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Archive: 2024年11月1日

2017 年我国肉牛业发展平稳,市场开放进口与走私成供应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1 概述

2017年,我国肉牛产业总体发展平稳,存栏和出栏略有增加,牛肉产量保持增长。活牛牛肉市场受“美牛肉禁令效应”影响略有影响,但全年均价仍基本跟随季节变化,处于历史高位。国内牛肉消费需求依然旺盛,养殖市场良好,受到社会资本广泛青睐。但由于实际饲养管理水平和经验的差异,不同行业群体的利润率差异较大。肉牛行业产能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随着牛肉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进口和走私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内肉牛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粮代饲、草牧协调发展、产业扶贫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对稳定牛源基地、加强资源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养牛业为主导的新型养殖模式不断涌现,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进程仍然相对缓慢。自主品牌企业快速成长,带动肉牛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强化产业链协同。但市场经济体制下规模化肉牛企业普遍盈利困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2 数据分析

2.1 产量及产地变化

2016年,我国肉牛存栏总数为7441万头,比2015年增加68.1万头,同比增长0.9%,比2009年增长25.7%(见图1)。近年来,我国牛肉产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2016年肉牛存栏量排名前十的省份排名较为稳定。但河南、西藏、甘肃、内蒙古等省肉牛存栏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河南、内蒙古降幅均在5%左右。

注:部分省份因数据趋同调整了2015年数据。因此,2015年全国肉牛比例数据进行了调整。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散养农户比例继续下降,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中等规模养殖比重逐步扩大。 2016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占比28%,比2007年增长12.1%,增长76.1%(见表2、图2)。

2016年,我国肉牛屠宰总量为5110万头,比2015年增加106.6万头(见图3),同比增长2.1%,比2009年增长11.0%。

从表3可以看出,生牛出栏量排名前十位的地区中,只有山东省的生牛出栏量出现下降。近年来前十名的排名变化不大,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牛肉出口带。

2016年,我国牛肉产量716.8万吨,比2013年增加16.7万吨,同比增长2.3%,达到近年来最高值(见图4)。

如表4所示,十大牛肉产区山东省2016年产量减少9000吨。其他省份均略有增长,前十大牛肉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70.5%。

2.2 进出口情况

据统计,2017年我国共进口牛肉70万吨,同比增长19.9%,进口金额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其中,自乌拉圭进口20万吨,占比28%;自巴西进口20万吨,占比28%;从澳大利亚进口12万吨,占17%,从阿根廷进口9万吨,占12%,从新西兰进口12%。进口8万吨,占11%,其余进口自美国、加拿大和智利。近年来,我国逐步开放来自欧洲相关国家的牛肉。

进口种牛的来源地为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乌拉圭。进口牛精液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德国、罗马尼亚、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牛肉总产量和进口量逐年增加,而出口量却逐年减少(见图5),揭示了国内牛肉消费市场需求旺盛的客观事实供需压力持续加大。

2.3 消费情况

从图6可以看出,2017年牛肉平均价格(62.76元/公斤)与2016年牛肉价格(62.76元/公斤)持平。 2017年上半年我国牛肉价格上涨,下半年小幅下跌。 2月份,由于春节假期,牛肉价格最高达到64.75元/公斤。其他月份牛肉价格均在64元/公斤以下。

注:人均牛肉表观消费量=(牛肉年总产量+牛肉进口量-牛肉出口量)÷总人口

统计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人均牛肉表观消费量为5.64公斤/人,同比增长2.5%,比2006年增长21.4%。牛肉消费量连续六年保持稳步上升趋势。

3 2017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3.1肉牛行业市场相对稳定,价格波动随季节变化。

