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中小银行

中小银行入局不良贷款转让业务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持续扩容,下沉到中小银行

近期,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登中心”)公布最新一期“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以下简称“统计表”),共有19家城商行及50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加入不良贷款转让队伍。

与此同时,试点期“红利”仍在持续,相关配套细节逐步完善。2023年6月1日起,银登中心宣布将继续对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暂免收取挂牌服务费,并对交易服务费予以八折优惠。此外,银登中心在5月中下旬发布多条涉及不良贷款转让资金业务的配套文件细则,进一步优化实施流程。

银登中心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统计_银行不良贷款_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中小银行

部分业务细则文件 图片来源:银登中心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拓宽了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有利于上述机构优化资产负债表。不过目前不良贷款转让业务仍面临诸多难点,例如定价难、信息不对称、企业参与性较弱等问题,仍待后续解决。

密集扩容至740家

此次试点扩容的“主力军”以中小银行为主。

根据统计表显示,今年共有50家农村中小银行加入试点机构,其中3~4月是扩容高峰期,共有有39家机构加入,占比接近8成。城商行也在今年密集入局,广州银行、兰州银行、盛京银行、上海银行、中原银行等19家银行(分支机构并入总行统计)纷纷进行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开户。

除此以外,今年以来还有13家消费金融机构、5家金融租赁机构加入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开户“大军”。值得注意的是,渤海国际信托、广汽汇理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分别成为各自领域首家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的机构,这也意味着信托行业、汽车金融行业首次“破冰”,开启银登中心不良资产转让新渠道,。

截至5月19日,已有740家机构(含分支机构)开立了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各类金融机构密集扩容、争先“落子”背后,还得益于此前试点政策修订“扩范围”。2022年12月30日,银登中心公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3家政策性银行以及部分省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银行一同被纳入试点范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与试点首批“先行者”6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这轮试点扩容范围更广,将中小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也纳入,保守估计新增供应单位将超500家。

事实上,中小银行入局也确有必要。相较于国有大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一直偏高,存在一定风险。2023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7%、1.31%、1.90%、3.24%。上述人士认为,将试点范围下沉到中小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将为中小银行化解不良资产提供新路径。2022年第二季度人民银行对 4392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全国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峰值已压降近半。中小银行中,高风险机构主要分布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城商行。其中,农合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和村镇银行风险最高,高风险机构数量分别为217家和118家,数量占全部高风险机构的 92%。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从供需角度分析认为,出包机构变多在短期内会影响市场价格促使其向下调整,进而影响交易积极性。从银登网公布的个贷批转平均折扣率来看,2021年二季度至2023年一季度,个贷批转业务平均折扣率从14.9%下降至2.7%;本金回收率从27.5%下降至7.9%。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不良资产包价格“跳水”背后,除出让方扩容带来的供给增加外,个贷批转的定价问题模糊问题或才是背后“元凶”。参与试点的银行通常转让的是信用类不良贷款,量大、分散、可预测性不强,也缺乏成熟经验参考,因此常出现定价困难等情况。

已有中小银行不良资产转让成功

大量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尝鲜”开设账户后,开始积极为不良资产资产挂牌“寻嫁”。根据银登网信息显示,今年刚入局的银行“新兵”中,大连银行、宁波通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原银行、锦州银行等近10家银行都已正式开始不良资产转让工作。

参与频次最高是大连银行,近一周时间内该银行已经2次“挂牌”名下不良资产。5月25日,大连银行发布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拟转让瓦房店市共济街道某经销店不良贷款项目,涉及未偿本息总额约728.34万元,起初始价600万。5月19日,该行拟转让大连万绿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不良贷款项目,涉及未偿本息总额约1271.44万元。不过上述两个项目均在6月起拍,目前尚未有结果。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中小银行_银登中心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统计_银行不良贷款

同时,已有入局早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成功。根据银登网信息显示,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苏江南农商行”)关于2023年第1期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已转让成功,受让方为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根据此前转让公告显示,该项目涉及未偿本金约9815万元,竞价起始价为500万。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今年新增中小银行中唯一一家公告官宣转让成功的项目。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转让成功案例较少主要是由于时间:大部分机构在3~4月加入,5月密集挂出公告,大部分要6月才有结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目前一些中小银行对上述渠道使用积极性还并不是很高。某中小农商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对于不良贷款,其所在行更倾向于自行清收而不是对外转让。因为中小银行对于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操作流程和不良资产的估值定价等技术手段不熟悉,期望资产转让价格与投资人资产定价有差距,因此目前参与积极性较弱,未来中小银行不良贷款转让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商业银行2021年二级资本债“成绩单”:发债银行及发行额实现“双增长”

2021年,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力度持续增加,全年共有61家银行发行81只二级资本债,累计发行额达6150.73亿元,无论是债券发行数量还是发行金额均较2020年再上一个台阶。

在发行二级资本债的队伍中,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中小银行占据最大比例。此外,自2021年10月中旬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公布后,入围的“重要性银行”也开始加大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力度。

发债银行突破60家

发行规模达6150.73亿元

2021年,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求强烈,二级资本债作为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之一,虽然仅可用于补充银行二级资本,不能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和一级资本,但由于其发行相对便利,仍被各家银行广泛运用。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共有81只二级资本债券落地,累计发行额达6150.73亿元。与之相比,2020年仅发行71只二级资本债,累计发行额为6112.9亿元。

发行二级资本债的银行数量也有增无减。2021年共有61家银行(部分银行年内发行多次)成功发行二级资本债;2020年有57家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的方式补充资本,在发行二级资本债的主体数量占比上长期居高不下。在2021年发行二级资本债的61家银行中,中小银行数量多达53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数量仅为8家。

“这说明,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的政策效果已显现。由于面临更大的资本补充压力,未来发行二级资本债的主体仍将以中小银行为主。”国海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靳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类银行绝大多数为非上市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将有力增强中小银行的资本金,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保障。

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4.80%。同期,城商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仅为12.96%和12.46%,远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亟待提高。

2021年二级资本债发行数据显示,中小银行的发债金额普遍不高,大部分银行在10亿元以下,其中有2家银行发行的单笔二级资本债金额仅有几千万元。

去年最后两个月发力

与中小银行相比,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会小很多。但《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这一情况在去年最后两个月出现较大变化,转变的时间点则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的公布。

2021年10月中旬,国内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出炉,与之同时公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明确指出,进入名单的银行应满足一定的附加资本要求。随后,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的力度明显加强,甚至在某个时间段一度出现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被系统重要性银行“霸屏”的情况。

去年最后两个月,包括中行、建行、工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等在内的多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相继完成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均在百亿元以上。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分析师张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目前在同业仍保持较高水平,但资本补充具有长期性,在加大信贷投放规模、逐年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以及分红的影响,自身内源性资本的积累速度有所放缓,确实也存在资本补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