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8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0.1%今年以来首次转正

2024-05-14 06:04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由降转升; 环比增长0.3%,增幅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1.4个百分点; 环比上涨0.2%,今年首次转正。

“8月份,我国物价总水平企稳回升。”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张学武认为,展望后期,随着经济持续向好,中秋、国庆假期将带动消费需求稳步复苏,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旺季。 ,企业生产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 预计后期CPI将继续反弹,PPI降幅将进一步收窄。

CPI同比恢复正增长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丽娟表示,8月份,消费市场持续复苏,供需关系持续改善。 CPI环比涨幅小幅扩大,同比涨幅由下降转为下降。 从环比看,CPI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0%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1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上涨0.1%,上月下降0.3%。 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7%,与上月持平,影响CPI下降约0.31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5%,影响CPI涨幅约0.41个百分点。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保持稳定。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认为,8月CPI同比转正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当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1.4%。上个月的水平,进而导致猪肉价格同比下降。 降幅收窄8.1个百分点,带动食品价格环比降幅回升,同比降幅未扩大。 二是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8月份国内汽油价格环比上涨4.9%,同比降幅收窄8.9个百分点,带动同比小幅扩大。当月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三是夏季出行消费需求增加,带动8月份服务消费价格同比涨幅由上月的1.2%小幅扩大至1.3%。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总监庞明认为,8月份CPI和PPI环比上涨,表明各项宏观政策伴随着适度刺激、合理宽松、适时强化,和逆周期调控空间进一步释放,各项增量措施扩内需效果持续显现,供需进一步平衡趋势更加明显。 “虽然8月份CPI同比恢复正增长,但短期内仍将在低位运行,且物价低水平将持续到年底。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在低位运行。”后期预计消费促进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紧迫性也在增加。” 王庆说道。

PPI年内首次转正

8月份,受部分工业品需求改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 张学武表示,受沙特减产、夏季出行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上涨带动国内能源开采及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5%以上; 国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政策力度加大提振市场预期。 部分行业补库存需求增加,铁矿石、铜、铝等主要工业品价格环比上涨0.4%至1%。

从同比看,PPI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1.4个百分点。 “7、8月份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6月份PPI同比增长周期底部已基本确认。”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表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8月份通胀数据的改善,结合此前公布的国内制造业PMI新订单扩张,反映出内需复苏动力正在增强。增加。 工业企业出厂价格指数改善快于购进价格指数,这也体现在国内市场需求的改善上。 在政策支持下,工业运行状况总体向好。 此前公布的工业利润、产能利用率和制造业生产均出现改善。 情况。

政策仍需维持

“经历了7月份短暂的负增长后,8月份CPI同比转正,印证了我国住宅需求在一系列逆周期政策后回暖。” 文斌相信。 与此同时,核心CPI环比持平,同比涨幅不变。 服务业强劲,但商品疲软。 总体形势稳但不坚挺。 因此,稳增长、扩内需政策需要维持。

庞明还表示,部分消费品类增长势头尚不稳定,市场消费信心仍需进一步提振。 未来宏观政策仍应以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为重点。 考虑到通胀不足背景下有效需求仍需保护且实际利率较高,9月降准机会窗口过后,未来仍存在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周茂华认为,当前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国内经济整体仍需要积极的政策支持。

温斌认为,近期稳增长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提高和存量房贷利率的降低,将促进居民收入增加,刺激消费需求,拉动居民消费。核心通胀反弹。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1条措施”,稳就业上升到战略高度,房地产一揽子政策,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活跃资本市场也将发挥积极作用,我国经济基本面将继续改进。 (记者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