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齐鲁银行

齐鲁银行收到千万级罚单 不良率下降但逾期贷款增长

去年前三季度投资业务增幅显著。

2024年一开年多家银行相继收到罚单,其中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鲁银行”,601665.SH)更是收到千万级别的罚单。

1月2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山东监管局披露行政处罚决定书,齐鲁银行因存在关联交易贷款管理不到位、小微企业划型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到位、房地产贷款管理不到位、个人贷款管理不到位、同业投资业务管理不到位、违规开展委托贷款业务、结构性存款交易运作和管理不到位、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以信贷资金购买本行不良资产、承兑汇票业务管理不到位、内控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问题;违规向小微企业收取费用、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管理不到位等15项违法违规事实,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约1495.13万元。

银行不良贷款_齐鲁银行投资收益增长_齐鲁银行违规处罚

资料显示,齐鲁银行成立于1996年6月,曾于2004年吸收澳洲联邦银行入股,目前澳洲联邦银行是齐鲁银行第一大股东。2021年6月,齐鲁银行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投资收益同比上涨

实际上,自齐鲁银行上市以来,这并不是第一次收到大额罚单。去年8月,齐鲁银行因存在金融统计指标数据错报;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人民币反假有关规定;违反信用信息提供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使用格式条款;漏报金融消费者投诉数据等8项违法违规事实,被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处以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363.78元,罚款297.5万元。

业绩方面,近几年来,齐鲁银行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年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该行分别实现营收79.36亿元、101.67亿元、110.64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25.45亿元、30.72亿元、36.31亿元。

齐鲁银行违规处罚_齐鲁银行投资收益增长_银行不良贷款

2023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90.97亿元,同比增长8.24%;净利润29.68亿元,同比增长16.01%。

资产方面,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齐鲁银行资产总额5684.91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2.35%;贷款总额2933.84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4.04%;存款总额4041.15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5.58%。

去年齐鲁银行各项业务中,投资业务表现亮眼。该行2023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为10.73亿元,同比增长52.02%。

对此,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齐鲁银行表示,去年债券市场波动幅度进一步加大,该行持续强化研究,主动把握市场趋势和波动带来的机会。一是加强市场行情研判,统筹债券、基金等各类资产的配置,动态调整资产布局,促进投资收益快速增长;二是积极开展债券市场波段交易,不断丰富交易策略,特别是抓住三季度市场较好的机会,锁定投资收益。

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

盈利能力方面,齐鲁银行以利息净收入为主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年报显示,2022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85.75亿元,同比增长14.56%;占营业收入比重为77.50%。2023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67.61亿元,同比增长8.24%。

不过,近几年齐鲁银行净利差和净息差持续收窄。2020年至2022年,该行净利差分别是2.14%、1.93%、1.87%;净息差分别是2.15%、2.02%、1.96%。到了2023年三季度末,该行净利差和净息差继续下滑到1.73%和1.81%。

齐鲁银行投资收益增长_齐鲁银行违规处罚_银行不良贷款

资产质量方面,近几年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从2020年的1.43%下降到2023年三季度末的1.26%。

值得注意的是,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的同时,逾期贷款却不断增长,占贷款总额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截至2022年年末,该行逾期贷款为25.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94亿元,逾期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为0.99%,较上年末增加0.09个百分点。到了2023年上半年末,该行逾期贷款上升到30亿元,逾期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为1.06%,较2022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

同时,近几年该行不断加大信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力度。年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齐鲁银行分别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7.26亿元、40.51亿元、41.51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该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35.07亿元。

大公国际发布的齐鲁银行2023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信用评级报告显示,该行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源于贷款和债权投资。该行持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信贷资产质量有所改善,拨备覆盖率不断提升,信用风险抵御能力较强;该行非标投资规模持续压降,但仍维持一定规模,且部分投资项目出现不良,需持续关注减值风险及未来处置回收情况。

贷款方面,齐鲁银行此次被罚主要是存在房地产贷款以及个人贷款管理不到位等问题。2023年半年报显示,该行公司贷款不良率较高的行业为房地产业。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该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53.55亿元,占比为1.89%,但是不良贷款率却达到了6.77%,较2022年年末增加4.26个百分点。

齐鲁银行表示,该行房地产业贷款规模持续下降,不良贷款抵押物价值较高,行业不良率的波动对整体资产质量指标影响较小;该行将持续加强风险识别,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确保整体资产质量稳中有升。

银行不良贷款_齐鲁银行投资收益增长_齐鲁银行违规处罚

另外,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该行个人贷款余额为816.18亿元,占比为28.81%,不良贷款率为0.97%,较2022年年末增加0.01个百分点,较2021年年末增加0.36个百分点。

对于齐鲁银行其他行业的贷款情况,大公国际指出,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贷款行业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建筑业合计贷款占比为 48.30%,其中制造业及批发和零售业是公司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客户以易受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的中小企业为主,该行未来将面临一定的信贷资产质量管控压力。