2017年全国饲养牛平均价格稳定在24-25元/公斤,棚架牛平均价格27-30元/公斤。春节高峰期间,生牛、牛肉市场价格仍呈“ ”字形走势。 2017年5月后,活牛价格出现较大变化,随着中国对美国牛肉解禁,“超低价美国进口牛肉进入中国市场(10元/斤)”、“美国牛肉将彻底摧毁中国牛肉产业” 。 ”等不实报道危言耸听,在国内引起负面舆论。基层农户出现大规模集中低价出售生牛和饲用牛的情况。恐慌之下,不少养殖户低价抛售能繁奶牛,导致国内饲用牛价格短时间内迅速跌至22-23。元/公斤,部分屠宰企业已将价格预期下调至18元/公斤以下。 7月,随着美国牛肉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实际价格远高于国内鲜牛肉价格。据统计,2017年美国牛肉进口总量仅为2186吨,且大部分为高端粮饲产品,这对国内牛肉造成了负面影响。对工业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受前期大规模集中销售、补栏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秋季牛肉消费增加时,商品牛供应偏紧。国内饲养牛价格开始补偿性上涨,到2018年初,饲养牛价格达到峰值26~27元/公斤。 2007年,国内活牛平均价格约为12元/公斤。 2008年以来持续暴涨,到2013年已涨至26元/公斤左右,随后趋于稳定。 10年间,活牛和牛肉的价格上涨了1倍多(2007年国内牛肉批发价约为27-28元/公斤)。

3.2 养殖市场良好,但不同行业群体养牛利润差异较大

近年来,在消费需求拉动和肉牛供应紧张制约下,我国肉牛市场价格一直保持历史高位,对于养殖户来说是利好。但由于不同地区、群体的专业素质和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实际效益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对部分效益较好地区的草根肉牛养殖产业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肉牛精养育肥纯收入在平均水平水平2500-3000元/头,中等规模(100头))奶牛饲养和犊牛饲养纯收入可达4100元/头。成本利润分析的具体例子如下:

注:1、死亡率分摊成本按年死亡率2%计算,分摊至饲养成本。

2、公斤牛生产成本=(牛总收购价+饲养期综合成本)÷出栏牛重量(以公斤计算)。关注“牛的成本”将有助于有经验的育肥者购买牛。同时,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准确估算饲养成本,预测屠宰利润。当“每斤牛的成本”明显低于育肥牛的单价时,农民将获得可观的利润。当“每斤牛的成本”与育肥牛的单价相同甚至更低时,可能会给饲养者带来损失,需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注:以上描述仅分析大中型杂交改良肉用奶牛的实际饲养效益;单一品种地方牛的选育和繁育无法达到上述水平。为了便于计算年度成本和利润,假设2017年一季度100头奶牛全部产犊,单独计算繁殖成活率;公犊牛的价格比母犊牛的价格高1000元左右。饲养奶牛的成本:饲料、兽药、饲养、人工等成本。

通过对行业内草根养殖集团的生产调研和盈利分析,可以客观判断当前国内肉牛养殖市场利好,但这种“利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调查显示,目前养牛利润率较高的现象往往发生在中小型个体养牛集团中。组织架构比较简单。他们通过家庭式精养,保持产量稳定增长,并将生产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在市场价格高位运行时,您可以获得理想的回报。利润低甚至亏损多发生在规模化肉牛企业。他们的单位结构相对复杂,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当一个或多个环节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达不到岗位职责的要求时,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就会降低,无用成本就会增加,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即使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也很难获得理想的回报,反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

当前大型肉牛企业管理不善的普遍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牛采购过程失控。如果企业不能有效控制一线采购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员工就会被动或主动地进行采购。性行为不端,受供牛者欺骗或与供方串通虚报(如冒充劣质牛、用水伪造牛体重、冒充牛育肥等),获取不正当收入。二是饲养管理体系不完善,养殖技术粗糙,增加了养殖风险和成本。三是内部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力,导致团队战斗力不足,风气不正,甚至滋生公司内部腐败。当肉牛企业出现上述问题时,即使同期个体养牛净利润达到3000元/头以上,企业仍可能平均亏损2000元/头左右。此外,由于大型企业审批程序复杂繁琐,相关部门之间跨部门脱节的情况经常出现,这也给企业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3.3养牛业促进草牧业协调发展作用日益明显

