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投资趋势

中国新药研发中不可忽视的“推拉力量”

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医药创新企业获得融资额度屡创新高,2016年甚至成为国内医药获得资本亲睐最多的一年。再鼎医药、天演药业和华领先后获得过亿融资,2016年底,信达生物制药宣布完成2.6亿美元D轮融资、亚盛医药完成5亿元B轮融资,逐步刷新了2016年投融资纪录。今年初,歌礼药业、天境生物又相继获得过亿美元的融资。

国内起步较晚的医药创新开始焕发新的生机,当医药创新成为一股新潮流,深处其中的创业者和投资方都不得不开始审视,在接下来的5-10年,医药产业将以怎样的创新模式抓住医药产业在不断创新过程中的发展与投资机会?

在北极光创投主办的主题为《创新药的发展与投资机会》论坛上,来自医药垂直领域的专家及创业者一起分享了关于“创新药发展”市场最前沿的观察与思考。

将医药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方向之一的北极光创投,这次以制药领域的亮点——创新药,作为主要探讨对象。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说:“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老龄化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医保体系的进一步健全,民众对创新药的需求日益旺盛;医药产业经历了从仿制到仿创、本土创新到国际创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带来诸多创新药企的发展与投资机会。”

新药研发必须将临床需求纳入考量因素

药渡创始人李靖博士三次成功创业,他认为投资和创业本身是一回事,“当钱打入对方账户的那一刹那,你已经变成了创业者”。另外,做药有一定的时间性,现在报批临床和上市的时间都差不多,这与国家的政策放开不无关系。自2007-2008年郑筱萸时代之后,国家药监局对生物药的批复力度增加了很多,在国际进口上的放开速度很快,仿制药的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最后,李博士认为2017-2022年将会有10-15个药物获得批准,资本进入的速度获将决定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弯道超车“的延长时间。而中国过去20几年的发展没有复制,新药的研发必须以临床需求为准,加强药物研究作为商业科学的考量。

医药投资将越来越专业、理性、策略多元化

北极光创投从2015年开始便投资了5家创新药物企业,北极光创投分析师宋高广深感医药投资的不简单。从药物的整个产业链来看,有数据显示在处方药的主流市场,专利药的销售额占90%以上,虽然中国从大宗原料药到专利药的品牌价值在提升,但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主要来自原料药品的表现。

医药产业在IP保护、新药支付能力、政策、商业保险等领域仍存在较多待完善的地方。宋高广认为,2016-2020年这5年将会是终点阶段,创新药物全面发展,大企业并购,更多的创新企业和大型制药企业都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从医药变化的大趋势看,生物制品、生物大分子、生物单抗很火,国际上小分子一直处于主流位置,抗体药物和生物药销售占比会不断上升,细胞治疗领域新型技术突破后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从投资结构上看,小分子和靶向药物是新药研发的重点,生物大分子药的研发应该考虑领先性、成本的可控性、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市场的适应情况。总之,医药投资会越来越专业、高风险、多元化和更理性。

圆桌论坛上,苏州泽璟生物医药创始人盛泽林、丹诺医药创始人马振坤、康乃德生物医药总裁潘武宾、通和毓承合伙人华尓东、兰晟医药CEO徐江平、昭衍新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姚大林分别就中国新药发展的特点、新药创新企业如何应对中国商业保险的影响、及如何看待VIC发展模式这三个问题各抒己见。

相信新药投资的井喷期即将到来,也要谨慎天平的失衡

近4年中国药品研发的巨大飞跃中,盛泽林认为留学生是回国创业的主力军,与房地产和股市相比,生物科学上的投资是应该的。从生物新药比化学药新增的明显趋势看,基因化学和核酸是美国新开发的新药手段,这一领域中国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以潘武宾和姚大林为代表的一派比较乐观,认为国内的新药生态系统正在慢慢形成,产业链上也在逐渐完善,相信新药创业投资的井喷期即将到来。

马振坤、华尔东和徐江平则承认中国与欧美在新药研发上的距离正在快速缩短,但新药研发的生态圈还不是特别完善,加上新药投资回报周期长,新一轮的投资回报还没形成闭环,因此当大量资本涌入这个行业时,应该尽量避免重复投资导致的天平失衡,多考虑些资金的后续发力和安全方面因素。

中国新药研发不可忽视的“推拉力量”

在美国,完善的商业保险已经能很好地促进新药创新的发展,但在中国,新药创新企业如何应对商业保险的影响?姚大林劝诫:不能一窝蜂去投新药,好的仿制药在市场上薄利多销,同样赚钱。盛泽林说,新药研发需要的制度、医保系统、经济实力等多方因素的推进,5年内进程可能会比较慢,但国家的医保招标系统却可以摧毁所有的新药研发公司。所以创业者,尤其留学生在对国内市场不熟悉的情况下,尽快学习,要么人无我有,要么人有我优。

华尔东表示,在座的很少直接从事医疗保险人士,探讨可能会缺乏一定信服力,但与马振坤产生相同看法的是:中国新药研发有2种力量,一种是政策鼓励式的“推”,一种则是医疗保险的“拉”,双方都会进一步促进创新药的发展。徐江平提出“药物的一致性评价”是医保及商保发展下去的前提。

估值很高、产品很新的VIC模式?

