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Archive: 2024年8月1日

美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IMF 报告打脸,美国经济霸凌居心昭然若揭

近日,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引起国际社会轩然大波,引发质疑。北京时间8月10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2019年中国第四条款磋商报告,指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基本面和可取政策对应的水平一致。

这份报告肯定了中国没有搞所谓“操纵”汇率。面对这一国际公认的客观事实,美国有些人为何要故弄玄虚、颠倒黑白?其背后的美国利益至上和经济霸凌意图早已暴露无遗。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一直是一个贸易顺差国家,但随后却转为贸易逆差。为了扭转自身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格局,美国开始采取措施,强力打压贸易伙伴,甚至所谓的“盟友”。其中,对汇率施压一直是其惯用伎俩。一旦其他国家被指控“操纵汇率”,美国就有借口进一步加征关税,迫使其他国家货币对美元升值,以达到提高自身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目的。从《广场协议》到《卢浮宫协议》,美国一些人一直痴迷于外汇干预的“世界警察”角色。

此次美国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且不说美国是否有权充当“裁判”,判定别国是否操纵汇率,甚至还将其此前制定的所谓“汇率操纵国”的标准和结论推翻,在全世界面前打了自己的脸。

美国曾出台过两部法案评估其他国家的汇率政策,以促进本国的贸易和投资,第一部法案是1988年的《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但该法案对于所谓“汇率操纵国”的认定标准十分模糊。

第二项是《2015年贸易便利化与促进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财政部每半年评估一次别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政策,并制定了三项具体的“货币操纵国”量化指标。最新的量化指标是:第一,经济体对美国有较大的贸易顺差,每年超过200亿美元;第二,经济体的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2%以上;第三,经济体持续单边干预汇率。其中,“持续单边干预”的评估标准是,经济体通过购买外国资产使本币贬值,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有6个月净买入外汇,购买总额占该经济体GDP的2%。如果一个经济体同时符合以上三个标准,就会被认定为“货币操纵国”。

自2015年以来,美国财政部已据此进行了7次评估,尚未有任何国家被列为“汇率操纵国”。今年5月28日,美国财政部汇率政策报告明确指出:“美国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均不符合2015年所界定的货币操纵相关标准。

然而,仅仅两个月零几天后,美国财政部就不顾客观事实和自身结论,武断地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变卦速度比翻书还快,毫无可信度可言。这一行为不仅严重违背经济学基本常识,也践踏了其自身的专业素养。

虽然中国对美国存在相当大的贸易顺差,但2018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仅为0.4%左右,且三个季度为负值;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一直稳定在3万亿美元左右,不存在大规模购买外国资产导致本币贬值的可能性。因此,即使按照美国自己的标准,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也是不合理的。

而且,从国际上看,对一国汇率的评估主要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责,该组织要求成员国“不得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体系,以阻碍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获得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不公平竞争优势”。换言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全球最权威的汇率评估机构。自201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评估人民币汇率处于与中国经济基本面大致相符的均衡水平。

此次,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破7”后,美国一些人指责中国“操纵货币”,其行为的不合理性、逻辑的荒谬性令人震惊。美国反悔,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导致市场情绪恶化,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历史性“破7”。美国自身的傲慢无理行为和主动升级事态才是人民币贬值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无需多言。美国一些人不先从自身找原因,却指责中国不干预汇率贬值是“操纵货币”,这实在可笑。

事实上,中国不仅没有“操纵汇率”,相反,中国一直在积极推进汇率市场化进程。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特别是2015年“8.11”汇改以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由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大,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市场化改革取得的进展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近期人民币汇率面临的短期波动和贬值压力,是市场在汇率变动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体现,但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决定了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的基础。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恪守二十国集团峰会关于汇率问题的承诺,坚持市场决定的汇率制度,不搞竞争性贬值,不把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不会把汇率作为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干扰的工具。中国人民银行始终致力于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一努力有目共睹。

美国有些人对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选择视而不见,他们已经习惯了经济霸凌和强权政治,无视国际规则,对谁都可以为所欲为。这种歪曲事实、挥舞大棒、随意标签、恶意抹黑、恣意妄为的行为,已经引发国际舆论的质疑,也必然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唾弃。

世上不乏大勇者,对突发事件不惊不惊,对无端攻击不怒不威。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最要紧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奉劝美方悬崖勒马,回归理性客观的正确轨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在国际规则框架内解决中美经贸问题。毕竟路不是你们的,如果你们一直霸道任性地横着走,后果可想而知,总有一天会出事的。

