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维权

一口价黄金计价模式不透明引争议,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近年来,黄金消费热潮“席卷”了年轻群体,但这种被大家喜爱的“投资品”却让不少人头疼。近日,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自己花1.3万多元购买的金手链,称重后实际只值8000多元,这才发现自己买到了“定价”黄金。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发布的相关投诉报告披露,“一价”黄金定价模式不透明,经营者在销售时刻意隐瞒金饰重量或设换货限制等成为投诉热点。3月7日,记者走访成都多家线下金店看到,“一价”黄金首饰并未明确标注重量,店员也称“一价”无法称重。

“明码标价”合理吗?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黄金明码标价、符合规定,就可以合理销售,但如果销售人员故意瞒报价格、诱导消费,可以投诉。

消费者投诉:不知道计件黄金和克价黄金有什么区别

今年春节前,家住海南陵水的王女士准备购买新首饰,便在一家名为香港金六福珠宝的店铺购买了一条售价为13579元的金手链,更换了原来的手链,额外花了5500元。当她兴高采烈地买回家时,家人让她称了一下,发现手链重14.7克。如果按照当时每克550元的黄金价格来算,这条手链只值8000多元。

“我这才发现,我买的黄金是‘固定价格’的,买的时候店员没有给我任何说明,也没有告诉我产品重量,只是反复强调,这款13579元的手链很值钱,以后可以换黄金首饰。”后来,王女士想要退款,被店员拒绝了,经过多次交涉,店员才表示,可以支付2500元折旧费,换取同等重量的黄金首饰。

其实,与王女士有同样遭遇的人大有人在,社交平台上“一价金”维权案例更是数不胜数。不少消费者认为,在购买黄金首饰前,自己并不清楚片价金(“一价金”)与克价金的区别,经商家推荐,成为了花高价购买黄金的“大冤枉”。

记者就购买“定价金”的态度询问了多位消费者,结果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消费者秦女士称,如果款式好看,她会买“定价金”,因为买金饰是装饰用的,不是投资用的,如果想投资,就直接买金条。

行业“潜规则”:线下门店宣称珠宝“固定价格”无需称重

3月7日,记者走访成都部分金店发现,各家金店的首饰价格不一,每克从500元到600多元不等。在春熙路老凤祥金店,不少消费者在选购黄金首饰。因为是“三八妇女节”,店员称,现在还有大折扣。

记者假装购买金项链,店员立即将记者带到“定价”区。当记者询问项链的重量时,店员说“不知道”,并表示“定价”珠宝不能称重。另一名店员说:“按件出售的黄金更划算,因为可以事后按照标签上的原价更换,而按重量定价的珠宝如果需要更换,则要额外支付人工费用。”

记者在距离该店不到100米的六福珠宝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这些“定价”金饰没有明显的重量标识,无法称重。

据中国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黄金消费量为1089.69吨,同比增长8.78%。其中,黄金首饰706.48吨,同比增长7.97%;金条、金币299.60吨,同比增长15.70%。随着黄金首饰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相关投诉量也大幅增加。中消协日前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受理投诉分析》中提到,“一价”黄金定价模式不透明,经营者在销售时刻意隐瞒黄金首饰重量或限制更换,存在诱导消费、价格欺诈等问题。

专家建议:购买黄金首饰前要做好功课

黄金首饰的销售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定价”是否合理?12345热线工作人员回复记者,如果“定价”黄金有明确价格,且符合相关规定,就可以销售,消费者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购买按重量计价的黄金首饰。

成都市黄金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杨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黄金消费品定价没有统一标准,“一价”就是统一价格、统一税费,保证商家盈利。

“黄金首饰是艺术品,艺术品的内在价值包括设计、制造,价格由品质决定。”杨红认为,黄金首饰的“一口价”包括设计、制造的质量水平,还有增值税、消费税的数额等。消费者应注意,在购买黄金首饰前应做好功课,提前了解黄金的“一口价”,根据自身需求购买。

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相关行政部门加强对黄金珠宝首饰市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欺骗销售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同时,加强珠宝首饰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珠宝首饰质量监测、检验检测、鉴定评价、追溯管理等制度,规范珠宝首饰信息公开和标识标注,提高珠宝首饰质量可信度和可追溯性。

“消费者在购买珠宝首饰时,应向经营者索要正规发票、质检证书、鉴定证书等单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如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与合同不符,应及时与商家沟通。如与商家协商不成,可向消协投诉或向行政部门举报,也可通过其他合法途径维权。”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人员说。

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质量新闻网(记者 吴志辽)从2018年2月至今,区块链及加密数字货币经历了整整一年的断崖式下跌,虽然今年以来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坊等加密数字货币在整体下跌趋势下偶尔传出一波“强反弹”,但事实始终是“下跌强,反弹弱”。

从2010年5月1万枚比特币只能买一份价值不到25美元的披萨,到2017年1枚比特币的价格接近2万美元,比特币成功将“区块链”的概念传播到了全世界,但也不止一次掏空了购买者的钱包。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以“传销”著称,而区块链则被认为是一种看似安全但无法完全证明、实际上效率极低且不断被验证的“存储方式”。仔细审视不难发现,区块链之所以今天备受诟病,就像一年前备受追捧一样,全都源于加密货币,尤其是比特币。

