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第一财经

2014 年黄金价格震荡下行,金交所黄金交易量大幅攀升

2014年,虽然金价整体震荡下行,但金价下行震荡带动避险需求增加,上海黄金交易所(以下简称“金交所”)黄金交易量继续大幅上升。

中国黄金交易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黄金交易所全年黄金交易量为1.85万吨,较2013年的1.16万吨同比增长59%。

随着交易量的飙升,中国黄金产量也不断增加。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2014年,全国黄金产量突破450吨,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量突破4.77万吨。

此外,数据显示,2014年黄金交易所的黄金交割量也达到了2100吨,较2013年略有下降。2013年,黄金交易所的黄金交割总量为2197吨。分析人士认为,黄金交割量的下降与国内实物黄金需求下降密切相关。

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黄金消费量为754.82吨,较去年同期减少205.76吨,同比下降21.42%。

与2013年相比,2014年中国实物黄金需求较为平缓。从黄金进口数据来看,今年1至11月,中国内地从香港进口的黄金下降超过30%。

上海黄金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现货黄金交易所,去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国际黄金板业务,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旨在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黄金交易,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以人民币计价。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全球黄金市场的话语权仍然较弱。

作为金交所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交所相关负责人去年就透露,由于参与者来自全球各地,涉及的资金有境内外,是投资者和境内外资金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带来的效果是交易价格逐渐由中国境内的区域价格转变为全球价格。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中国黄金市场人民币价格的发现功能,提升了中国黄金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应有的影响力。

国际板的推出和小额合约的增多也助力金交所黄金交易量的提升。2014年初,金交所推出迷你黄金延期交割合约,交易单位为100克/手。金交所将现有的Au99.99黄金现货合约的交易单位由100克/手调整为10克/手。迷你合约的推出大大降低了现货黄金的交易门槛,直接增加了中小投资者的交易量。

2013年,国际金价大幅下跌,推动了我国实物黄金消费量和交易量的增长。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黄金消费量首次突破千吨,达到1176.40吨,同比增长41.36%。与此同时,2013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428.163吨,同比增长6.23%,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

分析人士指出,2014年金价延续震荡下行走势,波动较为频繁,国内黄金经营机构避险需求上升也助推了现货黄金交易量的上涨。

陈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抑制原油需求能源咨询

专家:疫情仍是影响油价最关键因素 未来两三年全球经济难以复苏

在专家看来,国际油价的暴跌_国际油价进入了暴跌模式_国际油价预计跌

第一财经 2020.09.0613:00

国际油价预计跌_在专家看来,国际油价的暴跌_国际油价进入了暴跌模式

过去一周,美国WTI原油10月期货报39.77美元/桶,周跌幅7.4%,结束连续四周上涨; 布伦特原油11月期货报42.66美元/桶,周跌幅5.3%。 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双双录得6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

原油价格为何突然暴跌? 未来油价走势如何?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陈健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最关键因素无疑是COVID-19疫情。此前原油价格上涨与中国经济强劲复苏的同时,6月、7月全球经济逐步重启,也给了投资者乐观预期,但美国和欧洲接连陷入第二波疫情,而拉美地区疫情失控的情况下,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和下跌将成为常态。”

疫情反复抑制原油需求

能源咨询公司Fisch Global Energy(FGE)在一份展望油价走势的报告中分析称,“全球COVID-19病例持续增加以及封锁措施的重新实施将粉碎油价下跌的信心”未来一段时间的库存。” 期望。 炼油厂仍面临着将开工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的压力。”

“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目前美洲、西欧等发达经济体疫情出现反弹,部分国家疫情严重程度甚至超过第一波疫情。拉美、非洲等发展中经济体而南亚的疫情发展可谓失控,全球范围内只有东亚、东南亚、大洋洲控制住了疫情,”陈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因为原油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保持疲软。”