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规则解读:维护秩序,保障权益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交易市场),是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会员之间进行外汇交易提供的交易和清算系统。

第三条 按照本规定进行的外汇交易仅限于人民币与外汇的即期交易。

第四条 交易市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交易模式,采用分别报价、撮合交易、集中清算的运行方式。

第五条 会员的交易活动,除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二章 会员管理

第六条 本细则所称会员,是指经本中心批准,获准在本中心交易系统内从事外汇交易业务的金融机构。

第七条 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局允许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均可向中心申请成为会员,经中心审查批准,即可成为中心会员。

央行作为中心会员参与市场交易。

本中心会员须按规定交纳席位费。

第八条 会员依照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章程的有关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第九条 会员分为自营会员和代理会员两类。自营会员可以从事代理业务,代理会员只能从事代理业务,不得从事自营业务。

第十条 自营业务是指会员为正常经营本机构外汇业务而开展的外汇交易。

代理业务是指会员为企业提供经纪服务而开展的外汇交易。代理会员应按照中心的有关要求办理申报手续。

第十一条 会员应当指定经中心认可的交易员代为从事交易活动,并对其在交易市场的交易行为负责。会员指定或者更换的交易员应当经中心培训,并由中心颁发交易员证书。交易员应当对其交易编码负全部保密责任。

第三章 交易市场

第十二条 交易市场每周一至周五开市,国内法定节假日休市。如遇交易货币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节假日,则仅进行该交易货币的交易,交割日期顺延至下一工作日。

第十三条 交易所认为必要时可以变更开市或者收市时间,并报交易市场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发生不可抗力或其他突发事件时,交易所可以宣布暂停股票交易或者部分股票交易。上述因素消除后,交易所应当立即恢复股票交易。

第十五条 交易市场出现异常情况时,按照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市场运行应急预案处理。

第十六条 交易所的交易方式包括:

1.现场交易:交易者进入中心固定的交易场所进行交易。

2、远程交易:经中心批准,交易员在会员选择的地点进行交易。

第十七条 交易者应当遵守交易市场的相关规定,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对违反规定的交易者,中心有权视情节给予口头警告、书面通知,直至取消其交易者资格。

第四章 报价与交易

第十八条 交易市场采取竞价交易、单独报价、撮合交易的方式。

第十九条 交易者报价后,计算机系统将外汇买卖报价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合并,并按照卖出价格最低、买入价格最高的顺序进行撮合成交。

第二十条 当买入价格与卖出价格相同时,以该价格为成交价格;当买入价格高于卖出价格时,以买入价格与卖出价格的算术平均价格为成交价格。

当买卖双方报价金额相等时,双方报价金额均予以履行;当买卖双方报价金额不一致时,以报价金额较小者为履行金额,未履行的金额可以保留、更改或取消。

第二十一条 在报价成交前,交易者有权更改或者取消原报价。

交易员修改报价后,原报价的时间顺序将自动取消,按照修改后的报价时间排列报价。

第二十二条 交易者应当在规定的交易时间和价格波动幅度内进行报价。

第二十三条 交易市场上的外汇价格采用直接标价,即每一单位外币相当于一定数量的人民币,人民币金额后保留四位小数。

第二十四条 交易市场实行价格公开,公布当日开盘价、收盘价、最高成交价、最高成交价、最新成交价等必要的市场信息。开盘价是当日第一笔成交的价格。

第五章 结算与交割

第二十五条 交易市场实行本外币集中清算方式,会员的外汇交易由中心集中清算。

第二十六条 用于清算的外汇和人民币资金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汇到账。

第二十七条 会员之间的外汇结算通过中心在境外开设的外汇账户办理,人民币结算通过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人民币账户办理。

第二十八条 会员办理清算手续时,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交纳手续费。

第二十九条 结算资金逾期未到账的,交易所有权给予警告、通知,直至暂停交易,同时要求结算资金到账并支付罚息。

第三十条 交易市场实行清算基金制度,会员应当按照交易所的规定交纳清算基金。

第三十一条 结算基金由交易所专项管理,用于资金结算差异的垫付和风险抵补。

会员资格终止后,清算基金将按原支付货币退还。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则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第三十三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暂行施行。

国君固收利率周报:债市反弹不持续,谨慎操作,关注宽信用传导

国君固定收益利率周报|摘要:

