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不良资产

上半年净利增15.7% 中信金融资产董事长现场解释不良资产行业“魅力所在”

“作为持牌的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主责主业是我们的主战场,也是我们的‘护城河’。”9月1日,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金融资产”)总裁、执行董事李子民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公司不良资产经营主业不断取得突破,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信金融资产实现总收入402.21亿元,同比增长21.1%,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同比增长15.7%,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同比增长27.5%。其中,包括收购处置业务、纾困盘活业务、股权业务、收购重组业务等在内的不良资产经营分部上半年收入总额为305.98亿元,同比增长58.3%

具体来看,李子民介绍,上半年收购处置类业务提质增效,已经实现收益同比增长180.8%,盘活纾困业务增长明显,实现收入同比增长65.5%,股权业务贡献上升、收入大幅增长。

今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依规、稳妥有序开展问题企业纾困业务,聚焦问题企业有效金融需求,可通过过桥融资、共益债投资、夹层投资、阶段性持股等方式实施纾困,促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恢复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李子民指出,《意见》提到的过桥融资、共益债投资、夹层投资、阶段性持股等方式,首次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量身定制了多层次企业纾困工具箱,公司以政策红利赋能为契机,深耕主责主业,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其中,防控金融风险被摆在首要位置。

今年上半年,中信金融资产积极参与中小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成功竞得多个跨区域资产包和大额单体资产。通过收购银行和非银机构不良资产,显著增强金融体系韧性和稳定性。

“从中小金融机构看,近三年我们累计收购债权规模达2100亿元,上半年新增收购中小金融机构不良债权475.28亿元,同比增长331.37%。”中信金融资产总裁助理袁彩平现场介绍,除了聚焦“收购开源”,公司还通过处置增效,综合运用诉讼追偿、司法处置、重组盘活、以物抵债、招商推介等措施,加快资产处置。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挖掘不良资产价值,一方面加强资产处置与纾困业务融合,延伸不良资产价值链;另一方面,加强与中信集团业务协同,盘活低效资产,提升处置效率和周转率。

对于不良资产业务的未来发展,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中信金融资产董事长、执行董事刘正均从理念和打法上做了进一步总结。他指出,在理念上,要摈弃过去“不良资产行业就是简单的资产买卖”的理念,要树立主动挖掘或主动配置资产的理念。对于容易贬损的资产要加速处置,对于能够跨越周期的资产要带着优质资产穿越周期,真正实现资产保值和价值提升的最大化。在打法上,要积极探索“非标业务标准化”的方法路径,提升产品设计专业化水平,在严格控制风险基础上,实现与客户的合作共赢。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不良资产行业的魅力所在,通过搭结构去做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做不了的事情。”刘正均称。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潮起 涉房类零售不良贷款ABS发行创七年新高

不良资产支持证券_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ABS_银行不良贷款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群 2023年11月24日,中国债券信息网显示,建设银行将发行建鑫2023年第十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Asset Backed Security,下称“ABS”),该期项目基础资产为不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用于发行该期不良ABS的信贷资产涉及 9011个借款人的9015笔贷款。截

至2023年10月13日,入池资产未偿本息合计为39.80亿元,加权平均逾期0.81年,加权平均剩余期限19.76年。虽然基础资产抵押贷款未偿本息占比为100%,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预计,该期证券资产池法定到期日前回收率为53.65%,预计回收金额21.35亿元。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银行业已发行98单不良ABS,发行规模为381亿元,无论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都远远高于2022年全年的68单和309.59亿元。市场预计,随着年末将近,银行将加大不良资产处置,不良ABS有望集中发行。

标普信用评级11月24日发布报告显示,在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不良资产证券化已成为银行处置不良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发起机构进入了不良ABS常态化发行的阶段。不良ABS的基础资产中,涉房类零售不良贷款占比已创近年新高。预计2024年不良资产证券化供给端动力仍将保持,且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仍将以个人零售类不良贷款为主。

9.75万人房贷已成不良

如果计入建鑫2023年第十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今年住房抵押贷款不良ABS将达到19单,发行规模205.47亿元。其中,建设银行5单,发行规模73.3亿元,借款户数35187户;农业银行3单,发行规模35.09亿元,借款户数17977户;工商银行3单,发行规模31.9亿元,借款户数18775户。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分别为2单,邮储银行和浦发银行分别为1单。

建设银行作为发放住房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房贷不良ABS发行单数和发行规模均占市场首位。据建设银行2023年中报显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41万亿元,略低于上年末的6.48万亿元的水平;不良贷款余额269.28亿元,略高于上年末的238.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42%,比上年末高0.06个百分点。“建行房贷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但与上年末相比,均实现了双升态势,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市场整体走弱,建行有必要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玲玲向记者表示,虽然5笔不良ABS发行规模仅73.3亿元,但背后是3.5万余户家庭。随着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会有更多市场化投资者进入,从而培育出一个更为复杂的ABS二级市场,也将有利于一级市场的良性循环。

2022年全年,仅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5家银行发行8单住房抵押贷款不良ABS,合计84.64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以来,房贷不良ABS的发行规模及发行单数均远超去年全年。

标普信用评级统计2017年至2023年10月末数据发现,2023年涉房类零售不良贷款ABS发行单数和发行规模均创新高。

在回收方面,截至 2023年10月末,涉房类零售不良贷款项目对应的加权平均累计回收率在37%左右,这与非涉房零售不良贷款项目的17%有着显著差异。标普信用评级预计,不同机构、不同产品的分化趋势或将更加明显,其中涉房类零售不良贷款的回收表现仍将处于较好的水平。

银登网渐成新战场

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ABS相比,无抵押担保的信用卡不良ABS不仅发行单数多,回收率更低。

11月23日,兴瑞2023年第六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文件显示,该期项目基础资产为兴业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资产,信贷资产涉及5.95万借款人的6.74万笔贷款。截至2023年9月26日,入池资产未偿本息合计为46.63亿元,加权平均逾期8.58个月,预计可回收2.55亿元,回收率5.46%。

今年以来,已有14家银行发行54单信用卡不良ABS,发行规模138.80亿元。其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的信用卡不良ABS发行规模居于前列,分别为25.22亿元、23.4亿元、14.25亿元和13.76亿元,四家银行合计发行规模超过整个行业发行规模的55%。

2023年信用卡不良ABS发行单数及发行规模同样已超过2022年全年。2022年,中国银行业信用卡不良ABS共发行41单,发行规模132.51亿元。

与房贷不良资产相比,银行还通过银登中心处置信用卡不良资产,甚至于,银登网已成为部分银行处置信用卡不良资产的主战场。

11月20日,民生银行在银登网发布2023年第10期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转让结果公告;次日(11月21日),民生银行再次在发布2023年第7期、第8期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转让结果公告。根据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5月发布的招商公告显示,2023年拟转让的信用卡不良债权本金规模不超过150亿元。

从转让规模来看,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在银登网上转让信用卡不良资产规模已远远超过信用卡不良ABS。

11月14日,平安银行发布2023年第18期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转让公告,未偿本息额1.72亿元;11月15日,平安银行再次发布2023年第21期、23期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转让公告,未偿本息额分别为1.34亿元、0.89亿元;11月16日,华夏银行发布2023年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的招商公告,债权本金合计11.29亿元;10月18日,光大银行发布7期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招商公告,债权本金合计58.06亿元。

目前,除上述银行外,已有建设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江苏江南农商行、中原银行等银行在银登网上进行不良债权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