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买卖

什么是点(Pips)“点”(Pips)?

外汇保证金比率计算公式_外汇保证金公式_外汇保证金点值计算

什么是点 (Pips)

“Pips”是英文percentage in point(或称价格利息点)的缩写,代表货币对中能够波动的最小单位,即汇率变动的基本单位。 根据目前的市场惯例,外汇汇率的价格通常由五位数字组成,点位是从价格中最后一位小数点开始计算的。 例如,如果人民币/美元从0.1448上涨到0.1449,我们就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了1。 观点。 交易过程中,点值(即每个点转换为货币的价值)将根据客户的手数大小而变化。

点值计算公式

计算直接货币对的点值 = 交易手数 (lot size) x 基点数 (tick size)

非直接交易的点值计算方法 = 手数 x 基点(tick size)/当前汇率(current rates)

计算交叉外汇对的点值 = 交易手数 (lot size) x 基点 (ticksize) x 基础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 (base quote) / 外汇汇率(当前利率)

当积分向正方向波动时,客户就会盈利,否则就会亏损。 此外,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的点差称为点差(即买卖价差),而点差基本上就是经纪商赚钱的方式。

另外,当一些经纪商报价的货币对汇率的小数位超过标准“4和2”,达到“5和3”的小数位时,他们使用小数点(Fractional Pips)来报价,也称为作为十分之一。 点(移液器)。 例如,如果英镑/美元从 1.51542 变动至 1.51543,则变动 0.1 点(一个点)。

传播

我们知道,外汇交易者通过作为中介向客户收取服务费来获取利润。 我们可以把这笔费用称为交易中的买卖价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点差。

如果交易者想要了解外汇点差及其影响,他们必须首先了解外汇交易的整体结构。

外汇市场与股票等其他金融市场的区别在于,外汇市场没有特定的地点,也没有中心交易所,因此可以说外汇市场是一个无形的市场。 即期外汇市场遍布全球,整个交易过程可以通过银行、公司和个人之间的电子网络在任何场合进行。 它不需要像股票和其他交易市场那样集中在某个交易所。 买方可以在伦敦,卖方可以在东京,而中介交易的经纪人可能在第三国。 它只需要保证所有货币的买卖订单有序进行即可。

例如,经纪商以给定价格接受买入或卖出订单,但在找到卖家之前,汇率突然上涨。 经纪商仍需要执行已接受的买入订单。 并以比即将执行的买单更高的价格接受卖单。 中间的价格变化是经纪商的利润来源。

外汇保证金的买卖价格由银行或经纪商决定,客户决定买卖方向。 对于经纪商来说,点差越大,卖方价格越高,买方价格越低,他们赚取的利润就越多; 对于投资者来说,点差越小,交易成本就越小,获利的机会就越大。 大的。

外汇交易涉及两种货币,我们称之为货币对。 接下来,我们以英镑/美元为例。

假设在特定时间,英镑/美元的价格为1.1532美元。 您认为未来汇率会上涨,因此您以买入价买入该货币对。 但买入价不一定是1.1532美元,有可能是1.1534美元,所以在本笔交易中你以1.1534美元买入; 然而,另一方面,卖出该货币对的交易者将不会收到相同的价格。 价格可能为 1.1530 美元。 结果,出现了 0.0004 美元的价差,即点差。 这也是经纪商撮合中间交易的目的。

点差的重要性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0.0004美元的价差并不是很多,但是外汇市场的货币交易每天都涉及大量的资金。 外汇交易市场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金融市场。 只要交易量足够大,即使很小的点差也能快速积累。 对于交易者来说,半个点的点差听起来可能不是很多,但这半个点的点差往往会让原本有利可图的交易策略变得无利可图。

固定点差和浮动点差

在交易过程中,交易者可能会遇到提供浮动点差和固定点差的经纪商。 固定点差是指平台提供商为客户的每笔交易提供完全固定的成本,一般不会轻易调整; 浮动点差是指平台提供商根据自身成本调整买卖价差。 一些平台经营者在市场稳定时一般会以较低的浮动点差吸引客户。 当市场剧烈波动时,他们通过提高点差来转移自己的风险。

