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晶科能源

光伏行业:揭秘晶科能源成功因素

晶科能源N型TOPCon技术_晶科能源_晶科能源钙钛矿电池技术

在全球光伏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晶科能源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前瞻性的市场布局以及稳健的经营策略,成功脱颖而出,成为全球领先的光伏制造商。本文将深入分析晶科能源成功的关键因素,探讨其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成本控制以及专利战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一、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晶科能源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和显著成果。近年来,晶科能源在N型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TOPCon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其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1.率先采用N型TOPCon技术

2021年第三季度,晶科能源率先采用N型TOPCon技术,发布了第一代Tiger Neo组件,成为全球首个规模化量产N型的光伏企业。TOPCon技术相较于HJT和BC类技术,在性能和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TOPCon组件具有更高的量产效率和更优的量产成本,同时拥有更明确的提效降本路径,被认为是钙钛矿叠层电池实现前最重要且主流的发展方向。

2.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晶科能源在TOPCon技术的研发过程中,不断刷新电池和组件效率的世界纪录。例如,2023年5月30日,晶科能源公布了33.24%钙钛矿-TOPCon叠层电池的新世界纪录,显示出其在高效电池技术方面的强大研发能力。此外,晶科能源的N型单晶硅单结电池效率已达到25.4%,N型单晶组件效率达到23.53%,这些技术突破为其产品提供了卓越的性能和竞争力。

3.生态链合作与专利战略

晶科能源在技术创新方面不仅注重自主研发,还积极与关键设备、材料商进行联合研发,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生态链合作不仅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晶科能源在专利战略方面也表现出色,目前全球专利申请已超过3800项,获得有效授权专利多达3500余项。这些专利不仅为晶科能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护,还为其带来了可观的专利授权收入。

二、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晶科能源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还体现在其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方面。晶科能源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全球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1.全球化布局

晶科能源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仅持续完善销售渠道,还在布局海

晶科能源以差异化竞争优势全面破局光伏内卷

近日,在光伏行业协会2025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该协会理事长王勃华总结了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并强调整治“内卷”是2025年的首要任务。自去年起,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已积极倡导“反内卷”,并采取措施引导行业健康发展。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释放“反内卷”新信号;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集14家光伏企业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明确提出依法整治光伏行业无序竞争,推动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促进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作为光伏行业头部企业,晶科能源主动承担行业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做起,通过高质量的技术研发、差异化的产品创新、一站式光储融合服务,全球化布局以及ESG建设等方面,用实际行动积极破局行业“内卷”,走出属于晶科的高质量、创新性、差异化的“反内卷”之路,共同维护行业健康生态环境。

强化研发投入

加速技术迭代

通过行业领先的专利数量、技术研发投入、前沿技术布局等,晶科能源在技术领域持续走在行业前列。截至2024年底,晶科累计共申请专利超4400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近3000项,其中N型TOPCon专利467项,数量行业领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5%左右,仅2021年—2024年高达195.58亿元。

得益于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及布局,晶科能源30次打破电池和组件效率世界纪录,最新的基于N型TOPCon的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转化效率达34.22%,这一系列突破推动了钙钛矿叠层电池加速成为下一代量产主流产品的可能性,也标志着晶科能源将持续引领下一代高效光伏技术的升级迭代,并在技术研发方面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追求差异化创新

产品性能持续攀新阶

在产品创新和性能方面,晶科能源正积极寻求极致性能、产能升级以及高品质等差异化发展。

比如,基于新一代TOPCon技术,该公司推出的Tiger Neo 3.0组件最高功率670W,主流量产功率平均超越市场产品30W,转换效率达24.8%,双面率高达85%—90%,背面发电增益达10%—30%(高反射地面场景);温度系数-0.26%,高温下功率损失更小。首年衰减<1%,年均线性衰减仅0.35%,30年功率质保确保全生命周期高收益。高双面率与低衰减特性,推动沙漠、分布式等场景的度电成本优化。强弱光性能使发电高峰覆盖高电价时段,提升收益率。

发力光储融合

一站式服务打造“第二曲线”

