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外汇官网

点击官网:www.xm.com

去美元化喊了3年,都哪些国家去了?中国为何仍是美债持有第二?

去美元化趋势分析_多元货币买卖_美元霸权反抗

“美元主导地位使欧洲沦为美国政策的附庸!”

“为什么国际贸易体系必须用美元?这是谁规定的?”

“多极化世界需要多元货币体系。”

……

以上种种言论,是在近些年去美元化潮流如火如荼之下,各国领导人掷地有声的发言。

从俄罗斯被踢出SWIFT,到印度买俄油用卢比结算,再到中东土豪用人民币卖石油……

全球仿佛掀起了一场“去美元化”的潮流,美元突然成了众矢之的。

可奇怪的是,喊了三年“去美元”,中国手里却还捏着上万亿美元的美债,稳坐全球美债第二把交椅。

这是为何?

美元霸权反抗_多元货币买卖_去美元化趋势分析

去美元化

近年来,“去美元化”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国际头条新闻中。

从俄罗斯到伊朗,从中国到印度,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这一趋势的背后,无疑是全球各国对美元霸权的反抗。

美国政府近年来将美元武器化,将其作为制裁他国的政治工具。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达到了遏制目标国家的目的,但也引发了强烈的反噬效应。

以俄罗斯为例,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联合西方国家冻结了俄罗斯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这种做法不仅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也让全球各国看到了过度依赖美元的风险。

除了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家也成为了美国制裁的主要目标。

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被冻结、国际结算渠道被切断,甚至被排除在SWIFT之外。

多元货币买卖_去美元化趋势分析_美元霸权反抗

这让许多国家意识到,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多么危险的事情。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的制裁政策往往带有强烈的双重标准和政治色彩。

例如,在对待盟友土耳其的问题上,美国也毫不客气地祭出了金融制裁的大棒。

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做法,严重削弱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公信力,也毫不意外的让各国对美元心生忌惮与排斥。

但美国不光对此毫不在意,反倒通过美联储加紧“收割韭菜”,这种做法让全球各国苦不堪言,尤其发展中国家。

每当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时,全球资本就会大量回流美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贬值、外债压力陡增。

更为糟糕的是,美联储的政策调整往往缺乏透明度和预见性。

例如,在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美联储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通胀水平迅速攀升。

这种“割韭菜”式的政策操作,让全球各国对美元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美元霸权反抗_去美元化趋势分析_多元货币买卖

更严重的是,美国政府还在不断透支信任。

例如,美国政府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和债务。

截至2023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已经突破32万亿美元大关。

再比如,美元超发。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已经进行了多轮量化宽松政策。

这种“开闸放水”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导致美元购买力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美元的购买力已下降了超30%。

在美元霸权已经严重损伤各国实际利益的情况下,去美元化已经成各国的必由之路。

那么,近几年来有哪些国家取得了成果?

美元霸权反抗_去美元化趋势分析_多元货币买卖

各国努力

自从全球掀起去美元化浪潮,各国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如俄罗斯,这位被美国制裁了十多年的老大哥,直接玩起了黄金绑定卢布的狠招。

2022年俄乌冲突后,俄罗斯要求“不友好国家”买天然气必须用卢布结算,甚至搬出“黄金卢布”的概念——1克黄金兑换5000卢布,硬是把当时快跌成废纸的卢布汇率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这招不仅让欧洲国家捏着鼻子兑换卢布,还意外激活了人民币在货币市场上的活力。

中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飙升至60%,莫斯科交易所一度出现人民币日交易量超过美元的奇观,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从0%暴涨到23%!

去美元化趋势分析_美元霸权反抗_多元货币买卖

与俄罗斯相比,中东各国也差不多。

2023年中国用人民币买下阿联酋的液化天然气,完成了首单石油人民币交易,沙特虽然嘴上说着不考虑非美元卖油,身体却很诚实地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开表示对非美元结算持开放态度。

更绝的是伊拉克,这个曾被美军“解放”的国家,2023年突然宣布允许对华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理由相当直白——“方便获得外汇”。

毕竟美国冻结了伊拉克央行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账户,伊拉克人自己的美元压根取不出来。

至于伊朗,早在2018年美国重启制裁时就彻底放飞自我,不仅把人民币列为三大外汇货币,还和俄罗斯搞起了“里亚尔-卢布”直接兑换,两国贸易直接用本币结算,气得美国财政部牙痒痒。

多元货币买卖_去美元化趋势分析_美元霸权反抗

不过,也不是所有国家都能玩转去美元化,印度就贡献了2023年最让人哭笑不得的经济操作。

莫迪政府雄心勃勃推出“卢比结算令”,强制要求部分国际贸易用卢比结算,结果贸易伙伴们集体拒绝。

原来印度常年贸易逆差,外国企业拿着卢比既买不到足够印度商品,又担心汇率波动,最后只能让卢比在国际市场上跌出新高度。

但印度人转头就找到了新路子——和俄罗斯做买卖时,双方默契地用人民币结算,既绕开了美元制裁,又避免了卢比尴尬。

多元货币买卖_去美元化趋势分析_美元霸权反抗

在拉美和非洲,去美元化的画风又不一样。

巴西总统卢拉当着全世界的面喊出“为什么国际贸易一定要用美元?”

