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即期

人民币汇率再创年内新低 兑1万美元多花358元

[摘要]以3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计算,兑换10000美元需要61327元人民币,而去年12月31日,兑换一万美元只需60969元,比前者整整少358元。

人民币汇率再创年内新低 兑1万美元多花358元

新京报讯 (记者陈白)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显示,3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327,较前日继续下跌15个基点,再创年内新低。即期汇率收于6.1279,较前一交易日降低12个基点。

3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1312,较前一交易日大幅贬值111个基点,创下2012年7月23日以来的中间价的最大单日跌幅(当日下跌158个基点)。

即期汇率下跌显著

2月下旬,人民币即期汇率不断发生下跌,相比于今年首个交易日定盘价6.0485,人民币即期汇率迄今已下跌794点,贬值超过1.3%。而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自1月14日报收6.0930(年内最高)之后,至今已震荡下跌397点。相比于今年首个交易日的6.0990,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迄今已经贬值接近0.53%。

昨日,钱景财富研究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此次人民币再度发生小幅贬值原因与2月末略有不同。“2月末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贬值来源于央行干预,而本次贬值主要是受到宏观经济数据以及美元走势影响。”

上周五,美国劳工部公布2月份非农就业增加17.5万,大幅好于预期。2月就业增长大幅加快,更坚定美联储缩减QE的决心。受此消息影响,美元指小幅上涨。

持续贬值可能性小

钱景财富研究员还表示,今年两会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明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为7.5%左右,宏观经济保持平稳意味着人民币发生持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并不大。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认为,人民币长期来看仍然以升值为主。“没有谁会喜欢持续贬值而没有国际购买力的货币。但鉴于贸易收支这一重要变量,人民币升值幅度可能会收窄。”

周小川在昨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人民币汇率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相比于短期波动,央行更关注人民币汇率的中期趋势。他表示,对贸易形势的不同判断是导致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判出现分化的原因。

国家外汇局此前在针对近期人民币波动问题时对媒体表示,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市场主体应主动适应、积极应对。

■ 算账

兑换1万美元多花358元

昨日,美加百利留学机构留学咨询师告诉新京报记者,以哈佛大学为例,在美本科生一年学费加上宿膳费和杂费,总费用为45456美元。

以3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计算,兑换10000美元需要61327元人民币,而去年12月31日,兑换一万美元只需60969元,比前者整整少358元。因此,如果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就读本科的话,短短两个月时间,缴纳学费所需的人民币就要多了接近1500元。

受影响的还有打算出国旅游的市民。此前,不少人出国旅游喜欢刷信用卡购物,由于当时人民币在升值,延期还款反而还能够少还点钱。“如果未来人民币保持贬值趋势的话,可能会考虑在出国前就兑换好现金。”准备出国旅行的公司职员杨女士昨日对新京报记者说。 新京报记者 陈白

(新京报)

阶段性脱钩“美元锚”人民币汇率尚有走高空间

9月开局,人民币“多头”就上演了一场“乘胜大追击”。短短3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破八道关口升至6.51,最近7个交易日(8月28日至9月5日,下同)的累计涨幅甚至接近1300基点。而刚刚过去的8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强势升值约2%,单月升值幅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阶段性脱钩‘美元锚’,反映人民币升值预期随即期汇率升值而自我强化的过程。”分析人士指出,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或仍有升值空间,但需提防美元反弹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短期冲击。

阶段性“脱钩”

9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大幅调升298基点至6.5370,刷新去年5月中旬以来的新高,这也是其连续第七日上调,累计上调幅度高达1209基点,上涨速度及幅度均为近年来罕见。

与之相对应的是,这7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启动又一波凌厉涨势:9月5日,境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触及6.5150,较7日前的收盘价大涨1495基点,累计涨幅达2.25%;香港市场上,4日离岸汇率日内大涨逾300点,升破6.53关口至6.5296,为连续第12个交易日上涨,累计涨幅高达1672基点。

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拉升的态势,与8月以来人民币新一波强势升值行情“一脉相承”。

刚刚过去的8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上调1273基点,在岸汇率累计涨幅达1321基点,离岸汇率同步上涨1313基点。总的来看,人民币对美元连续第四个月上涨,且单月升值幅度近2%,是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单月升值幅度最大的纪录。

与前3个月不同的是,这一升值幅度是在美元指数整体持平的情况下出现的,体现了人民币与美元指数的阶段性“脱钩”。Wind数据显示,8月末,美元指数收报92.6243,较月初仅下跌0.2%;且在近期人民币猛烈升值的时段,美元指数均呈升值态势,如8月4日-9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上涨0.68%,美元指数也大涨0.76%;8月28日-9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快速上涨1.57%,同期美元指数上涨0.33%。

整体而言,8月,人民币汇率走出相对独立于美元的强势行情,并跃居表现最好的亚洲货币。

人民币以美元为锚_现在人民币是以美元为锚吗_人民币以美元为锚什么意思

市场预期自我强化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势如破竹,很大程度上仍归因于外部压力明显减轻、美元持续走弱。8月以来,人民币升值与“美元锚”脱钩,显然存在市场预期自我强化的超调行为。从根本上看,这主要源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兴业研究分析师指出,失去美元指数贬值的推动,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变化引起了人民币的升值。“8月中旬美元指数跌至93附近时,部分自营盘布局做多美元兑人民币。而当看到人民币中间价不断升值调整,人民币相对美元未受美元指数升值反弹影响,表现较为强势时,自营盘倾向于集中止损,从而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幅度。”

分析人士认为,国内经济的改善和贸易顺差总体维持高位,对人民币形成支撑;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美利差处于高位,资金外流压力不大,也有助于市场对人民币保持信心。此外,“逆周期因子”的引入,缓解了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使人民币中间价能够更好地反映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的变化,“美元锚”弱化符合“逆周期因子”的内涵,也与人民币汇改的最终目标相一致。

双向波动将成常态

截至目前,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约5.8%,相对于美元指数近10%的跌幅而言,人民币补涨需求可能仍未释放完毕。但后续人民币何去何从,关键因素可能仍在于欧美货币政策动向。

目前,市场正等待9月欧央行议息会议、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给出一定的方向指引。欧洲方面,若欧央行本周不宣布削减量化宽松时间表,欧元涨势或将告一段落;若欧央行进一步透露退出宽松的意向,则欧元对美元仍有进一步升值的空间。美国方面,8月以来,美国经济指标显著好转,美联储9月开启缩表是大概率事件,12月是否加息则需观察经济和通胀走势。

分析人士认为,即便美联储在9月开启缩表,对美元的提振作用可能也有限,后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有望稳中有升。但若美联储在年内进行第三次加息,对美元可能产生超预期利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可能出现阶段性回调。

“不能过度乐观,区间波动将是未来大方向。”申万宏源证券指出,随着近期人民币大涨,补涨需求已得到部分释放,美元指数也已由底部开始回升。随着美元利空逐步释放且美国下半年经济有望相对强劲,加之美国中期选举前特朗普税改也将大概率取得进展,美元仍有一定升值空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才是未来的常态。

整体而言,在欧元对美元仍有升值空间、中国经济韧性较强、人民币预期自我强化的背景下,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或仍有升值空间,但同时需提防美元反弹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短期冲击。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走势终究要回归基本面,预计未来仍将以稳为主、双向波动,单边升值或贬值趋势都难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