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Archive: 2025年6月28日

信也科技(FINV.US)发布2025年Q1财报:科技赋能稳健增长 业务展现持续活力

智通财经 APP 获悉,5月21日,信也科技(FINV.US)公布2025年一季度(Q1)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公司在科技创新和多元化布局的战略驱动下,经营和财务指标均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国内与国际业务全面展现发展活力。

2025年一季度,信也科技实现营收34.81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7.38亿元。经营指标方面,当季促成交易额达521亿元,同比增长7.9%;在贷余额741亿元,同比增长13.5%。

信也科技多元化布局_信也科技2025年Q1财报分析_信也科技

信也科技首席执行官李铁铮表示:“信也科技一季度业务稳健增长,充分验证了公司全球化和多元化战略布局的有效性。我们对2025年保持稳健经营满怀信心,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坚定战略步伐,持续为金融机构和普惠群体提供更高效、精准的数字化服务。”

信也科技首席财务官徐佳圆表示:“信也科技一季度各项财务指标表现良好,公司现金流健康强劲。近期董事会批准的第七次年度分红已正式派发,公司在2024财年向股东派发的股息总额达到7030万美元,体现了我们对业务发展前景和股东回报的坚定信念。”

多元化布局稳步推进,Q1开局良好

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多项刺激消费政策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在此背景下,信也科技持续展现数字科技和服务优势。截至一季度末,信也科技累计为114家国内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服务,并为国内超2730万用户提供信贷科技服务。季度内,国内促成交易额达4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5%;在贷余额722亿元,同比增长12.8%。依托强有力的风控技术实施,一季度风险持续改善,风险指标维持行业低位。

小微业务方面,一季度信也科技累计服务44.2万家国内小微用户,促成交易额近150亿元,同比增长15%,占当季集团国内交易额的30%。

信也科技2025年Q1财报分析_信也科技_信也科技多元化布局

2025年,信也科技国际化业务步入第八年,已在多国打造深度本地化的金融科技平台。同时,公司国际化业务持续深化与各国金融机构和行业生态伙伴的合作,多元场景服务进一步拓展,线下分期和先买后付(BNPL)等产品成为驱动海外业务增长的关键动能。一季度,国际业务交易额首次突破30亿大关,同比增长36%;国际业务营收7.1亿元,同比增长19.5%,占公司当季营收的20.4%。

信也科技2025年Q1财报分析_信也科技_信也科技多元化布局

大模型平台升级,智能金融服务再提效能

科技创新方面,信也科技自主研发的大语言模型应用开发框架 E-LADF 及智能体平台 Zeta 在一季度完成关键升级。此次升级显著提升模型在复杂语义理解、推理决策及用户交互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拓展了AI在信贷风控、欺诈识别和运营自动化等场景的应用深度,为金融科技服务带来更高效的智能化支持。

此外,信也科技自研客服与合规AI智能体取得突破进展。通过与大语言模型深度融合,公司已初步构建覆盖客户获取与合规流程的AI应用体系。未来,该项目将逐步拓展至更多业务线,全面提升服务效率与运营质量。

深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履行社会责任

作为负责任的金融科技平台,信也科技始终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视为核心使命。2025年3月,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信也科技联合编撰的《中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蓝皮书》正式发布,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立法与实践,针对金融领域重点问题提出合规建议,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同期,信也科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2024年度报告》,系统呈现公司在消保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创新探索。报告显示,公司优化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进一步细化业务流程中的消保审查机制,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融入服务体系。2024年,信也科技国内业务平台用户满意度超过98%,一次性问题解决率达74%。通过智能反诈技术矩阵,公司全年阻断超2.6万次诈骗,使机构免受损失近3.7亿元。

信也科技2025年Q1财报分析_信也科技多元化布局_信也科技

优克联及其GlocalMe品牌实现全球增长

优克联集团(「优克联」,纳斯达克股票代码:UCL)创建了全球首家领先的移动数据流量共享市场,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优克联集团在全球各大市场都取得了扩充。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该公司业绩已经处于上升态势。在2020年,优克联凭借其品牌GlocalMe继续发力、不断发展。作为一个移动数据连接解决方案品牌,GlocalMe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一系列自主研发的软硬件产品,帮助全球用户更高效地获取并使用移动数据流量。

