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鑫苑服务

利空出尽必有利好,鑫苑服务轻装上阵

3月13日,鑫苑服务发布了其2022年和2023年中期两份业绩公告,纵观行业物企复牌案例,复牌前的年报发布尤为关键,如其能再发布2023年年报,复牌便无障碍。总体来讲,鑫苑服务的复牌已进入倒计时。

复牌障碍,逐一扫清

2022年年末,鑫苑服务因4.02亿元定期存款质押问题公告停牌。

停牌后的一年多,鑫苑服务逐步达成着联交所复牌指引要求,从积极开展质押事宜独立调查、诚信证明、内部审查、刊发财报,到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交仲裁申请并打赢仲裁,进而通过以资抵债的方式成功追回原有损失,足见其在资金管理和危机应对方面的创新突破能力。

这也表明,面对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物业服务公司正变得越来越机敏和多元化,在资金链紧绷的情况下开始主动探索新的生存之道。

鑫苑服务,在复牌期内以资抵债的灵活方式,成功收回了企业的受损权益,体现了其在应对房企流动性危机的智慧,为其他物企提供了处理关联方债务的新范本,打开了资产流转的新思路。

相对于恒大物业2023年11月底将恒大中国告上法院,金科服务2024年元旦后与金科股份订立债务清偿框架协议,鑫苑服务无疑在维护股东利益和独立发展方面走在了物企前列。

高质发展,稳健成长

从鑫苑服务补发的两则业绩公告来看,其2022年和2023年中期的营收、毛利、在管面积以及合约建筑面积均有所下降。规模增长和营收下滑主要受相关地产项目交付延期拖累,利润下滑主要受关联方减值拨备及财务担保拨备影响。

但难得的是,鑫苑服务在2023年通过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申请仲裁并成功追回了原有损失,其以资抵债的商管业务板块、相关车位和会所等资产会在后期的经营中产生长远价值,为未来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增添了动力。

在规模拓展方面,从公告得知,其在华中区域的在管面积、整体收入、收入占比方面展现多重提升,这是其将全国化战略调整为区域深耕战略后的努力结果,更是其坚持稳健成长策略的结果。可见鑫苑服务已形成了以全委为核心的稳健成长方式,依托红色物业建设,强化存量项目的合作,凭借在老旧改造、城市更新、助老服务等民生项目的深度参与,实现了在华中区域的深耕,完成了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由居住业态向居业态延伸。

2022年,尽管受疫情、地产形势影响,鑫苑服务的增值服务、交付前咨询服务、物业工程服务出现了下滑,但物业基础服务收入同比提升11.3%,单平收益同比提升32.6%,毛利率增加6.5%,这反映了其在发展中更加注重有质量的拓展。

根据其业绩公告和过去的官方发布,2022年至2023年中期,鑫苑服务围绕能力升级的发展定位,全面实施了战略升级、服务升级、组织升级,形成了多业态的物管组合,创新建立了覆盖办公、商业综合体、工业园、产业园、学校、医院、公建服务、城市服务等多样化的服务体系,通过系列的品牌焕新行动保证了整体服务满意度在90+的高分位。

利空出尽,轻装上阵

2022年物业行业“增收不增利”压力加剧,受地产行业影响,全年物业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44.4%,物企净利润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而鑫苑服务的 22 年业绩公告显示,如不考虑关联方减值拨备及财务担保拨备,2022 年“调整后净利润”108,400千元,相对 2021年122,570千元,同比仅下滑11.6%,相对于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的44.4%,仍给股东们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其中,2022年鑫苑服务聚焦高质发展,在新增拓展面积稳健增长的基础上,主动放弃坪效低的亏损项目,全面优化了项目管理结构,物业基础服务收入同比提升11.3%,单平收益同比提升32.6%,经营成本同比降低了9.3%,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从业绩公告看,2022年,鑫苑服务建设完成了包含智慧停车、智慧电表等166个数字平台,开发了能耗系统、仓储系统等10个系统,上线了员工端、业主端12个模块,完成了200余项功能优化,实现了企业微信“五位一体”的客户服务生态系统,其通过科技赋能,在智慧物业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降本增效结果。

如能够顺利发布2023年业绩的话,鑫苑服务复牌指日可待。

鑫苑服务复牌2023年年报_鑫苑置业_鑫苑服务以资抵债追回损失案例

高管离职、年报延迟 鑫苑服务还有多少难关待闯

央广网5月27日消息(记者 李志勇)5月25日晚间,鑫苑服务对外发布公告称,2020年年报将延期发布,并将继续暂停股份买卖。

公告中,鑫苑服务并没有给出年报的具体发布日期,而是表示2020年全年业绩将于2021年5月31日或之前刊发,但可能会有进一步变动。公告指出,自4月1日起,其公司股份暂停买卖。何时能够继续交易,需等鑫苑服务经审核的2020年年报发布后,等待进一步通知。