晶科能源借助在光伏领域的多年深耕,早在2019年就开始布局海外储能业务,主要为海外客户提供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

如今,基于户储、工商业储能、源网侧储能等多元化应用场景,晶科不断迭代升级储能解决方案,推动光储协同的多元化智慧能源应用。晶科推出的储能系统,围绕客户多元化的场景需求及市场上不同的商业模式,每个系列产品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模块化定制,满足不同客户需求。通过晶科在储能系统研发及品控团队的投入,切实为市场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凭借卓越产品性能与市场表现,晶科已连续多个季度获评彭博BNEF Tier1全球一级储能厂商,获得客户与市场的广泛认可。

2024年晶科储能系统出货量突破1GWh,较上年同期实现高增长。2025年,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储能业务的海外市场拓展力度,计划全年储能系统出货目标6GWh,展现出强劲的业务增潜力,逐步成为晶科第二价值增长曲线。

升级全球化战略

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

根据第三方咨询公司Global Data和PV InfoLink统计数据,2016年—2019年、2023年—2024年,晶科能源先后6年位列全球组件出货量冠军。截至2024年末,晶科能源产品累计服务于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家左右客户,组件出货量累计超320GW。

晶科能源在行业中率先建立了从硅片、电池片到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在中国、美国、东南亚、中东共拥有10余个全球化生产基地,建立了 120 多个全球的营销分支,全球服务中心数量达35个。经过多年积累,晶科能源形成了完备的营销网络以及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客户粘性,能够以当地语言、与客户相同时区,提供及时的客服反应及解决方案。

目前,晶科能源全球化战略已从“全球营销”“全球制造”发展到“全球投资”。同时,该公司加强分销渠道建设与培养,以多元化销售策略、本地化服务理念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4年,晶科实现全年海外组件出货占比60%,海外销售额贡献70%,晶科依托市场机会前瞻性开发布局,在具有竞争优势的市场获取高销量及溢价,并率先抓住印太地区等市场需求爆发机会。

打造ESG行业标杆

以绿色供应链引领行业

晶科能源作为B20等多个国际框架下的行业意见领袖,在2019年加入RE100绿色倡议,2023年底成功通过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的目标审验,成为全球首家同时完成SBTi全部(短期、长期、净零)目标审验的光伏集团企业。在实现自身绿色发展的同时,晶科能源将绿色理念融入供应链管理,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同时,晶科能源持续关注气候变化对供应链产生的影响,全方位设立供应链减排目标,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发掘节能潜力、加强智能管控等方式,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占比。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全球光伏企业中率先实现54%绿电比例突破,且在ESG领域获得国内外知名评级机构认证,先后连续两年获MSCI-ESG评级”BBB”级,上榜2024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上榜福布斯2024中国ESG 50榜单,并成为行业首家、唯一组件企业入选标普全球《2025年可持续发展年鉴》。

(仲新源)

晶科能源跌2.61%,成交额4.58亿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5907.14万,占比0.13%,行业排名59/70,该股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23.41亿,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

区间今日近3日近5日近10日近20日主力净流入-5907.14万-6081.85万-5397.70万-9620.22万-2.42亿

主力持仓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8121.76万,占总成交额的4.75%。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6.31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6.31元,近期筹码关注程度减弱;目前股价靠近支撑位5.20,注意支撑位处反弹,若跌破支撑位则可能会开启一波下跌行情。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申长路1466弄1号晶科中心,成立日期2006年12月13日,上市日期2022年1月26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并以此为基础向全球客户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太阳能光伏产品。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光伏组件96.33%,其他(补充)2.62%,光伏电池片0.89%,硅片0.16%。

晶科能源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光伏电池组件。所属概念板块包括:BIPV概念、光伏回收、BC电池、HJT电池、TOPCon电池等。

截至3月31日,晶科能源股东户数7.36万,较上期增加1.12%;人均流通股136012股,较上期增加218.29%。2025年1月-3月,晶科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38.43亿元,同比减少40.03%;归母净利润-13.90亿元,同比减少218.20%。

分红方面,晶科能源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5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1.25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3月31日,晶科能源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3.81亿股,相比上期增加4299.67万股。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位居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2.26亿股,相比上期减少3735.33万股。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位居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61亿股,相比上期减少651.62万股。广发科技先锋混合(008903)、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004997)、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A(012967)、广发双擎升级混合A(005911)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

晶科能源转让子公司49%股权,缺钱回血还是降低风险?

