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刘金山:影响经济走势的最大变数是中美贸易战

2023-12-16 08:02

刘金山

7月3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会议要求,着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这个“六稳”工作方案是由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综合确定的,是由当前“稳中求变”的经济运行情况决定的。

当前,影响经济走势的最大变量是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可回避的一道坎。 美国发动贸易战时,有系统的计划: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减税、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表、汇率、反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技术战、追击美国发动贸易战,短期内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长期恢复制造业辉煌,力争通过制造业对中国经济产生系统性影响。 这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导致一些新增就业岗位无法实现,部分现有就业人口变成失业人员。 同时,将导致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紊乱风险显着增加。 流动性收紧将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恐慌加剧。 这将加剧全球股市、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波动的传染性,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将面临重大调整。 这个时候,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这种外部影响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等诸多领域存在不确定性。 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和信心有待进一步增强。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水”(钱)浇“田”(实体经济)。 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约为177万亿元。 这么大量的钱,如果多追资产价格,少追消费品价格,就会导致我国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波动并存,那么多钱就损失了。 旱田不行(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 更重要的是,钱水导致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生产成本和融资成本增加直接导致企业开工率不足或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些出口型企业及其上游企业开始向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迁移。 外商直接投资放缓,出口形势严峻。 更为严重的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割裂,自我循环、自我增值,导致“玩金融”成为全民信仰,进而导致对实体经济发展信心不足,对投资实体经济缺乏信心。 这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

对外贸易战的影响和内部金融资本的连锁反应,导致当前经济运行变量增多。 政府调控是逆经济风向、平抑经济波动。 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六稳”方案就是基于这一原则。

稳定就业,就是夯实经济社会运行的微观基础。 就业是居民获得收入的保障。 我国每年需要创造1100万个新就业岗位。 就业稳定了,社会运行的底线就有保障了。 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环节之一。 当前,稳就业是当务之急。

稳定金融,就是保证经济运行的“血液”正常循环,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财务影响全身。 金融应该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 稳定金融,就是防止经济泡沫恶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握手。 当前,稳定金融是当务之急。

稳外贸,就是要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外贸易,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具有产业效应,不仅体现对国内经济的贡献,也体现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当今世界是一个合作的世界,人们为彼此工作。 稳定外贸既要巩固传统市场,又要开拓新兴市场。 稳定外贸,就是巩固和提升我国全球经济影响力和大国地位,推动我国与国际经济体系良性循环。 当前,稳外贸是中外共同关心的问题。

稳外资就是保障和聚集经济运行的资本要素。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是全球区域竞争的风向标,也是区域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外资流出,流出的是经济规模、就业、税收、出口,更重要的是理念和信心。 当前,世界都在追逐资本因素。 稳外资,就是保留资本要素,进一步引入资本要素。 当前,稳外资是一个信心问题。

稳定投资,就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从需求角度看,消费、投资、净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从供给角度看,投资进而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就是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投资往往是平抑经济波动最可靠、最直接的力量。 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是经济繁荣和活力的指标之一。 当前,我们要稳投资、强基础。

稳定预期,就是稳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毅力。 “看涨则涨,看跌则跌”已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之一。 预期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基本变量。 当前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心,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 此时,面对国内外“稳而变”的复杂形势,最有必要表现出理性,认清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韧性,而不是听从别人的意见,更不能跟风“随时随地用脚投票”。 当前最重要的是稳定预期。

可见,“六稳”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根据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平滑经济波动,增强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落实“六稳”规划重在行动。

(作者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