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国际油价“五连跌”,原油价格跌不休

2024-05-24 07:03

原油价格再度下跌。

12月6日,两大国际原油基准均跌逾3%。其中,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五个多月来首次跌破70美元关键整数关口,收于69.38美元/桶,较今年9月份最高点95.03美元/桶下跌近37%。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跌破75美元关口,收于74.30美元/桶,为6月底以来最低水平。

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今年也出现“五连跌”。12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称,根据近期国际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3年12月5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55元、50元,多地92号汽油将重回“7元时代”。

11月30日,为提振原油价格,OPEC+以线上方式召开第36届部长级会议,会后几大产油大国宣布自愿减产,减产总量达220万桶/日。不过与以往不同,本轮OPEC+会议的减产并未给低迷的油价带来提振,国际原油价格在短暂反弹1%后,再次震荡下行,并延续至今。

此外,石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其价格与黄金一样,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目前国际地缘政治仍未得到缓解,近期金价不断上涨,而原油价格却持续下跌并创下近期新低。

对此,多位经济学家向时代财经表示,虽然石油和黄金都是以美元计价,但黄金是金融产品,而石油本质上是一种商品,其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此轮原油价格走低的背后,是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悲观预期,能源需求下降。专家认为,主要产油国存在产量配额争议,OPEC+会议减产幅度未如市场预期,美国原油产量持续高企。短期内原油市场供应过剩,地缘政治带来的溢价效应逐渐消失,未来原油价格或将横盘震荡。

1. 经济疲软拖累原油需求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在波动中数次呈现下行趋势。

年初,原油价格短暂攀升后,3月份大幅下跌,布伦特原油跌至70美元/桶,创下2021年12月以来新低。4月中旬,“OPEC+”减产等因素导致国际油价短暂反弹,但随后油价再次连续4周下跌。

今年7月初,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影响,油价开始上涨,巴以新一轮冲突又将油价推至今年新高,然而10月下旬,油价出现反转,跌势直至目前。

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_2021年原油上涨的原因_2021原油暴涨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

“本轮原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原油供应过剩。”12月7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对时代财经表示,与黄金不同,石油属于大宗商品,最终用于消费,其价格也主要由供需状况决定。

周大地进一步解释称,当前全球经济处于衰退之中,市场对2024年世界经济的展望也较为悲观,尤其是对欧美可能爆发经济危机的担忧。“未来经济对石油的需求可能萎缩,石油总体上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事实上,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复苏态势并不明朗,今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其中对2024年的预测较7月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

从主要经济体来看,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展现出较为乐观的韧性,但经济风险并未完全消散。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美国10月经济咨商会领先指数下跌0.8%,为连续第19个月下跌,跌幅高于市场预期的0.7%。该指数上次连续下跌是在2007年底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制造业景气度小幅下滑,11月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9.4,低于前值的50;ISM制造业指数为46.7,连续13个月萎缩,为20年来最长萎缩周期。

“美国经济和通胀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时代财经表示,当前美国家庭过剩储蓄正在逐步消耗殆尽,美国通胀粘性较大,美联储维持较高利率水平,政策累积效应逐步显现,美国财政支出力度存在不确定性,不排除美国经济未来面临温和衰退的风险。

美林证券市场策略主管、美国银行私人银行首席投资办公室主管约瑟夫·奎因兰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表示,美国消费领域的“疲软”显而易见,而这种疲软恰恰是经济衰退的预警信号。

受经济疲软影响,原油消费持续低迷。根据国际能源署(IEA)11月发布的最新月度原油市场报告,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高利率的影响显现,明年需求和供应将放缓。然而,随着需求增长大幅放缓60%,全球石油市场将在2024年上半年重新陷入供应过剩状态。

IEA预测,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量为1.029亿桶/日,供应量为1.034亿桶/日,出现少量供应过剩。

2、OPEC+减产对美国来说是“嫁妆”吗?

事实上,面对市场需求持续下滑,主要产油国去年以来已宣布多轮减产。

今年11月30日,OPEC+主要盟友再次公布自愿减产计划,合计减产220万桶/日。其中,沙特将把今年7月开始的100万桶/日自愿减产延长至明年3月底。俄罗斯明年一季度将把今年9月开始的30万桶/日自愿减产扩大至50万桶/日。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阿曼等“OPEC+”成员国也将在明年一季度自愿减产。

不过,减产计划并不如市场预期那么美好,因为减产是自愿的,市场预计部分国家兑现减产承诺将面临困难。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时代财经表示,随着美国页岩油技术的突破,OPEC+对国际油价的影响远不如以前。在此情况下,OPEC+成员国国情不同,对低油价的容忍度也不同,因此在油价高企时,OPEC+成员国容易齐心协力,但在低油价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好的时候可以共享,坏的时候很难共享。”

事实上,本轮自愿减产协议的实施充满困难,由于内部围绕产量配额分配产生矛盾,原定于2023年11月26日举行的会议被推迟至11月30日,原定线下举行的会议也临时改为线上会议。

更为麻烦的是,除了减产意愿强烈的沙特、俄罗斯外,近年来石油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的尼日利亚、安哥拉等非洲产油国都强烈反对减产提议,部分成员国甚至已决定启动增产计划。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安哥拉表示,2024年的减产计划需要得到下次OPEC+部长级会议的认证,石油产能调整需要“更加详细和切实可行的计划”。阿联酋则公开表示,该国明年将增产20万桶/日。

除了成员国之间难以达成共识外,美国等非成员国的增产计划也进一步削弱了OPEC+自愿减产的努力。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原油产量创下1320万桶/日的历史新高。截至12月1日当周,美国原油日均产量仍为1310万桶。

“美国很难减产。”林伯强向时代财经解释,与沙特、俄罗斯等国不同,美国石油多由民营企业生产,其增减产由市场决定,很难受到行政命令的影响。目前的油价对美国石油公司来说,还是有利润的。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6月报道,美国页岩油一桶成本已降至50美元以下,部分企业成本在34美元左右,美国页岩油成本远低于当前油价。

面对持续低迷的油价,未来国际原油供应量是否会进一步减少?

民德研究院院长、原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对时代财经表示,迫切希望落实“2030愿景”的沙特和深陷俄乌冲突的俄罗斯都迫切希望原油价格上涨。若未来油价持续下跌,不排除沙特等国短时间内大幅增加原油产量,冲击竞争对手,迫使油价再次上涨。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日,俄罗斯和沙特发表联合声明称,两国就未来扩大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达成一致,同时还决定加强防务领域的合作。俄沙支持停止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此外,俄方欢迎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