优克联首席销售官Victor Xu表示:「我们建立起的长期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GlocalMe产品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发售。我们很高兴能够帮助合作伙伴通过应用云卡技术将其业务范围拓展至新行业。」

依托云卡技术,优克联建立了一个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共享市场,支持其合作伙伴通过该平台为用户提供卓越、高速的网络连接和颇具竞争力的价格。通过提供多种不同的合作模式,优克联为企业客户提供出色的网络连接服务、为旅游业机构提供增值服务、并集成物联网解决方案,从而构建起公司的全球生态系统。凭借轻资产模式和建立在其PaaS和SaaS平台上易于扩展的商业生态系统,优克联为其合作伙伴带来了三大核心益处:为终端用户提供一流的服务、助力企业拓展产品线或开发新业务、以及提供额外的营收来源。

优克联与全球多家移动网络运营商(MNOs)合作,如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NTT)、软银集团和中国大陆的深圳联通等,通过提供非凡的数据连接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优克联还与日本国内的商业伙伴进行合作,以推进日本的数字化进程,即使是在难以铺设光纤的地区,也能为当地用户提供稳定的移动宽带连接服务。

在欧洲,优克联与汽车租赁品牌安飞士(AVIS)合作,在过去六年间持续为旅行者提供稳定的Wi-Fi连接服务。同时,优克联也与荷兰国际银行(ING)达成了为期5年的企业合作协议,使荷兰国际银行员工可在出差期间享受高质量、可靠的移动网络服务,同时降低漫游费用。

上述全球合作经验和成功的合作模式为GlocalMe拓展其产品和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其在更多地区得到了广泛认可。展望未来,GlocalMe将继续为更多客户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和灵活的流量套餐,让更多用户始终保持畅联。

平潭海洋公布2021年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财务业绩

中国福州2021年11月16日 /美通社/ — 平潭海洋企业有限公司(纳斯达克:PME,“平潭海洋”或“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渔业公司。公司今日公布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2021年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财务报告

2021年三季度财务业绩摘要(同期对比)

管理层评述

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卓新荣先生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30%以上、销售量增长了110%以上。但是,随着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超过2.5亿例,近期中国多地发生的新冠疫情对平潭海洋也有一定的影响,公司面临营收和销量齐长毛利却降低的处境。虽然我们对2021年后续市场情况保持观望,但是我们对中国渔业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像平潭海洋这样长期专注于远洋渔业发展的企业,其优势将随着市场逐步恢复而显现出来。”

影响平潭海洋经营业绩的因素

冠状病毒流行病

2019年12月,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呼吸疾病(COVID-19)在中国出现。为了应对这次疫情,中国许多省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了最高级别的一级应对措施。因此,中国的商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紧急隔离措施和旅行限制对中国许多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也对公司运营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减少新冠疫情对生产和经营的影响,公司实施了一些安全措施,使我们能够在二月中旬逐步恢复工作。对于在春节期间离开福州而不能按时返回福州的员工,或者满足14天隔离要求后才能复工的员工,公司提供带薪休假。自二月中旬恢复运营以来,公司一直采用轮班制度,并采取额外的健康和安全程序来保护员工。通过这些措施,公司能够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期间维持销售和运作。2020年3月23日,公司恢复正常运营,同时照常执行保护员工的健康及安全程序。管理层的重点是在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同时,较少新冠疫情对公司业务运营的影响。公司将继续积极监测情况,并根据当地主管机关的要求或公司认为符合其雇员、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最佳利益,我们可能采取进一步行动来改变商业运作。

公司的一些客户是向国外出口加工鱼产品的鱼类加工厂。这些客户在疫情爆发初期减少或推迟了从我们这里的采购数量。但自2020年5月以来,他们调整了与出口或国内销售有关的业务战略。由于减少或推迟采购,公司单位销售价格下降,库存增加,应收账款未按预期及时收到。

