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industryup_author_text in /www/wwwroot/www.qsots.com/wp-content/themes/industryup/inc/ansar/enqueue.php on line 159
XM

“拍拍贷”母公司信也科技2024年报:担保营收超50亿,但逾期率连升

近日,“拍拍贷”母公司信也科技(NYSE: FINV)发布未经审计财报,2024年,信也科技实现年营业收入130.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1%;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微增。

拆分信也科技年报发现,其利润增长主要系主要受益于计提信用损失减少所致。此外,2024年信也科技的担保收入占比持续攀升,成为其第一大收入来源。

一直以来,担保业务存在较大争议,其向借款人收取担保费的方式时常受到诟病。值得主要的是,截至2024年底,信也科技国内业务90天以上的逾期率为2.13%。较23年上升0.2%。

利润增长依赖计提减少,担保收入成第一大收入来源

2024年信也科技财报显示,公司在经营指标上取得了一定增长。在经营数据方面,信也科技全年促成交易额达2062亿元,同比增长6.1%,在贷余额为715亿元,同比增长6.1%。四季度表现尤为亮眼,营收34.6亿元,同比增长7.2%,净利润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7%,当季促成交易额也达到569亿元,同比增长8.6%。

从全年财务数据来看,信也科技2024年实现营收130.66亿元,同比增长4.14%,净利润为23.83亿元,同比增长1.81%。

其中,第四季度净利润的显著增长,达到29.71%,主要得益于计提信用损失的减少。具体而言,2024年第四季度应收贷款拨备为6430万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1.08亿元大幅减少;质量保证承诺的信用损失为10.75亿元,也低于2023年同期的12.70亿元。两项减值计提金额同比共减少2.38亿元,直接推动了净利润的增长。财报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风险承担贷款占比下降以及信用风险表现改善。

在营收结构方面,信也科技经历了显著调整。此前,贷款促成服务费一直是公司营收的重要支柱,但到了2024年,担保收入异军突起,全年达到50.85亿元,占总营收约39%,相比2023年的36%有所上升,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然而,这一变化也引发了市场关注。担保业务在行业内存在较大争议,其风险性和可持续性备受质疑。信也科技过度依赖担保收入,可能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在面临市场波动或监管变化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信也科技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实现了增长,但逾期率上升的问题却不容忽视。财报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90天及以上贷款逾期率虽然环比有所下降,但相比2023年同期仍有所上升。

此外,担保业务还面临着消费者投诉的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大量关于信也科技强制收取担保费的投诉。这些投诉指出,信也科技在借款过程中存在未充分提示费用、借款时未告知、还款时未显示等问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这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品牌形象,也可能引发监管部门的关注。

信也科技在财报中提到了营收结构的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对于业务风险的考量。然而,如何平衡业务多元化与风险控制,降低对单一业务类型的依赖,将是信也科技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逾期率攀升,用户投诉增加

公开资料显示,信也科技前身是成立于2007年的拍拍贷,系国内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2017年11月10日,拍拍贷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在监管导向下,拍拍贷于2019年11月对外宣布更名为信也科技集团,并于当年宣布停止P2P业务,转型为“金融科技开发平台”,业务板块包括金融科技平台、国际业务平台、科技孵化平台。

虽然表面上信也科技经营仍在维持增长,但信也科技的逾期率却不断攀升。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信也科技国内业务90天以上的逾期率为2.13%,较23年上升0.2%。之前的2021-2023年,该指标分别为1.26%、1.41%、1.93%。虽然2024年第三季度的逾期率指标为2.5%,四季度环比下降0.37%,但短期资产质量压力仍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信也科技相关的消费者投诉信息也一直存在。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近30天内和“拍拍贷”相关的投诉超过1000件,累计投诉量达59024件,主要涉及被收取担保费服务费等、综合借款利率过高、违规暴力催收、服务费未明确告知等。

信也科技2024年财报分析_担保收入占比攀升_信也科技

债券拍卖遇冷,日本国债大跌,石破茂:日本财政状况比希腊还差

当全球金融市场的焦点集中在美债走势之时,日本超长期国债的结构性风险正悄然地攀升。

截至发稿,日本长期债券收益率持续走高,40年期收益率上升6个基点至3.675%,触及2007年开始发行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前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委员野口旭表示,不宜干预超长期收益率。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4.5个基点,至1.56%。日本5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2.5个基点,至1.02%。

从市场来看,日本国债大跌一事的关注度似乎并不高。但从全球影响来看,日本国债市场波动可能导致日元套利资金平仓,影响全球流动性。若收益率继续上升,日本财政可持续性将面临更大挑战,可能引发日元进一步贬值和全球金融市场波动。

