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成交量能与价格关系分析:单位成交量能对价格走势的影响

2024-06-07 15:02

在之前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得到很多由于单位交易量暂时跌至低位,从而导致价格暂时跌至低位的情况。

今日交易量仅有871亿元,为1月31日以来最低单位交易量,与前一段时间的价格体系相比,有降价预期发展。

然而,在下跌趋势的初期或中期,情况总是如此,但在下跌趋势或上涨趋势的后期,情况往往有所不同。

在下跌趋势的尾声,往往会形成最低单位量,形成单位底量,从而引发随后的增量回升趋势,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在上涨阶段往往成为回调结束的典型特征,从而带来止跌回升的趋势,这也是在上涨过程中判断调整的有利时机。

那现在这个阶段呢?该怎么定义?确实有点尴尬。

至少不能算是下跌的初期,也不能算是绝对的上涨,尤其从成交量来看,这种成交量的低位在6月中旬就已经出现了。

6月18日单位成交量仅为895亿元,持平于同期水平,此后强势反弹,并呈现较大的上涨势头。

其实从5月份开始,我们就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成交量水平,而且过去一段时间,千亿以下的单位成交量并没有停留太久,还有小幅的上涨,这也推动了价格的止跌回升。

当然,对于上涨的量能潮汐我们无法进行定义,到目前为止,各时段的量能均线依然是向下移动的,表现行为依然是下跌的趋势。

因此从成交量来看,我们更愿意将其视为长期低成交量的极限水平,但从表现上看,确实存在“量新低造就价新低”的特点。

因此我们解释“量能创新低,防止价能创新低”,但即便如此,根据今年以来的量价关系变化,我们认为将创造更多有利的参与机会。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关键在于周线结构的推演,以及向下释放风险的决心,同时获得周线结构的强力支撑,而这其中的基础,就是3700点区域的结构性判断。

这个情况我们已经多次解释过,今天就不再赘述。

但有一种情况需要明确,那就是一旦价格出现新低,短期被动结构必然出现预期变化,主要逻辑是40天和60天周期的同步下跌会由此形成。

这样的格局往往会带来短期的剧烈波动,如果波动空间稍微加大,低点就会被推到48周均价线,也就是3700点区域。

至于日线结构,显然我们不能指望120日均线能发挥多大作用,因为其维持低位回调的优势已经不突出,而且维持不了多久,这样会降低120日均线的支撑作用。

这种情况也是我们提出“设量防新低价”思路的原因,这些综合因素的叠加,使得当前的格局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但正是因为我们这样想,我们才更有信心,一旦大盘下行,就应该积极撤至48周均价线或者3700点区域,寻找低位布局的机会。

当然,如果它不推低怎么办?那我们还要继续做好战略防御。因为从下周开始,60日周期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只有不断推高才能维持60日均价线的上涨趋势。否则,我们就要积极规避其下行压力带来的不利局面。

也就是上面解释的40天周期和60天周期的同步下跌,还要考虑到20天周期的同步下跌,这个影响会更大。

因此,如果大盘不跌,继续小幅震荡,操作上不宜过于激进,仍需做好适当的防御策略。

特别是明天周五,千万不要贸然进场,哪怕有大幅的上攻,也不要贸然进场,一旦大盘回落,很容易导致下周开局不利,从而引发进一步的低位。

综上所述,成交量再创新低,有可能导致价格预期下跌,但不必担心价格下跌,而应该对由此产生的交易条件和机会持积极态度。

对于个股的选择和操作,要时刻明白不与下跌股为伍、不持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幻想,按照“周线为主、量能为尊、四个条件、趋势为王、弱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