随着病毒传播或在某些地区死灰复燃,新冠疫情继续对全球企业和市场造成严重影响。疫情的影响仍在不断变化,最终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不确定。因此,新冠疫情对公司财务和运营的影响程度仍然是高度不确定的,这将取决于疫情未来的发展,例如,疫情最终的持续时间和范围,对公司客户和出口商的影响,正常的经济状况、运营和对公司产品的需求能多快恢复,以及新冠疫情是否会导致中国、美国或全球进入衰退。

公司预计2021年的剩余时间的运营情况将继续受到这场新冠疫情的影响,但公司无法合理估计疫情对其全年运营、流动性或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

公司船队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的142艘渔船中有100艘在公海,12艘在印度的孟加拉湾海域,13艘在中国,17艘在印尼的阿拉弗拉海。公司还有1艘磷虾船位于中国的造船厂已经暂停建造,公司与造船厂已经开始进行解约谈判。

2021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摘要

资产负债表摘要

合并财务和经营情况回顾

营业收入及销售量

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610万美元,2020年同期收入为1,540万美元,同比增加133.7%,约2,066万美元。2021年第三季度销售量为3,090万公斤,2020年同期销售量为1,470万公斤,增长110.1%。产品平均单位售价与2020年同期相比上涨11.4%。

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前九个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0亿美元,2020年同期收入为5,620万美元,同比增加80.1%,约4,500万美元。2021年前九个月的销售量为7,180万公斤,2020年同期销售量为5,000万公斤,增长43.7%。产品平均单位售价与2020年同期相比上涨25.9%。

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和前九个月,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销售组合不同,平均销售单价上涨,以及随着更多船舶投入运营使得销售量增加。

毛利率

2021年第三季度毛亏损率为11.3%,2020年同期毛利率为10.7%。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鱼类单位生产成本增加。

2021年前九个月的毛亏损率为5.2%,2020年同期毛利率为17.0%。2021 年前九个月的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部署了更多渔船作业,推高了加油成本和其他相关收入成本,以及渔业产品的采购成本。

销售费用

2021年第三季度的销售费用为200万美元,2020年同期销售费用为130万美元。销售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保险费、仓储费、清关费、运输和装卸费、广告费以及其他杂项销售费用的增加。2021年前九个月的销售费用为510万美元,2020年同期销售费用为330万美元。销售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保险费、仓储费、清关费和广告费,但是运输和装卸费以及其他杂项销售费用的减少抵消了上涨的部分费用。

行政管理费用

2021年第三季度的行政管理费用为220万美元,2020年同期费用为160万美元。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加是由于折旧、专业费用和租金及相关行政服务费增加所致。

2021年前九个月的行政管理费用为610万美元,2020年同期费用为520万美元。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专业费用、坏账准备、差旅费和其他行政管理费用增加,折旧费用降低抵消了部分的上涨费用。

净利润(亏损)

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290万美元,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80万美元。

2021年前九个月公司净亏损为970万美元,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750万美元。

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亏损)

2021年第三季度,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60万美元,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3美元,2020年同期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0万美元,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1美元。

2021年前九个月,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950万美元,基本每股亏损和稀释每股亏损均为0.11美元,2020年同期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80万美元,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9美元。

关于平潭海洋

平潭海洋是一家渔业公司,通过其子公司福建省平潭县远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即“平潭远洋”)开展远洋捕捞作业。

商业风险和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所载内容可能包括前瞻性陈述,这些声明符合依照美国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修订版创建的安全港定义。以下词语及其相似表述或其否定形式的使用即为前瞻性陈述,包含“估计”、“预计”、“预测”、“计划”、“相信”、“可能”、“期望”、“预期”、“打算”、“计划”、“潜在”、“能够”、“期望”等。尽管前瞻性陈述反映的是管理层的善意判断,这些陈述仅基于我们目前所知的事实和因素。因此,前瞻性陈述本身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实际的结果可能与前瞻性陈述中讨论或预期的结果有重大不同。风险包括预期增长和增长战略;额外的资金需求和融资可获取度;将渔船部署或重新部署至外国海域以及相关的许可证要求;成功管理与客户、经销商及其它重要关系的能力;政府监管机构所采取的行动,如印尼禁渔令;技术变革;竞争;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国际、国内或经营所在地市场的一般经济状况恶化;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动性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客户和经销商的影响;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的立法或监管变化;严重影响公司渔船产能及其产生预期的年收入和净利润能力的经营性、机械性、气候性或其它不可预见的问题;以及平潭海洋提交给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的申报文件中列明的各种风险因素,请参阅www.sec.gov,其中包括平潭海洋最近的10-K年度报告以及10-Q季度报告。读者应谨慎,请勿不适当地依赖任何前瞻性陈述,这些陈述仅适用于截至声明日期的情况。除法律规定外,平潭海洋没有义务出于任何原因更新或修正任何前瞻性陈述。

