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223696
+ (051) 2279421
客服
7×24小时

Tag: 成长故事

我在海亮完成教育 “接力”:因材施教,是不变的初心

在海亮教育,“因材施教,让每个生命出彩” 是贯穿始终的实践。一批优秀毕业生怀揣热忱重返校园,从前是汲取师长力量的学子,如今化身引路人,以 “反哺教育” 的赤诚,让师者精神代代接力、教育温暖持续传递。

为定格这份教育传承,海亮教育推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系列推文,借真实故事展现师者精神的延续与力量。今天,让我们走近海亮外语中学丁茜老师,聆听她与母校的深厚情缘,感受这份跨越时光的教育坚守。

海亮教育反哺教育故事_海亮外语中学丁茜老师教育传承_海亮教育

提起海亮,对我来说早已不只是一个校园名字,而是深深扎进成长与职业里的“根脉”。从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到现在站上讲台教书的老师,这段日子里藏着太多难忘的事和真切的感受。

01

藏着成长,也藏着温暖

回到海亮校园,再以“学生”的视角回头看,在海亮高级中学求学的日子历历在目,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章秀平老师的英语课。上学那阵,她的课从不是干巴巴的知识点堆砌,总能用生动的例子、清楚的逻辑把复杂内容拆明白,既直接又有意思。记得当时面对难理解的语法,章老师从不让我们死记硬背,而是结合生活里的事,把抽象的概念变具体。在她的引导下,我们不仅学得快,还学会了搭知识框架——先理出章节主线,再填细节。这个学习方法我到现在都在用,读研、工作时都帮了不少忙。

海亮教育反哺教育故事_海亮外语中学丁茜老师教育传承_海亮教育

在海高求学的背影

高三班主任胡建刚老师,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也悄悄在我心里种下了当老师的种子。高考数学考完,我因为没发挥好,心情差到吃不下饭。胡老师很快发现了我的不对劲,没多说什么,只是把我叫到办公室。推开门时,我看见他工位上放着一盘刚从食堂打来、还冒着热气的饭。那顿饭我是含着眼泪吃完的,全程胡老师没讲大道理,也没问考试的事,就偶尔说句“多吃点,后面还有考试要好好应对”。可就是这份朴实的关心,像一束光,驱散了我心里的难过,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向往当老师,希望能像胡老师一样,用自己的力量温暖身边的学生。

海亮教育_海亮外语中学丁茜老师教育传承_海亮教育反哺教育故事

在海亮高级中学的这些年,最特别的教育体验就是学校“包容万象”的氛围。在这里,从没人用单一的分数定义学生,反而总鼓励我们发掘自己的优点,勇敢做“不一样的自己”。这份包容让我从小就懂得尊重差异、接纳不同,后来不管是继续读书,还是当老师,我都习惯用开放的心态看待不同的观点和成长路,这也成了我性格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02

“听课” 到 “讲课” 的身份切换

从坐在台下听课的学生,变成站在台上讲课的老师,这个身份转换比我想象中难。最大的问题就是从“被动学知识的学生”到“主动设计教学的老师”的角色转变。研究生毕业后我入职海亮,我最熟悉的身份还是“学生”,加上又回到了曾经待了三年的高中校园,心里总有点慌:担心自己建立不起足够的教学权威,怕把控不好课堂节奏,更怕辜负学生的期待。

海亮教育_海亮外语中学丁茜老师教育传承_海亮教育反哺教育故事

还好海亮的前辈老师们都特别热心。为了尽快适应教学,我成了“听课常客”——只要没课,就去听有经验的老师讲课,详细记他们的教学流程、互动方式,甚至是怎么引导学生思考的细节。课后我会主动找这些老师请教,从教学设计思路到应对课堂突发情况,他们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

另外,因为我曾经是海亮的学生,更了解这里学生的性格:他们活泼开朗,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生硬的管教,更需要平等的沟通。于是我试着以“学姐式教师”的身份和学生相处,课堂上是讲课的老师,课后就像学姐一样和他们聊学习、聊生活。慢慢地,我不仅找到了自己的教学节奏,还和学生建立起了信任。