外汇市场的买卖点差肯定是浮动的,但不同平台根据自己的标准采用不同的点差系统。

一般认为提供固定点差的外汇交易平台是MM公司,MM就是做市商模式(MarketMaker)。 然而,大多数合规做市商现在都使用上限点差,即有上限的浮动点差。

交易者肯定会想知道哪种点差更合适、更好,但事实上并没有绝对的答案。 选择哪种点差仍然取决于交易者的投资风格和投资偏好。

固定点差

优势

由于点差固定,投资者可以更高效地计算需要支付的交易成本; 固定点差不会受到消息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不会变大,投资者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会相应变小; 对于投资者来说,固定点差价格波动相对平缓,易于控制; 投资者在进行短线交易时,很容易计算盈利点。

缺点

交易成本被锁定。当市场波动性较低时,固定点差成为劣势,可能会增加投资者的交易成本; 存在交易无法完成的可能性; 以及投资者和平台运营商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

浮动点差

优势

当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时浮动点差会扩大,提供浮动点差的交易者提供的点差会随着市场行情的波动而调整。 一般来说,当市场行情较好、交易较为频繁时,平台商的买卖价差会较小;

交易顺利; 任何模式的交易者都会提供浮动点差。

缺点

投资者无法提前确定他们需要支付的成本。 例如,当外汇市场的交易量较小时,交易者可能会提供较大的点差。 因此,浮动点差可以反映当前外汇市场真实的价格波动趋势。 虽然浮动点差会根据市场情况而波动,但如果市场波动非常剧烈,投资者将不得不承担相应的点差风险。 浮动点差和相对频繁的价格波动适合超短期操作,不利于长期持仓。

那么固定点差和浮动点差哪一种更好呢?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点差类型的选择取决于投资者的交易风格和个人喜好。 如果投资者喜欢精确,不想看到重新报价,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交易成本,并且不关心稍高的点差(固定点差一般比浮动点差高),那么应该选择固定点差; 如果投资者关心点差并且是频繁交易者,那么浮动点差是合适的,并且可以避免在重大新闻时段进行交易。

