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投资AB面:左手稳存款,右手狂买“宝”
“我今年其实没什么投资,主要是买了存款,也有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在北京上班的白领,方女士笑着说,倒是去年入手的几串珍珠增值了近50%,在此驱动下,今年她又追涨购入了一些,这种“投资”不算主流的传统投资。
在社交平台上,“购买珍珠如何才能避坑”“彩宝价值翻倍,值得投资吗”等分享投资珠宝、珍珠的帖子层出不穷,与“怎样存款更划算”的投资帖子几乎平分秋色。
相比其他群体,年轻人的金融知识储备相对更高,接受能力更强,有了一定财富积累后,在身边人相互渗透下,也更加注重投资。风险相对偏高的这个群体,钻研多样化投资。除了银行理财、基金、保险产品等,购买金豆、珍珠等新式投资正在兴起。在关注多样化和理性投资之外,年轻人还在追求一些快速的、即时的、娱乐性的、刺激性的虚拟投资产品。
年轻一代对投资热情高涨,对于金融机构和财富管理市场而言是件好事。但这也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出更符合年轻人的产品是当务之急。
重启国债火爆 跨城存款之后国债被秒杀
“起一大早还是没有抢到国债,真的是一分钟就售罄了。”家住北京的90后王女士最近体验了一把抢购国债的热潮,本想用5000元钱“试一下水”,但还是没抢到,银行提示“额度全部售罄”。
10月10日,第九期和第十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其中第九期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2.63%;第十期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2.75%。尽管3年期的国债利率已经创下近年来最低值,但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多家银行的销售均在几分钟内全部售罄。
另一位90后女孩赵沫也参与了当天国债的抢购。她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为了抢购国债,她在工行、建行、招行、中行等多家银行都尝试申购,但最终全部提示“额度已售罄”。
“太难买了,真的没想到国债这么难抢。”赵沫表示,当前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国债的利率虽然也跟着下降,但总体而言比一些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略高一些,她原本想通过3年期国债来部分替代存款。
就在两个月前,赵沫还当了一回跨城存款“特种兵”。她回忆称,8月份曾带15万元到杭州的江苏银行购买了3年定期存款,当时银行3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3%,尽管较此前有所下降,但在当时已经算不错的选择。
今年以来,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引导之下,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行。其中,四大行3年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2.6%,5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65%,均略低于国债利率。即便是被跨城存款“特种兵”青睐的江苏银行,在江苏全省、杭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定期存款利率也全部降至3%以下。
“今年以来存款确实是增长最快的产品,但3%是很多投资者购买存款的心理临界点。”北京地区某股份制银行财富管理相关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今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率在3%以上的定期产品较多时,投资者选择通过存款来理财的人相对较多。但当存款利率下降至3%以下时,选择存款的客户可以明显感觉有所减少,开始寻找理财“替代品”。
国债就是其中之一。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今年下半年,电子式储蓄国债的销售异常火爆。无论线上线下,基本上开售后一两分钟就卖光了。“图个安全”、增加配置品种的想法让国债成为投资的“香饽饽”。
电子式储蓄国债优势依然相对明显。其票面利率仍略高于部分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同时,电子式国债每年付息,且具有国家信用背书,同时还支持提前兑取利息等功能。不仅流动性相对较好,安全性也高。
当前低风险资金收益持续走低,储蓄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也跟随下降。但当前理财市场波动不断,且投资者风险偏好依然相对较低,因此安全性较强的国债仍会受到稳健型投资者青睐。
活钱理财求稳 低波动短期理财吃香
相较于国债和定期存款等3年、5年的长期投资,短期活钱理财同样受到年轻人热捧。
在北京工作的张平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相比于长期限的定期存款,他更倾向于配置银行的活钱理财和期限在1年以下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一方面他认为当前并非投资好时机,但另一方面他也一直关注着股市的变化,如果遇到合适点位可以赎回并投资。
“今年上半年我买了一些定期存款,但也留了一笔资金放在了银行推出的7天期通知存款中。”张平回忆道,当时银行推出的智能通知存款利率相对较高,资金使用起来也很灵活。但上半年监管要求银行下架了这种存款后,他就转战到了活钱理财和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中。