信也科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2024年度报告》

K图 FINV_0

本报讯 (记者李冰)2025年3月25日,美股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信也科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202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呈现信也科技在消保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创新探索。

据披露,2024年该公司优化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进一步细化业务流程中的消保审查机制,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融入服务体系。在制度基础的支撑下,2024年信也科技国内业务平台用户满意度超过98%,用户一次性问题解决率达74%。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信也科技通过升级用户服务流程,用户满意度已达98.6%,客服进线人均接通率达93.1%;问题一次性解决率达74.1%。旗下产品已开设“消费者保护专区”,在风险提示与用户教育方面,通过适当性管理模块,2024年全年精准触达用户约1467万人。

针对个性化需求,信也科技通过精细化服务体系,为近4000名用户提供精细化协商服务,协商解决率达68%。《报告》还显示,信也科技聚焦于细分的场景服务,全年为近36万用户提供了深度客户管理服务。此外,信也科技升级消费者保护救助机制,全年累计向用户提供资金支持10.18亿元。

同时,依托于信也科技自主研发的“风巢”风控平台、“明镜”反欺诈系统及AI智能中枢,构建起覆盖事前预警、事中阻断、事后追踪的反诈科技矩阵。2024年全年累计阻拦诈骗行为超2.6万次,日均干预疑似欺诈操作超7000次,全年累计保护用户及机构免受损失近3.7亿元。

在技术层面,信也科技深度融合声纹识别等前沿技术,并与行业黑灰产数据库实时联动,精准识别高风险行为。2024年,全年向用户发送黑灰产风险提示短信640万条,覆盖超1352万用户。同时主动向行业共享307条黑灰产声纹信息,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多起典型案件,成为上海市公安局反诈联盟核心成员单位。

透过一粒沙,守护那片海

近日,平潭综合实验区启动2024年海洋伏季休渔暨海上船舶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海洋与渔业、海警等部门的5艘执法船艇同步鸣笛启航,开赴闽粤交界海域等重点海域展开巡检,形成多面夹击、全面覆盖之势,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这是平潭打击整治非法采砂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平潭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非法采砂展开全链条综合整治,坚持海陆并治、联合执法,大力开展环保督察,从深层次解决非法采砂屡禁不止的难题。

顶层设计,保护“真宝贝”

初夏时节,信步平潭龙王头沙滩,岸边砂粒洁白晶莹,游客正沐浴阳光、游水嬉闹,好不惬意。“沙子软绵绵的,脚踩上去就像踩在面粉上一样,可舒服了。”来自河南的刘书慧不禁感叹。

平潭四面环海,海岸线蜿蜒曲折,更拥有绵延70公里的优质沙滩岸线,这赋予了其品质出众的海砂资源。

在这里,沙子“中看更中用”。据了解,平潭屿头岛、大练岛周边海域海砂可用作建筑填方、海砂淡化,马腿、竹屿口海域海砂能够被制成玻璃用砂、水泥标准用砂等。

沙,是平潭珍贵的“真宝贝”。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这里却成了非法采砂的重灾区,对当地海砂与矿产资源构成了新的威胁。

“过度开采海砂,可能对平潭海岸带及周边海域的地形地貌、生物栖息地等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生态处处长姜德刚表示。