“实战港股通交易”专题研讨会.pdf

“实战港股交易”专题研讨会港股通业务研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2014年10月沪港通的执行必须先履行若干条件,包括监管批准、完成所有必要的开发工作以及市场准备就绪。本发言稿所载数据乃按“现况”及“现有”的基础提供,这些数据可能会随着沪港通的实施而修订或更改。有关资料不能取代根据阁下具体情况而提供的专业意见。香港交易所及其附属公司对任何使用或依赖本发言稿所提供的数据或材料,或因本发言稿的数据任何错误、遗漏或不准确而引致或产生的任何直接、相应、附带、间接或特别损失或损害概不承担任何责任。1.1沪港通制度安排什么是沪港通港股通是指投资者委托内地证券公司,经由上交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港交所进行申报(买卖盘传递),买卖规定范围内的港交所上市的股票。境内投资者买卖香港证券市场的股票,以港币报价,以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沪股通是指投资者委托香港经纪商,经由港交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上交所进行申报(买卖盘传递),买卖规定范围内的上交所上市的股票。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普通机构投资者与券商自营账户均可参与证券和资金帐户余额合计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券商需制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标准并负责执行港股通港股通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实行第三方存管制度开户要求沪港通股票范围港股通指数成份股上证180上证380恒生综合大型股恒生综合中型股同时在联交所上市及买卖的沪股同时在上交所上市及买卖的H股不包括所有被实施风险警示的沪股并非以人民币买卖的沪股H股对应的A股被实施风险警示在其他内地交易所上市及买卖A股的相应H股并非以港币买卖的港股股票总数*568266市值*90%82%日均成交额*80%78%如有沪股在沪港通推行时因被实施风险警示而不被纳入沪港通股票范围,该沪股日后如被摘除风险警示,而又合符上述选取资格,将会被纳入为沪港通股票沪港通股票名单将刊登于两地交易所网站并及时更新仍可以卖出标的调入也可以卖出标的调整的处理何时计算:交易时段内实时计算在暂停接纳买盘前已被系统接纳的买盘将不受影响沪港通额度港股通总额度人民币3,000亿元人民币2,500亿元每日额度人民币130亿元人民币105亿元总额度何时计算:每一交易日的日终总额度余额:总额度卖出成交对应的买入总金额(对卖出成交的股票按其买入的平均价格计算的总金额)总额度余额重上每日额度水平:下个交易日重新接受买盘每日额度额度资料将会载于香港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指定的网站买盘取消、买盘被对方交易所拒绝或买盘以更优价成交原则换汇银行向中国结算提供双边参考报价中国结算及时通过上交所向市场公布当日日终换汇银行根据换汇净额(根据首次清算结果确定)确定日终结算报价,中国结算据此进行换汇中国结算将因净额结算产生的汇率盈余(亦可视为换汇成本)按成交金额分摊至每笔交易,确定交易实际适用的汇率卖出价和买入价中国结算对买入交易和卖出交易分别使用调整后的汇率卖出价和买入价二次清算,确定本币应收付金1.2交易与清算交收交易前须知:最小申报价格单位11货币单位价位0.250.001高于0.250.500.005高于0.5010.000.010高于10.0020.000.020高于20.00100.000.050高于100.00200.000.100高于200.00500.000.200高于500.001,000.000.500高于1,000.002,000.001.000高于2,000.005,000.002.000高于5,000.009,995.005.000港股:股价处于不同区间的股票,其最小的价格变动单位将有所不同交易前须知:买卖数量单位12最低申报数量:港股以“手”作为一个完整的买卖单位;不同于内地市场1手买卖单位为100股,在香港,上市公司自行决定其股票的整手股数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查询每只股票的买卖单位:(1)港交所网站“市场运作”栏目内,选择“证券交易资料”-“证券名单”(2)港交所网站“投资者服务中心”栏目内,选择“公司/证券资料”,输入股份代号或上市公司名称查询(3)行情提供商系统少于1手的“碎股”如何处理13港交所的交易系统不会为碎股进行自动对盘交易,但系统内设有“碎股/特别买卖单位市场”供投资者进行碎股交易;交易所参与者可在交易系统的指定版页挂出碎股买卖盘,供参与者自行挂盘配对参与沪港通业务的内地投资者只能卖出碎股,不能买入;且碎股交易为限价盘,只能按报价成交交易前须知:最小申报价格单位14最小报价单位每手股数交易前须知:港股与A股买卖盘队列的差异15港股:买卖队列是按步长来排序的,会有空档的情形出现A股买卖队列港股买卖队列股数这一价格下等待成交的笔数交易前须知:证券代码16注意:对于港股而言,股票代码有可能被重复使用(1)临时柜台双代码(临时柜台通常不超过2个月)(2)除牌(正常情况12个月内代码不会被再使用)。

交易前须知:经纪轮候队伍17轮候队伍,括号的数字代经纪代表排队买卖经纪行名称,可选择显示经纪代码交易前须知:成交队列中字母标识的含义18符号内容非自动对盘或特别买卖单位的非两边客成交开市前成交(指交易在开市前已达成,其中包括在上个交易日收市前达成而未及输入系统的成交)非自动对盘或特别买卖单位的两边客成交自动对盘交易自动对盘交易是指当交易所参与者输入买盘及沽盘价相吻合时,由自动对盘系统自动达成买卖的交易两边客交易两边客交易是指交易所参与者,以当事人或代理人的身份同时作为买方与卖方所进行的交易非两边客交易非两边客交易是指两位交易所参与者达成的交易,一方是买方而另一方是卖方碎股交易碎股交易是指证券数量少于一个买卖单位(一手)的交易19交易前须知:成交队列中字母标识的含义2020报价阶段:交易时间香港本地投资者港股通投资者备注开市前时段:上午9:00-9:30输入买卖盘时段9:00-9:15竞价盘、竞价限价竞价限价盘香港本地投资者可以修改或取消订单,港股通投资者不能修改,只能取消订单对盘前时段9:15-9:20竞价盘不可以下单订单不可取消对盘时段9:20-9:28不得输入、修改或者取消买卖盘暂停时段9:28-9:30不得输入、修改或者取消买卖盘持续交易时段:上午9:30-12:00下午13:00-16:00上午交易时段9:30-12:00限价盘、增强限价盘、特别限价盘增强限价盘港股通投资者可通过增强限价盘在该时段申报或取消交易,但不得修改订单。

