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图森未来

图森未来获新投资 宣布执行顾问委员会新成员

图森未来获新投资 宣布执行顾问委员会新成员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交通运输与物流服务供应商沃纳(Werner Enterprises)宣布投资自动驾驶卡车运输技术公司图森未来(TuSimple),并认为此举是其成为环保领军企业的重要里程碑。目前,具体的投资金额尚未被批露。

图森未来_沃纳投资图森未来_图森未来执行顾问委员会新成员

沃纳物流车与图森未来自动驾驶卡车(来源:沃纳物流)

沃纳总部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此次对图森未来投资表明其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发展与部署、提升驾驶安全所需的法规、降低碳排放以及最终在整个内部署自动驾驶系统特别关注。

图森未来于2015年成立,致力于利用其SAE L4级自动驾驶技术提升卡车安全和燃油效率,此类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在没有驾驶员或辅助的情况下自行行使,至少在特定区域和条件下可以做到。

在爆出沃纳投资图森未来之际,图森未来也宣布美国汽车运输与物流公司施奈德(Schneider)公司首席执行官Mark Rourke加入其执行顾问委员会。施耐德对图森未来进行了“名义上的投资”,并会提供一支测试车队,以助力未来自动驾驶卡车运输的发展。

近年来,总部位于威斯康星州Green Bay的施奈德物流公司还对碰撞缓解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等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系统进行了投资,此类技术也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

去年5月,沃纳宣布推出一项计划——Werner EDGE,旨在让驾驶员解决方案的技术更加丰富,其中包括利用机器学习提升关键事件管理、基于云的车辆故障管理以及基于平板电脑的远程信息处理技术。

与此同时,在圣地亚哥和中国都设有办事处的图森未来在去年一年中收获了多位合作伙伴。去年9月,图森未来宣布与大众集团重卡子公司Traton Group合作研发L4自动驾驶卡车,并称此举在欧洲尚属首次,而且Traton还持有图森未来少数股权;去年7月,图森未来与卡车和发动机制造商Navistar International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手研发L4自动驾驶卡车,目标是在2024年前实现量产;去年11月,Traton与Navistar公司的董事会还批准通过一项最终合并协议,该协议是一项价值37亿美元交易的一部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交通运输与物流服务供应商沃纳(Werner Enterprises)宣布投资自动驾驶卡车运输技术公司图森未来(TuSimple),并认为此举是其成为环保领军企业的重要里程碑。目前,具体的投资金额尚未被批露。

图森未来_沃纳投资图森未来_图森未来执行顾问委员会新成员

沃纳物流车与图森未来自动驾驶卡车(来源:沃纳物流)

沃纳总部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此次对图森未来投资表明其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发展与部署、提升驾驶安全所需的法规、降低碳排放以及最终在整个内部署自动驾驶系统特别关注。

图森未来于2015年成立,致力于利用其SAE L4级自动驾驶技术提升卡车安全和燃油效率,此类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在没有驾驶员或辅助的情况下自行行使,至少在特定区域和条件下可以做到。

在爆出沃纳投资图森未来之际,图森未来也宣布美国汽车运输与物流公司施奈德(Schneider)公司首席执行官Mark Rourke加入其执行顾问委员会。施耐德对图森未来进行了“名义上的投资”,并会提供一支测试车队,以助力未来自动驾驶卡车运输的发展。

近年来,总部位于威斯康星州Green Bay的施奈德物流公司还对碰撞缓解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等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系统进行了投资,此类技术也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

去年5月,沃纳宣布推出一项计划——Werner EDGE,旨在让驾驶员解决方案的技术更加丰富,其中包括利用机器学习提升关键事件管理、基于云的车辆故障管理以及基于平板电脑的远程信息处理技术。

与此同时,在圣地亚哥和中国都设有办事处的图森未来在去年一年中收获了多位合作伙伴。去年9月,图森未来宣布与大众集团重卡子公司Traton Group合作研发L4自动驾驶卡车,并称此举在欧洲尚属首次,而且Traton还持有图森未来少数股权;去年7月,图森未来与卡车和发动机制造商Navistar International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手研发L4自动驾驶卡车,目标是在2024年前实现量产;去年11月,Traton与Navistar公司的董事会还批准通过一项最终合并协议,该协议是一项价值37亿美元交易的一部分。

加载全文

图森未来完成9500万美元D轮融资

2019年2月13日,无人驾驶初创公司图森未来宣布成功完成9500万美元的D轮融资,此轮融资后图森未来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新一轮资本的注入,将进一步助力图森未来的商业化落地与技术研发。