保荐机构现场检查无违规问题

此外,齐鲁银行此次被罚还存在关联方贷款违规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其保荐机构曾于2023年4月23日对齐鲁银行2022年度有关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报告显示,经现场检查,保荐机构认为,截至现场检查完成之日,齐鲁银行关联交易是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所签订的协议或合同定价公允、方法合理、公平,符合公司全体股东利益,不存在损害公司和非关联股东利益的情形,也不存在未经审批的重大关联交易事项。

保荐机构认为,2022年度,齐鲁银行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公司的独立性以及与主要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资金往来、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对外担保、重大对外投资以及经营状况等方面不存在违反《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1号——持续督导》等相关规范性文件的重大事项。

公告显示,齐鲁银行于2023年4月27日审议通过了《关于2023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的议案》。议案显示,2022年齐鲁银行对关联自然人的授信余额为0.61亿元,而2023年对关联自然人的预计授信额度竟然提升到了2.65亿元。

齐鲁银行违规处罚_齐鲁银行投资收益增长_银行不良贷款

齐鲁银行表示,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遵循市场化定价原则,不存在利益输送及价格操纵行为,不存在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的情况,不会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损益及资产状况构成不利影响。

【齐鲁晚报】携手共进再创辉煌,砥砺前行续写篇章————记齐鲁银行成立28周年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泉城济南,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泉水的灵动与山的稳重,孕育着不息的活力与进取的精神。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土地上,从1996年6月6日开始,齐鲁银行便承载着城市的发展梦想,与济南共同成长,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金融如水,不断润泽实体、浇灌经济。28年来,齐鲁银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扎根地方经济发展沃土,坚守金融立业之本,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主责主业,坚持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聚焦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提高融资效率等不断发力,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勇担重任,做好“五篇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做好“五篇大文章”。齐鲁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业务特色与区域优势,聚焦本源、做精主业,强化政策传导,细化服务举措,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把党中央确定的“路线图”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施工图”,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迎难而上、聚焦重点。齐鲁银行做实“456”工作机制,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精准滴灌科创企业。打造“专精特新”首选银行、口碑银行,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计划,目前服务60%的济南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8%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合“评、保、贷、投、易”五大生态伙伴,发起成立“齐鲁投贷联动合作联盟”“科创企业联合会”,创设“星空学堂”路演平台,累计为超过500家科技企业进行赋能。组建单独的业务团队、出台单独的准入标准、实施单独的风险管理、打造单独的产品体系、制定单独的考核激励、实行单独的风险容忍,全力支持科创金融发展。截至2024年4月末,齐鲁银行全行科创企业内外各项贷款余额538亿元,较年初增长99亿元,增幅达到23%。

乘势而上、先立后破。齐鲁银行立足山东地方特点,助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大力开展绿色金融服务,积极支持传统高碳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革新、节能减排、降碳减污,加大对新兴产业支持,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满足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融资主体低成本融资的需求,发挥绿色金融资产配置的功能,齐鲁银行推出“低碳益贷”产品,入选2023山东省好品金融绿色金融产品名单。2024年一季度末,齐鲁银行绿色贷款增长31.8%,增速大幅领先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雪中送炭、服务民生。齐鲁银行始终坚持中小企业伙伴银行的市场定位,在省内率先成立一批普惠金融工作室,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践行齐鲁银行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城乡居民的初心使命,努力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探索普惠金融新路径。根据农业大省实际情况,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投入,坚持“一县一品”路径,创新研发“乡村振兴-粮食种植贷”“惠农贷”等乡村振兴普惠金融产品,将金融活水引入农业地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打破涉农金融产品单一局面,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行普惠贷款规模超过618亿元,居省内城商行首位,普惠贷款占比20.89%,在上市城商行中名列前茅。

健全体系、增进福祉。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为切实服务好老年人群体,齐鲁银行持续优化涉老金融服务。作为济南市养老金代发行之一,齐鲁银行积极配合社保部门做好社保卡“一卡通”的推进工作,针对老年客户较多的特点,还特别成立了专门的上门服务小组,及时、快捷的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上门办理社保卡开卡等相关业务。针对老年人群体的文化养老需求,自2021年与济南老年人大学举办“联合办学”签约授牌仪式后,齐鲁银行发挥网点优势与济南老年大学资源共享,目前已开立41家分校,开设书法、绘画、剪纸、摄影、声乐、老年保健、舞蹈、智能手机应用、电信反诈等十余类课程。同时,为了帮助老人识破电信金融诈骗的骗局,齐鲁银行严格落实“三问”“四提示”,重点对中老年人予以关注,当中老年人群办理提取款、转汇款业务时,工作人员被要求做到及时提示提醒,仅2023年就堵截电信诈骗金额389万元。

