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易纲

(经济观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首“破7”,后市怎么走?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夏宾)2023年,人民币美元汇率首次“破7”。17日,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先后跌破“7”。截至当天18时,前者最低触及7.0225,后者一度跌至7.0030,这是2022年12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首次击穿“7”这一整数关口。

从今年年内走势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涨后跌再企稳,1月收复6.7关口后震荡回落,随后保持在6.8、6.9区间徘徊前行。但从5月5日至今出现了一波明显跌势,也使得人民币汇率再次落入7区间,同期美元指数震荡上行,从101区间一度突破103。

中国央行最新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市场预期总体平稳。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继续调整,国际金融市场受风险事件影响出现波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对于此次人民币“破7”,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主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在5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表示年内降息可能性很小,该表态带动近期美元指数有所反弹,比价效应下,人民币对美元会出现一定幅度贬值。

二是年初以来国内结汇率总体偏低、售汇率较高。这意味着高额贸易顺差更多转化为国内美元存款,而非兑换为人民币,也会对外汇市场供需平衡带来影响,推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

三是近期发布的宏观数据显示,国内经济修复过程出现一定波折,也可能对汇市情绪有一定影响。

汇率美元人民币今日_银行美元汇率人民币今日_美元汇率人民银行

王青直言:“我们判断,短期内,以上因素还有可能发酵,人民币‘破7’态势或将持续一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020年、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都出现过“破7”的情况,也都在当年重返6区间。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今年3月曾表示,近年来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弹性越来越强,较好地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易纲说:“过去5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大约为4%,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差不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过去这几年间,三次破‘7’,但短时间内又回到‘7’以下。所以‘7’不再是心理障碍,整体经济是稳定的,老百姓预期是稳定的。”

此次“破7”后,人民币汇率将怎么走?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今年3月初相比,贬值幅度较小。整体来看,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呈双向波动。“从趋势看,人民币面临的内外环境更为有利,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

从美元角度看,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避险情绪的上升可能会在短期影响美元下行的节奏。风险偏好的改善需要美联储更明确的货币政策转向,或是中国和欧洲经济预期改善。随着时间推移,上述两个条件都倾向于被逐步满足。因此,尽管短期美元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反弹,仍维持长线看空美元的观点。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对人民币而言,去年美联储紧缩的溢出影响相对较大,但今年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因不是外围环境,而是疫后中国经济恢复的状况。

“今年大概率是世界经济(增速)往下,中国经济往上。也就是说,今年中国经济反弹是大概率事情,但反弹高度有多少、质量有多好,这是真正决定人民币汇率强弱的关键。”管涛称,美联储的政策、美元汇率的波动,可能短期内对人民币汇率有一定扰动。但把时间稍微拉长一点,从一年左右看,应该说今年中国经济的疫后重启是决定人民币走势的一个关键变量。(完)

央行行长易纲: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数字货币尚无时间表

央行网站26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全国“两会”期间就重点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涉及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等多个方面。

其中,针对市场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易纲表示,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继续深化LPR改革 推动降低实际利率

易纲表示,自2019年8月央行启动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取得了重要进展,具体来看:

一是LPR与市场资金供求相关性明显增强。比如,2020年5月发布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85%和4.65%,自去年8月改革以来分别累计下降0.4个和0.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市场资金供求变化。

二是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增强。2020年5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35.3%,是LPR改革前的近4倍,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已被打破。

三是有效促进了贷款实际利率的降低。4月份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1%,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0.51个百分点,5月份预计继续下降。

四是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负债成本,高息揽储动力随之下降。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

易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LPR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

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

央行数字货币什么时候发_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作用_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有何意义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LPR新机制落地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息差收窄压力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叠加今年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1%,比上年同期下降7个基点。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净息差下降较为明显,分别同比下降7个基点和26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近期撰文称,客观看待第一季度银行业利润增长,虽然我国银行利润绝对量较大,但利润增速总体趋缓,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银行利润增长主要源自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完全同步,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在资产质量承压情况下,后期银行恐面临更大的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

对于疫情给银行带来的冲击,易纲表示,下一步会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数字货币推出尚无时间表

数字经济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易纲表示,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据了解,人民银行较早开始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2014年,成立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2017年末,经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DC/EP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易纲指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每日经济新闻