买卖港股汇率差_港股通当天买卖汇率有损失吗_炒港股汇率损失

此外,12:30-13:00可撤销申报下午交易时段13:00-16:00由于开市前时段内地投资者只能输入竞价限价盘,所以内地投资者开市前时段有效申报时间为9:00-9:15报价阶段:按盘价(名义价格)21又称名义价格(Nominalprice),并不是某种交易类型所产生的价格根据不同情况,名义价格可以指参考平衡价格、买盘价、卖盘价、上日收盘价交易时段 开市前时段:上午9:00-9:30 (1)如有参考平衡价格则取参考平衡价格 (2)如果没有参考平衡价格则取上日收市价 持续交易时段: 上午9:30-12:00 下午13:00-16:00 情形A:若该证券在 持续交易时段有成交 (1)最优买盘价最后录得价(最新成交价),取最 优买盘价 (2)最优卖盘价最后录得价(最新成交价),取最 优卖盘价 (3)否则,取最后录得价(最新成交价) 情形B:若该证券在 持续交易时段没有成 (1)最优买盘价上日收市价,取最优买盘价(2)最优卖盘价上日收市价,取最优卖盘价 (3)否则,取上日收市价 报价阶段:订单类型(开市前时段) 开市前时段:系统在开市前时段只接受输入竞价盘及竞价限价盘,而输入系统的买卖盘价格不可偏离上日收市价9倍或以上 竞价盘(不适用于港股通交易)竞价盘是没有指定价格的市价盘,在输入系统后按最终参考平衡价格进行对盘。

竞价 盘享有较竞价限价盘优先的对盘次序及根据时间先后次序按最终参考平衡价格顺序对 竞价限价盘竞价限价盘是有指定价格的买卖盘。指定价格等同最终参考平衡价格或较最终参考平 衡价格更具竞争力的竞价限价盘(即指定价格等同或高于最终参考平衡价格的买盘, 或指定价格等同或低于最终参考平衡价格的卖盘)或可按最终参考平衡价格进行对盘 视乎另一方是否有足够可配对的买卖盘。竞价限价盘会根据价格及时间先后次序按最 终参考平衡价格顺序对盘。竞价限价盘不会以差于最终参考平衡价格的价格对盘 在开市前时段结束后,任何未完成而输入价不偏离按盘价九倍或以上的竞价限价盘, 将自动转至持续交易时段,并一概视为限价盘存于所输入价格的轮候队伍中 22 以下表格列出在对盘时段开始时在买卖盘纪录的所有买卖盘,按配对的优先次序排列 23 买盘 卖盘 交易商 时间 股数 价格 价格 股数 时间 交易商 09:052,000 竞价盘 31.90 2,000 09:01 09:001,000 32.00 31.90 8,000 09:10 09:118,000 32.00 32.00 10,000 09:05 09:026,000 31.90 32.00 4,000 09:13

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与交易动机分析

– 1 –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与交易动机分析1 于孝建 1 瞿孝升 2 1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006) 2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南京 (210004)摘 要:利率互换是全球最主要的衍生产品之一,但在中国仅有两年历史。本文在介绍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利率互换的交易动机。本文先从利率互换的功能出发,然后分别综述性地分析了固定利率的支付方和浮动利率的支付方两者的交易动机。本文最后了针对我国目前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现状,提出应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宣传利率互换产品,扩充交易主体,从而繁荣我国利率互换市场。 关键词:利率互换;交易机制;交易动机 中图分类号:F831互换(swap)2是两个公司之间私下商定的按照某种条件,在未来彼此交换现金流的协议[1]。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是互换的一种,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交换一系列的利息现金流而不进行本金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2]。利率互换与货币互换都是在 1982年出现的,其规模的增长速度却是所有 20世纪80年代下产生的金融衍生产品中最快的。

按照利率互换的名义金额计算,全球 OTC市场未清算的利率互换名义金额从 1987年 1995年间保持着 4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从 6828亿美元增长到 万亿美元[3]。据国际清算银行(BIS)调查统计,截至 2007 年 6 月末3,全球 OTC 衍生品市场名义余额 万亿美元,全球 OTC 利率衍生品市场名义余额达 万亿美元,占比达到 %,其中,仅利率互换合约就达 万亿美元。利率互换已成为全球金融交易规模最大的、最主要的金融产品。本文主要针对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和交易动机进行了综述性分析。 1.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 利率互换有两种交易机制。一种是互换4合约的交易双方之间直接达成协议进行利息现金流的互换,我们称之为“直接互换”。另一种是互换和与的双方互不认识对方,通过与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实现互换,我们称之为“间接互换”。 在“直接互换”机制中,互换的双方都对彼此有一定的了解,如对方的信用等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等。适合这种“直接互换”交易的双方一般是比较大的公司,或是信用等级高的公司,他们有能力掌握互换对方的信息,以避免发生违约损失。 而在“间接互换”机制,有互换需求的公司,则是通过与诸如银行或其他的金融机构这样的金融中介签订互换合约。