策略上仍需谨慎,后续市场或将以震荡偏弱为主,股​​灾引发的债市反弹不具可持续性,我们并不认为上周是新一轮债市上涨的起点,长期债券此时性价比不高,在前三季度基金收益普遍不错的情况下,投资操作不宜贪婪,建议投资者更多依赖杠杆作为收益来源,久期需克制,价格上涨时适度卖出。

历史牛市陡行之后的解读。2008年以来共出现过7轮较为明显的牛市陡行,从这7轮牛市陡行后的市场演变来看,宽松货币能否快速传导至宽松信用是未来收益率曲线演变的核心。2014-2016年宽松周期,由于传导时滞较长,在两次牛市陡行之后出现了明显的牛市平行。2008年由于传导迅速,基本面好转预期迅速升温,导致牛市陡行向熊市陡行转化。2012年,宽松货币到宽松信用的传导时滞适中,牛市陡行之后长期收益率以震荡为主。

收益率曲线转为看涨平缓的可能性不大。我们认为本轮周期与2014-2016年不同,宽松信贷的效果会很快体现出来。同时考虑到本次收益率曲线的陡化不仅仅是基本面预期的改变,更多的是因为金融去杠杆,带动资金回流银行体系,引发了过窄期限利差的修复,不存在期限利差过高的说法。从这些角度来看,未来转为看涨平缓的可能性不大。

收益率曲线维持陡峭看涨趋势的可能性也较低。从8月初、9月初两轮基金利率过低后央行的窗口指导来看,央行对基金利率下行趋势仍有底线思维。而且与上一轮宽松周期不同的是,此次政策为降准加息的对冲组合,央行即便可以选择不跟随美联储加息,也很难走向降息通道。因此,本轮货币宽松周期,短期基金利率下行空间有限,未来出现陡峭看涨趋势的可能性不大。

“天使风景中的柔软怪物,萨尔瓦多达利,昨天我在梵蒂冈博物馆看到的一幅很酷的画,与你们分享。”

1. 上周并非债券市场新一轮上涨的起点

债市连续下跌后回暖,国庆假期前后两周,债券收益率明显回落,相较节前一周高点,1年期国债、国开债均下跌逾10bp,10年期国开活跃债180205收益率由节前4.34%高点迅速回落至4.26%附近,国债期货由节前低点上涨逾1元。整体来看,债市呈现回暖态势。

债市反弹主要来自两点,一方面,美股大跌导致国内股市再创新低;另一方面,央行降准后,短期货币利率持续下降,带动长期债券收益率下行。

此次降准抵消了美债和油价的暴涨。国庆假期期间,海外市场波动较大,一方面,在鲍威尔的鹰派言论下,美债收益率仅三个交易日就大涨18bp至3.24%,另一方面,油价在国庆假期也出现大幅上涨。整体来看,海外市场对国内债市较为看淡。不过,假期最后一天,央行再次定向降准,净释放约7500亿元,抵消了国庆假期海外市场的利空因素。虽然此次降准的时机有些出乎意料,但降准预期酝酿已久,超预期程度其实并不大。从市场自身的反应来看,如此大幅度的降准只是为了稳定债市,这意味着再次降准对债市的推动作用仍然有限。

美国股市意外暴跌引发国内债市大涨。除去降准的因素,上周四债市大涨很大程度上与股市暴跌有关。由于担忧美债收益率持续走高以及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上周美国股市暴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单日暴跌3.15个百分点,同时带动国内股市大跌并突破前期低点2638点,带来风险偏好的快速下滑。也就是说,上周债市的上涨其实有一定的偶然性。从基本面来看,短期内债市大涨仍无有力支撑,降准后期,其效应更多体现在信贷宽松的效果上。从经济数据本身来看,进出口数据强劲也说明短期内经济快速下滑的风险有限,目前美国经济数据依然强劲。 此时断言美国股市将出现下跌趋势还为时过早,不排除美国股市大跌只是阶段性修复的可能性。