当地时间5月20日,日本20年期国债拍卖遭遇自2012年以来最差结果,投标倍数跌至2.5倍,尾差飙升至1987年以来最高水平。

日本超长期国债结构性风险_日本国债收益率上升_结构债券

据新华财经,业内人士表示,尾差一般被视为债券拍卖的“温度计”,尾差越大意味着市场需求极为低迷。证券驻东京首席全球策略师大森翔树(Shoki Omori)认为,日债标售结果不佳,凸显了日本超长期国债市场供需持续失衡的局面,加剧了市场对于日本央行缩减购债规模后,买家持续缺位的担忧,容易引发后续“抛售螺旋”。

日本央行长期充当日债市场“终极买家”的角色,被视为日本债券市场的稳定器。一直以来,日本央行大额购买日本财务省超发的、利率极低甚至是负利率的日本国债,导致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减少。而日本“财政赤字货币化”,导致国债规模扩张缺乏约束,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债券市场结构的严重失衡。

数据显示,日本央行目前仍持有日本国债市场52%的份额,为日本国债的最大买家。

日本债券市场的供需失衡也令日本央行陷入两难局面,一方面若日本央行持续推进量化紧缩(QT),可能导致长端债券收益率继续上行,引发债市剧烈波动,使持债机构面临巨大账面损失,最终甚至可能迫使央行重启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或重新实施负利率。

另一方面,如果日本央行选择提前放弃紧缩政策,重新启动量化宽松(QE),虽然有助于缓解市场波动,但可能加剧通胀压力,导致日元大幅贬值、资本外流。

从日本央行后续的加息路径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日本债券市场波动不太可能直接影响其加息路径,但债券收益率的大幅上升可能会削弱企业信心,引发市场对进一步加息的恐慌或抵触情绪,抑制消费和贷款需求。

而从业界的呼吁来看,最新调查显示,在日本经济面临关键转折点时,近三分之二的日本企业正急切呼吁日本央行暂停加息计划。这项由日经研究在5月7日至16日期间进行的调查,覆盖了504家日本企业,其中有224家匿名回应。结果显示,高达65%的企业明确表示希望日本央行暂缓加息,另有10%的企业甚至呼吁降息,仅25%的企业支持继续加息。这一强烈呼声背后,是日本经济第一季度意外萎缩的现实,以及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

此外,国内的政治因素也使得日本央行关于量化紧缩的决定变得复杂。

据央视新闻,日本财务省5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财年末,由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构成的国家债务总额达到1323.7155万亿日元,较2023财年末增加26.554万亿日元,连续九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媒体报道称,这一增长反映出日本政府应对物价上涨等支出扩大,而税收无法完全覆盖的财政困境。

日本首相石破茂19日在国会表示,日本的财政状况“无疑非常糟糕,比希腊还差”。他反对通过发行国债来为减税提供资金,暗示在政府借贷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必须谨慎对待进一步的财政支出。

信也科技2024年财报:AI战略加速落地,营收130.7亿元同比增长4%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谢惠茜

北京时间3月18日,金融科技集团信也科技发布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2024年信也科技实现年营业收入130.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1%;净利润23.9亿元,同比持稳。经营指标方面,年度促成交易额达2062亿元,同比增长6.1%;在贷余额为715亿元,同比增长6.1%。

2024年四季度,信也科技营收34.6亿元,同比增长7.2%;净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28.7%。当季促成交易额达569亿元,同比增长8.6%。

信也科技首席执行官李铁铮表示:“2024年,信也科技深化公司战略实施,在推动中国市场稳步增长的同时,加速拓展国际市场,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这些成果使我们对2025年充满信心,我们将不断强化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普惠、高质量的金融科技服务,助力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升级。”

信也科技首席财务官徐佳圆表示:“过去一年,信也科技业绩稳健增长,各项财务指标表现良好。公司全年累计投入1.6亿美元用于股东回报,占全年净利润的49%,充分体现了我们持续提升股东回报的承诺,及对业务和现金流前景的坚定信心。”

推进多元化布局,业绩增长稳健

2024年,国内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消费信心逐步提升。在此背景下,信也科技依托技术创新,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消费服务场景,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报显示,信也科技国内业务基本盘保持稳健,截至2024年底,国内累计借款人超2680万,全年交易额1961亿元,同比增长5.2%。整体风险水平持续优化,风险数据维持低位运行。

