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
(一)美国经济复苏内生动力依然较强
尽管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一季度GDP折年率跌至0.2%,但部分原因是严寒天气、美元升值等因素。 从近期公布的主要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 4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岗位再次升至20万以上,失业率降至5.4%,创2008年5月以来新低,接近充分就业; 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处于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极端天气影响消退以及美元升值放缓,美国经济预计将再次加速。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今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1%,比去年加快0.7个百分点。
(二)欧元区经济出现全面复苏迹象
今年以来,欧元区经济出现更多积极信号。 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4%。 复苏步伐不断加快,逐步走出通缩阴影。 经济景气指数、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先行指标远超繁荣与收缩的分界线。 总体失业率稳中有降,青年失业率逐月下降。 种种迹象表明,欧元区经济可能进入全面复苏的新阶段。 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加快有几个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增长动力更加多元化。 一季度,不仅经济增长较快的中东欧国家延续了此前的良好势头,西欧主要经济体也集体发力。 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经济环比、同比均出现一定程度增长。 的上升。 其次,欧洲央行购债计划的实施压低了融资成本和欧元汇率。 欧洲央行购债计划实施以来,欧元区货币市场利率、国债收益率、欧元兑美元汇率均大幅下降,有利于实体经济。 三是能源价格止跌回升。 近期能源价格反弹对欧元区4月份摆脱通货紧缩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源对价格水平的拖累从9.3个百分点收窄至5.8个百分点。 上述利好因素预计将继续助推今年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 一方面,中东欧、西欧经济发展协调性特征将进一步增强,上下游配套的价值链体系日益形成。 另一方面,欧洲央行的购债计划将在下半年继续实施,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将进一步释放。 不过,如果下半年伊朗问题最终达成协议,也门局势缓和,能源价格的回调可能会中断,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价格水平的上涨,但它不会从根本上扭转欧元区经济。 继续改进。
(三)日本及东亚国家经济增长积极信号明显
大多数东亚国家都受益于国际油价下跌带来的多重影响。 据高盛测算,亚洲国家(不包括中国)石油依赖度为8.4%,新加坡和泰国的石油依赖度超过10%。 2015年一季度,东亚主要国家经济增长普遍加快。 新加坡GDP增长2.1%,超出此前预期。 泰国经济增长信号明显,企业投资信心恢复,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也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 但韩国经济增长趋势放缓,经济可能陷入“速度VS实力”的隐忧隐忧。 继2014年四季度经济回暖后,2015年日本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 受益于国际油价下跌和一系列刺激措施提振,日本出口型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设备投资计划增多,工矿生产企稳,破产数量减少。 截至3月底的财年,日本企业的设备投资计划较上年增长5.5%,其中大型企业增幅超过10%。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就业形势好转,员工工资提高,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增强了消费能力。 有鉴于此,日本内阁府上调了对经济的基本评估,认为消费税上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消退,经济总体保持温和复苏态势。
(四)印度经济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今年以来,印度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经济增长预计将超过7%。 经济发展举世瞩目。 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去年新政府成立以来,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外资快速流入; 二是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取消僵化的行政审批和企业用人制度,企业活力显着增强。 三是抑制通胀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进一步减轻了国内通胀压力。 物价下降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了私人消费,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此外,物价下跌扩大了货币政策的空间。 印度今年已三次降息,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外贸和经济增长出现逆转
从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的关系可以看出,经济复苏时期,全球贸易增长速度较快,2010年表现尤为突出。2015年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相反的变化。 主要经济体经济仍处于温和复苏过程中,但多数国家外贸大幅下滑。 前四个月,印度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超过10%,美国同比下降3%,我国降幅也达到7.3%。 贸易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各项贸易保护措施制约贸易增长。 一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采取了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不仅发达国家设置了不同层次的贸易壁垒,以巴西为代表的一些新兴国家也频频出台新的贸易限制措施。 二是美国再工业化政策逐步显现成效。 再工业化使得部分生产环节回流国内,新兴产业进入生产阶段,能源自给自足战略导致石油进口减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美国的进口,贸易逆差持续减少。 除美国外,日本和欧洲也出现了产业回流。 第三,交易量是根据观察价格计算的。 今年以来国际贸易价格指数大幅下滑是贸易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西、俄罗斯、委内瑞拉等资源出口国正遭受着经济衰退和高通胀的双重困扰。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直接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货币贬值严重;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货币贬值导致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造成输入性通胀; 第三,高利率加剧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 为了维持货币稳定、降低通货膨胀,这些国家的央行不断加息,但高利率抑制了投资和经济增长。 工业品供给不足,进一步加剧物价上涨; 四是改革步伐缓慢,成效尚未明显,特别是电力、燃气、供水等垄断性服务行业,价格持续上涨。 受此影响,今年4月巴西和俄罗斯通胀率分别高达8.3%和16.4%。 委内瑞拉自2014年12月起停止公布消费者价格指数(美银美林估计,委内瑞拉4月份通胀率同比飙升100.7%)。 当前经济正处于崩溃边缘,包括我国在内的对委内瑞拉的投资和贷款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美联储加息或影响新兴经济体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尤其是就业市场持续改善,美联储年内可能开始加息。 从理论和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首次加息将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利率上调,这将对家庭消费、企业投资、房地产抵押贷款等产生负面影响。 贷款市场将受到不利影响。 同时,也会增加国际流动性收紧的预期,引发全球股市等风险资产价格下跌,推动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和美元升值,造成金融波动、资本外流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特别是对于一些存在“双赤字”、面临较大银行债务和主权债务风险的新兴经济体来说,资本外流和外债负担加重可能会迫使这些国家跟进加息,进一步加剧经济困难。 不排除发生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三)发达国家或陷入“量化宽松陷阱”
“量化宽松陷阱”是指随着央行扩大量化宽松规模,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逐渐减弱,未来量化宽松政策的空间逐渐缩小。 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流通中的美国国债数量增加了两倍,到2014年底达到12.5万亿美元,但交易量却下降了11%。 2015年4月,日本人寿董事长冈本健宁认为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措施不可取,日本央行已经购买了市场上约90%的公共债券。 “量化宽松陷阱”的出现,很可能意味着量化宽松政策已经或即将结束。 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没有空间时,发达国家经济进入“长期停滞”的风险必然加大。
三、对策建议
(一)逐步由出口导向型向投资导向型转变
2005年,日本海外投资收入首次超过贸易顺差,政府随后提出从“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 这一做法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施外向型战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对外经济政策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我国资金和技术优势,以“一带一路”为主线,进一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加强并购和技术引进与发达国家企业合作。 逐步由出口导向型向投资导向型转变,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二)加强国际政策交流
我国在应对通货膨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临着共同的国际环境。 近年来,我国实现了保增长、控通胀、调结构的统一。 这些经验对于巴西、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这些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都希望与我国加强合作。 在继续加强投资贸易合作的同时,建议加强政策交流,增强我国对外开放软实力。
(三)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在我国证券市场空前繁荣的背景下,美联储加息很可能会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因此,有必要未雨绸缪,加快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体系,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 进一步完善应对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入流出的政策方案,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双向监测和渠道分析,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