展望未来,收益率曲线继续变陡或转平的可能性较低。

首先,从8月初、9月初两轮基金利率过低之后央行的窗口指导来看,央行对于基金利率下行趋势仍抱有底线思维。本轮宽松周期不同于以往,政策是降准加息的对冲组合,即便央行短期可以选择不跟随美联储加息,也很难走向降息通道。因此,本轮货币宽松周期,短期基金利率下行空间有限,未来重现牛市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从收益率曲线演进的历史经验看,牛市由陡转平的典型局面只发生在2014-2016年的牛市中,而2008年和2012年的牛市分别由牛市陡转熊市和震荡行情。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2014-2016年的宽松货币政策传导到宽松信贷政策用了20个月的时间,经济尚未预期企稳。我们认为本轮周期与2014-2016年不同,宽松信贷的效果会更快体现出来。同时考虑到本轮收益率曲线陡化不仅体现了基本面预期的改变,更多的是因为金融去杠杆,资金回流银行体系,引发了过窄期限利差的修复,因此不存在期限利差过高的说法。从这些角度来看,未来出现牛市平盘的可能性并不大。

策略上仍需谨慎,后续市场或将以震荡偏弱为主,股​​市大跌引发的反弹不具可持续性,我们并不认为上周是新一轮债市上涨的起点,长期债券此时性价比不高,在前三季度基金收益普遍不错的情况下,投资操作不宜贪婪,建议投资者更多依赖杠杆作为收益来源,久期需克制,价格上涨时适度卖出。

2、资金面宽松是否会传导至长端?

国庆假期,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净释放资金7500亿元。虽然降准的利好影响和美债收益率大涨相互抵消,导致债市整体较为平静(周四的大幅上涨是受股市大跌影响),但部分市场观点认为,降准必将利好资本市场,收益率曲线在陡峭的牛市之后将转入平缓的牛市。主要原因是宽松的资本市场和较高的期限利差将导致未来长期收益率快速下降。这种观点正确吗?宽松的资本市场+较高的期限利差是长期债券收益率下降的必要充分条件吗?

2.1 历史牛市之后收益率曲线如何变化?

债市出现资金宽、曲线陡峭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央行缓和资金紧缩的过程中,短期利率产品率先受益,收益率向下弹性较大,而长期则相对缓慢,从而引发牛市和陡峭行情。回顾2008年以来的债市,这种典型的牛市和陡峭行情一共出现过7次,如下表所示:

从数据来看,大牛市的出现都是伴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由紧转松的拐点而出现的,所以这些大牛市都发生在过去几轮牛市的初期,分别是2008年四季度、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2014年到2016年。这几轮大牛市出现的时候,市场无一例外的都符合资金宽松、收益率曲线比较陡峭的特征。那么从历史来看,大牛市之后的市场是如何演变的呢?

数据告诉我们,牛市过后的牛平趋势并不显著。我们统计了每次牛市过后一个月内、一个季度内有息债收益率的走势。结果显示,在2014年至2016年的宽松周期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在两次牛市过后均出现了明显下降,但在另外五次牛市过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并不一定呈现下行趋势。事实上,在其他时间段,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个季度内的下行幅度都在10bp以内,甚至出现过3次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同程度上行的情况。总结历史上牛市过后的市场表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陡峭牛市之后若出现牛平市,则更有可能以短端上行、长端下行的方式完成。2008年以后的收益率曲线走势显示,出现短端和长端利率同时下行的牛平市的概率很小。多数情况下,由于短端与货币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且久期较短,利率波动也较大。因此,如果收益率曲线整体因货币宽松而出现下行,一般也会通过陡峭牛市来完成。当货币市场没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时,长端利率受基本面预期而持续下行,此时往往更有可能出现短端上行、长端下行的情况。这和多数人认为的陡峭牛市(短端持平或略有下行,长端大幅下行)有所不同。

(2)陡峭的牛市能否传导至平缓的牛市,取决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化为宽松的信贷的效率。

曲线变陡源于货币宽松带来的基金利率下行趋势,但货币宽松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放松货币本身,而是引导信贷再次扩张以支持实体经济。因此,在货币宽松的第一阶段会出现曲线变陡的现象,如果第二阶段的信贷扩张未能见效,伴随长期收益率的持续下降,收益率曲线将在较高的期限利差下趋于平坦。如果信贷扩张的效果来得快,曲线变陡的现象往往不会出现。

2014-2016年之所以由陡峭的牛市转为平缓的牛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宽松的信贷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据统计,2008年、2012年、2015年三次宽松周期中,从宽松货币到宽松信贷的时滞分别为2个月、7个月、20个月。2014-2016年宽松周期中,由于宽松信贷未能见效,经济也未出现企稳迹象,资金不断在金融市场聚集,曲线陡化最终导致长期利率出现大幅下降。从数据上看,收益率曲线在极度陡化后分别于2014年4月和2015年5月转为平缓的牛市,一个季度内,10年期国债分别下跌46bp和36bp。