近年来,国家“以粮代饲”工程大力推进。据统计,2016年,我国全株青贮玉米和饲草种植面积达到678万亩,其中全株青贮613万亩,收获青贮玉米饲料2377万吨。 2017年,国家“粮改饲料”试点面积扩大至1000万亩。未来主要布局规划如表7所示。

在实施“以粮代饲”、促进草牧业协调发展方面,养牛业发挥的积极作用和主导地位日益明显。以养牛业为主导的新养殖模式不断涌现。有山西杞县、贵州凤岗等地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形成了“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养牛产业模式,还有山东阳新广福、呼伦贝尔肉食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积极流转土地,发展种草养牛的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农民到“粮改饲料”种植基地务工,而养牛产业本身就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属性。商品和多个生产环节。贫困人口带来更广泛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全国农区巨大的秸秆资源仍然是养牛业最直接有效的饲料供应来源。但行业现有秸秆资源开发利用仍不足,秸秆优势产区及买方市场信息不足。对称、渠道不畅问题较为突出,造成供需失衡和资源浪费,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3.4自主品牌企业快速成长,带动肉牛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2017年,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根据综合能力和行业知名度评选出全国十大企业牛肉品牌(简称B10)。 B10企业各有优势。有的实施国家工业化布局,占据国产品牌牛肉消费的主要份额;有的开发利用当地优质养殖资源,形成优质特产品的区域市场优势。与此同时,各类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团队、电商平台、金融服务机构也表现出了与牛肉产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浓厚兴趣。作为行业典型代表,不少B10企业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和完善“互联网+养牛+金融+新零售”商业模式;部分企业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简称人保财险)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普惠金融、牛险融资项目等方面建立联系并开展合作。社会资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为垂直行业注入了活力。我国肉牛产业整合协调发展,拓宽了思路,让行业看到了现代产业体系的雏形 客观地说,我国自主品牌企业还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B10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行业的振兴和崛起,离不开本土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如何有效引导本土企业健康发展,树立民族品牌的良好形象仍将是一个问题。行业从业者的重要问题。

4 2018年我国肉牛产业展望

4.1肉牛行业市场行情将继续保持稳定

2018年,我国活牛、牛肉市场价格将继续遵循往年规律呈现季节性走势,全年均价仍不会出现明显变化。收购牛集中育肥仍是我国肉牛产业的主要模式。未来几年,商品牛供应紧张导致的牛价倒挂还将持续。生猪价格仍将保持高位。对于规模化育肥企业来说,生牛价格仍将维持高位。采购环节仍然是控制运营成本最困难的环节之一。

4.2 国外产品入境合法化将进一步推进

近年来,我国牛产品进口政策不断放宽,牛肉进口总量连年创历史新高,这也让美国等“疯牛病疫区”国家重返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屡禁不止的牛肉走私每年仍保持数百万吨的数量,边境走私活牛早已成为我国活牛交易市场监管的盲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研究分析,仅云南、广西两地,每年从东南亚走私的活牛数量就可达300万头以上,相当于100万吨左右。牛肉。可见,国外产品的进口和走私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内肉牛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国内肉牛市场发挥着微妙的作用。

走私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促使国家进一步调整养牛业外贸政策,其中之一就是推动国外产品入境合法化。 2017年,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发文支持云南省利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腊县和瑞丽市德宏州作为边境地区开展跨境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地区。其中,勐腊磨憨口岸、景洪市勐龙240航道、瑞丽港农岛航道被列为进口屠宰肉牛试点口岸(航道)。其中,西双版纳州计划三年内(2017-2019年)在老挝、缅甸无疫区建设5个以上标准化规模肉牛养殖场(每个养殖场面积不少于1000亩) ),开发饲草饲料。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加工储存饲料60万立方米,实现年屠宰、进口、屠宰、加工、销售肉牛100万头以上(每个试点不少于50万头)。不难看出,中国政府有意通过“放开——规范管理——安全使用”三步走措施,达到削弱走私流入风险和弥补自身产能不足的双重目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对走私重灾区的一种回应。 “招工”也体现了政府对养牛产业战略层面的妥协态度。