为了促成本次交易,晶科能源也拿出了十足的诚意。根据双签订的远期股权受让协议,晶科储能科技需在海宁心潮投资60个月内,按出资款及溢价回购全部股权;触发协议约定强制受让条款的,须按约定提前回购全部股权。对于这些事项,晶科能源为晶科储能科技提供无条件且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权转让公告发布的同一天,晶科能源还公告披露,2024年度,公司及子公司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人民币1177.96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同时,为下属子公司的新增担保额度为人民币853.31亿元。

种种迹象表明,这家光伏巨头业务发展,十分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持,进而也引发市场关于晶科能源缺钱的无尽猜想。

转让储能二级子公司49%股权

近日,晶科能源公告显示,拟将其持有的公司二级子公司浙江晶科储能49%股权转让给海宁心潮,海宁心潮出资不超过15亿元。

本次股权转让受让方海宁新潮成立于11月2日,是一家股权投资公司。中原信托有限公司为该公司100%控股股东。

而标的公司浙江晶科储能今年4月份成立,是晶科储能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自成立至今未开展具体业务。对于股权转让,晶科能源表示,为了满足储能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本次交易,浙江晶科储能得以扩充资本实力,有利于推动公司子公司晶科储能的储能业务拓展的步伐。

根据晶科能源的说法,浙江晶科储能此番“卖身”主要还是为母公司晶科储能的储能业务服务。作为光伏巨头的晶科能源凭借其资源优势和光储业务的协同效应,亦强势入局。公开资料显示,晶科储能于2022年12月6日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仙德,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主要涉足户储、工商业储能、大储三种场景。

今年以来,晶科能源在产能布局上进展。7月初,年产12GWh储能系统与12GWh储能电池建设项目在浙江省海宁市开工建设,总投资84.3亿元,首条产线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明年底全部建成投产。规划建设储能电芯车间、模组Pack车间、储能系统组装车间等。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晶科能源的储能产线还未投产,行业已陷入狂热的竞争。截至2023年12月5日,A股储能相关概念股多达383只,而在两个月前,A股储能相关概念股约为360只,上市公司涉足储能行业的趋势仍在持续。

千军万马涌向储能,储能行业产能急剧扩张。高工产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已有超过100多家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推出储能电池(含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储能逆变器方面的项目规划,计划投资金额超过5700亿元,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规划建设产能超过1.5TWh。

在产能狂飙突进后留下过剩隐忧,价格战、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乱象纷至沓来,储能产业陷入阵痛期。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截至2023年9月30日,晶科储能总资产5.75亿元,资产净额2977.43万元。同期,该公司营业收入1.25亿元,净亏损超过2000万元。

再度引发“缺钱”猜想

在晶科能源公告出售二级子公司部分股权当日,其还披露,2024年度,晶科能源及子公司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人民币1177.96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同时,为下属子公司的新增担保额度为人民币853.31亿元。其中,浙江晶科储能的新增担保额度48.5亿元,该公司也是唯一的被担保储能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15日,晶科能源抛出97亿元定增计划。其中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其余72亿元投向山西晶科一体化大基地年产28GW高效组件智能化生产线项目、28GW切片与高效电池片智能化生产线项目、28GW单晶拉棒切方智能化生产线项目。

公告一出,市场质疑声此起彼伏。要知道,这是晶科能源回A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抛出的第三份融资计划。

种种迹象表明,这家光伏巨头业务发展,十分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持,进而也引发市场关于晶科能源缺钱的无尽猜想。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告诉观察者网,出售子公司股权是回笼资金的方式之一。而且从此次股权转让受让方中原信托的角色来看,纯财务投资的色彩比较浓厚。不过,该分析人士亦表示,转让子公司股权也可能是为了降低经营风险。