相比之下,2008年宽松的信贷政策迅速见效后,牛市转入熊市。2008年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由于实杠杆空间大、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高,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快转为宽松的信贷政策。在2008年9月份宽松货币政策之后,2009年初信贷数据大幅反弹,此时经济下行预期反转,长债已无大幅下跌空间,市场直接从牛市演变为熊市。牛市过后的一个季度内,10年期国债和国债收益率分别大幅上涨52bp和83bp。

2011年至2012年的几次陡峭牛市,货币宽松到信贷宽松的传导滞后在2008年至2015年之间,因此长期利率在陡峭牛市之后均走出牛市平市,但行情幅度十分有限,参与价值不高。例如2011年12月曲线陡化后的平市,2012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继续好于预期,导致牛市平市幅度十分有限,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一个季度内仅下跌8bp。2012年6月降息之后出现陡峭牛市,但随后随着非标融资的释放信贷宽松效应开始体现,市场并未出现牛市平市,反而在一个季度内收益率小幅上涨。

2.2 从历史来看,本轮牛市将会如何展开?

此轮收益率曲线陡化之后将走向何方?资金宽松的利好是否会从短端传导至长端,从而引发长债大幅上涨?从几个方面来看,我们认为此轮牛市平盘走势难以延续。

(1)首先,本轮信贷扩张的效应会比较快显现。

我们在8月12日《宽松信贷初步见效 债市风险大于机遇》报告中,对本轮宽松信贷政策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结论是,由于经济杠杆空间不足,即便社会融资企稳,力度也会非常微弱。不过,相比2014年至2016年的宽松周期,本轮宽松信贷政策效果显现的时滞会短得多。主要原因在于,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以及当前经济面临的不同内外矛盾三个方面来看,本轮宽松信贷政策的效果有望快速体现。

从历史经验看,如果信贷能够快速企稳,很难看到牛平行情。一方面资金开始流入实体经济,金融体系流动性不会更宽松,另一方面市场对未来基本面的预期会向上修正。此时收益率曲线形态的转变有两种可能,一是直接转入熊市,类似2008年,二是转入牛平行情,没有太多行情,类似2012年。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参与长期利率的成本效益都不高。

(2)其次,机构行为导致收益率曲线扭曲,期限利差未能充分反映未来经济增长预期,目前期限利差相对于基本面不存在过高嫌疑。

目前,国债和国开债10-1的期限利差分别为73bp和121bp,处于2007年以来的49%和78%百分位水平,如果从2011年经济下行期计算,则处于历史的71%和95%百分位水平。单从百分位来看,当前收益率曲线确实比较陡峭,结合当前的基本面预期,未来趋于平坦的概率较大。但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此轮期限利差是否与历史相当?

一般而言,期限利差体现的是经济增长预期,但本轮期限利差扩大或许也与机构行为有关。7月份以来期限利差大幅扩大,很大程度上与政策转向带来的增长预期修正有关。但实际上,自去年6月份以来,10-1国债期限利差就不断调整,本质上更多与去杠杆政策有关。

2016年外包快速发展的时候,理财通过基金、券商等渠道进入债券市场,同时低风险、短久期偏好的银行基金也开始向高风险、长久期偏好的广义基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期限利差和评级利差被拉低。2017年金融去杠杆政策逐步落地,广义基金的配置权力趋于退却,从基金、券商回归到银行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评级利差和期限利差拉大,其实和基本面关系不大,更多的是机构配置行为的变化。所以,目前期​​限利差高企其实是有逻辑支撑的,只要金融监管大方向不变,期限利差很可能继续维持高位。

国开债期限利差高于国债是否意味着10年期国开债有做多机会?进一步拆分长短期利率后发现,1年期国债、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的收益率水平自2007年以来均在50%分位水平,仅1年期国开债低于35%的历史收益率水平。由此来看,国开债期限利差较高的原因更可能是短端收益率过低而非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过高。从1年期国开债收益率走势来看,主要原因是7月份以来短端国开债收益率下跌过快,导致期限利差扩大。 政策转向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上半年较高的投资收益,使得多数投资者即便对债市仍持看涨态度,也出现避短的现象,这也催生了以短端国开债为主的交易。但这并不能构成做多长端国开债的理由,未来期限利差的收窄更有可能通过短端收益率的上行来完成。

