出现一波明显的上涨 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

张雨晴认为,从农业农村部数据来看,猪价环比上涨,总体来说,还是由于短期内市场情绪和看涨预期拉动了猪价上行。一方面是养殖端压栏惜售情绪浓厚;另一方面南方多省大猪猪源稀缺,肥标差持续拉大,同时也带动二次育肥进场,短时抢占市场标猪猪源。此外,近期的降雨天气也对生猪调运造成一定的影响。

她进一步解释说,二次育肥其实是短时的投机行为,部分二次育肥的养殖户如果看涨未来1-2月的行情,就会采购小体重猪源。“像前一段时间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很多二次育肥养殖户压在手里面养大猪的时间缩短了。我们观察到前期有一些二次育肥养殖户可能在十天或者半个月左右就出栏了。”不过她也提到,上半年很多投机的二次育肥都判断错了,也就是上半年二次育肥并没有实现盈利。

潘国成则表示,近期猪价上涨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收储的影响,数据显示前几个月收了700万吨的猪肉,这对提振猪价还是很有帮助的。此外,养殖户看到前期猪价这么低,就加大了二次育肥的力度。

对于后市的猪价走势,潘国成认为“还是比较看好”。“不管怎样,经济规律是不会变的,都亏了,都减了,都熬不住了,养猪的春天肯定就会来。”

张雨晴则认为,今年上半年猪价偏低,养殖户亏损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目前餐饮需求较去年同期有所恢复,但今年供应量整体仍较充足,供需错配情况依旧存在。“从下半年市场预期来看,无论是生猪出栏量还是消费情况,都比上半年有所好转,下半年生猪均价有望站在成本线之上,小幅波动,但是不会出现去年四季度的高度。”

每日经济新闻

预计下半年猪肉供需总体平衡 猪价将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生猪价格的波动规律_生猪价格波动周期_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8月14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2.70元/公斤,比7月31日的20.81元/公斤上涨9.08%。“近期,全国生猪价格开始触底,最近一段时间猪价快速反弹,生猪行情逐渐向好。”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记者说。

受生猪供给量持续处于高位而消费逐渐季节性下降影响,今年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7月第2周下跌至全年最低14.19元/公斤,同比下跌36.9%,较年初累计跌17.9%。7月中下旬供需形势逐渐好转,7月第4周开始快速反弹,8月第2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7.14元/公斤,环比上涨4.9%,4周累计上涨20.8%。

朱增勇认为,猪价快速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大猪上半年已经基本出清、近来强降雨扰动,以及消费季节性回暖。从供给端来看,7月份是传统生猪出栏淡季,大猪上半年已经基本出清,猪价反弹后部分养殖户对后市乐观,开始压栏放慢出栏速度,部分地区出现二次育肥现象。此外,近期我国北方强降雨对生猪调运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南方主销区猪价涨幅较大。从销售端看,随着高温天气逐渐结束,天气转凉带动了消费季节性回暖。

“上半年猪肉价格低迷,不完全是需求不畅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上周,北京新发地日均上市白条猪1782.86头,比去年同期1360.14头增加31.08%。他告诉记者,立秋之前,猪肉价格震荡上行,立秋过后快速回落,呈冲高回落走势。此前,部分机构认为,猪肉价格低迷是需求疲软造成的,但是从新发地市场看,目前销量明显超过去年同期,说明需求并不弱。立秋过后,消费降温,猪肉价格也缺少了支撑,不排除还会向下有所调整。

“预计下半年我国猪肉供需总体平衡,生猪价格整体走势可能呈现季节性回升。”朱增勇说。

从猪肉供给来看,下半年生猪出栏量仍高于上年同期。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296万头,同比增长0.5%;生猪存栏43517万头,同比增长1.5%。从猪肉进口和库存来看,上半年累计进口猪肉93.71万吨,同比增长16.5%;受上半年鲜转冻大量增加影响,今年上半年猪肉冻品库容率逐渐上涨,处于近几年高位。八九月份是冻品出库高峰期,有利于保障猪肉供给。综合来看,下半年全国猪肉供给仍然较充足。再看消费需求,天气逐渐转凉,秋季学校开学以及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有望提振消费需求。四季度腌腊消费需求将会明显好于上年同期,为猪价提供有力支撑。因此,三季度开始供过于求的局面将会缓解,但由于去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温和增长,猪肉供给基本面并没有改变,供给和消费需求均会季节性增加,下半年生猪和猪肉价格可能总体呈现季节性上涨的特征,猪价将在合理范围内波动运行。朱增勇建议养殖户顺时出栏,及时锁定利润,避免因二次育肥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记者 黄俊毅)