4.3 养牛业饲料结构持续优化调整

2018年,国家将继续全面实施粮改饲政策,以“镰刀湾”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为重点,扩大粮改饲政策覆盖面和实施规模。预计完成粮改饲政策1200万亩以上。在主推青贮玉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苜蓿、燕麦、甜高粱等优质饲草品种。以养牛业带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也将推动社会化专业牧草收储服务组织不断完善和优质牧草商品化供应能力逐步提高喂养。但由于目前国内肉牛行业整体组织水平较低,从种植到养殖的垂直一体化能力较弱,“粮改饲”等财政项目对于降低饲草成本的作用短期内不会见效。学期。很难看到明显成效,而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秸秆资源仍将是肉牛养殖的饲料体系基础。

4.4 品牌牛肉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改变,80后、90后群体正逐渐成为高品质生活和品牌消费的中坚力量。通过超市、电商平台销售的牛肉比例不断增加,依托移动互联网、数据建立的社会诚信评价体系也成为品牌牛肉的重要载体和良好契机。未来,以“B10”为代表的自主优质牛肉品牌企业将更加积极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提升品牌营销能力,构建“线上+线下”新商业模式。

5 个想法

5.1 价格安全:战略焦虑还是战略稳定?

2013年至2018年,我国肉牛行业市场价格连续五年保持稳定,也处于历史高位。价格的上涨是行业发展状况的客观反映,而价格的稳定更多是基于产业战略安全的考虑,通过人为调节来实现的。通过预测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未来几年国内肉牛市场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仍能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内。但值得思考的是,假设进口比例不逐年扩大,走私产品持续侵入,以目前国内肉牛产能增速,能否维持目前稳定的市场局面?行业?数据显示,无论是过去非法走私进入国内的东南亚活牛,还是即将被法律规范的东南亚活牛,其在国内牛产品流通中的比重都相当可观,甚至已经超过了目前每年的国内牛产品。进口总量对我国肉牛产业市场的影响不可低估。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东南亚极为活跃的牛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历史证明,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改革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但由于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发展中国家(地区)农业机械化改革进展存在很大差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机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17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5%。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给我国养牛业带来了重大变革。驮(耕)牛逐渐被农业机械所取代。退出历史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传统养牛群体大规模萎缩,基础牛源锐减。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牛源(主要是农牛),也是我国活牛主要出口国,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开始农机改革的时间比我晚。国家。现在他们已经逐渐开始使用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在转型和转型时期,牛的数量减少也将成为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历史上积累的洋牛来源有一天会耗尽时,就意味着我国的肉牛供应体系将失去强有力的支撑。自产、进口、走私协同建立的“价格安全”一旦“过保”,我国肉牛产业发展是否会长期陷入战略焦虑,或将成为一个难题。未来走向战略稳定。问题。

5.2 好故事并不一定意味着好生活

近年来,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对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视明显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明显加大。然而,刚刚起步的当地肉牛企业确实普遍处于“哺乳依赖期”,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力量。资金援助。一时间,“会哭的孩子有奶”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财政补贴和融资项目成为企业生存的救命稻草。许多企业致力于将自己包装成“潜力股”,广泛吸引政府和社会的投资。描绘产业前景的能力和策划项目运营的能力可谓精益求精。一旦项目进展开始显现出进展迹象,该公司就成为代表某一地区蓬勃发展的养牛业的公众形象,让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学习和观摩……

依靠项目策划和运营实现企业融资、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是企业发展的良好战略,有利于提升行业理念、加快自主品牌和产业文化建设。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仅仅讲好故事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利益。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外部形象的塑造,而忽视了内部管理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时,其经营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形成“高投入、低产出”的尴尬局面,甚至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走向“投入越多,损失越多”的不归路。很多“大众”公司的负责人往往疲于应付各种应酬和接待,占据了大部分工作甚至休息时间,却忽视了当好管家的重要性。因此,当地大型肉牛企业要想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管理者最应该做的就是回归“养牛”本身,深入基层,研究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致力于向先进的民营行业集团学习饲养管理技术和成本控制经验,真正造就了一支业务优秀、配合密切的团队,以生命为本的心态正确经营企业。