综合上述两点,未来出现牛市的概率并不高,而且目前过于陡峭的曲线形状也不构成做多债券的理由。

(3)在排除收益率曲线转为看涨平缓趋势的可能性后,我们认为,即便是维持看涨陡峭曲线的可能性也不大,主要因为货币市场难以进一步放松。

一方面,从央行的态度来看,短期利率底部已寻。标志性事件是8月初、9月初在资金面过于宽松的情况下,央行通过银行贷款利率窗口指导、定向正回购操作等方式堵住了资金面利率的下限。根本原因是政策重心转向宽松信贷之后,继续松货币不仅对信贷扩张无益,反而会导致杠杆风险再度抬头。因此,资金面利率底部或已寻,资金面利率难以进一步回落,短期利率也难以突破前期低点。

从市场本身来看,杠杆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目前多数投资者对长期基本面持悲观看法,短期内仍持观望态度,但坚信资本市场的宽松,因此在难以延长久期、下调评级的情况下,多数投资者采取加杠杆的方式提高收益,资金需求短期内可能出现明显反弹。因此,即便央行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供给,资金需求的反弹也将使得利率难以进一步回落。

另一方面,外部风险不断加大,美债、油价等因素制约央行宽松幅度。本轮宽松周期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降准加息的组合。以往的宽松周期,降准加息的组合都会导致基金利率大幅下降,但本轮中美金融周期的错位,让央行面临被动加息的压力。虽然在稳增长、适度贬值的背景下,央行大多数连续几次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但进入降息周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否则汇率将承受巨大压力。

美国国债和油价是两大风险点,国庆假期期间美债收益率快速上涨一度引发美国股市大跌,随后美债收益率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不过从强劲的美国经济数据和美联储官员的讲话来看,美国加息周期仍远未结束,美联储加息节奏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未来美债收益率仍面临较大的上行风险。

就油价而言,未来几个月仍存在较大的上行风险。供给侧方面,受国内经济危机影响,委内瑞拉原油产量仍有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同时,美国对伊朗制裁较为坚决,伊朗原油出口也可能进一步下滑。石油“减产联盟”虽然有能力应对委内瑞拉和伊朗原油供应下滑的风险,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不会及时增产。美国受制于运输瓶颈,短期内难以参与全球原油供应平衡。

总体来看,本轮央行宽松面临多方面制约,未来收益率曲线继续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若出现平缓或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在风险偏好较低的情况下,短期内长期利率走势或将以震荡为主。一旦股市企稳回归反弹通道,长期利率掉头上行的概率将大幅增加,因此建议投资者仍采取谨慎策略。

3. 宏观经济与利率市场回顾

3.1 宏观经济基本面:

3.1.1. 重要数据更新

进出口保持韧性。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我国进口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17.4%,高于上月的18.7%;以美元计价进口同比增长14.3%,高于上月的19.9%。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14.5%,高于上月的9.8%,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增长17%,高于上月的7.9%。9月贸易顺差316.9亿美元。

3.1.2. 高频数据跟踪

发电煤耗增速继续走弱,高炉开工率保持平稳。上周,六大发电集团日均供电煤耗同比(月均)继续走弱,落入负增长区间;单周同比增速亦有所减弱。产能利用率方面,各产业链利用率基本保持稳定。

长假表现一般,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放缓。上周30个城市房地产销售数据显示,销售面积增速回落并进入负增长区间。分城市来看,一二三线城市销售面积增速整体回落。从百城土地供应计划施工面积(4周移动平均值)来看,上周土地供应量落入负增长区间。

食品、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据商务部最新周度数据显示,上周食品价格上涨0.9%,涨幅较前一周回落0.7个百分点,鲜菜、肉类等价格上涨明显。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与前一周持平,有色金属等价格上涨明显。

3.2. 美国国债收益率跟踪:短期利率上升,期限利差收窄

美国国债期限利差较上期收窄,上周美国短期利率较上期略有上升,3M美元Libor利率为2.44%,长期10Y国债收益率为3.15%,较上期下降8bp。

上周美国经济基本面增量信息包括:①美国9月PPI环比0.2%,低于前值的-0.1%;②美国9月CPI环比0.1%,低于前值的0.2%;③美国10月6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万人)为21.4万,低于预期值20.7万;④美国10月5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活动指数环比-1.7%,低于前值的0%;⑤美国10月5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变化量为598.7万桶,低于前值的797.5万桶; ⑥美国10月5日当周EIA汽油库存变化量为95.1万桶,高于前值的-45.9万桶。