如何守住这片碧海银滩?实验区成立后,打击非法采砂被提上议程。

循着“海陆并举”的思路,平潭先后出台《海域采砂管理暂行实施方案》《滨海沙滩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整治陆地涉海砂突出问题的通告》等举措,明令禁止随意开采海砂,对海陆盗采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从顶层设计到狠抓落实。在此基础上,“蓝剑”“碧海”“海盾”等专项执法行动接连启动,严厉打击盗采砂等违法行为,平潭迅速刮起了一场“整治风暴”。

铁腕治理,全链条打击

前不久的一个夜晚,在君山片区芦南村秋下垄附近耕地,实验区执法应急局国土支队大队长韩祖财正率队在此突击巡查,突然间,几个打着手电筒的身影进入了他的视线。见这伙人形迹可疑,不时东张西望、神色紧张,韩祖财敏锐地意识到,他们很有可能在挖采沙子。

“快停下!你们不许采了!”韩祖财带着队员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当场查获3名嫌疑人,扣押了采挖、运输设备。

经查,这几名嫌疑人非但没有取得采砂许可,还心存侥幸,趁着月黑风高之时采砂,并试图销售至岛外地区以获利。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这类“蚂蚁搬家”式小型采砂案件并非个案。

记者了解到,随着砂价逐年攀升,非法采砂违法犯罪行为并没完全杜绝,仍有许多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昼伏夜出,其行动更加隐蔽、手段更为狡猾,甚至形成了一条黑灰产业链条,涵盖盗采、运输、加工、销售等。

重病沉疴还需猛药医。这考验着执法部门的决心和智慧,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旋即展开——

实验区执法应急局国土支队不定期开展砂石经营企业执法检查行动,重点检查砂石来源等情况,2022年以来已责令改正违法经营企业5家;

利用科技手段,实验区资源生态局建立起无人机巡查制度,在全岛范围内常态化开展遥感检测,加强海域采砂管理工作,并强化与公安、综合执法、海警等部门协作、信息共享;

加强群防群治,实验区公安局持续加强岸线巡防队等人员的专题培训,加大对岸线沙滩巡防力度,发动群众积极提供涉砂违法犯罪线索,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

紧盯“采、运、销”各环节,这些年,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交通、海事等多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巡查,加大对重点海域、陆地采砂频发地区的巡查密度,实行24小时严密监控,严打组织非法采砂及购买、囤积、销售等非法行为,侦破了一批非法采砂要案。

公益诉讼,打造办案典型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平潭西南端的建民沙堤,这是一片直插入海的沙滩,呈北缓南陡之势,因涨潮时形似象鼻,遂得名“象鼻湾”。“你看,这片海湾恢复得跟以前差不多了,还凭着高颜值成了网红景点。”平潭检察院四级检察官助理李坚欣慰地说。

时间回到2018年8月12日,一篇文章引起了平潭检察院的关注。该文反映,建民沙堤因有人盗砂出现了巨坑,呼吁相关部门严查。很快,平潭检察院还收到了一份当地政协委员的提案——《关于加强建民沙坝保护管理严厉惩治盗采海砂的建议》。

梳理相关信息后,平潭检察院生态检察部门干警立刻联合海警等部门赴现场取证调查。随后协同开展专项打击涉砂犯罪活动,并对相关涉案人员提起公益诉讼,打出了一套“公益诉讼+刑事惩罚”的组合拳,力促生态保护和修复。

但在民事层面,如何将盗采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进行定性?怎样确定具体的损害数额?这令当地检察机关意识到,必须科学评估非法采砂带来的损害,以此确定修复标准,才能对盗采砂者产生实打实的震慑效果。

在办案过程中,平潭检察院首创专家报告辅助办案模式,由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专家对环境损害价值进行评估,并出具专家意见,成功追偿海洋生态损害修复金71万余元。

“此后,我们还建立‘岚岛检察蓝’办案团队,聘请10名海洋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首批公益诉讼专家辅助人、特邀检察官助理,进一步提高法律监督精准度。”李坚说。

围绕加强海陆非法采砂治理,尤其是在运输和销售环节,平潭检察机关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与防范对策,并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开展一体化海洋生态保护工作。(记者 张哲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