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全球货币支付份额数据终于出炉。
2023年以来,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占比依然呈上升趋势,但欧元、日元、英镑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幸运的是,人民币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据世界权威货币支付系统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入2023年之后,1月份美元在全球货币中的占比达到40.12%。 2月、3月、4月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直至5月开始。 有所下降,但整体付费比例达到了42.6%。
因此,从整体情况来看,美元截至今年年中的币比实际上是有所上升的。
因此,从上述数据来看,全球去美元化仍充满诸多变数。 与此同时,美元在全球货币支付中的占比再次创下新高,达到42.6%。
换句话说,尽管世界正在去美元化,但美元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事实上,除了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国家的去美元化更多的是由于缺乏美元而产生的无奈。
尽管美联储今年6月取消了一系列加息措施,但这并不能保证美联储下半年不会加息。
此外,随着疫情的结束,中国经济迎来强劲复苏。 但5月以来这一趋势逐渐减弱,进出口贸易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在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逐渐开始下跌。 ,目前已跌破7.0大关。
不仅如此,进入2023年以来,欧元也开始呈现下跌趋势。截至今年5月,欧元支付比例较1月同比下降6.18%至31.7%。
要知道,在此之前,欧元的支付比例略大于美元,但现在欧元却成为了美元收割的对象。 去年美联储大举加息后,欧元汇率开始暴跌。
与此同时,英镑汇率也好不到哪儿去。
不要忘记,欧洲仍面临能源危机,输入性通胀问题仍在蔓延。 因此,在各种不利因素的作用下,欧元的竞争力再次被美元甩在了后面。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货币中美元排名第一,欧元排名第二,英镑排名第三,日元排名第四。 后两者的缴费比例分别为6.47%和3.11%。 同样进入今年之后,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此外,排名第五的人民币自进入2023年以来也呈现出不同的走势,从1月份的1.91%上涨至5月份的2.54%。
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很多外媒都在鼓吹人民币国际化,但与美元的42.6%相比,2.54%确实不够,差距还是比较大。
按照中国目前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其GDP已经超过美国70%左右。 从经济实力来看,差距并不是很大。 但为什么货币支付的比例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
人民币真的被低估了吗?
别的不说,中国经济已经足够强大,特别是在进出口贸易和生产制造业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说实话,我国有太多“世界第一”的称号,但任何一个第一都需要一个过程,货币也不例外。 因此,人民币要想得到国际认可,肯定需要一定的过程。
即使美国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地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也是经过了数十年、数百年的发展,才达到如此霸主的存在。
因此,无论哪种货币上涨,都必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半年时间人民币占比从1.91%上升到2.54%,实属不易。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 截至目前,已有1400余名参与者参与其中。 虽然在交易规模和交易量上无法与SWIFT竞争,但至少在当前全球去美元化的前提下,CIPS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估量。
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美国的大规模加息,大家似乎对美元失去了信心,所以未来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悉,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交易已由美元改为直接以人民币结算。
此外,伊朗、沙特等国与中国之间的能源贸易交易也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尤其是在国际能源贸易中,人民币支付结算的比重正在慢慢威胁美元。
此外,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也开始增加对华贸易。 在美国人看来,这无疑是一场后院火灾。
因此,随着美联储一次次加息,这对于人民币来说无疑是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