上周有关美国政策的信息包括:

3.3.全球主要资产:美元指数下跌,大宗商品涨跌互现。

全球股市多数下跌,上周日本、香港、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分别下跌5.34%、2.90%、4.10%、4.86%、5.39%、4.41%、4.91%、4.86%、4.69%、1.55%,巴西上涨0.73%。

全球债券收益率上周下降,政府债券在中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和日本的收益率分别下降了358bbp,56bbp,8bbp,8bbp,29bbp,29bp,2bp,16bp,16bp和1bp,而美国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上升了8bbp。

美元指数上周下跌。

上周的商品下降。

3.4。

RMB在国庆日假期之前略微贬值,元素汇率为6.8814,而近海的现货汇率在6.8788中关闭,与上一时期相比,RMB略微折旧。 2.36,RMB上周对“货币”的“货币”增强,现货查询交易量为408.84亿美元,比上一时期增加。

离岸利率上周有所不同,陆上利率通常会上升,银行间的保证利率下降了24bp,1周的银行中保证率下降了40bp,而1个月的银行置信率分别增加了52bp,而班克的保证率分别为52bp。上周,中央银行没有进行反向回购,而反向回购成熟了600亿元人民币,净回报率为600亿元人民币。

3.5。利息债券和衍生品:发行带有利息的债券,二级市场的收益率通常下降。

主要市场:上周发行利息的债券,持有利息的债券的平均每日发行为294.8亿元人民币,与前一期的债券相比,增加了52亿元S上周发行的带有利息的债券的竞标率高于前一天的二级市场收益率。 3岁的胜利率(3.2081)低于前一天的二级市场收益率,而获胜的竞标率分别为60bp和17bp,而获胜的投标率为7Y的股票债券则为17BP较低的债券。获胜的出价率为1Y(3.21),3Y(3.80)和5Y(4.12)的进出口债券分别低于前一天的二级市场收益率21bp,6bp和25bp。

次要市场:上周的收益率下降,金融债券交易的数量增加,国库债券交易量为46641亿元,而金融债券交易量为1368.1414亿亿元。 Ury债券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1BP,4BP,3BP和3BP;国家发展债券收益率通常下降,分别下降了1Y,5Y,10Y和20Y国家发展债券的收益率分别降低了16BP,5BP,5BP,5BP和3BP。

财政部的期货上升,IRS上周的利率上升。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什么?中亿财经网为你详细解读

中一财经网1月14日报道,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指什么?外汇交易的时间和内容有哪些?这些你都知道吗?不知道的话,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它们都代表什么意思吧!ktd中一财经网|今日比特币价格_以太坊价格_莱特币价格_BTC价格走势,财经门户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什么?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成立于1994年4月18日,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ktd中一财经网|比特币今日价格_以太坊价格_莱特币价格_BTC价格走势,财经门户

主要职能为:为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提供现货及衍生产品的交易、交易后处理、信息、基准、培训等服务;承担市场交易的日常监控;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传导提供服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发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贷款基准利率(LPR)、人民币参考汇率、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等;提供与业务相关的信息、查询、咨询、培训服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ktd中一财经网|比特币今日价格_以太坊价格_莱特币价格_BTC价格走势,财经门户

外汇交易时间和内容有哪些?

交易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6:30(节假日除外)。ktd中一财经网|比特币今日价格_以太坊价格_莱特币价格_BTC价格走势,财经门户

交易产品:人民币对美元、港币、日元、欧元的现货交易。ktd中一财经网|比特币今日价格_以太坊价格_莱特币价格_BTC价格走势,财经门户

汇率的形成:外汇市场每一笔交易都会产生一个开盘价、一个收盘价和一个加权平均价,人民币对美元的加权平均价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作为次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银行以此为依据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ktd中一财经网|今日比特币价格_以太坊价格_莱特币价格_BTC价格走势,财经门户

以上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指的是什么?外汇交易时间和内容有哪些?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中一财经网!ktd中一财经网|比特币今日价格_以太坊价格_莱特币价格_BTC价格走势,财经门户

ktd中一财经网|比特币今日价格_以太坊价格_莱特币价格_BTC价格走势,财经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