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盈亏平衡点(BEP)又称零利润点、盈亏平衡点、盈亏分歧点、利润转折点,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的产出(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以盈亏平衡点为界,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亏损。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销售收入来表示,也可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的需要,用产品单价、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因素来表示。
盈亏平衡点(BEP)又称零利润点、盈亏平衡点、盈亏分歧点、利润转折点。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的产出(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以盈亏平衡点为界,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就是盈利的,反之,企业就是亏损的。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或销售收入来表示,也可以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的需要,用产品单价、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因素来表示。盈亏平衡点的分析步骤为:
01.线性回归分析
盈亏平衡点分析的前提是成本与销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在盈亏平衡分析模型中,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判断所分析产品是否满足这一条件。
(1)对于单一产品或单一产品制造商,在一段时间内生产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收集该期间内不同时间点对应的销售量与总成本,制作“销售量-总成本”散点图,观察这些点的分布情况。如果这些点呈现线性趋势,则成本与销售量存在线性相关性,可表示为C=CF+CVQ,其中C代表总成本,Q代表销售量,CF代表固定成本,CV代表单位变动成本。利用模拟直线的最小二乘法则,CF和CV可表示如下图所示:
线性盈亏平衡模型图
根据线性拟合结果(如上),结合盈亏平衡点的定义,分析模型为:
B=PQ-C=PQ-(CF+CVQ)=(P-CV)Q-CF
盈亏平衡点即盈亏平衡金额(Q0=CF/P-CV),盈亏平衡金额(S0=P*Q0=CF/cmr)
其中B为利润,P为单价,C为总成本,CF为固定成本,CV为变动成本,Q0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量,S0为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cmr为产品贡献毛利率。
(2)对于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为判断总成本与销售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拟合:
在保持一段时间内生产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采集该时间段内不同时间点各产品的总成本C和销量Qi的数据,表示为(Cj,Qj1,Qj2,…,Qjn)。其中,Cj表示第j个时间点的总成本,Qji表示第i个产品在第j个时间点的销量,j=1,2,…,m,i=1,2,…,n。
检验总成本C是否能用各商品的销量Qi线性表示,利用统计软件(SPSS、Stata等)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模型拟合度R2。R2值越接近1,说明总成本C可以用各商品的销量Qi线性表示,R2值越接近1,拟合度越好,线性关系越明显。
但产品之间可能存在共线性,一种产品的良好收益可能掩盖了其他产品的糟糕情况,此时可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成本拟合,可消除多重共线性。对C和Qi进行一元线性回归,i=1,2,…,n,求出拟合度Ri2,按Ri2值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对应产品销量进入回归模型。每选取一种产品的销量,都要对其进行检验,以F值作为检验统计量,若F≥F临界值,则回归模型加入该产品的销量作为解释变量,否则予以剔除。
如果线性回归得到的模型拟合度R2不接近于1,说明企业总成本C与各产品销量Qi之间不存在或者存在较弱的线性相关性,则该企业的盈亏平衡点是非线性的,不宜用线性盈亏平衡模型进行分析。
02. 余额点计算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假设产销量一致,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影响经营业绩和盈亏的各因素的平衡点计算公式,从而计算出产量、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年度固定成本、生产能力利用率等因素的盈亏平衡点。
当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时:S = PQ = C = CF + CVQ
其中,S为销售收入,P为产品单价,Q为销售量/产量,C为总成本,CF为固定成本,CV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若QD为设计年产量,则各要素的盈亏平衡点(BEP)为:
(1)生产盈亏平衡点:QBEP=CF/(P-CV)
(2)产品价格盈亏平衡点:PBEP=CV+CF/QD
(3)固定成本盈亏平衡点:CFBEP = (P-CV)/QD
(4)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CVBEP = P-CF/QD
(5)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EBEP=(QBEP/QD)*100%
计算出上述因素的盈亏平衡点后,就可以根据公司的资源和能力以及环境的有利趋势来确定经营目标和策略。
03. 盈亏平衡业务决策
从盈亏平衡理论的角度看,企业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是最大化产量和销售收入。因此,选择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设计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生产策略是合理的。现实中,由于产销不一致,成本属性更加复杂,企业往往有两个盈亏平衡点。如下图所示,某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在A点和B点之间,即当企业的产量在区间Q=[Q1,Q3]之间时,企业就能盈利。
但只有产量为Q2时,企业才能获得最大利润。因此,当经营回顾发现当前产量、成本、销售收入都在上升时,需要根据盈亏平衡点分析结果,调整经营策略与目标。例如,当产量在区间Q=[Q2,Q3]之间时,应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产量,回到Q2;反之,当产量小于Q2时,应增加产量。
进一步说,如果企业有多个产品,而且这些产品盈亏情况各异,即有的产品盈利,有的产品亏损,那么从企业整体盈亏角度考虑,是否需要减产或停产亏损产品,还应分析亏损产品的闲置产能是否可以用于其他产品的生产,以产生规模经济。
(1)如果亏损产品的产能为独占,即使减产,其闲置产能也不能挪作他用。此时,是否继续生产要看其贡献毛利(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是否为正。若贡献毛利为正,则应继续生产。虽然该产品的利润仍在亏损,但其销售收入可以弥补部分固定成本的损失,整体上减少公司的亏损。若贡献毛利为负,则应停止生产。
(2)若亏损产品的产能可用于其他用途,则是否进行转产取决于转产产品的相对毛利(转产产品毛利-当前产品毛利)是否为正,若转产产品贡献的毛利大于当前产品毛利,则应进行转产以补偿更多的固定成本。
盈亏平衡点分析也能帮助明确企业的成本结构,让管理者明明白白的经营企业。在东莞市爱仕集团绩效管理体系建设项目中,正瑞咨询发现,该公司订单充足,单价利润空间较大,虽然全体员工干劲十足,努力工作,公司快速成长,年销售额从年初的几千万增长到年底的1.2亿元,超额完成了前期的业绩目标,但一直没有盈利!
为了打破公司一边增长一边亏损的恶性循环,正瑞以业务报表重新设计为切入点,系统地梳理营业成本结构,并用盈亏平衡点分析法寻找公司最佳盈利点,从而确定最优产量和增长率,让公司走上了一条比以前更稳定、持续、更轻松的经营之路,实现了扭亏为盈!
综上所述,从盈亏平衡的角度看,企业应以累计贡献毛利补偿固定成本的速度为依据进行经营决策,以贡献毛利率为原则规划经营目标与策略,确定资源投入重点,实现快速保本盈利。但基于宏观环境的稳定预期,部分企业不会选择将暂时的盈亏作为最重要的经营目标,为了未来更大的利益,这些企业可以容忍暂时的亏损,这种理性的亏损通常被看作是一种战略投资,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关内容推荐:
基于价值链的利润池分析
如何进行薪酬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