作为公司战略重点之一的小微业务,信也科技全年为超过82.6万家小微用户和个体工商户提供580亿元信贷科技服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3%,占集团国内业务比重近三成。同时,信也科技持续提升精细化小微服务能力,通过公益项目“好样的小店”,累计为超过70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小店、超过1万人次小微业主提供定制化帮扶。

国际业务方面,信也科技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多元化布局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24年底,公司国际业务累计为700万用户提供信贷科技服务,年度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7.8%。四季度,国际业务营收在集团营收中的占比已达到21.4%。此外,2024年,公司在多国获取重要金融牌照,合规经营取得重要进展,并在印尼、菲律宾等海外市场继续扩充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圈,进一步夯实本地业务发展基础。

AI全链路赋能,驱动业务提效

2024年,信也科技加码AI研发投入,推动人工智能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实现全链路智能化升级。2024年11月,信也科技自研大模型——“米粒”正式通过国家网信办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为面向C端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奠定了合规基础。

此外,公司推出智能体创新应用平台Zeta,结合2023年发布的大模型开发平台E-LADF,构建了覆盖投放获客、风险控制、客户交互等核心业务环节的智能化体系。目前,这两大平台已支持超1000个大模型应用,并于近期接入DeepSeek-R1,实现关键技术升级,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投放获客方面,公司AI技术使广告素材生产成本降低60%;

风控方面,信也科技基于视觉大模型,自主研发背景模板识别算法、手持证件校验算法等技术,构建跨用户、跨数据源的智能关联体系,对欺诈用户的识别准确率达99%;

客户交互层面,信也科技依托大模型构建了行为/对话KYC标签体系,优化客服交互策略与话术,整体用户转化率平均提升9%;

在客服环节,信也科技大模型通过自动生成通话内容摘要及用户关切点,使人效提升20倍。

强化行业协作,深化消保建设

此外,2024年是信也科技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上持续深耕、稳步迈进的一年。公司优化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进一步细化业务流程中的消保审查机制,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融入服务体系。在制度基础的支撑下,2024年信也科技国内业务平台用户满意度超过98%,用户一次性问题解决率达74%。

据悉,公司依托“风巢”风控平台、“明镜”反欺诈系统及AI技术,结合声纹识别、背景模板识别等先进算法,构建全方位反诈科技矩阵,并与相关机构共享黑产数据库,守护用户的资金安全。2024年,信也科技共阻断诈骗2.6万余次,帮助用户与机构免受损失近3.7亿元。此外,信也科技在2024年识别并标记逾4000名疑似黑灰产用户,并向相关客户发送近640万条黑灰产风险提示短信。

同时,公司积极践行“联合消保”理念,将消保工作融入主营业务生态,携手多家金融机构深入青海、河南、四川、福建、上海等省市,开展了面向金融消费者的宣教活动,并联合行业、法律界与学界开展专项研讨,推动行业协同创新,共建“大消保”生态。

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创新高 释放三重信号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190.4万亿元,首次突破190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笔者认为,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突破190万亿元,是我国金融市场深化发展的显著标志,释放出三重积极信号。

其一,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攀升,融资结构加速优化。

据笔者梳理,截至今年7月末,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债券余额占比已升至28.6%。债券市场加速发展,推动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提升,由此前的高度依赖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的双轮驱动模式。

进一步分析,债券市场的深化发展,一方面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升了融资效率。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下行,各类企业普遍能够依托市场化定价机制发行债券,融资成本有所下降。特别是信用资质优良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成本优势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得益于债券市场发展,实体经济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期限错配问题得到缓解。中长期债券的快速发展能有效匹配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降低因“短贷长投”带来的风险。此外,债券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融资对象的多元化和普惠化,科创票据等创新产品持续涌现,有力地支持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其二,金融机构资产配置更加多元,金融体系韧性进一步增强。

从全球金融发展史的视角来看,庞大的债券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超190万亿元的托管余额表明,债券市场对金融机构行为和金融生态演变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

对金融机构而言,持续壮大的债券市场规模可以缓解其资产配置压力。对债券市场而言,规模扩大意味着市场深度和流动性的提升,能够容纳更大规模的交易而不引起价格剧烈波动,吸引更多境内外投资者参与,进一步巩固其资金配置中枢功能。对金融市场而言,规模更大、流动性更强的债券市场,可形成更精准、更连续的收益率曲线,为整个金融体系提供坚实可靠的“定价锚”。对监管部门而言,规模庞大且流动性良好的债券市场能够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推动宏观调控方式进一步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整体来看,债券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韧性。