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年内首次“破7” 专家认为符合双向波动趋势

5月17日上午,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走低,盘中一度跌至7.0225(截至北京时间5月17日21点30分),这是2022年12月29日以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次击穿“7”这一整数关口。

在岸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同样走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5月17日在以6.9860开盘后,随后失守“7”的整数关口。进入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涨后跌,1月收复6.70关口后震荡回落,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贬值0.15%。

美元对纽币汇率走势_美元澳币汇率走势_6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

美元指数上穿103点

外汇交易中心公布,5月1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748元,较前值调降242个基点。5月17日当日,离岸人民币与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跌破“7”这个整数关口。其中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早盘便击穿了“7”,在岸市场开盘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亦一路走高,下午3点多同样失守“7”关口。

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汤林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人民币呈贬值趋势,一方面与美联储的加息动作及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有关,因美联储5月份加息举措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有关未来政策将依赖数据的言论,以及新近美国经济数据包括就业、消费、工业等方面的数据均呈现出经济改善的迹象,令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有所减弱,从而有利于美元走强,相应令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二是新近国内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虽反映出国内经济在快速复苏,但是市场在低基数、高前期值的刺激下原本抱有更高的预期,市场预期落空也对人民币有不利影响。不过,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未失稳,仍符合双向波动趋势。

“从上周开始,美元就出现明显走高的态势,加上4月经济数据显示恢复趋缓,人民币对美元随之走低。”某国有大行外汇交易员表示。

美元走强,支撑美元指数走强。5月11日之后,美元指数出现明显的拉升,目前美元指数在102.9点附近徘徊,当日盘中一度突破103点,此前该指数曾跌至100.788点,正当市场对于指数100点支撑力感到担忧之际,指数翻身向上。

兴业研究指出,美元指数受基本面支撑走强、年中分红购汇和旅游购汇助推,美元兑人民币进入反弹波段。建议抓住结汇窗口。

外汇局本周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服务贸易跨境收支逆差63亿美元,居民跨境旅行支出有序恢复,不过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今年来,国内出口相对强势。海关总署9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5.8%。其中,出口7.67万亿元,增长10.6%;进口5.65万亿元,增长0.02%;贸易顺差2.02万亿元,扩大56.7%。今年4月份,我国进出口3.43万亿元,增长8.9%。其中,出口2.02万亿元,增长16.8%;进口1.41万亿元,下降0.8%;贸易顺差6184.4亿元,扩大96.5%。

美元对纽币汇率走势_6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_美元澳币汇率走势

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

综合市场观点来看,虽然此次在岸、离岸人民币盘中再度破“7”,但并未改变中长期人民币币值的支撑力量。

4月4日,央行行长易纲在2023中国金融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们坚持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总体上人民币汇率是由市场决定的。

易纲还表示,过去五年,人民币对美元三次“破7”,第一次是2019年8月,第二次是2020年2月,第三次是去年9月,前两次用了5个月回到7下方,去年用了3个月。易纲强调,“这是市场供求的结果,说明我国外汇市场具有韧性,有能力实现动态均衡。”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表示,总体来看,虽然暂时破“7”,但不会出现大幅贬值的情况,也不会重新贬回到去年7.30的低点,这个可能性是基本不存在的。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展望未来,伴随美联储本轮加息过程进入收官阶段,加之银行业危机影响下,美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后期美元指数持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当前国内美元存款利率已进入顶部区间,进一步上升的概率很小;而伴随国内经济持续修复,包括人民币存款利率在内的各类市场利率回升是大趋势。这样来看,当前结汇率偏低、售汇率较高态势也难持续,后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将重回基本面主导。在今年海外经济下行,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前景下,人民币不存在较大贬值空间。这样来看,本轮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破7”,更多是外汇市场正常波动的结果,接下来监管层可能会通过强化市场沟通等方式,适度引导市场预期,防范汇市“羊群效应”过度聚集,但短期内通过政策手段介入干预的必要性不大。

根据CME“美联储观察”数据,美联储6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75.8%,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24.2%。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虽然国内经济数据出现短期波动,内需复苏进度偏缓,但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外贸韧性足和人民币资产长期配置吸引力足,基本面有支撑,人民币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