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烟台改革开放40年:站在对外开放最前沿

2023-08-23 18:05

改革开放是一次永不停息的探险。过去,黄海的一个小渔村,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烟台700万人民的努力也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见证了40年的变化。RS作为一首歌,见证了40年的风雨,更加的翱翔,和沧桑40年的变迁。写一首宏大的诗,通过开放来促进改革和发展。

40年的发展,烟台工业的前两个指标

烟台是一个工业大城市,也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工业规模在全国最大、中等城市,山东沿海开放城市14个,城市17个。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工业产值逐年上升。在过去的40年中,它成功地跨越了100亿、1000亿、万亿和三个步骤。烟台是一个因工业而强大的城市。工业提供了全市经济总量的50%左右,基本占据了全市经济的一半。

通过一系列统计,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烟台工业化的步伐:1949烟台的工业总产值只有3000万元,1978是27亿5000万元;1988是127亿8000万元,是第一次突破百元。数十亿的海关,在1996,第一个达到1114亿9000万元,2010,烟台成为全省第一个省。一个突破万亿元的城市。在过去2017年中,烟台工业总规模达到1兆4042亿7000万元,增长3.1%,利润1043亿6000万元,增长11.3%,绝对指标数居全省首位。

一兆元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意味着千载难逢的就业机会,这意味着数万上下游的创业机会,这意味着企业税收收入几十亿元是一个金融基础,这也是一个GR。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谋取利益。工业发展最大的好处是平民百姓。近年来,南山集团带动了8000余户农民、230万名农民走上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实现了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通过购买花生、葵花籽等原材料,Lu Hua集团每年为国内外农民创造了3000000000元左右的直接收入,解决了3000多名当地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

2017,烟台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工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今年,烟台被授予TIA创新城市奖,是全国唯一的代表城市。未来,烟台的建筑业和制造业将“争取国际、国家和辐射领域”,加快从制造业向智能化、由大城市向强城市的发展,努力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为我省新老动能改造的重大工程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到2020,烟台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产值比超过45%;世界品牌前500名和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品牌超过8。经过3年的努力,上述行业的主要收入超过2兆元。外资、外汇和税收对制造业的实际利用一直保持,全国最大、中等城市规模保持在前列,质量效率是全省第一。

40年开放,烟台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

近40年来,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烟台改革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烟台开放型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投资、出口和消费的驱动力不断向经济增长。

数据显示,在去年的工业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中,对外开放的贡献率达到35%和30%以上,外国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和税收分别占城市收入的35%和40%。是的。

烟台产业结构的开放。自1984引进第一外资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世界上有101家500家企业参与了烟酒投资151个项目,成为全市经济D主体中最具活力、最有效率的板块。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市政府和苏格兰总商会签署了一份全面的合作备忘录。中国的第一位代表在烟台开幕。全市境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9, 5家外资租赁新项目和7家外资并购项目。

通过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烟台已建立或嫁接了全市80%多家重点骨干企业。它已发展成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埠初期,全市进出口总额从2400万美元开始,到2017年底达到3077亿6000万美元,是1984的12823倍。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4亿9000万元,增长6.5%;进出口突破3000亿元,达到3077亿6000万元,6.3%元,出口1740亿5000万元,增加6.1%,进口1330亿710厂。人民币升值6.5%,中方实际投资额为9亿美元。全省外资、进出口、进出口总额第二,全省实际投资第三。

开放烟台的城市地位,烟台从曾经闻所未闻的滨海渔村,一步步成为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双向开放格局初显,城市地位和国际形象日益增强的现代城市,屹立在OpenI的最前沿。对外开放。

40年的变化,烟台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

近40年来,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积极开展各项业务,乡镇企业的“胶东模式”首先是为了深化农业产业化,从农业零起点的早日实现。税收扶贫向农民直接补贴,从“几万干部到农村”到生态文明。提出了“多、少、放”的改革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前人民币对美元_放开美元汇率_放开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国有企业改革从最初的“权能扩张”开始,通过“推行资产管理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小、退”等几个阶段。全市四个县市和1万多户家庭完成了改革和重组任务,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所有制结构改革迈上了一大步,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大大增强,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私营经济急剧增长。2017,全市有71万6500家企业。其中,企业增加19万8600家,个体工商户50万4000户,农户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7%户。1万3800户,同比增长9.4%。

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正在加速,商品市场空前繁荣,劳动力、资本等各种因素的市场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体系。全市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8家,居全省第一位。住房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率先开放,并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

40年的建设,烟台从一个小城市变为一个大城市

在过去的40年中,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从1984元增加到2004元,超过1000亿元,再到2017元下降到5594亿2400万元。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烟台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农村四个层次的城市体系逐渐形成和完善。

为了使城市空间更加优化,烟台将进行3个战略研究,如烟台城市发展、蓬莱阁到Kunyu海岸带、机场到城市快速走廊等。为烟台市城市的长远发展,制定5个重要的规划,如烟台总体规划、全港城市设计、“港口生产城市一体化”发展规划等。为该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为了突破交通瓶颈,烟台建立了以铁路、公路、机场、海港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启动薄海伟芳至烟台高速铁路工程。大复兴铁路扩建工程和烟台机场两个西部港口建设项目的建设。为了突破供水限制,启动了“全区治水”行动,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和水安全保障等一系列工程。

经过40年的变化,烟台人民基本上已经享受到小康社会的衣食无忧。

在过去的40年里,烟台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生活,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3元和505元,分别为41837元和18051元,分别为67倍和35.7倍。

消费的能力正在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273亿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据统计,城镇生活消费品零售额增加2586亿9700万元,增长9.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加686亿1100万元,增长11.5%。按消费类统计,零售额达到2998亿7800万元,同比增长9.7%,餐饮收入274亿3000万元,同比增长13.5%。

消费结构的加速和替代。在改革开放初期,“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彩电、冰箱、洗衣机”在前几年,发展到了目前的“计算机、汽车、商品房”。人均住房面积大大增加。开埠初期,全市人均面积由5.6平方米增加到36.27平方米,农村面积为15平方米。增加到38.90平方米。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政治权利得到了较好保障。人们的观念实现了从束缚、封闭到解放、实用主义、走向开放和创新的历史性飞跃。

回头看看路是为进一步的道路准备。今天,在新的历史旅途上,我们没有辜负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也不会辜负这一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仙境海岸,清新美丽烟台”,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烟台,继续向世界敞开怀抱,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新的征程将更加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