随后中巴签下本币结算协议,巴西雷亚尔和人民币直接兑换,中国进口的巴西大豆、铁矿再也不用经过纽约的“收费站”。

阿根廷更绝,一边和巴西讨论复活南美传奇货币“苏克雷”,一边把央行里的人民币储备比例从5%提到18%,甚至考虑直接用人民币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

去美元化趋势分析_多元货币买卖_美元霸权反抗

另一边,作为美国盟友的欧洲人虽然嘴上不说,可去美元化的举措却一点不慢。

INSTEX结算系统原本是为和伊朗做易货贸易设计的,结果德国、法国、荷兰等九个国家悄悄用它绕过美元结算。

2023年欧洲从伊朗进口的石油有三分之一通过这个系统完成,连瑞士的制药公司都开始用药品换石油。

更耐人寻味的是以色列,这个美国铁杆盟友,2022年突然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虽然比例只有2%,但足以让华尔街嗅到风向变化的信号。

在去美元化潮流如火如荼的当下,全球各国纷纷采取实质性举措,在去美元化道路上迈开脚步。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似乎最应该去美元化的中国,手中却掌控着大批美债这是为何?

去美元化趋势分析_美元霸权反抗_多元货币买卖

美债第二?

在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此起彼伏的背景下,中国仍持有超过8000亿美元的美债,位居全球第二位。

不过,这并非中国刻意为之,而是某种程度上的无奈之举。

首先必须承认,美债至今仍是全球金融体系中最具流动性和稳定性的“硬通货”。

尽管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5万亿美元大关,政府债务占GDP比例超过120%,但全球尚未出现能完全替代美债的金融工具。

欧元区债券受成员国经济分化掣肘,日本国债长期处于负收益率状态,黄金虽然具有避险属性但流动性较差,无法满足中国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配置需求。

2023年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仍达58%,这个数字虽较2000年的72%有所下降,却依然保持着绝对优势地位。

去美元化趋势分析_美元霸权反抗_多元货币买卖

其次,这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密不可分。

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每年近5万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中,80%以上仍以美元结算。

当企业将出口赚取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时,央行被动形成巨额外汇储备。

要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持有相当规模的美元资产作为“压舱石”至关重要。

2022年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全球资本回流美国时,中国正是通过抛售美债换取美元流动性,成功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控制在7%以内。

这种“以美元对冲美元”的策略,犹如在国际货币市场的惊涛骇浪中为人民币系上安全绳。

多元货币买卖_去美元化趋势分析_美元霸权反抗

最后,中国持有大规模美债,具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这些美元最终转化为美债投资,形成“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美元回流”的闭环。

这种看似脆弱的平衡实则暗含战略智慧:若中国短期内清空美债,不仅会导致美债收益率飙升冲击全球经济,更可能引发中美经贸关系的系统性崩塌。

所以,中国选择在2023年3月逆势增持205亿美元美债,既是对市场恐慌情绪的抑制,也是向世界传递“不主动拆台”的信号。

毕竟全球经济复苏的列车需要双引擎驱动,单方面脱钩只会导致两败俱伤。

美元霸权反抗_去美元化趋势分析_多元货币买卖

但坚守不意味着固守,中国也并非逆潮流而上,一味持有美债。

仔细观察数据曲线会发现,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已从2013年的1.3万亿美元峰值降至当前的8500亿美元左右,降幅超过34%。

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减持策略,既避免了引发市场剧烈震荡,又为外汇储备多元化赢得时间窗口。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黄金储备已实现连续18个月增持,2025年初达到2300吨历史高位。

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布局,有如在美元霸权的高墙下悄然挖掘隧道,当黄金、特别提款权、数字货币等替代性储备体系逐渐成型之时,就是中国从容调整美债持仓比例之日。

多元货币买卖_美元霸权反抗_去美元化趋势分析

参考资料

“去美元化”大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导刊,2024

赵安琪.多国通过“去美元化”反制“美元霸权”.中国青年报,2024


已发布

分类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