个人理财和研究网站 ValuePenguin 对美国司机的一项调查显示,十分之三的拥有汽车的美国人因为失业或在家工作而不再开车上班。 与2020年1月和2月相比,8月美国司机每周购买汽油的数量下降了26%。

由陈健团队编制、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提供医疗支持的全球疫情指数,清晰地反映了疫情造成的需求萎缩。 全球疫情指数根据防控效率,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风险和发展阶段基本划分为四类:疫情完全得到控制、疫情一度得到控制但反复发作、疫情尚未得到控制但仍存在。出现缓和迹象,疫情根本没有得到控制。

“第一类以中国、新西兰为代表,疫情趋势基本可控,只要借鉴过去的经验,未来的防控,应该不会出现大的疫情。第二类以韩国、新西兰为代表。”意大利重新开放经济导致第二波疫情与第一波类似,也在可控范围之内。第三类以俄罗斯和伊朗为代表,这些国家的疫情相对严重。目前疫情得到全面控制还需要一段时间,以印度、巴西、美国为代表的这些国家的疫情发展难以乐观。陈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从全球疫情指数来看,在主要制造业国家中,中国仍然是风险最低、复苏最好的主要经济体。2月底3月初重启后,中国出口强劲复苏,势头强劲。近期原油价格的上涨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有关,同时全球经济的逐步重启也引发了投资者的乐观预期。”认为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导致经济重启的不确定性。

陈健表示:“只有在中国经济的推动下,以及面临资金压力的OPEC成员国不太可能大幅减产,原油价格很难大幅上涨,小幅波动将是常态。”

事实上,OPEC在8月份增加了原油产量,非OPEC原油产量也有所增加,导致全球供应增加。 阿联酋8月产量超出配额10.3万桶/日,伊拉克也在增产。 陈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疫情依然严峻、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产油国的理性选择应该是不增产。但由于‘囚徒困境’,产油国的理性选择应该是不增产。” (游戏),他们每卖出多一桶石油就可以缓解自己的困难,即使油价下跌,同时许多产油国内部矛盾重重,很难做出最优的选择。理性的选择。”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表明个体的最佳选择并非群体的最佳选择。 在陈健看来,个别产油国基于自身考虑而选择增产,导致整个产油国的供给量增加,造成供给过剩的局面,最终引发油价下跌。

未来两三年全球经济活动难以复苏

美国能源情报署、国际能源署和欧佩克8月份发布的月度报告均下调了今年的石油需求预期,并预测明年的消费不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陈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2到3年全球经济活动不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疫情控制的程度,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与衰老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所谓疫情控制程度,是指越早得到控制,即使付出较大的短期经济成本,从长期恢复来看也是值得的。 所谓经济主要组成部分,是指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农业、制造业,而服务业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旅游、餐饮、零售、线下娱乐等发达的经济体。 所谓老龄化程度,是指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受疫情影响更大。

“从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数据来看,西欧国家中德国的疫情控制最好,而英国最差,因此疫情的影响与其表现相对匹配。而日本的疫情虽然有没有大规模爆发,美国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疫情爆发比欧洲晚一个月,其第三季度数据应该会比第二季度更差, ”陈健说道。

投行高盛在最新报告中将2020年WTI原油价格预期从36.88美元/桶上调至40.26美元/桶; 将2021年的预测从51.38美元/桶下调至55.88美元/桶; 及其2020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测。 从40.51美元/桶上调至43.63美元/桶; 2021年预测从55.63美元/桶下调至59.38美元/桶。

陈健认为,随着全球供应链重组不可避免,互联网带来的高科技、新经济产业对能源的需求减少,而风电、太阳能、大容量电池等新能源技术、纯电动汽车等应用不断完善。 ,传统石油工业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COVID-19疫情让事情变得更糟。即使未来疫情过去、经济重新启动,也会对人们产生长期的心理影响。航空和旅游业可能会进入长期衰退,因此传统旅游业石油工业必须创新才能生存。” 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