例如一家偏爱支付固定利率的公司与银行签订了一个互换和约,每半年从银行获得以浮动利率计算的现金流,并支付由约定的固定利率计算的现金流。而另一家偏爱支付浮动利率的公司则与银行签订每半年支付银行浮动利率计算的现金流并收获1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项目(06JDXM009) 2 参见 Hull . Options,Futures,and Other Derivatives (5th ed) 第 125页对互换的定义。 3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BIS)网站发布的 Semiannual OTC derivatives statistics at end-June 2007。 4 文中以后出现的“互换”一词如没有特别说明都是指“利率互换”。- 2 -以固动利率计算的现金流的一个合约。两个合约的签订和实施过程是相互独立的。与银行签订合约的公司双方可以互不认识。银行在此过程中扮演中介的角色,促成了公司的互换交易。如果两个合约的名义本金数额是同等的,因此合约的现金流可以相互抵消,那么银行则是纯粹的中介者。银行从互换合约中收取一定的差价(spread)作为中介费用。Hull(2001)估计每张合约的差价在 %%年利率左右[1]。

比如一份互换合约的交易一方愿意支付年利率为 6%的固定利率收取浮动利率,而另外一方通过支付浮动利率获得的固定利率则只有%。其中的 %的差价则作为交易费用被中介获取了。 当然,银行5作为中介也承担了一定风险,即合约对方有可能破产或因其他的原因不能按期支付现金流。如果两个合约的名义本金数额不相等,那么银行则会因为互换合约出现正的固定利率现金流,或正的浮动利率现金流,从而影响到银行的现金流。不过现实世界中,银行往往也因为自身的需求参与到互换交易中6。“间接互换”交易机制使得公司将违约风险转嫁到银行等金融机构身上。由于互换合约的另一方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等级都非常高,因此公司无需顾虑违约风险。 表 1 利率互换两种交易机制特征对比 注:信用等级是指合约双方对对方的信用等级的要求程度; 交易速度是指一份互换合约的交易者寻找另一个交易者最终签订合约的所耗费的时间。表 1显示了两种交易机制的特征对比情况。从中可以发现,银行加入到利率互换中,成为中介者,对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银行以中介身份的加入,使得利率互换合约达成的速度加快了。由于银行拥有相对专业的分析人员,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信息的掌握比其他的公司更清楚,因此容易根据公司的信用状况签订合适的互换合约。

信用评级的任务都可交由银行等中介完成,互换合约的公司一方可放心与银行签订和约。因此,“间接互换”相对“直接互换”有着明显的优势,成为互换合约的主要交易机制,大约有 60%的利率互换是通过“间接互换”实现的[5]。 2.利率互换的交易动机 利率互换的交易动机最早是从分析其交易功能开始的。Bicksler和 Chen (1986)列出了利率互换的几个主要功能:(1)资产负债缺口管理;(2)降低固定利率成本;(3)重组负债;(4)管理基差风险[2]。Bicksler和 Chen认为利率互换的交易动机是交易双方之间存在比较优势,指出信用等级高的借款者具有采取固定利率借款的相对优势,而信用等级低的借款者则具有采用浮动利率借款的相对优势[2]。 Chen (1997) 指出在所有的金融衍生产品中,美国的银行认为最有用的是利率互换[6]。银行参与利率互换的原因其一是采用利率互换对冲利率风险,其二又将利率互换作为一种金融产品以满足他们的客户对互换交易的需求。对于那些资产和负债结构不匹配的机构或公司,可以采用利率互换来减少风险。像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其资产大部分是固定利率的,而负债大部分是短期存款,使用利率互换合约可以大大降低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风险。