此轮融资之后,图森未来将继续扩大在中美两地的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规模。图森未来将在2019年第一季度新开通一条由亚利桑那州至德克萨斯州的全新运输线路,以满足更多客户的货运需求。商业化无人驾驶运输服务的开展,使得图森未来通过L4级别(SAE标准)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持续获得主营收入。在美国,图森未来无人驾驶卡车日均完成3-5次货物运输,服务十三位终端货主客户。图森未来将在今年六月将其无人驾驶卡车车队规模扩充到50台。在中国,图森未来在中国北方某港口持续试运营超过300天,并将在上海临港地区开展无人驾驶示范运营。

同时,新资本也将用于建立图森未来与整车厂、一级供应商和传感器生产方等合作伙伴之间的研发生产合作体系,以实现无人驾驶商业化的完全落地。无人驾驶卡车的各关键零部件生产厂商们正在和图森未来一起,合作实现无人驾驶的动力、刹车、操纵的系统集成,这也是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关键一步。

图森未来D轮的9500万美元融资完成于2018年12月。截至目前,图森未来累计融资额已达到1亿7800万美元。此轮融资为新浪资本领投。

“图森未来自成立以来实现了多个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并在朝目标不断努力。我们相信图森未来将成为第一家实现无人驾驶卡车商业化落地的公司。”领投方新浪资本表示,“我们致力于寻找全球最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而图森未来正符合这个标准。强大的技术实力与优秀的领导团队力量,推动图森未来成长为行业的独角兽企业。”

“无人驾驶是目前全球最具挑战性的科技课题之一。通过团队三年以来在研发上的紧凑协作,我们实现了从研发到完全建立起一套商业化解决方案的伟大跨越。”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侯晓迪博士表示。“同时非常感谢所有投资人和合作伙伴对我们的不断支持,这不仅是对图森未来的极大信任,也是对整个无人驾驶行业未来的信心。”

图森未来的L4级无人驾驶半挂卡车,是目前全球唯一在进行“仓到仓”商业货运的无人驾驶卡车,能在高速公路和市区街道两种道路环境下实现全无人驾驶,服务于干线物流场景和半封闭枢纽场景。凭借着以摄像头为主要传感器的独创性感知方案,图森未来无人驾驶卡车的有效感知距离达到了1000米——无论在距离上还是清晰度上,都明显超越其他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不论晴天雨天,都能确保图森未来无人驾驶运输卡车在高速路上的安全运营。

图森未来将致力于推动市场规模高达1.5万亿美元的中美货运行业升级,提高运输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由于疲劳驾驶等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减少碳排放,有效提升运输效率,解决目前运营者们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图森未来_图森未来L4级无人驾驶卡车_图森未来D轮融资

关于图森未来

图森未来(TuSimple)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驾驶卡车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提升道路安全、降低货运成本、减少碳排放为使命。

从2015年9月成立至今,图森未来一直专注于研发可商用的L4级别(SAE标准)无人驾驶卡车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以摄像头为主要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实现了感知、定位、决策、控制等无人驾驶核心功能,能够让货运卡车在干线物流场景和半封闭枢纽场景中实现全无人驾驶。

中美业务切割,图森未来中国业务正在寻求私有化

自动驾驶公司中美业务选择_图森未来_图森未来中国业务出售

自动驾驶公司图森未来正在做出选择。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图森未来正在就出售中国业务进行谈判,价格为10亿美金。该公司已与包括私募股权公司博裕资本在内的几家中国投资者接洽,以寻找潜在买家。

自动驾驶公司中美业务选择_图森未来中国业务出售_图森未来

路透社报道截图

消息一出,图森未来股价飙升,一度涨超25%。

但钛媒体App从国内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图森未来中国业务是正在以10亿美金的估值寻求私有化,并不是向第三方出售公司。在完成私有化后,图森未来还是要以现有管理层和组织架构为核心,在中国市场独立运营。

为什么要将中美业务切割?

上述消息人士对路透社表示,出售中国业务的决定是中国和美国“严格监管”的结果,并补充说图森未来的业务有望在解决安全问题后“独立发展”。

有雪球网友对此消息评论称,图森未来最终在中国和美国间做出了彻底的选择。他认为,图森未来是一个模板,未来有中资股权参与的科技企业、在中国有研发机构的科技企业,以及面向中国市场的科技企业都有可能在美国资本市场受到强监管,并不得不在中美之间二选一,中美双主场战略可能会成为企业的负累。

该网友还建议,在国家间科技竞争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希望通过其庞大的市场和规模优势来加速科技转化的思路,一定会受到来自美国利用其金融优势要求企业选边站队的强力竞争,投资者投资此类企业一定要将此类风险考虑在内。

近年来,中国和美国的监管机构都对两国经营的公司进行了更严格的数据安全审查。自动驾驶业务不仅应用前沿尖端技术,还会涉及大量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采集的道路数据信息,因此敏感性更甚。

去年3月,图森未来在美上市前夕,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要求图森未来就新浪旗下Sun Dream Inc于2017年购买本公司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一事出具书面通知。随后,图森未来与新浪共同起草了一份通知,CFIUS开始对相关事件进行审查。