农业农村部:新一轮“猪周期”价格波动幅度在减小

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3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其中提到,7月份第2周,生猪出栏价格为每公斤14.2元,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200元。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时间超过一些人的预期,经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阶段性供大于求。目前生猪生产仍在惯性增长,消费增长乏力,短期内生猪价格缺乏大幅回升的基础。

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_生猪价格的波动规律_生猪价格波动周期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裕,市场价格弱势运行。生猪产能仍处于高位。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4296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4.8%。上半年猪肉产量3032万吨、同比增长3.2%。生猪阶段性供大于求,价格低位运行,7月第2周生猪出栏价每公斤14.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6.8%。牛羊肉鲜奶禽蛋量稳价跌。上半年,牛肉、羊肉、牛奶、禽蛋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5.1%、7.5%、2.9%,供给相对宽松,价格整体下行。国内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价格稳定。蔬菜供应充足。目前,蔬菜在田面积约1.1亿亩,同比增加100多万亩。受姜、蒜等个别品种拉动,价格略有上涨。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进一步介绍,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低位震荡,1—6月份生猪平均价格15.1元,略高于去年同期。7月份第2周,生猪出栏价格为每公斤14.2元,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200元。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时间超过一些人的预期,经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阶段性供大于求。生产方面,今年以来生猪产能充裕,产量明显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生猪出栏3.8亿头,同比增长2.6%,猪肉产量3032万吨,同比增长3.2%,市场供应处于近年来的高位。消费方面,春节后猪肉消费处于淡季,消费量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价格支撑乏力。

陈光华表示,近日,正组织专家、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会商,综合研判下半年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目前生猪生产仍在惯性增长,消费增长乏力,短期内生猪价格缺乏大幅回升的基础。从能繁母猪的情况看,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96万头,比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高4.8%,仍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从新生仔猪的情况看,今年1—6月份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9.1%,未来6个月内这些仔猪将陆续长大出栏,预示着生猪供应将继续增加。从中大猪的情况看,6月份全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5.9%,环比略降0.4%,这些猪将在未来2个月内陆续长大出栏,预示着7、8月份生猪供应也将稳定增加。陈光华指出,随着秋冬季节消费旺季的到来,价格有望逐步回升,养殖收益将有所改善。而为了熨平“猪周期”,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开展生猪产能调控,稳住了能繁母猪存栏量,也推动了产业素质提升,夯实了生猪保供稳价的基础。2022年3月开始的新一轮“猪周期”,母猪存栏量总体稳定,始终未低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产能没有出现以往动辄就超过10%甚至20%的变动。但是产能信息更加透明,市场容易形成一致性预期,“同频共振”放大短期波动,导致短期急涨急跌频现,养殖盈亏转换更加频繁。总的来看,新一轮的“猪周期”中,价格波动幅度在减小,波动的频率在加快。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猪价突然大涨,局部日涨5毛,官方预判会否再度失手?

农业农村部:短期猪价无大涨基础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 陈光华21日表示,今年上半年生猪价15.1元/公斤,略高于去年同期。生猪价格低位运行时间超过预期,主要原因还是阶段性供大于求。而农业农村部近期也组织了专家、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会商,综合研判,目前生猪生产仍在惯性增长,消费增长乏力,短期猪价缺乏大幅回升的基础。但随着秋冬季节消费旺季的到来,猪价有望逐步回升。

而今年4月中,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回落加上五一、端午节日拉动需求,综合判断,生猪养殖有望在二季度末实现扭亏为盈,上半年养殖亏损程度整体将轻于上年同期。然而此后玉米、豆粕价格未能进一步回落,反出现较强势反弹,而猪价则依然弱势不改,重心仍有下移,二季度生猪养殖亏损情况较一季度进一步扩大。至6月底,猪价破7、猪粮比破5,自繁自养、外购仔猪头均亏损均在350元左右。而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截至7月第2周,全国生猪价格14.2元/公斤,头均亏损仍达到200元。而去年同期,猪价已经拉涨至22元/公斤以上,头均盈利已经突破600元。

发改委:预计短期猪价或小幅震荡波动

据发改委监测,截至7月19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4.12元/公斤,比7月12日上涨0.07%;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为2.88元/公斤,比7月12日持平;猪粮比价为4.90,比7月12日持平。截至目前,猪粮比价在5:1之下已持续4周。本周国内猪价偏强运行。目前市场有一定看涨情绪,但终端消费对行情支撑力度或有限,预计短期猪价或小幅震荡波动。

生猪价格波动周期_生猪价格的波动规律_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

产能下不来,猪价真能大涨吗?

