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贸易、制造业的中心。中国人均GDP比40年前增长了近50倍,占全球经济比重从1.8%提高到16%。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经济贡献率超过30%。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何在?是否可复制?而这种高速增长模式是否可持续?这些问题虽然一直被探讨,但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建立了私有产权,激发了市场活力。还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具有后发优势,拥有大片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这是我们快速发展的原因。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这些优势将不复存在,我们将失去快速发展的动力,到达一个转折点。
马尔萨斯陷阱
马尔萨斯陷阱是困扰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问题。人口在几何级数增长,而我们的生存资料如粮食、土地却在算术级数增长。这就导致农业人口增加,这些土地却养不活不断增长的人口。从明清到1968年,这六百年间,中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十倍,人口也增加了十倍,但耕地面积只增加了五倍。怎么办?必须通过瘟疫或者战争来减少人口规模,才能消除这种灾难。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单位人口的工业产值远高于农业社会,马尔萨斯陷阱是可以跨越的。13世纪以后,欧洲的人口增长率高于粮食生产率,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欧洲大陆战争不断。1800年前后,英国开始出现一种趋势:人口稳步增加,人民可以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1750年至1850年间,英国人口从750万增加到2100万,增长了约2倍。同时,英国的人均收入也从1689年的7英镑增加到1800年的21.9英镑。与同期的欧洲大陆国家相比,英国人的生活质量要高得多。这是利用工业革命跨越马尔萨斯陷阱的典型例子。
在原始农业社会,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非常有限,我们主要依靠土地等有限资源获取粮食。然而,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粮食生产不再仅仅依靠体力。技术的突破使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养活更多的人。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崛起,有效地避免了马尔萨斯陷阱。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土地仍然属于集体,不能随意转让,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千百年来没有土地兼并的问题。土地承包给个人,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彻底释放了中国潜在的劳动生产力。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城乡之间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工业化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为了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牺牲了一部分农业利益,同时为了快速发展,我们压低了原材料的价格,压低了工人的工资,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经营的成本。为了维持这些企业的运转,国家也要想方设法提高它们的利润,让企业积累资金,为下一步的投资做准备。
如今我们的工业已经步入成熟阶段,对农业的依赖在逐渐减少,政府也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不仅实现了农业税的减免,还对农业种植进行了直接补贴,进一步实现了以工业反哺农业。
中国工业改革开放史
1978年的农村改革,不仅振兴了农业,而且刺激了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1978年的农村改革,不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而且使以前公社办的企业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后来又允许农民以家庭形式自主经营。
这无意中引发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改革开放十年的数据,乡镇企业数量由1980年的150万个增加到1988年的1890万个,增长了近12倍,乡村工业产值增长了13倍,带动农民收入增长了12倍。
此外,我们沿海的一些乡镇企业也受益于欧美和东亚的经济转型,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纷纷转移到中国,1997年中国就接手了全球绝大部分的纺织生产,甚至把深圳部分地区打造成了纺织中心。中国之所以能承接这次经济转型的红利,得益于中国近些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养工业人才,这也是后来很多国家难以效仿的原因。
经过1978年至2010年30年的发展,中国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近年来制造业产值是美国的1.5倍。按照国际工业标准,在22个主要工业门类中,中国有12个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几乎覆盖了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的全部,在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上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
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增长无疑得益于改革开放,我们始终强调坚持开放的基本国策,但也要看到,从封闭经济走向全面开放经济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经济学上有一种观点叫“后发先发”的诅咒,认为一个落后的国家由于发展较晚,依靠模仿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这些国家在模仿先进国家技术的时候,并没有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因此,随着技术发展遇到瓶颈,整个国家就会逐渐衰落。
西方持这种观点,是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的优势是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但往往忽视了中国的制度创新。以中国的高铁为例,在推动高铁产业的过程中,以铁道部为核心,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扭转这些国内企业的相互消耗,形成一个谈判体,主持国外技术对华转让的谈判,加上各种行业规定和巨额投资,就这样,中国高铁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目前高铁里程数已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没有哪个国家是一直卖低附加值的产品的,这种所谓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肯定是不可持续的,我们靠比较优势来获取资金、技术等,有了前面的基础之后再发展更高级的技术,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路子,所以我们有比较优势的低端产业会逐渐被高端、新兴产业取代。
中国对利用外资也持谨慎态度,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都遭遇过外资潮的冲击,大量外资进入又撤出,导致这些国家爆发债务危机,严重损害了整个经济。
但这些外资在中国没有采取这样的套路,而是老老实实的在中国发展产业,推动中国产业的发展。很简单,这些国家进入南美、东南亚,就进入了国民经济最有价值的能源、金融等关键领域,垄断造成泡沫,就抬高了这些关键资产的价格,从而获得高额利润。
中国严格限制外资进入范围,鼓励外资搞实业、赚钱,但不允许外资触碰国民经济命脉,也不允许盲目的资本自由化,严控热钱进出,这是我们对改革开放的慎重态度。
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了政府出资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一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超级大国,用4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200多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对国际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中美是世界经济中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西方不能忽视我们的实力。中国正以开放、包容、合作的态度改写着过去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贸规则,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