海亮外语中学丁茜老师教育传承_海亮教育_海亮教育反哺教育故事

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上讲台的心情,我到现在还记得——紧张又激动。上课前几分钟,我在教室外反复深呼吸,怕自己讲错知识点,更怕控不住场。可当我推开门,看到台下一张张带着好奇和期待的年轻面孔时,脑子里突然想起当年的自己:也是坐得笔直,仰着头盯着讲台,眼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这份跨越身份的“共鸣”像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我的紧张。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像当年的章老师、胡老师那样,把课讲好,不辜负学生的期待。那堂课虽然有地方不够完美,但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下课铃响时,看着学生们满意的笑容,我心里满是成就感。

海亮教育_海亮教育反哺教育故事_海亮外语中学丁茜老师教育传承

在日常教学里,当年海亮老师们的教学方法成了我的“好范本”。备课时,我借鉴章秀平老师“系统化梳理知识”的思路,每备一个章节,都会先搭好整体的知识框架,再把重点、难点和细节——填进去。这样既能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也能帮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批改作业时,我学胡建刚老师“重反馈、轻批评” 的方式,不会简单在错题旁打叉,而是写下具体的改进建议。比如“snack”和 “snake”,我会在旁边画个简单的蛇的简笔画,帮学生加深印象。这些小改动不仅让作业反馈更有温度,也让学生更愿意接受建议,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

03

传承海亮基因,让每个生命出彩

“因材施教,让每个生命出彩”,这是海亮教育一直倡导的理念,也是我现在教学的核心原则。我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关键是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班里有几个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弱,尤其讨厌背单词,每次抽查单词都很紧张,成绩也不好,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强迫他们死记硬背,而是想起当年海亮老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引导——既然他们不喜欢传统的背诵方式,那就从兴趣入手。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打篮球,我就找些和篮球相关的英语单词、短语,让他们在聊篮球的过程中记单词;有的学生喜欢看动漫,我就推荐一些简单的英语动漫片段,让他们跟着读台词,慢慢积累词汇。慢慢地,这些学生对英语的抵触少了,成绩也有了起色。

海亮教育反哺教育故事_海亮教育_海亮外语中学丁茜老师教育传承

作为曾经的海亮学子,现在又当老师,海亮的求学经历早就深深影响了我的教育观。在我看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不是“筛选”,而是“包容”。当年章秀平老师用有趣的课堂点燃了我对英语的兴趣,让我知道学习可以很快乐;胡建刚老师用包容的关心让我感受到教育的温度,让我明白老师不只是教知识,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学校“不唯分数”的氛围让我懂得,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

现在我站上讲台,从不会把“考高分”当成唯一的教学目标,更关注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用生活里的案例让抽象的知识“活起来”,讲“购物”相关的英语对话时,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分组扮演店员和顾客,在互动中掌握知识点;尊重学生的不同选择,有的学生想提高口语,我就推荐合适的英语绘本和口语练习材料,有的学生想提升写作,我就耐心指导他们的写作思路和技巧。就算是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也会努力找他们的优点并肯定,比如有的学生英语不好,但字迹工整,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他“你的作业写得真整齐,继续保持,相信你的英语成绩也会慢慢进步的”。我想,这种教育观,本质上就是对海亮当年教给我的“育人初心”的传承。

海亮外语中学丁茜老师教育传承_海亮教育反哺教育故事_海亮教育

回头看从海亮课堂到三尺讲台的这段路,我最大的收获是完成了一场温暖的“接力”。曾经,我是被海亮老师用知识和关心滋养的学生,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明确了人生方向,实现了成长;现在,我成了海亮的老师,能用同样的方式滋养新一代的海亮学子,帮他们在成长路上少走弯路,实现梦想。这种“被照亮后又去照亮别人”的经历,让我真正懂了教育的意义,也让我更爱教师这份职业。

04

我和海亮教育的故事未完待续

对于未来的教学,我也有自己的规划。教学上,我打算深耕英语学科,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探索“兴趣+能力”双驱动的教学模式。比如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发更多适合他们的校本课程,像英语影视赏析、欧美流行文化入门等,让学生在喜欢的领域里提升英语能力。

海亮教育_海亮外语中学丁茜老师教育传承_海亮教育反哺教育故事

同时,作为青年教师,我也想做好“传帮带”,把自己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分享给新入职的老师,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共同进步。当然,我更会继续传递海亮的教育精神,让“因材施教”的理念影响更多学生,帮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和海亮的联结,早就融进了成长与职业的“根”里,分不开了。未来,我会带着这份联结,在教育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和海亮一起,奔赴更美好的教育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