利率互换指价格是指什么_利率互换指价格是利率吗_利率互换的价格是指

5 本文中的银行泛指互换合约中以中介身份介入的金融机构。 6 2006年 2月 13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率先在北京签订了衍生工具交易主协议。 交易机制 公司风险 信用等级 银行角色 银行风险 中介费率 交易速度 市场规模直接互换 间接互换 大 小 高 较高 无 中介 无 承担违约风险无需 %%慢 快 小 大- 3 -Balsam和 Kim (2001) 认为机构或公司选择互换的两个原因是套期保值和投机[7]。利用利率互换套期保值,可以减少未来现金流和收益的不稳定性,便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现金流和收益的预测。而如果利用利率互换进行投机活动,则增大了未来现金流和收益的波动性。分析横截面数据,发现大的公司和杠杆率高的公司更倾向进行互换交易。 利率互换的交易动机可以从固定利率支付方的交易动机和浮动利率支付方的交易动机来分析。 固定利率的支付方的交易动机 固定利率的支付方通常是一些在市场上想融入长期资金,但是融资成本又比较高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发行短期的债券,融得资金,然后与其他的公司签订互换合约,将浮动利率债务转换为固定利率债务。这些公司之所以采用发行短期债券和签互换合约的形式进行融资,其原因主要是: (1)利率互换可以帮助公司发出有利信号,改善信用状况,从而减少融资成本,同时又规避了利率风险。

Flannery (1986) [8]和 Diamond (1991) [9]认为当外部投资者无法识别一个公司的风险高低时,会提出在长期债务利率的基础上加上统一的违约风险溢价。增加的违约风险溢价对风险本来就低的公司而言则增加了融资成本,而对于那些本来就面临倒闭的高风险的公司来说,这样的成本不算高,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借入长期债务。这就导致了借贷市场的逆向选择。为消除这种现象,公司尤其是风险低的公司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债券,然后通过互换合约转换为长期债务。由于公司本身的风险低,因此有能力履行互换合约,定期支付固定利率。合约的履行实际上向市场发出了一个对这些公司有利的信号,使得公司的信用等级得到了提高。因此,公司又可以以更低的短期利率借入短期资金,同时再通过互换转换为固定利率债务。伴随着互换合约的履行,公司的信用等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以至于公司最终可以以比较合适的固定利率融入长期资金[10]。图 1 公司利用互换合约降低融资成本示意图 (2)大公司和债务高的公司利用利率互换规避风险。Balsam和 Kim (2001) 通过分析横截面数据,发现规模较大的公司和杠杆率高的公司更倾向进行互换交易,成为互换合约中固定利率的支付方[7]。

Li和Mao (2003)从交易者的特性分析利率互换的交易动机,发现具有较低的信用评级的机构者通常是互换合约中愿意支付固定利率的一方,这些机构者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杠杆率和高比例的长期浮动利率的贷款[11]。公司的规模和杠杆率对公司是否进入利率互换市场成为固定利率的支付方有很大的影响。公司规模越大,其现金流也相应比较大,受利率波动的影响就越大。而公司的杠杆率高,即公司的借贷比率高,则会导致公司的负债容易随利率的波动而波动,特别是公司的负债中短期负债所占的比例比较高时,公司的负债将会有很大的波动性。因此,为了锁定未来的债务金额,这些公司将通过签订利率互换合约,将债务转换为固定利率债务。较低信用的公司,其接入长期资金的成本比较高,因此改用融b.通过利率互换转换为固定利率债务 公司 短期债券市场 互换市场 a.发行短期债券融资 c.提高信用等级 d.降低利率,减少融资成本 长期债券市场 e.发行长期 债券融资- 4 -入短期资金再进行利率互换,从而规避利率波动的风险。 浮动利率支付方的交易动机 利率互换合约的达成必须既有浮动利率支付方和固定利率方。因此有必要分析浮动利率支付方的交易动机。浮动利率支付方往往是在市场上借入以固定利率计算的资金,再通过签订互换合约,收取固定利率计算的现金流,将债务转换为浮动利率债务。