不过,自2018年以来,晶科能源就开始试水储能业务。

晶科能源2021年报指出,其家庭户用及工商业储能业务主流市场渠道已经逐步打开,涉及区域包括中国、中东非、东南亚、北美、澳洲与日本等。目前,公司已经与全球多家电力开发商、分销商等签订储能框架协议和分销协议。

去年5月,晶科能源还宣布与Memodo GmbH (“Memodo”)签订首单欧洲储能方案(ESS)协议。同在5月,晶科能源又宣布与非洲南部地区最大的分销商之一Must签订100MWh储能分销协议。

不过目前,晶科能源的储能业务还未形成一定规模。2023年半年报显示,晶科能源储能板块业绩尚未被单独披露。

如今,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得资本快速涌入,多家上市公司多点布局先进储能赛道。

12月6日,阳光电源(300274.SZ)宣布拟向阳光新能源增资10亿元,所持股权比例由82%增加至82.94%。12月8日晚间,阳光电源公告称,拟启动分拆阳光新能源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12月7日午间,新筑股份(002480.SZ)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与内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兴欣钒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为期5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表示,未来5年有望成为钒液流电池在大规模长时储能领域爆发的第一阶段,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公司将切入钒液流电池储能业务领域。

晶科能源也不例外,对于储能赛道的新玩家而言,12GWh的电池产能是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作为对照,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2022年度全球市场出货量排行前10的企业中,南都电源的锂电电芯产能为7GWh,中天储能的锂电池年产能为8GWh。

这意味着,作为光伏巨头的晶科能源在储能赛道亦有着不小的野心。

晶科能源回应山西大基地火灾事故进展:无人员伤亡,预计将对今年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晶科能源(688223)正在建设的山西大基地发生火灾事故,引发业内关注。4月28日晚间,晶科能源发布公告回应了事故情况及进展。

公告显示,4月26日下午15时左右,晶科能源全资子公司山西晶科能源贰号智造有限公司一期切片电池车间屋面发生火情引发火灾事故。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突发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疏散人员,并全力配合当地消防部门实施现场灭火救援。在当地消防应急等部门的扑救下,相关火情已获得控制并扑灭。目前,火灾事故的具体原因正在调查、核实中。

晶科能源表示,本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现场厂房、设备、存货一定程度受损,具体损失情况正在核实评估,初步预计将对2024年全年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公司本次受损资产已投保了财产险,并已向投保保险公司报案,相关保险核损理赔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公司预计,山西基地一期因本次事故投产及后续爬坡进度将受到一定影响,公司正统筹安排,调整生产流程和订单调配,尽最大努力减少或消除对客户订单交付的影响。

晶科能源还提到,其他下属子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公司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认真查明事故原因,敦促下属各子公司、各生产基地加强自身和供应商的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023年5月,公司公告拟在山西综改区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在近日披露的年报中,晶科能源对山西大基地着墨颇多并寄予厚望。年报显示,该项目建设顺利,一期项目14GW于2024年3月起逐步投产。

晶科能源称,山西一体化大基地是公司引领光伏行业又一次生产模式创新,且高度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该项目在行业中首次整合了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三个环节,通过数字化智能系统串联各生产线,配合自动化运输,立体仓库和自动仓储等最新生产线设计方案,将建成生产运营效率和成本竞争力领先,不断导入前沿技术落地的N型一体化工厂。

2023年,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出货78.52GW,N型出货48.41GW,占比约6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6.82亿元,同比增长43.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40亿元,较上期同期增长153.20%。

晶科能源称,2024年,公司将保持谨慎的扩产节奏,优先聚焦山西大基地等优势产能落地,同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至2024年年底预计硅片、电池、组件的先进产能规模将分别达到120GW,110GW和130GW,其中N型产能将超过100GW。

同时,公司将努力实现2024年年底N型电池平均量产效率提升至26.5%,N型一体化成本相较同业持续体现优势;完善营销网络和市场响应机制,以清晰的产品组合、客户规划和营销策略,努力达成100—110GW的年度出货量目标,其中N型出货占比接近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