5.3 要有眼光,注重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

实践证明,我国古老而丰富的牛品种具有优良的肉用潜力,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产品定位和消费者需求。作为我国牛育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牛和布法罗的肉类市场价值不断提高。得到验证。面对进口和走私牛肉产品的挑战,植根于中国文明的牛肉品种将更有利于开发和培养独立的专业品牌,并强调它们在差异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认可的主要谷物生产商。从牲畜行业的角度来看,中国还是世界上主要的稻草生产国。毫无疑问,这是肉牛行业的独​​特繁殖条件。使用稻草作为饲料仍然是中国肉牛行业的未来。发展的主要优势之一对于缓解环境保护压力和降低繁殖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应充分和科学地使用。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牛奶行业的发展开始迟到,环境限制日益增加,但仍有许多国内资源有利于该行业的发展。这要求行业不断提高科学理解水平并提高社会组织的程度。这将进一步提高现有牛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使其成为促进我国牛奶行业的“曲线超越”的内源性驱动力。

年关将至,买金去哪儿更划算?记者带你实地探访深圳水贝市场

新年将至,正是买入黄金的好时机。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了多个热门买金地,包括网友“赚差价”的香港传统金店深圳水贝、内地商场的品牌金店……如何购买更多?挺好的,不妨跟着记者去走一走。

成为社交平台“网红购物点”

11月25日下午,新快报记者来到深圳水贝市场。市场大厅里人头攒动,黄金柜台区忙着交易。柜台里的各种黄金首饰、金条让人眼花缭乱。当日,水贝黄金卖出价为467元/克,买入价(以下简称“回收”)为457元/克。记者注意到,水贝金店大部分为无品牌金店,珠宝金和投资金的价格为每克467元。黄金首饰的加工费大多在15元至25元之间,投资金条的加工费在9元左右。

一位店主告诉记者,水贝是全国黄金首饰批发中心,也是全国金价最实惠的地方。在这里购买黄金首饰比其他地方便宜,而且质量和工艺基本相同。 “现在,香港人到水贝进行逆向采购。香港没有金厂,所以很多黄金首饰都是我们的。”

如果您对购买的黄金首饰质量有疑问,水贝附近有多个检测点可以进行检测。记者随机走进一个检测点,一名年轻女子正拿着一条金项链进行检测。工作人员拿走项链后,给了女子一张罚单,并要求她在规定时间内领取检测结果。随后工作人员进入检测室开始工作。检测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检测黄金5元,检测玉石10元,并且都可以出具证书。

香港金店不再有关税和汇率优势

香港作为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珠宝等老牌黄金珠宝品牌的发源地,一直以来都是黄金购物的热门之地。

今年9月,人民币汇率出现一波波动。当时香港和内地的黄金价格存在较大的价差。此外,在香港购买黄金可免征增值税和关税。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总结称“在香港买黄金就是浪费钱”。 “回收贝类,日赚几千块钱”的策略。

随着人民币汇率回升,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香港市场发现,“香港买黄金卖贝”已经没有利润空间了。以周大福为例。 11月25日,周大福金饰在香港的售价为21,550港元/两,回收价格为17,940港元/两。按照当日汇率计算,人民币售价约为528元/克,回收价格为492元/克。当天,香港六福、谢瑞林等品牌金店的价格与周大福相差不大。

从加工费来看,香港黄金首饰的加工费普遍高于水贝。例如,周大福的黄金首饰加工费一般在50元/克以上。此外,在香港购买黄金需要额外支付佣金,通常为总额的2%。一些参与过香港“赚差价”买黄金的人士给出反馈:“现在差价最多只有两块钱,已经不可能了。”