在缺乏实体支撑、失去共识的加密货币不断贬值的今天,区块链这个曾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创造”、号称能够“改变人类生产关系”的传奇产品,是否会随着加密货币泡沫的破灭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优点和缺点并存

区块链自称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价值传输系统”,具有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全球互联互通等优势,而且由于其简化了中间环节,也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交换方式。

区块链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应用于档案管理、专利保护等社会管理领域,物品溯源、防伪等物联网领域,慈善捐赠等公益领域;区块链交易成本低廉的特性,可以应用于交易清结算、私募股权等金融服务领域;区块链全球互联互通的特性,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社交、通讯、共享租赁等共享经济领域。

基于以上优点,有粉丝认为区块链可以改变人类的信任体系,适用于没有信任中心、解决信任成本很高、或者跨中心传输的场合。2018年区块链火爆的时候,甚至被认为能够彻底改变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

但事实是,无论这个概念被如何认知,应用在什么领域,目前的区块链都会给人一种“虚拟”的感觉,区块链的优点不言而喻,但缺点也十分明显。

首先,区块链上的信息高度公开透明,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旦你知道了别人的账户,就能清楚了解他的所有财富、每一笔交易,几乎没有“隐私”可言。在当今社会,个人隐私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其次,区块链上的信息不可篡改。除非实现了所谓的“51%攻击”,否则一旦信息上链,即便用户已经去世甚至重生,区块链上的错误信息也将永垂不朽。换言之,如果有人上传了不良信息,那么不良信息将千古流传,不会被抹去。

第三,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节点可以证明自己的信任,不需要一个中心化的机构。这意味着每个用户都必须保留一本完整的账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账本信息越来越多,账本占用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会严重影响各个节点的运行。同时,去中心化意味着没有一个中心化的机构为你保存你的密钥,一旦丢失,就是永远的告别……

最后一点,也是影响区块链应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去中心化系统中节点之间达成共识的效率比中心化系统更加繁琐,而且效率也比较低。

跨境支付会成为区块链的“蓝海”吗?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旅行、留学、购物等场景中,需要跨境支付的情况越来越多。尤其是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大量优质海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跨境支付也正在向万亿级迈进。然而跨境支付往往面临手续费高、交易流程繁琐、到账时间长等问题,让人十分困惑。

目前,中国非货币支付市场呈现“双马齐飞”的格局,支付宝、财付通合计占据整体移动支付市场90%以上的交易份额,并逐步步入稳定增长的成熟发展阶段,两大支付平台已经牢牢占领市场主导地位。

随着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跨境支付一下子成为了各第三方支付机构眼中的“抢手货”。据《2018(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25%。在如此大规模的市场交易中,B2B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到总交易额的84.6%,而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B2C交易仅占15.4%。

传统B2C跨境支付涉及中间环节较多,中间环节产生的费用也会上升,同时资金到账的时效性降低。跨境电商卖家在跨境支付过程中面临海外银行账户申请难、多平台店铺资金管理复杂、提现速度慢等问题。另外,整个跨境支付由于依赖第三方机构,需要支付相应的手续费,大大影响支付效果。

银行:加快跨境支付转账

跨境支付是银行最赚钱的业务之一,因为中间环节多、手续复杂,根据埃森哲的数据,银行间处理的跨境支付每年可达25万亿至30万亿美元,交易量可达100亿至150亿笔。

跨境支付与区块链的结合,能有效改善金融机构的成本结构、降低开支、提高盈利能力。同时,还能实现全天候支付、即时到账,加快交易进度,省去大量中间环节及由此产生的手续费。全球首笔基于区块链的银行间跨境汇款,在传统支付模式下需要2到6个工作日,但应用新技术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跨境汇款可在8秒内完成。

2018年,中国银行通过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成功完成河北雄安新区与韩国首尔客户之间的美元国际汇款,这是国内商业银行​​利用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支付系统完成的首笔国际汇款业务。

区块链与跨境支付相结合的优势

首先,点对点模式大大降低了跨境支付的成本。区块链点对点模式不再依赖传统中介机构提供信用凭证和记账服务,任何金融机构都可以利用自己的网络接入系统,实现付款方与收款方之间点对点的支付信息传输。

其次,共享账本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区块链中所有节点共享账本,节点间点对点交易通过共识算法确认,并将结果广播至所有节点。交易双方不再需要建立层级账户代理关系,实现点对点的价值传输。

第三,分布式架构提供业务连续性。区块链网络的分布式系统架构,没有中心节点,网络上各个节点在遵循必要协议的基础上自发进行交易、记账,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

此外,时间戳还能实现跨境交易的可追溯性,时间戳确保所有交易活动均可追踪、可查询,降低跨境支付交易的监管成本。

区块链与跨境支付的结合,确实有着诸多当前中心化体系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正如上述区块链的弊端也同样凸显,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一面,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找到合适的立足点,才是实现其最终发展壮大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2019年,区块链是重生还是沉沦?它能否找到合适的场景,让虚拟货币重新成为现实货币?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