CFIUS是一个联邦政府委员会,由11个政府机构的首长和5个观察员组成,美国财政部长担任委员会主席。它被授权审查某些涉及外国投资的交易,以确定交易是否会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影响。

今年2月18日,调查结束,双方达成和解并签署了一项协议。

根据协议,代表新浪子公司Sun Dream Inc的两名董事(曹国伟和张怿)在今年任期结束后卸任,并且将不再竞选董事会成员以及不增加其目前的股份。根据图森未来2021年4月首次公开募股时资料显示,Sun Dream Inc持有20%的股权。

同时,图森未来还同意“限制对某些数据的访问并采取技术控制计划”。图森未来首席行政和法律官吉姆·马伦(Jim Mulle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些措施涉及限制公司中国分部的一些信息,包括自动驾驶卡车业务的源代码和算法。

另外,图森未来还需任命一名安全官和一名安全总监,并建立一个董事会级政府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必须定期开会,并向CFIUS报告。

就在调查结束后不到两周的时间,图森未来又宣布了一项重大高管改组消息:原CEO吕程和公司原董事长陈默辞任各自的职务,均由CTO侯晓迪接任。

自动驾驶公司中美业务选择_图森未来_图森未来中国业务出售

侯晓迪博士

陈默在卸任董事长的公告中表示:“随着图森未来进入商业化,侯晓迪是带领我们执行这一路线图的最佳人选。”

但显然,投资者并不这么认为。就在消息宣布的当天,股价暴跌22%,并在第二天继续下跌 13%,创当时历史最低。甚至有外媒评论,这对图森未来来说可能是不幸的,因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侯先生更注重技术,在对外沟通方面的实践较少。

当然也不乏看好者。比如 摩根士丹利股票分析师 Ravi Shanker 就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我们对侯博士非常熟悉,并继续对 TSP 的故事充满信心,但承认这种突然的转变带来了近期的执行风险。”

选择专注美国市场

在路透社的报道中还提到一点,图森未来的目标是专注于美国市场。

有评论认为,图森未来与CFIUS的协议签署后,基本上可以认为图森未来在美国会以最小的监管风险发展。据外媒报道,图森未来前CEO吕程在达成协议之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认为这基本上算是美国政府开的一份健康证明。”

除了这份健康证明之外,图森未来选择专注美国市场或与其在美国的商业化落地关系重大。

据了解,图森未来的中国业务更侧重于港口的自动化货运,而美国业务则侧重于高速公路货运。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图森未来在中国拥有25辆L4级自动驾驶卡车,而在美国则为75辆。

自动驾驶公司中美业务选择_图森未来中国业务出售_图森未来

虽然中美业务重点不同,但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仍担心图森未来会将美国团队研发的技术运用于其中国的业务,美国政府更倾向于图森未来“由美国驱动的技术留在美国”。

另外,有行业人士告诉钛媒体App,图森本来在中国的业务主要在上海临港这里,但后来上汽成立了卡车自动驾驶公司后,上海临港的港口业务也基本没有图森未来了。而从技术上来看,图森未来因为做得早,所以大家习惯提起自动驾驶就提到图森未来,但其实这几年,他们技术的先发优势已不明显。

由此来看,图森未来选择专注美国市场,也是预料之内。

去年12月,图森未来还宣布,已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完全自动驾驶的测试,即车内没有安全员也没有人工干预。这次测试是从亚利桑那州图森的铁路站到凤凰城的一个货运站,全程为80英里。未来这项测试还将拓展到得克萨斯州。

在此之前,图森未来还在美国启动全球首个无人驾驶货运网络。该网络计划将分三个阶段推出,也是为图森未来研发的无人驾驶卡车达到2024年商业化落地的目标打基础。

根据前段时间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2021财年年报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7.3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78亿美元,亏损扩大了287%;营业收入为626.1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184.3万美元,同比上涨230%。

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图森未来还没有确认一笔实质性的收入。该公司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亏损率将大幅上升,2022年全年营收为900-1100万美元,亏损幅度有望降低到4-4.2亿美元。

虽然一年亏超7亿美元,一般股民不买图森未来的账,但华尔街还是很看好。在过去几个月,多位分析师给予图森未来“强烈买入”评级。

小结

如果此次图森未来中国业务能够顺利找到接盘者,其就可以一方面专注于在美国推动无人驾驶卡车的商业化,同时也有利于其中国业务的发展,独立发展后中国业务也有可能从港口向更多其他场景扩张。

同时,对于自动驾驶公司而言,图森未来赴美IPO之后的坎坷经历,将是一种前车之鉴。尤其是对于其他横跨中美两地进行业务的自动驾驶公司,也需要开始提前考虑规避相关风险,做好应对措施。(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