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知识点背记-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2. 自然资源的分类:(1) 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能重复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2)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矿产资源。3.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态度:保护和培育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非可再生资源。4. 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5. 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等。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可再生资源)1.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大,人均不足;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占比最大,耕地和后备资源不足;难以利用土地比重较大。2.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P70)看图识记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干湿区 主要地形类型 分布 耕地 水田 湿润区 平原、丘陵 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旱地 半湿润区 平原、丘陵 北方地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部分、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草地 半干旱区、干旱区 高原、山地 西部地区(内蒙古高原东部、青藏高原、天山) 林地湿润区、半湿润区 山地、丘陵 东北(大、小兴安岭)西南(横断山脉)东南(东南丘陵) 难以利用的土地 半干旱区、干旱区 高原、山地、盆地 西部内陆(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3.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土地资源类型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耕地 乱占耕地;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不当排放造成土地污染 切实保护耕地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防治土地污染 林地 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 草地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 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4. 中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可再生资源)1. 水资源概念: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2.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1) 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2) 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3. 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春旱严重4. 缓解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及主要工程 问题 解决措施 主要工程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 时间分配不均 兴建水库 黄河流域:小浪底(最大)、龙羊峡、三门峡长江流域:三峡(最大)、葛洲坝、 5. 南水北调工程(P78)看图识记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最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①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②中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③西线方案: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6. 中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污染和破坏严重、地下水过度开采。 7. 缓解我国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践行ESG理念,彰显企业担当 小赢科技荣获“2025年度ESG社会责任实践领先企业”

近日,广东时代传媒集团主办的“2025 ESG与高质量发展创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论坛上备受瞩目的“2025 年度金羚优秀实践案例”正式发布。该案例旨在表彰并推广卓越的ESG实践案例,为ESG 理念的深度践行与广泛传播提供宝贵借鉴。成立于2014年的小赢科技,凭借在ESG社会责任领域的突出表现,荣获“2025年度ESG社会责任实践领先企业”称号,彰显了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效。

小赢科技_2025年度金羚优秀实践案例 小赢科技 ESG社会责任实践领先企业

坚守金融本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小赢科技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科技向善、金融为民”的初心,让科技服务于金融,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公司充分发挥强大的风控、运营及服务能力,积极携手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新市民等重点群体提供一系列助力计划,有力地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小赢科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2021年,小赢科技推出“微光计划”,以提升小微企业主在金融服务中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支持实体经济稳步前进。2022年,小赢科技推出“赢新计划”,进一步扩大了服务的辐射范围。2023年,小赢科技启动“城市之光”助力计划,为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新市民群体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2024年,小赢科技发起“拾光同行·小店助力计划”,守护每一位小微企业主和新市民守护梦想。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底,小赢科技服务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超800万件,服务覆盖全国3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小赢科技_2025年度金羚优秀实践案例 小赢科技 ESG社会责任实践领先企业

2025年,小赢科技发起“做自己的光·小店闪光计划”,这一升级之作聚焦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新市民等群体,深入文化、科技、实业、农业和民生5大领域,挖掘小店的闪光故事,相继呈现“闪光的文化”“闪光的科技”“闪光的实业”“闪光的农业”和“闪光的烟火”主题内容,发现背后更多人文的光芒。

践行 ESG 理念,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小赢科技高度重视 ESG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2018年,公司成立小赢公益基金会,秉持“行于小赢,心向大善”的公益理念,围绕 “乡村振兴”“绿色环保”“员工公益共创”“社会帮扶”四个公益方向,探索建立“可持续+可复用”的实效公益模式,鼓励员工及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共同创造更多可持续的社会价值。

在乡村振兴方面,小赢公益基金会通过开展产业扶持、教育资助等项目,助力农村地区发展。在绿色环保领域,公司积极倡导绿色办公、节能减排,推动企业运营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在员工公益共创方面,小赢科技鼓励员工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公益文化。在社会帮扶方面,公司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等公益项目,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构建消保体系,全方位保护用户权益

作为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小赢科技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公司通过自主核心技术积累和专项研发,构建并率先推出了具有防欺诈防黑产、筑牢数据安全、高效服务客户、创新科技赋能、践行用户教育五个重要功能的“五位一体”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Win Prot 赢护体系。该体系以卓越的风控技术贯穿全业务链条,能够对平台上潜在的诈骗行为进行全流程、多节点的用户提醒劝阻和智能拦截,大幅提高事前欺诈识别率、欺诈应对效率以及事后欺诈案件挖掘效率,有效加强了对消费者资金安全的保护。