不过,这次公告给出的关于延迟刊发年报的原因,与其在3月31日发布的公告中释义相同。两次公告均表示,公司需要更多时间确定与若干关联交易有关的事宜,并向其核数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有关上述事宜的更多资料。

面对年报“难产”,市场对鑫苑服务的质疑声进一步加重。“公司发生什么事,暴雷的前奏吗?”在某投资者网站上,甚至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不过,年报“难产”并不是市场产生质疑的首要原因,自2019年上市以来,高管离职、对母公司过于依赖、母公司运营情况不佳等声音一直困扰着鑫苑服务发展。

在管面积持续增长 利润预计保持增势

根据鑫苑服务2020年半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鑫苑服务为鑫苑控股物业公司。

2019年11月,鑫苑服务在港交所上市。当时,物业上市的风潮才刚刚兴起。借着物业股“上市春风”,鑫苑服务的股票获得资本市场追捧。于招股期,其在香港公开发售、国际发售分别获得6.01倍、2.64倍认购,共募得款项超2.2亿港元。

而根据鑫苑服务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其营收及在管面积均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2017-2019年,鑫苑服务营收分别为2.97亿元、3.93亿元、5.34亿元,同期增速分别为30.17%、32.56%、35.75%;在管面积分别为1368万平方米、1566万平方米、2006万平方米,同期增幅为27.23%、14.43%、28.16%。

据鑫苑服务发布未经审核的2020年度业绩显示,其录得收入和利润也为持续增长状态。其中,收入录得6.6亿元,同比增长23.62%;毛利2.64亿元,同比增长30.85%;期内录得毛利率为40%,较2019年增加2.21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1.38亿元,相比2019年的8192.5万元,增长达到68.44%。

过度依赖母公司 市值进入下滑通道

但业绩增长的背后,难掩鑫苑服务对鑫苑置业的依赖。

鑫苑服务2020年发布的业绩中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鑫苑服务在管面积2205.7万平方米,58.2%来自于鑫苑置业;主要收入来源于物业管理服务、增值服务和交付前及咨询服务三大板块。其中,物业管理服务收入占总营收的64.8%。

而在鑫苑服务的物业管理服务业务中,来自鑫苑置业的收入贡献为1.34亿元,占该项业务总收入的比重为79.2%;在交付前及咨询服务业务中,来自鑫苑置业的收入贡献为3622.9万元,占该项业务总收入的比重为86.2%。仅按照这两项业务测算,2020年上半年鑫苑服务2.61亿的营收中,约1.7亿元来自鑫苑置业,占比约65%。

与此同时,进入下半年,鑫苑服务与鑫苑置业之间又产生金额过亿的关联交易。据披露,2020年9月17日,鑫苑服务与鑫苑地产控股订立了车位独家销售合作协议。鑫苑置业集团同意指定该公司作为合作期限内4066个指定车位的独家销售合作方。根据协议,鑫苑服务需向鑫苑置业集团分期支付2.07亿元的可退还合作诚意金,作为上述独家销售的保证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鑫苑置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自2017年鑫苑置业销售额首次突破200亿,三年过去了,2020年末其销售额约226亿。同为河南起家,建业集团销售规模已经达到1026亿,早已跻身千亿阵营。

在销售额徘徊不前的同时,鑫苑置业的债务规模不低。鑫苑置业2020年债券年度报告显示:截至年末,鑫苑置业的负债总额已达到了546.06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496.02亿元,增长10.08%。

此外,利润下滑、4年更换3任总裁、“大本营”郑州多项目延迟交付等也在影响着鑫苑置业的发展。

就在鑫苑服务发布年报延期公告前,鑫苑置业也传出2020年年报延迟发布的消息。记者就相关消息向鑫苑置业有关人员核实,对方表示一切以纽交所公告为准。据纽交所官网显示:5月18日,鑫苑置业被列为“Noncompliant Issuers”,即不合规发行人,原因即是未能及时提交2020年年度财报。

鑫苑服务对母公司鑫苑置业的过度依赖分析_鑫苑置业_鑫苑服务2020年年报延期公告

(图源:纽交所截图,央广网发 )

同时,鑫苑服务也相继传来高管离职消息。4月13日,王鹏辞任鑫苑服务独立非执行董事,并不再担任公司审核委员会成员。5月20日,许倚滨辞任公司联席公司秘书职务。

一系列算不上好的消息传导到股市上,反映出来的现象之一便是公司市值的波动。自去年8月,鑫苑服务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发布以来,其总市值便进入下滑通道,从20.17亿港元下降至目前12.03亿港元。面对未来发展,业内人士认为,鑫苑服务除了要提升自身服务能力,还要闯过对母公司高度依赖的大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