CRO是指委托研究机构以高效和低成本的技术和工艺进行可行性研究及开发的相关专业服务提供商,VIC是相对CRO而言提出,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药孵化的新模式,是VC(风险投资)+IPC(新药的发明者)+CRO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姚大林说,VIC模式在国际上的应用被熟知,但并不代表大家都要采用。潘武宾认为做药是一场马拉松赛跑,但离不开技术和能力去实现,要警惕轻资产模式的风险所在。VIC模式的优点是资本的高利用率,在国内是趋势,但需要资本和政府的认可,同样有一段过程要经历。

波奇宠物 上市月余股价几近腰斩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李豪悦

截至11月17日收盘,登陆纽交所1个多月的波奇宠物,股价已较9月30日上市时的发行价跌去了48%。在今年上市的中概股中,这样的成绩单的确有些尴尬。相比之下,平台电商阿里、京东、拼多多等股价则是一路走高。

对于二级市场的表现,波奇宠物内部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股价短期的涨跌受到情绪的影响,但我们不认为这反映了公司真实的价值。长期来看,公司会用业绩和所做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11月16日,波奇宠物发布的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财季总营收为2.29亿元,同比增长34.3%。净亏损为2745万元。

“垂直电商本身是一个时期的产物,目前从流量和品类都竞争不过综合电商。另外在建立用户黏性上,宠物类垂直电商目前看来没有比低价更好的手段”,以综合性宠物服务和商品零售切入宠物市场的宠物家创始人李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仅做垂直电商基本就是死路一条,机会在于如何更好地服务用户。”

尽管波奇宠物暂时被投资者用脚投票,但宠物行业依旧不缺“后继者”。日前,有报道称,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或于明年赴境外上市,目前公司估值约300亿元。《证券日报》记者就上市相关问题采访新瑞鹏集团董事会秘书朱立锋,其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相关话题。

一艘巨型“航母”即将出海,会带动宠物医疗行业集体兴奋吗?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旦出现宠物医疗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可能会引发后续资本不断进入,从而催生第二家、第三家。

宠物医疗第一股即将浮出水面?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约为2024亿元,预计到2023年,市场增幅规模将稳定在13%左右。“宠物行业整体是上升中的市场,市场前景不错。”李强透露,“到今年11月3日,宠物家服务次数已超过100万单。”

据宠业家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宠物医院及诊所大约20000家,宠物医疗也成为资本争相押注的细分领域。动脉橙数据库统计,从2015年到今年9月30日,我国宠物医疗赛道共计发生72起融资事件。

谈及资本对该领域的青睐,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城市生活节奏快,无论是独自在外工作、抑或是儿女不在身边,饲养宠物成为一个常见的现象。饲养宠物的人也大多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愿意为宠物付出,进而快速形成庞大的宠物市场。”

由此,该赛道出现“大吨位选手”自然是水到渠成。公开信息显示,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瑞鹏宠物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于2016年挂牌新三板,2018年摘牌。同年,高瓴资本向瑞鹏集团注入巨资,虽未披露具体金额,但高瓴资本将投资的芭比堂、安安、宠颐生等品牌旗下630余家宠物医院与瑞鹏集团下的400家宠物医院进行整合,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宠物医疗平台。

截至目前,新瑞鹏旗下转诊中心、中心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医院总共有1400多家。天眼查APP显示,新瑞鹏于9月29日完成数亿美元融资,由腾讯领投,碧桂园创投与勃林格殷格翰战略投资,雪湖资本、OrbiMed、Aspex Management、清池资本等多家海内外一线机构跟投。

一切准备就绪,仿佛只欠东风,但国内宠物医疗的发展,是否真能一帆风顺?

回报周期长

半数宠物医院亏损?

来自动脉网的数据显示,2019年7月份,国内宠物医院为23000多家,其中超过一半徘徊在亏损和盈利的边缘或已经陷入亏损。《2019宠物医院发展报告》亦显示,有58.9%的宠物医院日均接诊量不到10个。

在全国拥有40多家宠物中心医院、各类宠物专科医院及社区医院的宠爱国际动物医院创始人兼CEO李雪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几年,行业头部企业因备受资本青睐,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因收购管理等问题,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对此,朱立锋向《证券日报》记者回应,不清楚“业内一半医院是亏损边缘和盈利边缘”的说法从何而来。“宠物行业是朝阳行业,具有无限美好的前景。由于行业的高门槛决定了其回报周期长,但一旦实现收益将出现丰厚而持续等特点。随着大规模连锁宠物医院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的进一步稳固,以及精细化管理,必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经营水平与盈利能力。”

除了“回报周期长”,宠物医院加速扩张的同时,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让宠物过度医疗引起消费端用户不满,产生“尽量少去医院看病”的心理。

《证券日报》记者进入一个人数将近500人的“铲屎官”微信群,不少养宠人士向记者反映,带宠物看病稍不留神就会遭遇过度医疗。选医院本质是选好医生,但好医生很稀缺。

养了一只“美短”猫的张女士向记者表示,“我第一次去宠物医院,什么也不懂,医生给猫各种化验,2000元一下就没了。”而养了两只猫的王女士则告诉记者,自己两只猫同时拉肚子,去医院看病打针输液了一周,前后检查加起来花了5000多元。“最后还是我托有经验的朋友在淘宝买药治好的,后来我的猫就没再去过医院。”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宠物医院,过度医疗的现象并不新鲜,甚至变成了商业模式的‘潜规则’。”

“新瑞鹏集团作为业内最大的宠物医疗连锁机构,一直不断致力于提升动物福利,推动行业长久、稳定、健康的发展,向顾客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服务。”朱立锋表示,由于历史原因,行业发展不太均衡,在连锁体系完全形成之前,或许会存在个别现象。但随着行业连锁化率的不断提升,目前行业价格体系已实现整体规范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