此外,小赢科技还通过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宣教工作、搭建“人工 + AI”相结合的全天候智能客服体系、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等方式,逐步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生态,全方位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切实履行金融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

此次荣获“2025年度ESG社会责任实践领先企业”称号,是对小赢科技在ESG领域所做努力与取得成绩的高度认可。未来,小赢科技将继续秉持 ESG 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深化社会责任实践,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华住集团构建高质量供应链助力打造服务业标杆

在业内率先发布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标准,助力酒店业高质量发展;在北京、济南、成都、南京等城市举办系列供应链大会,与各界共话行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之道;持续举办供应商培训活动,与供应商共同提升质量与服务……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酒店集团,华住集团(以下简称“华住”)今年在供应链建设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打造高质量的供应链体系,助力旗下酒店品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华住以‘成为世界级的伟大企业’为愿景,并在创始人季琦的带领下已经成为中国高速增长的酒店集团之一。”近日,华住采购副总裁兼斑马易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OO(首席运营官)陈雨明在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打造中国服务业的标杆离不开高质量的供应链,华住正在全面构建世界级酒店供应链平台,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酒店,让华住供应链成为行业创新风向标。

将供应商当客户对待

对于供应商的一线工作人员,围绕“匠心之道”“服务之道”开展相应培训,弘扬工匠精神,进行专项认证;对于供应商中层管理人员,进阶为“组织之道”,培养管理才能和团队高效执行能力;对于供应商的“一把手”,上升为“合伙人之道”,培养核心高管及一把手的管理者领导力及决策力……华住通过三级培训体系,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如今,华住的供应商已经多达1600余家,三级培训体系也日趋完善。”陈雨明说。

如今,华住旗下已经经营了31个酒店及公寓品牌,包括汉庭、全季、桔子等,覆盖从豪华到经济型市场,全球酒店数量超过9000家。不断增长的酒店数量和供应商,对华住的供应链质量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陈雨明透露,随着酒店数量持续增加,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华住旗下酒店从以直营店为主转向以加盟店为主之后,季琦提出“将加盟店当客户”的经营理念。于是,华住供应链管理也提出了“将供应商当客户对待”的共同成长之道,全心全意为加盟商服务。

质量提升永远在路上

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陈雨明至今仍对当年在拖鞋生产聚集地考察时闻到的味道记忆犹新。他回忆说,就是从那一刻起,让华住对拖鞋的质量有了新的认识,也一直在寻找更好材质更高质量的拖鞋产品。如今,华住采购的拖鞋,采用的是可降解生物胶玉米纱线,号称是“从玉米地里长出来的拖鞋”。

在华住,类似的质量提升案例不胜枚举——洗护用品材料是环境友好型的,托盘、垃圾桶的材料是用咖啡渣等生物质材料回收利用做成的……陈雨明透露,在发展初期酒店数量较少的时候,华住供应链比较关注价格,进行全网比价。但随着酒店数量的持续增长和企业的不断发展,质量和服务逐渐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刚开始时可能120分速度、80分质量;后来速度、质量都是100分;如今估计是80分速度、120分质量。”他用一组数据对比作了形象的解释。

于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项质量提升行动同时展开。成立专门的质量与服务部门、导入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从顶层设计开始,从源头提升质量和服务,这是自上而下的质量引导;将一线的先进经验推广到更多门店,与供应商一起提升质量……这是自下而上的质量提升。双管齐下,华住的供应链质量与服务“芝麻开花节节高”,加盟商满意度逐渐提升。

当下,华住提出“华住酒店要成为所有市场的顾客首选品牌,成为所有市场最具竞争力的资源链,成为属地投资人的首选。”为此,华住着力打造“多快好省”的供应链模式:“多”即供应商资源多、品牌选择多、服务内容多;“快”即项目决策快、响应速度快、投资回报更快等;“好”即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精心打磨的多品牌产品等;“省”即省心、省力、省时、省钱。

“我们正全力构建世界级酒店供应链平台,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酒店。”陈雨明说,华住正借助数字化技术,打造“标准化+模块化”供应链体系,与供应商一起不断从优秀迈向卓越。