近两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多次阶段性的调整,但波动幅度均相对平缓,存栏绝对值均高于正常保有量,意味着产能一直处于合理偏高为主(绿色表示产能正常波动,黄色表示产能大幅波动,红色表示产能过度波动),对应生猪供应充足。虽然近期农业农村部首度提出生猪养殖要适度合理去产能,但后期农业农村部三大重点工作之首依然是继续加强生产监测预警,紧盯能繁母猪存栏量等关键指标,确保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区间。从保供这一角度看,再无重大疫情干扰等情况下,后续能繁母猪跌破4100万头的可能性为0,除非官方调整正常保有线。

理论上当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10个月后的生猪出栏量。2022年4月,在环比连续下降10个月之后,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4177万头,为近两年的低点,但依然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5月份起,能繁存栏回升,此后连增8个月,至2022年12月底,能繁存栏4390万头,2023年1月-5月,能繁存栏再度持续下降,但6月份环比再度回升。理论上,今年生猪出栏量低开高走再降的走势,1季度出栏低点,2、3季度逐渐回升,4季度再度回落。但实际上,生猪出栏量还受到配种率、产仔数、成活率等多因素影响。

2022年3季度猪价大幅上涨,其对应的能繁存栏是2021年9-11月份,黄色区域,而今年3季度出栏生猪对应的能繁是2022年9-11月份,依然是黄色区域,同比变化不大。

那么,今年3季度,猪价能复制去年的走势吗?近几日,猪价的强势大涨是否依然只是昙花一现呢?

预警!生猪价格波动上涨,市场情绪稍有变化!8月15日猪价

8月渐入中旬,在国内生猪市场,近期,由于消费跟进惨淡,猪价偏弱调整,但是,随着猪价的走低,养殖端认价情绪转弱,叠加,此前几日,北方多地阴雨不断,基层生猪购销难度陡增,屠宰场猪源到厂缩量,提价现象增多,国内猪价呈现逆势上涨的表现!

生猪价格的波动规律_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_生猪价格波动周期

但是,随着南北地区基层生猪购销活动逐步恢复,市场情绪稍有变化,屠企涨价收猪的情绪减弱,北方市场,猪价率先走低!据机构分析,从市场反馈了解,受屠企调价收猪,预计,8月15日,猪价窄幅上涨0.02元,生猪出栏均价涨至8.62元/斤,市场涨势回落,国内南北地区,猪价涨跌互现,北方市场下跌范围增加,南方市场以稳中伴涨为主!

生猪价格的波动规律_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_生猪价格波动周期

其中,在东北市场,生猪均价跌至8.3~8.6元/斤;华北市场生猪出栏均价在8.4~8.8元/斤;西北市场,陕甘以及新疆地区,屠企报价8.3~8.65元/斤;而在南方市场,西南地区,屠企报价涨至8.2~8.5元/斤;在华东地区,山东、福建震荡走高,江浙市场普遍企稳,生猪报价横盘在8.5~9.3元/斤;在华中市场,河南报价横盘企稳,两湖市场徘徊在8.4~8.6元/斤;在华南市场,两广地区,屠企报价8.7~9.2元/斤,海南市场企稳8.6~8.8元/斤!

生猪价格的波动规律_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_生猪价格波动周期

从市场反馈来看,8月15日,南北市场,屠企报价涨跌分化,北方行情再次走低,南方多地延续窄幅补涨的走势,从消费市场来看,北京以及上海市场,白条猪成交价上涨0.1~0.4元,北京市场生鲜白条走货稍有改善,但是,下游刚需提振乏力,而在上海市场,贸易商延续减量稳价的操作,白条猪走货难度依然较大!

从市场生猪供应来看,北方地区,天气转晴,多地基层生猪购销节奏加快,部分地区,规模猪企有增量出栏的现象,屠宰场猪源入场逐时改善,涨价收猪的信心明显转弱,而在南方市场,多地购销僵持态势凸显,受标肥价差倒挂,部分散户猪场认价出栏情绪一般,西南以及华南部分地区,屠企报价延续偏强的走势!

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研究_生猪价格波动周期_生猪价格的波动规律

如今,8月即将过半,二次育肥入场更加的谨慎,市场回归供需基本面,由于需求支撑较差,白条走货存在难度,屠宰场开工率难以改善,而随着南北市场,养殖端压栏情绪分化,屠宰场提价情绪转弱,市场看稳、看跌的情绪升温,由于本月集团化猪企出栏计划环比增加,生猪出栏存在一定压力,预计,短期内,猪价以震荡偏弱为主,进入8月下旬后,市场偏强的趋势或将显现!

预警!生猪价格波动上涨,市场情绪稍有变化!8月15日猪价!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