把握机遇、重视安全。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齐鲁银行紧跟时代步伐,以数字金融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搭建“银企家园”统一服务门户,建立了涵盖资产池管理、泉信链服务、票据业务、保函与国结业务、财资管理以及现金管理等多元化服务,为企业提供统一的资产负债视图,协助企业制定更合理的资金规划,实现资金的高效运转和风险的有效控制。持续优化手机银行“智慧APP6.0”,强化客户体验,丰富功能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基于数字化运营,广泛收集优化建议,持续完善界面、流程,实现敏捷迭代;配套搭建智能风控系统,提升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开辟“薪管家”代发专区,集成薪酬查询、电子工资单等功能,提供薪资理财等专项金融产品;上线社保缴费功能,为城乡居民、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社保缴费服务;对接“泉心权益”平台,为客户提供积分兑换、热门活动等增值服务。此外,手机银行已打造形成了生活缴费、商城消费、电子阅读、汽车出行等场景,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数字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齐鲁银行手机银行2023年荣获CFCA“2023数字金融金榜奖-手机银行最佳创新体验奖”。

苦练内功,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作为济南本地法人银行,齐鲁银行始终与市委、市政府战略保持同频共振,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决策部署。28年来,齐鲁银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始终坚守“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脉络,积极践行稳健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4年3月末,齐鲁银行资产总额6248.47亿元,较年初增长3.31%;存贷款规模均实现较快增长,贷款总额3176.52亿元,存款总额4026.1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0.22亿元,同比增长 5.53%;实现净利润 11.79 亿元,同比增长 15.43%。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近年来,齐鲁银行进一步筑牢风险防线,2024年一季度末,全行不良贷款率1.25%,较年初再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04.8%,提升1.22个百分点。主要风险指标继续保持逐季改善。政信类和房地产贷款占比压降,集中度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齐鲁银行从济南出发,机构正呈现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趋势。目前,菏泽分行开业在即,淄博分行正加速筹建,省内布局全覆盖更进一步。目前,齐鲁银行共有机构网点191家,省内覆盖13地市,省外延伸至天津,投资控股山东、河南、河北16家村镇银行,服务版图不断拓展。

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希冀和号召下,作为数字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近年来,金融行业也加紧了数字转型的步伐。齐鲁银行一直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把数字化转型纳入全行发展战略规划,推进业务模式创新、数据治理深化、科技能力提升,在业务实践中逐步走出自己的特色步调。2023年11月初,齐鲁银行举办了首届数字化创新大赛,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以及移动金融、智能风控、跨境电商等新兴业务领域,该行数字化转型从“立柱架梁”迈向“积厚成势”。

多年来,齐鲁银行不忘社会责任,践行金融报国。2016年5月,齐鲁银行在省内银行中首家推出公益品牌——“泉心公益”项目,致力于在环保、交通、助学、扶困等方面汇聚公众微力量。此后,在“泉心公益”这面公益大旗之下,将“志愿者服务队”“荧光童行”“少儿书画大赛”“荧光扶助计划”“老年人大学”等多个品牌公益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时代越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就应更丰富。下一步,齐鲁银行将在筑牢绿色屏障、加强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关爱民生福祉等方面继续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诠释泉心公益品牌。“将拳拳爱心汇入社会公益大流”的深度内涵,切切实实履行好一家地方法人银行的社会责任,努力争做服务城乡居民的口碑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首选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的主流银行。

党建铸魂,释放金融“红色动力”

齐鲁银行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并融入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全过程,确保全行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以党建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齐鲁银行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建与公司治理及业务发展融合互促,确保金融工作方向正确。齐鲁银行党委牢牢把握“两个一以贯之”重要遵循,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和组织体系,全面落实“党建入章”“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推动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保证党组织作用在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有效发挥。

齐鲁银行党委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永葆事业发展不竭动力。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政治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五型”总部建设,深化“双过硬”党支部建设和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开展党支部建设整体提升三年行动,“齐运五色”“县域金融五个先锋”“E科红新”等多个党建品牌获外部认可,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增强党建品牌塑造能力,齐鲁银行积极探索“党建+服务”“党建+客户”“党建+业务”新路子,按照“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要求,选树党建品牌标杆,持续提升齐鲁银行党建品牌影响力和对工作的带动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员工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聚焦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齐鲁银行畅通选贤渠道,加大各层级干部选拔培养力度,2023年以来选聘首席财务官、首席信息官,通过推荐考察引进总行行长助理1人,调配中层干部69人,引进青年专业人才、管理人才29人,校园招聘425人。以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数据分析师、内训师“五支队伍”建设为核心,开展各类培训项目,培训班次、参训人次达到历史最高,队伍专业素质全面提升。2024年,齐鲁银行将持续优化选拔、培养、考核、关怀四项机制,培育有专业能力、有工作实绩、有群众威信、有职业操守的“四有”干部,加快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齐鲁银行干部人才队伍。着眼当前发展和战略需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更长远的眼光、更有效的举措,及时发现、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扬帆远航,不畏风浪险滩;砥砺前行,不惧岁月沧桑。

二十八载春秋,见证成长蜕变,展望未来征程,续写壮丽篇章。今后,齐鲁银行将以成立28周年为起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切实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落实到位,坚持在市场化、法制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