Litzenberger (1992) 指出有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信用评级高的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可赎回固定债券和签订一份互换合约转换为浮动利率债务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10]。其一,他假定浮动利率支付方本质上是一个金融中介者,通过管理多种风险合约的组合收取一定的费用。他指出这样一个组合的总风险是非常小的:(1)互换合约的信用风险是比实际的借款合约的风险要小得多;(2)大多数的互换合约的交易双方的信用评级至少是 A7;(3)多样化的互换合约组合发生大的信用损失的概率很小。其二,信用等级很高的(AAA)的公司通常是互换合约的浮动利率支付方。他们发行可赎回固定债券,然后通过出售可赎回的互换合约出售这些债券的支付权给互换交易商。他认为这些信用等级高的公司之所以成为浮动利率的支付方的动机是可以从公司债券的定价误差中进行套利。 3.对发展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建议 利率互换已成为公司避险或是降低融资成本的很重要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我们从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中分析了银行在利率互换中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从利率互换的交易动机分析中了解到公司可以通过利率互换获益甚多。 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试点始于 2006年 2月 9日。

利率互换只相互交换利息支付条件,其本金的载体可以是债券,也可以是银行贷款。利率互换名义上交换的是利息支付条件,但实际上交换的是不同的利率预期和比较优势。试点当年,成交金额达到 355亿元,一批机构通过远期和互换达到了避险的目的,几家主要的报价机构也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的人民币互换利率曲线。当然,也存在诸如缺乏差异性需求,对冲掉期组合的机制和渠道不畅通等一系列问题。从 2007年交易规模的迅速增长和品种的日见丰富看,其在价格发现和对冲风险等方面的功能在逐渐增强,利率互换的重要性逐渐赶上债券远期。但从我国目前参加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 34家机构来看,全是金融机构,且以银行类金融机构居多,并没有大型的企业参与互换交易。2007年,我国利率互换成交金额共 亿,与全球 OTC市场利率互换近 300万亿美元的金额相比,显得十分弱小。这反映出人民币利率互换无论是从交易量还是交易主体上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大利率互换产品的宣传和认识,吸引大型企业参与利率互换,利用利率互换在改善信用状况,降低融资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利率互换能得到非金融机构的重视,将利率互换融入到整个金融体系和市场之中。

除了交易者对该产品有足够的认识以外,利率互换还要求交易者具有足够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有必要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宣传和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使得利率互换真正能被公司企业运用到风险管理中去,成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参考文献 [1] Hull . Options. 2001.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M]. 5th ed. Prentice Hall7 信用等级低的企业或被拒绝或要求提供担保协议。实际上现在的互换合约交易者的信用等级不一定要求在 A以上。- 5 -[2] Bicksler J., Chen . 1986.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Interest Rate Swap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 41: 645–655 [3] Goswami G., Shrikhande . 1998. Interest rate swaps and economic exposure [J].Global finance journal. 9:51-70 [4] BIS. 2005 (second half).OTC derivatives market activity [R] [5] Mallier R., Alobaidi G. rate swaps under CIR [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543–554 [6] Chen . 1997. Derivatives and Bank regulation [J].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157-165 [7] Balsam S., Kim S. 2001. Effects of interest rate swaps [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vol. 53 :547–562 [8] Flannery,Mark J. 1986.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Risky Debt Maturity Choice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 41:19–37 [9] Diamond,Douglas W. 1991. Debt Maturity and Liquidity Risk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CVI:709–37. [10] Litzenberger,Robert H. 1992. Swaps: Plain and Fanciful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 47 : 831–850 [11] Li Haitao,Mao C. X. 2003. Corporate use of interest rate swaps: theory and evidence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vol. 27:1511–1538Analysis of the transaction mechanisms and motives of Interest rate swap YU Xiao-jian1, QU Xiao-sheng2 1 Research Cen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China (510006) 2 Nanjing Branch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Nanjing,Chian (210004) Abstract Interest rate swap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nancial derivatives today. But in China it has only two years histo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ransaction mechanisms of Interest rate swap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transaction motives. The function of the interest rate swap is introduced first, then the motives of different trader of fixed-rate payment and floating rate payment transactions. Finally, we suggest that it should to encourage the enterprise to manage their risk by using interest rate swap and expand the trader list, so that prosper the interest rate swap market. Key words: Interest rate swap, transaction mechanisms, transaction motives 作者简介: 于孝建,男,1982 年出生,湖南人,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计量经济。 瞿孝升,男,1982 年出生,江苏人,金融学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研究方向:货币政策、计量经济。Text4: Tex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