《中国质量报》

世界勤俭日:华住绿色理念与实践引领酒店行业绿色发展

据了解,“绿色住”是华住集团基于自身业务优势进行的环保制度创新。2021年4月,以旗下海友酒店为试点开始试运行,仅2021年,绿色住总订单数便达53279笔,合集节水3422.48吨,节电4375.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556千克。

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推进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重要支撑。

事实上,全国各地已经陆续提出了未来五年绿色低碳发展“蓝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将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贯穿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工业生产、企业管理、居民生活等全领域。

48个减塑项目100%节能灯:将降碳实践带入日常经营

当前,塑料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第二大焦点环境问题,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因此,塑料污染治理既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又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之大事”。

作为出行重要环节的酒店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在减少污染减少塑料使用方面给出自己的可持续方案。目前,华住已经研究出48个减塑项目,以品牌为单位采取相关措施。

例如,华住旗下99%品牌酒店的沐浴露洗发露,已从使用小瓶装改为大瓶装,极大幅度地减少了塑料垃圾的产生。

同时,华住旗下酒店客房已完全规避使用塑料一次性杯子,全部更换为瓷杯或纸杯,杜绝了一次性塑料杯的使用和抛弃,而部分品牌的拖鞋包装也已由原塑料包装改为牛皮纸扎带捆扎,有效降低了塑料垃圾的产生。

此外,华住还推行无纸化办公,持续探索节水、节电、节燃气技术,通过推动门店进行能源管理、设备改造,优化设备使用效率,鼓励门店使用绿色能源、降低能耗。

数据显示,华住旗下酒店在2021年共开出188万张电子发票,直营店已实现100%LED节能灯覆盖率,环保型空气源热泵覆盖率达30%,太阳能覆盖率 10%;在不影响客户感知的情况下,适度减少阀门开启幅度,限制出水量在 5-6 升/分钟之内,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华住与蔚来已合作建成14座充电站,覆盖旗下诺富特、美居、宋品、施柏阁、花间堂、永乐半山等品牌门店,以此为酒店客人的绿色出行提供保障,积极传达环保理念。

汉庭3.5海友6.0:持续升级绿色建筑竖起行业标杆

酒店作为一座建筑,材料和建筑产品在采矿、运输、工厂和化学产品组合等活动中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其中酒店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能耗更是占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80%。

在绿色建筑方面,华住探索前沿设计理念,加强环保设计研发,扩大环保材料应用,推动营建模块化转型,不断为降低建筑污染、树立绿色营建领先标准而努力。

华住集团负责人表示,目前华住旗下的汉庭3.5版本、海友6.0版本已开始尝试“模块化”装修,未来这一模式还将被进一步推广。

海友酒店绿色住试点订单数_华住集团绿色住环保制度创新_华住酒店集团

“典型海湾生境与重要经济生物资源修复技术集成及示范”顺利通过验收

11月06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研究员主持的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典型海湾生境与重要经济生物资源修复技术集成及示范”顺利通过验收。

该项目针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以典型半封闭海湾辽东湾、荣成湾、象山港为研究海区,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7家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在污染物调查和环境容量评估、生境修复、生物资源修复和修复效果评估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在污染物调查和环境容量评估方面,调查和评估了辽东湾、荣成湾和象山港海域的主要陆源污染物种类及其分布动态、重要生物资源及其数量分布,优化了相应水动力学模型,构建了环境容量模型;在生境修复方面,针对目标海湾生境特点,确定了相应的生物修复工具种和工程手段,构建了沙蚕-翅碱蓬-根系微生物、芦苇-根系微生物、贝-藻-鱼多元养殖、大叶藻(草)床、人工鱼(藻)礁、人工藻床、人工牡蛎床等7种生境修复模式和技术体系,规模化示范应用效果明显;在生物资源修复方面,优化了沙蚕、刺参、鼠尾藻等10种经济生物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构建了沙蚕、刺参、鼠尾藻等11种经济生物资源修复模式与技术体系,为海湾生物资源修复提供了种苗基础和技术支撑;在修复效果评估方面,采用遗传评估、现场监测等方法,构建了辽东湾、荣成湾和象山港生境和资源修复效果评价技术。

项目建立核心示范区8个,总面积3.9万亩,辐射推广应用31.4万亩,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以上,发表学术论文147篇(SCI/EI论文30篇),申请国内专利46项(授权26项),编制行业和地方标准14项(颁布11项),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6项,培养研究生49名,为我国培育了一支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科研队伍。

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也为我国海洋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高效、稳定的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辽东湾、荣成湾和象山港及临近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