其三,居民资产配置方式进一步丰富,财富管理市场形成新格局。

近年来,债券市场与居民“钱袋子”的关联日趋紧密。规模持续扩大的债券市场,为固收类和“固收+”类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底层资产,为居民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渠道。同时,债券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也深刻影响了储蓄和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长期来看,债券收益率的变动能够传导至理财产品收益率,进而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居民能够获得更好的理财回报。

总之,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突破190万亿元,彰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未来,债券市场宜继续发挥战略作用:一方面持续优化结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深化对外开放,增强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吸引力。笔者相信,债券市场将持续稳健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苏向杲)

信也科技:一年成交2000亿,日赚650万

虽然互金行业已沉寂多年,但域内玩家里闷声发大财的却不在少数。

近日,于美股上市的信也科技(原拍拍贷)发布了2024年财务报告:促成交易额2062亿元,同比增长6.1%;在贷余额715亿元,同比增长6.1%。

得益于底层中枢的驱动,信也科技在2024年实现营收130.66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归母净利润23.88亿元,同比增长0.2%。

折算下来,过去一年,信也科技每天净赚超650万元,净利率高达18.23%。相较大部分制造类企业拼死累活,最后盈利3、5个点,信也科技选择了一门轻松致富的好生意。

亮眼的数据反馈到资本市场,财报揭晓后,即3月18日,信也科技股价大涨17.5%,总市值狂飙至28亿美元。

一、从拍拍贷到信也科技

提起信也科技,估计很多人觉得陌生。但要说到拍拍贷,那多半人尽皆知。

实际上,二者同根同源。2019年,互金行业进入“后监管”期,与时俱进的拍拍贷也在同年更名为“信也科技”。

“信也”二字取自《周易》中的“人之所助者,信也”,强调将“信用”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践行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科技”二字则明示了公司以技术驱动业务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淡化P2P色彩。

信也科技的“蜕变”,离不开创始人及董事长顾少丰的“远见”。

2007年,顾少丰与张俊、胡宏辉、李铁铮三位上交大“同窗”,共同在上海创立拍拍贷,成为中国首家纯线上P2P平台,主打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借的钱”。

日后数年,踩着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鼓点,他带领信也科技搏击时代风浪,演绎了一场关于“如何通过放贷赚钱”的进化史——从撮合借贷收服务费,到自营资金吃利差,再到助贷模式下与银行分润。

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高超的操盘技能,顾少丰把信也科技一步步打造为赛道的领军企业,并在2017年登陆纽交所。

即便遭遇拐点向下的2018年,大量P2P暴雷、坍塌,信也科技仍然交出了一份营收同比增长15.7%至45.4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猛增128.04%至24.69亿元的高分“答卷”,盈利能力强悍到令人咋舌。

2022年,信也科技营收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1.3亿元,归母净利润22.81亿元。

信也科技2024年财务报告_拍拍贷更名为信也科技的原因_信也科技

拉长视线看,尽管互金行业波动起伏,短短五六年便尝遍萌芽初发、野蛮生长、烈火烹油、雷潮突现、跌至冰点等诸般“酸甜苦辣”,但信也科技的总体呈45°向上的生长状态。

企业干得好,身为最大股东的顾少丰自然分得多。

公开资料显示,最近几年,顾少丰对信也科技的控制权不断强化,其持股比例从2020年的26.5%扩大到2024年的32.8%,同期,投票权从62.4%提高到65.4%。

换句说话,大河水满小河溢,顾少丰分到手的钱越来越多了。

二、国内承压国外香

再说回到本期“成绩单”,虽然信也科技很赚,很豪,但分区域看,其国内市场正处在承压状态。

2024年,信也科技国内市场的表现拖了整体业绩的“后腿”:在贷余额698亿元,同比增长5.83%;促成交易额1961亿元,同比增长5.2%;录得营收105.66亿元,同比微增1.11%。

同时,去年第四季度,国内市场的独立借款人数量为210万,较2023年同期只增加了0.3%,近乎停滞。

回拨时间轴,2022、2023年,其国内市场促成交易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8.1%、8.9%。对比之下,2024年的速度明显放缓。

现实是,在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背景下,助贷在国内市场早已杀成一片红海,获客难度加大,成本快速飙升,业界企业均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一位从业者向《节点财经》透露,“去年底,我们通过短视频、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渠道拉新,费用一度逼近3000元/人峰值。”

不过,东边不亮西边亮,信也科技在国外市场收获颇丰。

信也科技_拍拍贷更名为信也科技的原因_信也科技2024年财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