今年5月,金融监管部门发布针对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的通知,其中要求停办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存量自然到期,并调降了相关产品的利率。而此前,这类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利率普遍在2%以上,高于部分银行当时1年定期存款利率。
居民超额储蓄高增,行业息差下行,在资产端定价压力较大且存款持续高增的情况下,压降存款成本成为改善息差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投资者而言,7天通知存款回到1.55%左右,也不得不转战他处。
“在智能通知存款下架之后,很多银行为了留住客户推出了活钱理财产品,这种通过多款货币基金或多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组合而成的活钱理财,也从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单只产品1万元的快速赎回额度。后来证明这确实备受青睐。”某股份制银行理财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今年下半年,这类活钱理财产品的规模增长速度在所有产品中最快。而最难买的是含权类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目前银行推出的活钱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在2%以上,高于仅有0.2%-0.25%的活期存款利率。
理财短期化的趋势还体现在了银行理财产品上。一位理财子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尽管今年三季度较二季度银行理财规模有所上升,但规模增长最快的产品主要是1年以下的短期固收类理财产品。
根据普益财富的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市场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期限在6-12个月(含)的理财产品最多,共有2598款;1-3年(含)期限产品次之,共有2168款;其余期限产品相对较少,合计仅有1607款。
但从收益上看,普益财富的报告显示,9月全国银行理财市场精选50款中低风险一年投资周期产品过去六个月收益表现整体下降,过去六个月投资收益率为1.63%,较上月环比下降47个基点,2023年6月份的一年投资周期产品过去六个月投资收益表现为今年以来最佳,为2.36%。
“这些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并不高,但投资者之所以选择这些中短期、超短期的产品,主要是为了规避未来理财市场的不确定性。”冠苕咨询创始人、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长期收益率与投资者的期待出现了偏差,以往期限越长收益越高的认知被打破。这种收益率倒挂的现象也让投资者应对长期经济不确定性时,选择了规避风险的投资。
热衷黄金与彩石 价格上涨投资狂热
与规避风险的理性相左,一股对黄金、珠宝的投资热在年轻人当中流行,但这种流行的狂热之下,能够安全赚钱的投资者却不多见,投资还需谨慎。
“原本把黄金当作保值的投资来做,但没想到亏了!”赵沫的投资还涉足了黄金领域。她近期在某投资平台上定投的纸黄金产品,已经亏损了其本金的三分之一左右。
一些在国庆节前购买实物黄金的投资者也纷纷吐槽,高位买入的黄金赔了不少。
“我是国庆节前602元/克高位买入的黄金项链,但由于最近的暴跌,一克亏了几十元。”浙江地区的吴女士直言,原本想着国庆前很多品牌有活动,一方面可以给自己当作过节礼物,另一方面黄金的保值性叠加国庆的活动,可以在相对低位“上车”。
金价自9月至10月初一直下行。根据wind数据显示,COMEX黄金期货价格自9月20日最高1953美元/盎司,跌至10月6日的1823.5美元/盎司。随后金价虽有所回升,但震荡仍存且并未回到9月底高位。截至贝壳财经记者发稿时,COMEX黄金期货价格回升至1921.2美元每盎司。
面对金价的动荡,还没有“出手”的北京白领岑如保持了观望态度。她在去年看上的一款黄金手链已经从最初的6400元一路涨至将近8000元。而她的心理价位是希望金价回到每克500元以下。
“虽然有点儿后悔当时低点没买,但也不会在高点买入。”岑如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购买黄金首饰是她保值投资的方式之一,并且首饰好看还可以佩戴。
“购买黄金首饰并非理财的明智之举。”一位银行资深理财师指出,黄金在回收变现时均会根据其品质进行折价,首饰金往往折价相对较多,因此不建议投资者通过购买首饰进行保值投资。
对于投资黄金,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财富管理策略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仍然看好黄金中期配置价值,但建议分批布局。
“站在当下看未来,美国经济有韧性但趋势走弱,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参照过往美联储加息后期至降息后期的时间区间,黄金整体表现较好。”上述招行人士指出,黄金与客户配置较多的股票类资产、债券类资产之间的相关度较低,可通过黄金的配置平滑投资组合波动,实现更加稳健的收益。
除了投资黄金之外,珍珠、彩宝等名贵珠宝也成了年轻人保值投资的重要方向。但随着价格水涨船高,投资者意识到其投资空间和价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