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三要素的误区与正确策略
曾经有总结过散户炒股的典型失败案例,典型有几种,第一种是牛市论,不管什么时间,他们总是喊牛市,好像只要是牛市,什么操作都是对的。但潜台词是,只要不是牛市,这些投资者就只能“死”下去。第二种是增长论,不管什么周期,他们总是喊增长,只要有增长,好像什么都不用做。但其实市场、行业都有低迷周期,不接受这个事实,很难生存下去。还有概念论,如果不想研究行业、不想研究价值,那么概念就是最快的,今天一个概念,明天又一个概念。短线炒作很热闹,但问题是概念模式无法复制,炒出来就直接扔了,投资者一直处于随机博弈的状态。 长期博弈得好,就在盈亏边缘,稍有失误,就赔本了。
其实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能发现,这些操作其实都是和价值投资相反的。但这时候有些投资者就会说,自己选好了公司,做了价值研究,做了长期投资,但还是在亏损。这又能说什么呢?那么,我们顺着这个思路,解读一下价值投资定义的三要素到底是什么,找到问题的根源。格雷厄姆在定义价值投资的时候,提到了三要素:“1、在对公司进行详细分析的前提下,2、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3、并进行长期投资。”
其中从难度上来说,第一个是最简单的,就是详细分析公司。首先需要分析行业,这个行业的特点是什么,历史上大涨大跌的原因,相关规律,这些决定了博弈策略;然后分析公司,现有的产品结构是什么样的,未来的产品因素,是否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成长性,这些决定了股票未来的空间。之所以简单,是因为这些因素只需要时间就能完成,不需要其他因素。
最难的是第二种,即股价低于内在价值。首先要找到内在价值,即使有很多个人主观因素,但做到这点并不难。难的是多低才算“低”?这个很难判断,因为必须承认,市场所有的低点都是恐慌因素造成的,肯定不是分析出来的。能分析出来的都是价值因素,但所谓的低点是无法预测的,甚至连低点空间都很难把握。大部分股民都没有做好这个因素,导致所谓的价值投资,其实效果却很一般,甚至还是亏损的。
如何解决?禹铭认为,有两个可行合理的方案,一是趁着市场极端误判或者群体跳水之后的相对低点,这个时候准确率极高,即使不是低点区间,其实也是相对可以博弈的区间。股民可以想想自己最难受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满仓的时候,市场或者行业迎来大跌,或者是那种无差别的跳水。那我们反过来想,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持仓,而是持有空仓和币,情况是不是会突然好转,甚至是欢喜雀跃?这样的话,那就守住自己的价值投资仓位,等这样的一波群体跳水之后再逐步尝试博弈,这样后面再出现大跳水的概率就很低了。时间上,我们看到2016年熔断暴跌和1月份创纪录的暴跌之后,市场反而开启了“漂亮50”的行情; 不仅仅是A股,2020年美股因为疫情暴跌,油价负增长,2022年科技股暴跌,到最后不都成了机会,甚至是大机会吗?
再一个就是投资组合的合理性。如果投资者的仓位全部都是价值投资,那也是不合理的。这样会使得他们的趋势趋同,股民很难熬过艰难时期。还是按照我们说的“底层逻辑(产生现金流)+中层波段+顶层新兴产业价值”来配置比较好。这种三层配置比较合理,让整体投资具有反脆弱性。追求长期生存才有机会赚得更多。
多元化投资组合是长期生存的关键
这其实就引出了第三点,长期投资。长期投资绝不是盲目的坚持(这个在《什么能坚持、什么不能坚持,以及如何坚持的研究》中已经详细阐述过了),还要考虑游戏行业的生命周期。有些行业原本是新兴行业,生命力非常好,但是随着时代因素的冲击,逐渐开始进入成熟期,甚至是衰退期,企业要经历新的科研因素或者变革因素,带来新的因素,如果没有这个因素,就会逐渐消亡。所以长期投资不是停止研究,而是精准地研究时代因素、经济环境、行业因素,从而修正投资组合,保持其合理性。这样就够了吗?不,这只是理清正确的思路,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接下来我们会梳理这些具体的困惑和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