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释放了什么信号?
9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增幅为0.91%。与此同时,中国8月末黄金储备为7402万盎司,环比增加6万盎司,为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截至8月底,中国持有黄金储备余额增加99亿美元至2538亿美元,黄金储备余额占同期外汇储备余额的比重环比上升0.23个百分点至7.64%,刷新历史新高。
黄金储备持续增长,增持节奏符合预期
2024年11月,中国时隔37个月重启增持黄金储备,当月增持约4.98吨。此后,中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至今已连续增持10个月。从增持规模来看,3月以来,央行每月增持黄金储备的量级均低于10万盎司,8月黄金储备增量更是连续6个月处于低位,这一情况符合市场预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8月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国政府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冲击力度加大,带动当月国际金价在历史高位基础上大幅上涨。在此背景下,从控制增持成本的角度出发,央行适当放缓了黄金增持节奏,使得8月增持规模继续处于较低水平。
回顾8月,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推动伦敦现货黄金价格明显反弹,全月累计涨幅为3.9%,刷新今年5月以来的单月表现。在国际金价处于高位时,央行的操作充分体现了其在储备管理上的精细化与前瞻性。
增持黄金为哪般?多重因素驱动
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有着多方面的战略考量。
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看,黄金作为一种特殊资产,有助于调节和优化国际储备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特性。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的占比为7.3%,明显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通过增持黄金,能够降低对单一货币的依赖,提升国际储备的多元化水平,从而增强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加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黄金的避险属性愈发凸显。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黄金成为各国央行抵御风险的重要选择。增持黄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外部风险,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保障。
黄金还是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强大的黄金储备可以为人民币提供更坚实的信用支撑,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
未来增持仍是大方向,影响深远
展望未来,市场普遍认为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王青指出,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应对当前国际环境变化等角度出发,未来央行增持黄金的趋势预计还将延续。
中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对黄金市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全球黄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央行的增持行为直接增加了对黄金的需求,在黄金市场供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推动黄金价格上涨。同时,央行的增持举动也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增强了投资者对黄金的信心,带动市场对黄金的投资热情,进一步促进黄金市场的活跃。
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是在复杂国际经济形势下的战略布局,既保障了国家金融安全,又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央行在黄金储备上的动作值得持续关注,其对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