报价没有优势,但可以等待羊毛的机会。

11月25日,周大福金饰品在内地的售价为608元/克,回收价格为447元/克。当天,周生生、老凤祥、六福珠宝的售价和回收价格与周大福相差不大。不过,消费者在内地购买同样的产品,可能需要支付较高的加工费,因为香港的金店通常会在加工费上提供折扣,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议价。

另外,从当日各大银行投资金条价格来看,建行龙鼎金条价格为478元/克;工银如意金条价格为484.18元/克;中行金条价格为479.79元/克;平安银行平安金条、平安金条价格为477.4元/克;浦发银行投资金条价格为487.11元/克。

看来内地品牌金店和银行的金价与深圳水贝和香港金店的金价没有竞争力。但事实上,在内地购买黄金的关键并不是金价,而是各大电商平台都推出了高价值的金价。优惠券,消费者可以添加优惠券购买黄金,从而实现金价的“折扣”。在小红书上,一位消费者分享了他购买2.55克周大福福来转运耳环的过程。原价加加工费为1666.45元。该产品“双11”期间享受13%折扣,另加88会员券和店铺积分。使用“1000-50”优惠券后,最终每克含加工费的实际价格降至453元,低于国际金价。

内地科技水平与香港不相上下

“如果单看购买价格的话,水贝是最实惠的。”黄金分析师朱志刚告诉新快报记者,水贝地区是珠宝行业的集散地。主要从事加工和陈列室式批发活动。通常,水贝是珠宝行业的集散地。一般来说,零售业务的黄金价格会高于批发业务的黄金价格。但由于此前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部分商家也会向个人客户销售,因此价格会较低。

朱志刚指出,虽然水贝市场的黄金价格有吸引力,但黄金首饰的购买门槛较高,不适合普通消费者。如果没有熟人,可能会买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而且,水贝附近的检测机构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批发市场并不容易掌握。热衷于购买黄金首饰的吴女士更喜欢在香港购买黄金。除了价格因素外,她还提到“香港的黄金工艺比较好”。

对此,朱志刚指出,大约十年前,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合理的,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如今,很多香港珠宝其实都是在内地加工的。深圳、顺德、番禺等地的多家工厂为香港公司生产OEM产品。工艺水平与香港基本持平,甚至超过。

建议普通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的金条

那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想要购买黄金,什么才是最实用的选择呢?

朱志刚指出,如果可以通过熟人或者可靠的渠道购买,可以选择水贝。但如果消费者辨别能力较弱,仍然建议选择正规渠道的金条,而珠宝方面,建议选择品牌金饰品。虽然价格可能会稍贵一些,但还是可以放心购买的。

资深黄金业内人士唐先生表示,消费者如果想在水贝购买黄金,建议去水贝一号、深圳翠绿等一些品牌店。购买时需要注意金印标记,如足金999、AU999、G999等。除了注意标记外,如果不是出于佩戴目的,建议购买含金量99.99%的简单首饰。对于辨别力较弱的消费者,建议直接去银行积累黄金,每月至少一克。普通人投资黄金建议购买20克、50克的实物金条。

金价还能进一步上涨吗?

新快报记者综合各方意见,普遍认为金价仍有上涨空间。

中信期货贵金属首席研究员王彦庆表示,在地缘政治变化和美联储即将降息的背景下,国际金价将继续创出新高,可能达到2500美元/盎司,但需要时间。财通证券也认为,根据历史数据,金价在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前后大幅上涨,平均持续时间为16个月,平均涨幅为32.9%。目前,美联储第七轮加息周期已进入尾声。大概率进入2024年开始的降息周期,金价有望迎来大幅上涨。

此外,各国央行持续购买黄金也是金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力。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继2021年全球央行净购买黄金储备激增80%后,在金价整体承压的背景下,2022年逆势飙升167%。全年净购买量达到1135.7吨,创1968年以来历史第二高水平。

世界黄金协会最新调查显示,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国家未来一年将继续增加黄金储备。目前央行购买量占黄金市场的25%,将成为金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力。世界黄金协会表示,预计各国央行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将继续维持强劲的黄金购买需求,这表明2023年全年央行黄金购买需求总量预计将保持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