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中长期走势分析
中长期油价走势
第一种均衡点情景是产油国根据财政要求控制产量,将油价维持在较高的均衡点。 总体而言,油价可维持在50美元以上(WTI,下同)。
第二个均衡点情景是产油国不合作控产、进行成本竞争。 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油价最终应该会上涨到35美元左右。
目前20至25美元的超低价是不可持续的。 一旦疫情结束,超低价就会消失。
过去两三年,我们一直处于第一个平衡点。 第二个平衡点是我们尚未看到的。 我相信 35 美元左右的低油价平衡点是可能的。
目前,在沙特、俄罗斯、美国三大产油国中,美国成本相对较高,无法在成本上竞争。 俄罗斯受到美国制裁,拓展市场存在一定困难。 沙特阿拉伯拥有最大的生产灵活性。
决定平衡点的关键在于,如果不控制产量,沙特会做出什么选择。
影响沙特选择的第一个因素是,未来全球石油需求将持平甚至下降。
过去20年,支撑全球石油扩张的重量级增长点一直是中国。 然而,中国石油需求增速已经开始下降,石油消费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个因素是,随着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上升,OPEC+在全球原油市场的份额受到挤压,并没有明显受益于全球石油市场的扩张。
2009年至2019年,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约11倍。在石油总需求增长相对缓慢的情况下,如果美国页岩油占比继续上升,OPEC+的市场份额将受到严重挤压。
三是清洁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
目前,电动汽车在成本上基本可以与燃油汽车竞争。 如果油价持续高位,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进一步挤压石油市场。
最后,沙特还有一个考虑:它的石油还能生产多少年?
现在看,应该有60年左右了。 然而,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促进清洁低碳发展的政策。 60年后,石油可能不再有价值,因此沙特阿拉伯现在开采更多并出售更多可能是合理的。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沙特选择相对较低的油价,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产量来弥补油价下跌的风险。
这将为世界带来35美元/桶的低油价均衡点。
3月26日晚,第三届“中免吹风会”网络视频会议顺利召开。 本期《中免简讯》的主题是“疫情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与能源市场”。
本文要点
由于前期价格回调、疫情期间需求下降、OPEC+未能控制产量等因素综合作用,油价大幅下跌至20美元左右。 这个价格是不可持续的。
全球总需求、页岩油和新能源竞争、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等因素将影响中长期价格均衡点。
中长期来看,可能出现35美元左右的低油价均衡点,这将导致全球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受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邀请,与大家共同探讨近期全球能源市场发生的事件以及未来我们将面临哪些变化。
2020年初以来油价下跌的背景
2020年伊始,油价就已经开始下跌。 WTI 从年初的约 65 美元跌至约 21 美元。 由于不同的原因,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下跌是对前期上涨的回调。
第二阶段下降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国石油需求的影响。 市场预计需求将减少20%左右。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70%以上依赖进口,对全球石油市场影响较大。
第三阶段是疫情全球蔓延导致石油需求大幅下降的预期阶段。
此后,在3月初的OPEC+会议上,俄罗斯拒绝减产,谈判破裂。 结果是过去一两周油价进一步大幅下跌。
哪些因素会影响未来油价?
影响未来油价的不确定因素
现在,我认为全球石油市场乃至经济都面临着两个不确定性。
第一个不确定性是疫情会蔓延多远? 现在看来是全球性的。
尽管目前还不确定疫情会持续多久以及对经济和石油需求有多大影响。 但大家对此的预期是相当悲观的,而且这种悲观也是有道理的。
以中国为例。 除了通胀之外,中国近期的经济数据也出现了消费、生产、投资数据的全面下滑。 中国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经济仍处于相对缓慢的复苏过程中。
此外,全球70%以上的石油用于交通运输和工业,这两个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第二个不确定性是OPEC+失去约束后石油产量会增加多少?
近日,沙特阿美宣布从4月1日起将产量从1200万桶/日增至1300万桶/日,预计其他国家也会效仿。
在石油需求大幅下降的前提下,供给大幅增加造成的供需失衡有多大? 会对油价产生多大影响? 这种影响会持续多久? 这些都是不确定的。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油价下跌对石油消费国有利,但事实并非如此。
石油本身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 疫情和油价冲击了股市,股市又反过来影响了油价。
对比2015年至2020年布伦特原油价格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相关性非常高。 非常时期相关性会更高,近期相关性已达到0.924。 石油价格也与其他商品高度相关。
石油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宏观经济问题纠缠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
低油价对于石油消费大国来说不一定是坏事,但如果将大宗商品、资本、市场、经济和油价都捆绑在一起,那就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